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调试我们的内心,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从容面对每个人


   日期:2019/2/8 18: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喜欢斤斤计较、攀比和炫耀,这种内心的表现,都是患得患失心理的一种直接体现。同样也是不安全感的另一种表现。为什么我们的内心会有没完没了的得失不确定感呢?这来源于我们对于自我的执着,和因缘聚会的无常碰撞,前者是执幻为实有,后者则是万事万物的真理,所以,无尽的痛苦,仍然是对于现实状况的不明了所造成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明智,也表现在过多的斤斤计较之后,其实不属于我们的仍然不属于我们。无论我们多么羡慕别人的拥有,或是感叹自己的缺失时,这样的内心起伏,除了引起一系列不善的心念以外,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谁拥有什么或是无法拥有什么,都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因果。面对过多得与失的内心,我们应该知道,属于我们的早晚都会拥有,不是我们的莫要强求。如果能这样去平衡内心,就会少了很多把时间浪费在暗自伤神或自我膨胀的虚度上。

  人只有对生与死这类重要且必然的规律问题,没有深思熟虑过,才会在生存过程中,对不那么重要的事情纠缠不清和反复的牵扯。话说,无论我们在人生的过程中有多少的不满或多少的幸福感,其实那都只是人生过程中的一段心情“风景”而已。人的内心都有起起伏伏且没完没了的心念在作用,而且是刹那间的变化。可我们总是在心念的牵扯中,失去了很多意识重点的核心思考能力。

  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而且但凡在因缘聚合的无常定律下,每分每秒都有很多不缺定性。我们的一生,把太多时间都浪费在患得患失的斤斤计较与攀比之中了,人之所以有很多俗气的东西,也表现在这些无意义的互争、互抢、互相攀比、互相伤害和不相容之中。无论我们多么盛气凌人、或是低人一等,其实这些姿态都不算什么,就看我们怎么去诠释生命的意义了。傲气凛然的人,看不懂生命的真谛,妄自菲薄的人,同样也是不明了生命的真谛。因为,在人的一生当中,无论我们是高姿态的炫耀自己、还是低姿态的羡慕他人,归根结底都是毫无意义的事情。百年之后当生命再一次归零时,谁是谁,或什么东西又属于谁,又有什么重要性可言呢?

  作为人,凡事要看淡一点,把我们的姿态都靠中间平衡一点,一个人能活的不卑不亢是福气,因为这是以一种适中的内心在看待万事万物,也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智慧面对生活。很多人,为自己暂时拥有的东西而过分炫耀、或是为了自己暂时没有的而表现出心理的不平衡,这都是把所有的生活重心,放在没法安适自心的状态当中。其实可以发现,当我们过于计较生活的琐碎和过眼云烟的功名利禄时,当大病大灾突然来临时,绝对都是一样的束手无策。

  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如果说真正需要去计较或是当回事的,真的要看我们在生与死面前,以何种姿态去从容面对了,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琐碎的凡事当中,为什么就不用同样的热情,去好好思维一下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呢?一个人,在自我膨胀或是自怨自艾当中度过,其实演员和观众都只是自己而已了。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和过分羡慕攀比他人的人,其实内心的痛苦是以同样比重的分量而存在。所以,我们不用羡慕他人的拥有,也不用为自己暂时的生活富足而自我感觉良好。因为这些心态,从内心的根本都是一种无法完全释怀的偏执而已。

  内心中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分享和随喜,来源于自私自利的不断减少。少了比较、少了羡慕、就是把心不断敞开的过程;少了炫耀、少了自我膨胀,就是让心学会包容和平等待人的过程。这样看来,倘若拥有不卑不亢的内心,不仅不会有太多的患得患失,这从根本上也是一种修养的体现。不去羡慕他人,是少了给自己找不痛快的可能,不去过分炫耀自己的拥有,也会减少给他人带来不痛快的可能。如果大家都能学会把不太安适的内心,向中间状态调试一下,那么促成人与人之间和谐且心平气和的相处环境,想必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嘎玛仁波切       修心)(五明学佛网:嘎玛仁波切       修心)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50~5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40~4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30~3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20~2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0~1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9) 

 杨曾文教授: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修心要论》 

 荆三隆教授:佛教修心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互动 

 如孝法师:如何修心 

 洪修平教授:什么是息妄修心? 

 仁焕法师:学佛就是修心 

 吴汝钧教授: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五、修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