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9) |
||
|
||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1)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0.31 一、婬戒摄修 ~众生皆由婬而来,婬乃生死之根本,摄修颂并非戒律之界限,而是怎样把戒持得清净的方法。 杀盗YIN妄是根本戒 比丘以YIN戒为首 提要: 杀盗YIN妄是根本戒, 今天我们讲《四根本修心要门》,四根本就是戒律中的杀盗YIN妄四根本戒。居士五戒中酒戒是放逸戒,杀盗YIN妄是根本戒。比丘、比丘尼也是以杀盗YIN妄为根本戒的。不同之处,比丘比丘尼,YIN戒第一,居士杀戒第一,七众别解脱戒为什么各不相同?这是佛的慈悲、方便,为了使各种层次不同环境的人都能够受了戒持得起来,所以根据各人情况,在受戒上也有区别。 出家人断YIN的戒律要求高, 在家修行,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如果把YIN戒放在第一位,居士不可能做到像出家人那样严格。出家人的YIN戒非常严格,跟居士的YIN戒又有区别。居士是断邪YIN,不断正YIN,结婚生子都可以,正当夫妻生活叫正YIN。出家人要求高了,非但要断邪YIN,而且不准有正YIN,也就是说出家人不得有夫妻关系。出家的理想和目的就为了了脱生死,一出家你就要完成你出离生死的理想和目的,所以要集中精力去断掉自己的YIN爱。YIN爱是生死的根本,如果YIN爱不断,生死了不脱,这跟出家的目的完全相反。所以正YIN邪YIN都不许可。 末法时期要具足出家的因缘也很困难 听说现在出家有一条要求,假如你是结过婚的,要看你的离婚证书。佛在世时没有什么离婚制度,只是在戒律中规定,你一出家就要断掉夫妻关系,自己要遵守好这条戒。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个要求呢?据我知道是因为现在有人发心出家了,他的老婆就到寺院里来吵闹,闹得寺院实在没有办法,所以就想出这个主意。因为离婚了,她就不可能再来闹了。可见在末法时期想要具足出家的因缘也很困难,真是障碍重重啊。 出家要父母同意, 附带说一句,我年轻时进佛门,经常听到有些人发心出家修行,心很真切,可是障碍很大,父母不同意,他就自己跑掉了。全国寺院这么多,哪儿去找?真好像大海捞针那样。这种行为在中国佛门里一向是受人赞叹,赞叹他道心坚固。这种作法不管是受道教影响还是受民间的影响,根据释迦佛的教导来说,是不妥当的,不能提倡。因为我们佛教是讲孝道的,一个佛弟子首先要孝父母,要报父母恩。儒教讲的全是世间法,尚且提倡孝道,佛教比儒教更高尚,更伟大,当然也要讲孝道。应该是你发心出家,必须经过父母同意,如果父母不同意,任何出家人都不能给他剃度。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2)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0.31 出家是为了要断爱了生死, 提要: 如今的佛门脱离释迦佛教导, 按照出家的规矩,出家先要在丛林住几个月,你表现好,才同意你出家。但是有的地方就怕他家里人找来拖他回去,马上就收他做徒弟,头发剃掉。其实这不解决问题的,头发剃掉了,父母要拖回去,还是能拖回去,光头也是我儿子呀,头发剃光了还可以长出来的。所以佛门的风气长期以来已经逐渐逐渐离开了释迦佛的教导,自搞一套,失去了原始佛教的传统,成了所谓“中国佛教”。有的地方不应该这样严,却搞得很严,有的地方不应该这么宽,却搞得很宽,反正只要你能出家就好,千方百计想把你度出家,至于出家以后应该干什么?倒不严格了。 出家是为了要断爱了生死,因为生死是我们的重担 出家真正的目的是要了生死,今生就要断烦恼证果,证到阿罗汉,生死就了了。生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担,我们无始以来一直在流转生死,生死的重担不知道挑了多久了。有人认为佛经里的这种话是一个比喻,可是这个比喻也有现实的真实意义。世俗生活里人们常说:“我活得很累啊。”活得很累,就是这个“活”的担子挑得太累了,这不是重担吗? 死了又投生,自杀不解决问题, 可是凡夫愚蠢,他为了不挑这个重担,去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就是自杀。自杀有什么用?你死了还得投生,还得挑重担。我们佛弟子要卸掉这个生死的重担,就是靠修行。修行就是为了断烦恼,了脱生死。经书上讲,一等到你烦恼断尽证阿罗汉果了,就叫生死已了,重担已下,因为再也不会投生了,没有烦恼,怎么会去投生?有烦恼才会去投生啊。 一起男女心就要切断它,修行就是修这个 有一天我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妇女,我就想我死后愿不愿意钻到她肚子里去?一想,没劲,蛮好一个人钻到人家肚子里去干什么?你这个时候,如果看到女的迷惑了,你还是会钻进去,人为什么会投胎?就是起了男女的爱心,一起男女的爱心,众生都会受迷惑。修行人难免也会动男女心,所谓修行就是在这个时候切断它,哪怕你想得乱七八糟,也要快刀斩乱麻,修行就是修这个。 男女间的吸引力很厉害, 男女之间的吸引力很厉害呀,经过无数次的重复,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受迷惑肯定上当。从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做过实验,给狗吃红烧肉,狗的唾液马上就分泌出来了,这叫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俗称本能、天性。条件反射呢?狗一看见红烧肉来了,还没有吃到,口水已经滴里嗒啦流出来了,红烧肉是个条件,口水流出来就是反射,这叫条件反射。更进一步的实验,每次给狗吃红烧肉之前开亮红灯,结果红灯跟红烧肉发生联系了,狗也懂得,红灯亮就要吃红烧肉了,其实红灯不是红烧肉,但是红灯一亮,狗的口水就流出来了。 从前曹操行军,士兵们口渴得都走不动了。曹操很聪明,看到前面一片树林,他就说:大家看,前面是片梅林,大家快点走去吃梅子啊。士兵们一听到梅林,梅子是酸的啦,口水就流出来了,也不那么渴了,就跑得个快。结果跑到了,一个梅子也没有。连耳朵听到也会起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面铺得很广,在厌恶心上也起作用 前两天跟同学闹了一点意见,今天这个同学没有再惹你,可是一看见心里马上不高兴,哪怕四年前闹过矛盾,今天也会起作用。而且条件反射面铺得很广,即使这个人不是他,只是脸很像,也讨厌,照样也起条件反射的作用。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3)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0.31 不断男女爱的吸引力, 提要: 男女爱心,生生世世重复到今世, 而众生的男女爱心,生生世世不知经过多少次的重复,今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条件反射的作用。比如前面坐下来一位年轻的姑娘,这个小伙子马上整理衣领,(众笑)人家又跟你不认得。尤其是青春时期,这种反应更加厉害。 有一年单位去听大报告,在路上排队等车,有个同事就排在我旁边,眼前走过一个小姑娘,他看到了,头会跟着眼睛转的,(众笑)这个印象我很难忘啊。类似的事生活中很多。小道新闻人人喜欢打听,假如是讲男女的事,这个头颈伸得长长的,一定要听明白为止,有几句没听到,还想问个清楚。 如今的家教给孩子错误的引导, 这跟成年人对孩子从小的影响也有关系。小孩子不懂,很天真烂漫,可是你给他施加了影响,他脑子里有了这个印象,他长大了就懂了,那就麻烦了。比如说,家里来了一个亲戚,要走了,妈就跟小孩子说:“阿姨要走了,你飞一个。”还教小孩子怎么样飞一个。(众笑)“飞一个”的意思就是我口里的细菌全飞到你口里去。 报上看到一篇很好笑的事情,一个大人逗小孩玩,给他好吃的,叫小孩叫她一声。小孩就叫了声:“阿姨。”这个人说:“叫得亲热一点。”“好好阿姨”,“再叫得亲热一点”。小孩子想了一想:“亲爱的。”(众笑)这个“亲爱的”还不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听来的。小时候受的影响最最重要,可是父母都非常疏忽。小孩子现在不懂,以后仍然回忆得起来的。 不断掉男女爱的吸引力,死后就会进入母胎 由此可见,咱们今天无论从哪一个小点上去体会,咱们这种男女之间的吸引力强烈得很啊,用不着通过意识,下意识的作用就会起来。你死后,这个作用也不会消失的。这一对男女与你有缘,是你来世的父母,你看到他们正在亲亲爱爱,你很快就被吸过去,参加他们男女的YIN爱,进母胎就是这么进的。为什么要跟你们说得这么样明白?因为对你们修行有好处,如果你不断掉男女爱的吸引力,不断掉男女相爱的种子,到那个时候你自己控制不住,就会投入进去。出家的目的就是要断男女爱,只有断了男女爱才能了生死。 自己没有修行功德, 现在许多人出了家在忙着给死人做佛事,称为“超度”,如果你又没有功德把他超度出来,你拿了人家钱将来要还债的。好比到商店买商品,结果不能用,当然人家要退货,都有因果的。你收了人家的钱,结果超度不出来,你就背了一笔债。而且你今天忙这个鬼,明天忙那个鬼,将来你死了,你没有修行能力,还不是要受迷惑?还不是仍然投胎,继续生死轮回?所以出家的目的,出家的路线,出家人的修行,千万不能搞错,搞错了,一辈子就虚度了,没有功德倒也罢了,还背了罪过。 释迦佛最关心出家弟子, 释迦佛最关心出家弟子,因为他们出了家,所有的时光全部投入在修行里。好比有许多来小住的,在我们这儿住几天就要回去,在我身边我能关心关心你,你回去了,我咋关心你啊?你们这儿常住的,天天跟我生活在一起,我当然可以天天关心你。所以拿我来说,最关心的就是常住的。如果小住同学回家时,我也到你家去住几天,那不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以你们小住的同学不要怄我气,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4)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0.31 修行就是修心, 提要: 样样都放不下,怎么当菩萨 小住同学也有苦恼啊,这个放不下,那个放不下,什么都放不下。当然也是理由,这些理由加起来就是你不可能出家了。你这些都放不下,连离家都不可能,你怎么出家呢?有人想我就当在家菩萨。在家菩萨也要管广大众生的,是不是菩萨要看你行动,样样都放不下怎么当菩萨? 家是罪恶的温床, 我年轻时就讲过:家是罪恶的温床。一切罪恶都从家出生,从家里什么地方出生?从温暖中出生,所以叫温床。你要成长,这离不开妈妈对你的温暖,妈妈的爱是孩子成长的精神粮食。如果你长大了,还贪家里温暖,这是软刀子,能杀死你的法身慧命。可是回过来说,哪个众生不喜欢温暖?温暖稍微调剂一下精神就可以了,不要贪着。就像吃东西一样,没有食欲实在吃不下饭,那么拿一点好吃的调剂调剂,可是不要贪着了,多吃坏肚皮,病从口入嘛。 干不干坏事, 前两天还听到这么一个挺有趣的事情,这是真实的。有些原始部落里,男男女女都不穿衣服,可是他们从不干坏事,后来被城市里的文明人知道了,特地想去参观参观,采访采访。文明人衣服穿得整整齐齐,吓得那个部落里人,连忙把妇女关起来,“你们千万别出来”,为什么?怕文明人干不文明的事情。(众笑)可见得男女之间干坏事,不在于有衣服没衣服,而在于一颗心。你穿了这么漂亮的衣服,心里有YIN心,要干坏事你还是会干,那个部落里的人整年不穿衣服,他心里没有干坏事的念头,照样不干。 修行就是修心, 今天讲的这个颂子题目就叫《四根本修心要门》。我们受了四根本戒必须修心,要从这个心要的门里修进去。了生死就要断烦恼。烦恼还不是在你心里?有人一发脾气脸唬起来,样子像母狼夜叉。不可怕,只要她心里起个慈悲心,就变成一张慈母的脸了。心最可怕,有许多人脸长得不好看,可是这个不好看的脸自会露出一种很慈悲的样子;有的人脸长得漂亮,可这个眼神凶得很。修行就是修颗心。我们修正自己的行为是好,比如我们受戒,不杀不盗不YIN不妄语,可是更重要的,由修正行为,进一步要提高到修正自己的心。 心清净了才没有苦,苦从烦恼来 今天讲的这个《修心要门》,这是提高水平来讲,从前你们都听过五戒了,有的同学还受过五戒,要提高到心里去,心要转变。佛教总的目的还不是净化人心?佛就是做这个工作的。心干净了才没有苦,一切苦都从烦恼来。 《修心要门》主要是要求出家人的, 《四根本修心要门》第一个就是讲YIN戒摄修,出家人以YIN戒为首,所以把YIN戒放在第一个来讲,可见这主要是要求出家人的,所以这个修心要门要求比较高。我们做居士的,你能做到这些颂文的要求你有功德;你做不到,在居士五戒里来说,你没有过错。虽然不算你犯戒,可是你能拿的功德为什么不拿呢?好比已经送到你面前,你只要手动一动,这个功德就是你的了,你不拿岂不可惜吗?所以在家居士也要学,也要提高自己,为将来出家做好准备。如果你这么学起来,你能够认真地去修,将来一出家你就是一个优秀的出家人。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5)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0.31 天天听正法 自会冲淡男女的爱心 提要: 没出家前先培养好, 当年我在九华山办佛学院,经常要到上海去开课,有人对我有意见,就问我:“老师,是这儿的出家同学重要,还是你上海的在家同学重要?”意思叫我只管出家同学,不必再管在家同学。我回答他:“我去上海上课,我是在培养未来优秀的出家人。”他一听没话说了。没出家前先把他们培养好,将来出家了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出家人。 培养要有条件啊,当然对你们接受我培养的人要求要高一点,否则你将来出家哪能成为优秀的出家人呢?我是有啥就说啥,一根肚肠通到底,不管你们听得进去听不进去。有一天我看你们在家同学进步实在太慢,我说过一句话:我只培养出家同学,不培养在家同学。你们都是在家人,如果你们不提高,我就不想培养你们了,因为我的目的不是培养在家同学的。我对你们的要求就是你们在家同学必须要向出家同学的方向提高,那样也算身不出家心出家,我才肯培养,要不然我白费劲。 不要勉强人出家,也不要阻止人出家, 我赞叹出家,但我不勉强你们出家。按照佛的教导,不能勉强人出家,也不能拖人出家,也不能推人出家,要他自己觉悟到一定程度,自己发心。但是在中国的佛门里,经常发生这种事情,乃至于逼人出家,这不符合释迦佛教导啊,出家完全是自发的。但是人家发心出家,你也不能阻止他。所以我绝不会发号施令,规定你们五个人必须出家,因为我是懂法的。所以你们出家不出家自己发心。但是我的要求,你应该向出家人学习。不剃头不换衣服可以,心要出家。出家人的一颗心就是清净,出家人一颗心就是离开世俗,出家人一颗心就是断烦恼,出家人一颗心就是为了了生死证果,我对你们要求就是这么几点。 学生不愿接受老师的要求,就等于把老师赶走 有人说假如我做不到,你会不会把我赶走呢?我大慈大悲悯众生,不会把你赶走,你要走可不是我把你赶走,是你把我赶走,我这个老师你不要了,心里再也没有我这个老师的位置了,扫地出门了,就等于把我赶走了。不是老师不要学生,而是学生不要老师,因为你不愿意接受我这个要求嘛。 既然如此,我们这些在家学佛的人,也要走向清净道,只有心清净了,将来出家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出家人。 天天听正法,自会使人冲淡、远离男女的爱心 出家是以清净为体,你们别看我一声不吭,好像也不怎么严厉,其实我有我的善巧方便,自然会使你们冲淡、远离男女的爱心,这不是我的力量,是靠正法的力量,说到底正能克邪。比如说咱们这儿,非但听法在一起,吃饭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学习在一起,还搞文艺演出呢,七八年了都没出事,有的地方不在一起也出事情,因为他们不讲正法,现在哪个地方天天在讲经说法?有些讲也不是照释迦佛的原话讲。 修行人要离俗,但不必像封建社会那样过份 你们别看我随随便便,因为我有高血压,必须要自己放松放松。说实在的我可不随便了,比如你们演出时,我常来看的。你们以为傅老师来看演出,我看什么演出?我是看你有没有世俗心!(众笑)等到演出完了,我就说:化妆马上洗掉。不洗掉干什么?搞个假面具去迷惑小伙子啊?麻子就麻子,黑脸就黑脸,做人老老实实,搞个假面具干什么?又不是画皮。谁敢送女同学一只生日蛋糕,不训你才怪呢,你要献殷勤,到释迦佛面前去献殷勤。 听说有个持律道场,当家不知去大城市还是国外走一圈,回来的时候,他只买了一条围巾,被他师父看到了,在大庭广众训了两个小时,“出家人还戴什么围巾?要漂亮?!”这个徒弟一点也没生气,马上把围巾拿掉。 但是不要做得太过分,认为老师意思我懂了,女孩子脸越难看越好,免得男孩子动心,去把灶头里的灰抹在脸上,(众笑)又不是封建社会,修行不在脸上而在心里。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6)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0.31 摄修颂并非戒律之界限, 提要: 这儿是走清净道, 我们这里不许可男女之间找对象,婚姻自由,要找对象到外面去找,随便你找,假面具的,换过鼻子的,你能够在外边找到一个女的,放出屁来都是香的,我也不妒忌你。(笑声) 这儿是修行场所,是走清净道,居士要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男女之间看可以看,话可以说,可要知道有两个地方最容易迷惑人,一个是眼睛的神态,一个是说出来的话。咱们不可能男同学看见女同学就闭起眼睛,女同学看见男同学装哑巴,但至少要做到有眼无珠,有口无心,保护好自己一颗心。 宜多看老的丑的病的,这是修不净观 有一种情况例外,佛也是这么说的,你要看就看,你要说话就说,多看几眼多说几句,我也不讲话,是哪一种?小伙子看八十岁老太太,小姑娘看八十岁老头子,眼屎鼻涕一大堆你去看吧,全身脏得不得了,发神经病似的坏脾气你去看吧,这倒成修不净观了。 老了又丑又脏,何必再去婚姻介绍所 再补充一句,社会上的事情咱们也要注意,社会上老头子经常看老太太,老太太也经常看老头子,结果跑到老年婚姻介绍所去了。 摄修颂并非戒律之界限, 我的笔记上有这么几句话:“众生皆由YIN而来,YIN乃生死之根本。”这个我已经讲过了,“摄修颂并非戒律之界限”,YIN戒摄修不是你必须要做到的戒律,即使你没有做到也不能算你犯戒,因为它不是戒律的界限,“而是怎样把戒持得清净的方法”,这句很重要,如果你能照摄修颂去努力,你就能把戒持得清净。这个利益可大了,一般修行人最苦恼的就是受了戒持不起来,尤其是末法众生,或者持是持了,总是不清净。戒不清净,来自心不清净,你的心清净了,你的戒也清净。所以这个摄心要门很重要。 不能以心清净,去否定戒上的规定 但是不能强调,我只要心清净,戒也用不着了。你心清净,应该你的戒行更加清净,你戒行不清净,谁知道你心清净不清净啊?心是看不见的,而你在戒上表现的行为倒是看得见的。从前有些境界比较高的修行人,往往随便说话,更麻烦的是听到的人随便乱用,所以搞得一片混乱,比如我年轻时听到一句话:只要心清净,和尚尼姑合板凳。这句话不错的,可是有个弊端,那么戒也用不着了,每个人只要心清净就可以了?谁知道你和尚尼姑坐在一起时心清净不清净啊?用说大话来推翻戒上的规定,危险哪!所以心要修得好,戒仍然要的,心修好是为了使你的戒更清净,不能以心清净去否定戒上的规定。 世俗人的良心没有标准, 很多年前有人给我几本小册子,里边有讲到禅,我没时间看,就叫我的学生看一看。他们一看,大吃一惊。书上说了这么几句话:“从古以来祖师们都说,‘以戒生定,由定发慧’,”可见得这两句写书的人也知道的。“你跟我学我教你的禅,就用不着持戒,因为戒多少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后面又补了一句话,不过,伤天害理的事情你是不能做的。”人们往往就被他这句话迷惑住了。这些话既违背释迦佛的教导,迷惑性又很强,他根本没有说清楚伤天害理的标准,结果每个人各有标准,自以为我只要心地好,有良心就没错。能海上师说过:世俗上人说的良心是没有标准的。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7)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0.31 不以戒生定是邪见; 提要: 不必以戒生定,是邪见;竟有人把酒戒说成 他也知道“以戒生定”,还把五戒都说出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却说这样子对生活会带来不方便,只要你不干伤天害理的事情,那又何必受戒呢?这不是推翻了佛教导的以戒生定的标准?戒是叫你不要杀,按他的观点:不杀不方便,影响生活。意思就是你可以照原来生活,要杀就杀,还能修他的禅。禅就是一心,这就是说如果杀的时候你能达到一心的境界,这就是他的禅,将来就在杀生中入定,成了杀生佛。如果你起一个慈悲心,“我杀生不对啊”,你不是禅,二心了,慈悲心都不许起来。这种邪说怎么会迷住这么多人呢?因为凡是邪都是迷惑人的,其他也是如此,你要偷盗,也不能多想,要偷就偷,一心偷,连思考回旋的余地都不许有,否则怎么叫(他的)禅呢? 拿我们今天讲的邪YIN来说,这种人也会说出理由来。“你别说我不好,你看我的太太,简直像神经病一样,这么多年来,我没有得到一点夫妻生活的安慰,天天把我搞得这么苦,我到底是个人啊,我仅仅要求过一点人的生活。”这就是他要人家同情他外面搞女人的理由。 喝酒呢?有的人也有理由啊,“喝酒是可以的,不要酗酒”,因为完全照五戒做,人家敬你酒的时候就不方便了。这样子岂不是在修烦恼,修恶行了? 世人往往对名望大的人盲目崇拜, 失去了自己头脑的思维 这种言论当时在高等知识分子里影响很大,有个人本来想来我这儿学法,说好了怎么又不来了?原来拜他为师了,还给我寄来这个人的照片,我看照片上的眼神很凶啊,怪不得一点慈悲也没有。可是现在人往往是对有名望的人盲目崇拜,失去了自己头脑的思惟,只要他名望高,就被迷惑。 在违缘中保持冷静的头脑,成就更快 世间上也有人,跟刚才讲的思想完全两样,从前有个伟大的哲学家,他的老婆凶得蛮不讲理,一点小事情就把他骂上两个小时。他却不冒火,也不生气。别人实在看不过去,就跟他说:你怎么娶这个老婆?你受得了啊?还不换一个?他说“我就是要娶她,因为任何人都受不了她的骂,我能受得了,我这个水平就高。以后任何人冒火我也都能受得了。”还听说林肯总统老婆也很凶,他可没有换。就因为他在老婆面前修成就了,随你怎么火,我照样头脑冷静,一点不计较,所以他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来。从我们修行上来说这叫修违缘加持,能够成就得更快。所以咱们还是要在戒律里好好修忍波罗蜜。你要使戒律清净,你心里边也要清净。修忍就是使你心清净,心不起瞋恨心,那不是清净了?今天讲到这里。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8)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1 家是温床障碍多,重情之人习气重 提要: 家是温床障碍多,重情之人习气重 四根本戒就是杀盗YIN妄,出家人以YIN戒为第一,四众弟子排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什么居士排在出家人后面?因为在家居士要了生死比出家人困难,在家障碍多,感情重,世俗习气很厉害。为什么不想跳出来啊?因为家里很温暖,好比躺在床上,不肯起来,所以叫温床。温床容易产生罪恶,所以家就是罪恶的温床。可是话再说回来,众生都有佛性,不能否定人世间也有好人好事,所以家也有它需要的一面,小孩子必须靠家的温暖才能健康成长,不是有支歌:“没有妈的孩子像棵草”。我们修行人又不是小孩子了,老是留恋家干什么呀?孩子需要爸爸妈妈的照顾,需要家的温暖作为精神粮食,这样的孩子长大心理才健康。 起烦恼、干坏事、没教养,危害社会 可惜的是,小孩子长大后大多数都不像样,做爸妈的只会怪孩子,其实怪孩子还不如怪你自己,宁波老太太常说这句话:没爹娘教训。为什么爹娘不好好教育他?爹娘本身就是个烦恼众生呀,自私、狭隘,在人世间干坏事多,干好事少。凡是作爹娘的,无始以来没有一个不是众生,因为都有烦恼,有烦恼就不是好人,有烦恼必然会干坏事。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干坏事,那是你的觉悟太差,智慧太差,你看不到。所以不管你自认为是坏人,还是好人都要修行,不修行你教育不好你的孩子,你孩子将来危害社会,危害人民,这个因果还背在你身上,因为你没有负到教育的责任。谁最负责任?就是释迦佛,释迦佛对众生尽到了教育的责任,你希望能快快成佛,将来跟释迦佛一模一样,那你为什么不负担起教育众生的责任?说我教育不来,那你作为佛的学生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学佛法?为什么不接受佛的教导? 小鸟至死不弃老鸟,子女哪可把父母丢弃 人长大像一只鸟儿那样要飞出去,何必留在鸟窝里?小鸟长大了,母鸟就不准它留在鸟窝里,硬是叫它自己飞,人很多地方还不如鸟。鸟的习惯,冬天它要往南方飞,可是母鸟飞不动,小鸟从来不会把父母丢掉,就背在背上飞。有时候飞过海洋,实在背不动了,已经往下沉了,这只鸟还不肯把背上的老鸟丢掉,结果老鸟小鸟全掉在海里,到死它还不肯丢掉,现在做子女的很多都把父母抛弃,你说人比得上鸟吗?别看现在有的子女把父母拖得很牢,好像要把他留在家里养老,其实是把父母留在家里当保姆,给他义务照顾孩子。 法缘不足难修行,有法不要,佛法就灭了 古人都说过要四海为家,印度当年的风俗,哪怕是国王,到了五十岁他就要让位去修行了。如今的佛弟子八十岁还不肯修行,觉悟太低智慧太差了。所以佛说到了末法时期证果成道的人极其稀少,因为法缘不足。不是没有法,是有法他不要,这也是法缘不足。有人说过:“一句佛号不能代替佛法”,没有佛法你怎么修行啊?不能用“只要一句佛号”把佛法架空。佛法没有了,娑婆世界的佛教就被消灭了。所以修行怎么修?修行第一步,听佛法。好比我将来长大了,要到社会上去做工作,第一步先到学校唸书去。 修行人能断男女YIN爱,水平就高了 昨天讲流转生死的根源就是男女的YIN爱。出家人为什么排在居士前面?因为出家就为了断男女的YIN爱。在家人五戒,杀戒第一位,因为在家人要结婚要成家,很难断男女YIN爱。如果你真能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那个水平就高了。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9)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1 心里爱心不断,出家也不起作用 提要: 心里爱心不断,出家也不起作用 我们今天讲的四根本戒,第一就是YIN戒,虽然是针对出家人讲的,要求比较高,在家人也可以学,多少做到一点,将来了脱生死也快一点。如果出家人断不了YIN爱,心里还有颗爱心,这更糟糕,因为出家对你都不起作用,还会养成出家跟爱心联系起来的条件反射,就算下一世仍出家,仍然起爱心,那不是很可怕了吗? 家是男女YIN爱组成的,所以家就是生死根源 家是男女的YIN爱组成的,一结婚就成了家,贪男女YIN爱就是生死的根源。像我这样,觉悟得已经太晚了,现在觉悟还算来得及,还有几年可以用功用功啊。用功的人,不想家!因为家是生死的根源。一个人流转生死就是在家里流转,比如小孩子就是靠父母做夫妻的YIN爱生下来的,生下来还不是生在家里?所以家中一切的温暖、爱,就是我们将来投胎的场所,如果家对你有吸引力,你将来就要流转生死。 释迦太子作榜样, 你们长期在我身边培养的人,你们可以想念爸爸妈妈,因为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可是不能想念家。我们虽然没有剃头,也没有穿出家人衣服,可是我们心出家了,心出家了身离家了,还想家干什么?人为什么会离婚?因为受够了结婚的苦,既然婚姻如此的苦,为什么离婚了还要到婚姻介绍所去登记?这就叫众生。如果释迦佛不来娑婆世界成佛,娑婆世界众生是无法跳出生死轮回的。释迦佛来娑婆世界,实际上是给我们做个榜样。皇宫那样的家,在他看来是一堆肮脏的草堆。 障碍来自温情,软刀子会杀死法身慧命 有人常诉苦:“我家庭障碍大啊,我真想修行,但是我离不开啊。”我老师只管讲课,不管你家庭的矛盾,你有矛盾自己去克服。不过我们是学佛的,当然要学佛的精神。释迦佛当年的矛盾很厉害,他的父亲把城门都锁起来,派了士兵看住,还装了铃,只要城门一动,铃声会响到四十里外,你的障碍没有释迦太子大吧?他照样逾城出家。障碍来自哪里?因为你是家里长大的,全来自家庭的温情,温情是一把软刀子,会把你法身慧命杀死。你没有觉悟的话,你修行再也修不成了。 出家离家就是为了切断情爱, 在家居士要向出家人学习,当然学习的地方很多,主要就是学习出家人离开家,离开家就是抛弃家庭的温暖,就是离开生死轮回,离开家就是切断男女所有的情爱。男女间所谓“恩爱”全是骗人的。世间上有句话:一夜夫妻百日恩。有恩你干嘛去离婚啊?爱的时候是亲家,恨的时候是冤家,会不变吗? 行为修好了,还要修好心,修心比修行要求还要提高 咱们今天讲的《四根本修心要门》,比四根本戒要求还要高,我们修行是修正行为,也是修颗心,行为都修不好,算修什么行?你行为修好了,还要修好自己的心,修心比修行要求还要提高。佛教的根本就在戒上,尤其是别解脱戒。持了戒就能改变我们的行为,就能不造恶业。可是还要提高到修心。心里起烦恼,你想持戒,既困难,也没有力量。有许多人犯戒,或者出了家又还俗,还不是心里起了烦恼,只有进入到修心,你才能稳得住,所以戒定慧是一体的,千万不能分割,同样修行跟修心,也是一体的两个步骤,不能分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