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修心七要》讲记(二十九)


   日期:2017/12/2 20: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7年10月7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修心七要》。

  今当修主要。

  作为学佛修行人不要愚痴,要有智慧。要有何种智慧?即了知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是修持佛法重要,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利益重要?当然是修持佛法重要!如果没有佛法,没有智慧,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我们成家立业等所做的一切,无不是为了幸福快乐。世人只追求这些,都希望自己能幸福快乐,无不是为了这两种利益。快乐是怎么来的?幸福是怎么来的?如果你有佛法、有智慧,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幸福。否则,如果只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即使得到了也不会有快乐和幸福,只会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

  成功、荣誉、文凭等,是否会给你带来幸福、快乐?不会的!研究历史可以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知道一个真相:以前的皇帝都深居皇宫,有些人梦寐以求的是想进皇宫当妃子,或成为皇上身边的人。除了一些真正看破的人,其他世间的普通人,都无一例外地特别喜欢到皇宫生活。但真正走进皇宫,才知道那里是人间地狱,是争名夺利的地方,没有丝毫的自由,出宫一次难于上青天,始终处在患得患失的状态,哪有什么幸福、快乐。

  其他的方面也同样。比如拼命想赚钱,做梦都想发财,但真正发财了,就如同走进皇宫一样吉凶未卜。也许没赚到钱,没发过财的人会不解:“有钱还不快乐啊?”真的有钱时,不可能有快乐和幸福;真的有荣誉和权力,真正得到了世间的利益时,幸福会离你越来越远,快乐也无影无踪,所以有佛法、有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佛法就是智慧,得一分佛法就得一分智慧,佛法讲的是诸法的究竟实相。当你明白了诸法的究竟实相,明白了无常、空性等,才叫智慧。我们经常讲“看破才能放下”,有了智慧,心才能平静,心才能自在,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幸福。如果有了佛法的智慧,无论在哪里都自在,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自在。在山上或山下,出家或在家,有钱或没钱,有权或没权都一样。到那时,宝座上的国王和乞丐没有区别,都一样的快乐、幸福。

  如果真能看破、放下,真正把佛讲的道理,究竟的实相搞清楚、弄明白了,在你的相续中产生了这样的智慧,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你的心始终能够保持平静的状态,自在没有束缚,这时才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所以佛法很重要,智慧很重要。世间的现实生活中的利益不是主要的,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佛法、智慧。

  很多人为了现实生活中的利益,舍弃了佛法,舍弃了智慧,也可以说迷失了自性,失去了方向。很多人都没有方向,都自找烦恼,自找痛苦,这是颠倒的。现实生活中的利益重要,还是佛法与智慧重要?当然是佛法与智慧重要。

  教法和证法哪个重要?证法重要!但没有教法就没有证法。除了上上根基之人可能会随时见性,随时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上上根基之人,前世已经修的差不多了,今生已经到了瓜熟蒂落的程度,一点就开。当时六祖慧能一听到念《金刚经》的声音,就唤醒了自性,可以说是见性了。看看历代祖师的传记,就能知道有些传承上师是如何见性的。上师对他说了一些看似无聊的话题,突然吼了一下或拿东西打了一下,就见性了,这种人是特殊情况。

  凡事都有特殊情况,不可一概而论,而其他普通根基者则需通过教法。什么是教法?三藏(经藏、论藏、律藏)是教法。三藏包括了一切佛经,我们要研究、学习、领会、体悟三藏的内容,然后相续中才会产生证法,证法是戒定慧三学的功德。除了我刚才讲的特殊情况、特殊根基者,其他人都要这样。所以无论是依止上师,还是寻觅适合自己的佛法道场,都要看有没有三藏。比如上师如意宝,他用自己的一生为众生传法、讲法,他传法、讲法的内容都是三藏,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我们就要依止这样的上师,就要亲近这样的道场,其他再好都无济于事。

  道场的规模再大、条件再优越也无济于事。有些出家人总是看寺院的规模大小,条件是否优越,最好一人一个间房,还有卫生间。有的要求更高,房间要装修的豪华。难道寺院的规模大,就能成就吗?一人住一个房间,带洗手间,就能成就吗?这些跟你的学佛、成就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应该如何观察呢?不看规模,也不看条件,就看有没有能每天传讲三藏内容的法师,有这一项就可以了。

  其实,上师、善知识要有很多法相,要具备很多条件,主要具备这一个条件就可以了,我们应该依法不依人。真正具德的上师,能每天或者随时给你传讲三藏的内容,依止这样的上师没有问题,亲近这样的道场也没有问题。即使他的功德不圆满,成就不大,但是只要能给你传讲三藏的内容,用佛法利益你,就可以依止。

  佛经里有这样的公案:有一个僧人,是三藏法师,因为犯了三个无间罪,无法留在在原来的道场里,只能离开,去往一个无人知情的地方。因为他有传承,有讲经、传法的能力,他不断地给人讲法,结果摄受了很多弟子,其中有几百个人成就了阿罗汉。

  这些阿罗汉都有神通,但他们并没有用神通观察过自己的上师。有一天上师圆寂了,他的一位大弟子——年龄最大、成就最高的长老,招集所有的弟子,想把上师的遗体擦洗干净供奉起来,在洗手时,突然心生一念,想通过神通观察一下自己的上师往生在哪个清净刹土,于是一一观察,可所有的清净剎土都没有自己的上师。他有点奇怪,无法相信,于是继续观察,结果发现自己的上师在地狱里。经过进一步观察知道,原来自己的上师曾经犯过三个无间罪,他立即招集所有的弟子,请大家一起为上师超度。这样,上师立刻从地狱里出来了,解脱了。因果是不虚的,他犯了三个无间罪,必须要下地狱,但是他穷尽余生来传法、讲法,培养了很多阿罗汉,还是有功德、有善根的,以此善根在地狱里驻留的时间很短,立即解脱了。

  所以,尽管我们要观察一个道场、一个善知识有点难,但只要有佛法就行,不是偶尔讲一讲,而是天天讲。比如喇荣每天都有很多课,想听哪种法门都可以,每月除了初一、初十、十五、二十五这四天不讲法,因为这四天是会供日、诵戒日,其余时间都有人讲法、传法,上师也是日不缺讲。这样的道场值得我们亲近,这样的上师值得我们依止。如果不讲法、不传法,即使名气再大、地位再高也不能利益你,只有通过传法和讲法才能利益弟子、利益众生。

  即便你再有名气、再有地位,也无法利益弟子及众生,但凡夫都喜欢虚的、假的。所以教法很重要,尤其是证法——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更重要。我们想要真正到达彼岸,想要解脱,就要靠戒定慧三学。即便懂得再多、讲得再好,如果没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你还是个凡夫,还是无法超脱轮回。但是想要产生戒定慧三 学的功德,必须依靠教法。

  现在有些道场只是建些大殿、塑造些佛像,甚至还互相攀比,看谁的佛像高、大,这些都不是佛教。佛教只有教法和证法,护持教法和证法就是护持佛教,护持教法要有传法、讲解三藏的能力,用全部的生命和精力来传法、讲法,就是护持佛教;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能让弟子、众生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并让其增长、圆满,才有摄受弟子的资格,才可以摄受弟子。

  只有日不缺讲地传法、讲法,弟子的相续中才会具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最初他们还像个婴儿一样,要精心维护他们的功德,直到功德圆满。这叫护持佛教。

  戒是净,是受持戒律,让自己的相续变得清净;定是不让自己的内心散乱、动摇,能专注,有定力。专注于某一个对境而不散乱叫禅定;智慧是有辨别、取舍的能力,对诸法的究竟实相了了分明。让自己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很重要。

  佛法浩如烟海,其中发菩提心是最主要的。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是菩提果的间接因,胜义菩提心是菩提果的直接因,除此之外都不是菩提果的因。一切善根、功德只有菩提心的摄持,才能成为菩提果的因,

  如果有菩提心的摄持,一切善根、功德,才可以成为菩提果之因,否则,都不能成为菩提果之因。所以发菩提心、修菩提心很重要。如果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即使再精进,做的善事再多,都不是成佛之因,跟成佛没有关系。这是《修心七要》里讲的菩提心。

  所有的佛法里,发菩提心是最主要的,是最珍贵的。

  还有修菩提心。是教证与理证重要,还是上师的窍诀重要?虽然教证与理证很重要,但是上师的窍诀更重要!如果没有上师的窍诀,不可能明白佛理;如果没有上师的窍诀,在你的相续中不可能产生菩提心。

  即说教证与理证重要,又说上师的窍诀重要,二者看似有矛盾,到底应该选择哪个?应该选择上师的窍诀。那若巴依止上师谛洛巴时,谛洛巴是怎样教他的?很多事情都不符合教证与理证,如让他偷东西、打架,干的全是坏事。那若巴是那烂陀寺精通三藏的班智达,谛洛巴在显现上是一个乞丐。但那若巴就是听话,上师谛诺巴让他怎样做,他就怎样做,因为这是上师的窍诀。

  那若巴对善法的执著特别强。他精通三藏,是位班智达,有很多弟子,可能装惯了。为了调伏这种人,谛洛巴给他示现的就是一个钓鱼的人。

  那若巴是因智慧护法的指点,说他虽然是精通三藏的班智达,有成千上万的弟子,但精通的只是词句,还没有精通意义,他宿世有缘的上师在南方,叫谛洛巴,应该去找他。所以他才去找上师谛洛巴的。到达南方时,他问有没有一个叫谛洛巴的上师,所有人都不知道。

  最后有一个人跟他说,这里没有一个叫谛洛巴的上师,但那边有一个钓鱼的乞丐叫谛洛巴,也不知道你找的是不是他,应该不是吧。那若巴一想,有些菩萨、大德,说不定以何种形象来度化众生。于是就去河边找谛洛巴。当时谛洛巴正在河边烤鱼吃。那若巴一下子跪在地上,祈请他摄受自己。

  最初谛洛巴并没有答应,“我是个乞丐,是个钓鱼的,你是不是搞错了。”谛洛巴不答应,那诺巴就长跪不起,直到谛洛巴答应。那若巴经历了大小苦修三四十次,全是做坏事。这时那若巴没有选择教证与理证,而是选择了上师的窍诀。谛洛巴就是要让那诺巴通过这种方法消业,帮他去除对善法的执著。甚至还让他跳楼,直到有一天,谛洛巴拿鞋底猛烈击打他的额头,那诺巴当场晕了过去,醒来就开悟了,得到了与上师无二无别的境界。

  那若巴选择了上师的窍诀,没有选择教证与理证。其实,你真正找到了与自己宿世有缘的上师,真正对这个上师生起了坚定不移的信心时,可以只听上师的窍诀,这时上师的窍诀最重要。

  不是佛法重要,不是教证理证重要,因为我们修本尊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对上师的信心超过了对本尊的信心,这时本体是本尊,形象是上师。如果你对上师的信心没有超过对本尊的信心,这时本体是上师,形象是本尊,这是有差别的。

  佛法和上师的窍诀之间也一样,如果你对上师的信心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可能对你意义不大。如果对上师的信心,真正超过了对佛法的信心,那佛法不重要,上师的窍诀重要。这里主要讲上师的窍诀重要还是教证理证重要,教证理证就是佛法。

  佛法重要还是上师的窍诀重要?上师的窍诀重要。上师的窍诀也是佛法。有时候上师针对你的习气,当时的状况,会采取一些调教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些不一定符合教证理证,而是针对你个人的,这个时候上师的窍诀重要。

  尤其是刚开始时,懒懒散散地学佛重要,还是闭关修行重要?闭关修行重要!刚开始时还是远离一些外在的干扰比较好。世间不有这样一句话嘛,眼不见心不烦,少看少听,少接触,这样你就可以避免很多烦恼或造业的机会。

  也许有些人会说“没有事,世间不离佛法,生活不离佛法。”确实是这样,但是你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功夫,生活还是生活,佛法还是佛法,就别吹牛。尤其是刚开始时最好闭关。如果做不到,也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修行,早上一小时,晚上一小时,或者早上两个小时,晚上两个小时,这很重要。随时随地修行是很重要,也很好,但是刚开始时不会有这种功夫。

  你看我们是随时随地念佛,随时随地安住。但仔细观察一下自己,何时安住了?一天都过去了,一小时也没安住;一天都过去了,一句佛号也没念出来,这说明你还是不行。

  所以刚开始时,最好有闭关的时间。闭关有很多种,哪怕是少接触也行。怎么闭关?你现在可能还没有修本尊、安住,还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可以闭关时,多看书,多思维,多观想。有些人闭关了之后念咒,有的是修五加行的数目,有的是看书学五部大论。有的闭关时不是念咒这样安住,而是看书,不接触别的,心容易收回来,这样学更快。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也可以利用早上和晚上,在固定的时间里学修。还可以在早上,其他人都没起床时,你先起来打座、观修。晚上大家都睡了,也可以修法。最好是这样。

  还有回避外境,对治内在的烦恼。我们经常有这种心理状态,凡夫都有这个问题,就是想逃避一些外境,想逃避一些事情。其实这样逃避是很难解决根本问题的,应该去对治烦恼,对治自己的内心,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这点很重要,因为你无法逃避。

  《入行论》里讲的,逃避外境,是愚者的做法;对治内心,对治自己的烦恼,调整自己的心态,是智者的做法。《入行论》里还有这样的教言,比如,如果光着脚走路,会把脚扎伤,为了保护脚,有两个人提出两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一种办法是,把整个大地都铺满棉布,但这是不现实的,根本不可能成功。去哪里弄那么多棉布?即使弄到了,谁铺啊?另一种办法是,拿一块棉布,做一双鞋子穿上。一块棉布很容易就能弄到,做双鞋子也很快,穿上就解决问题了。

  如果去对治烦恼,调整心态,就可以摆脱一切烦恼,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否则,只是在外境上找原因,想逃避外境,像刚才第一种选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自己很重要,去对治自己的烦恼,调整自己的心态。心态调整好了,问题就都消失了,也就没有烦恼了,这点很重要。

  不颠倒是非。

  第一点忍辱不颠倒,就是安忍不颠倒。这里讲的忍辱即安忍,安忍不能颠倒。我们讲的忍辱波罗蜜,就是安忍波罗蜜。为什么说安忍波罗蜜是忍辱呢?因为忍辱是最难的,所以以此做代表,其实就是安忍。安忍不颠倒,指为了世间的利益,我们什么都能安忍,可以起早贪黑,当牛做马。有的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为了世间的利益怎样都行。

  现在的社会更变态,因为人们把利益看的特别重,为了利益,可以不要仁义道德;为了利益,可以不要自己的生命;为了利益,可以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奔波忙碌。为了一百万怎样都行,即使是有人辱骂,甚至骑在头上都可以,这是不应该的。

  但是为了学佛修行怎么就不行呢?现在是夏天有点热,尤其是高原的紫外线有点强,就觉得太热了,就不愿意修法。冬天的天气稍微有点冷,就觉得太冷了,就往山下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       修心)(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       修心)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50~5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40~4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30~3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20~2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0~1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9) 

 杨曾文教授: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修心要论》 

 荆三隆教授:佛教修心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互动 

 如孝法师:如何修心 

 洪修平教授:什么是息妄修心? 

 仁焕法师:学佛就是修心 

 吴汝钧教授: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五、修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