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现代人简易修心口诀


   日期:2017/3/31 21: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每天生活在各式各样的诱惑当中,无论是视觉上,或者触觉上,或者听觉上,或者嗅觉上,时时刻刻都在遭受着交战与挣扎。虽然在经文上有种种的提示,也叫我们要懂得能所不互为干扰和影响的道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这种经验,眼睛看到、耳朵听闻、任何一切心境相对对我们的心所产生的困扰几乎经常都在发生,你应该也经常会听到自己内心另外的一个渴求的心不断地在呐喊。我们的心裡其实非常清楚,要解脱唯独只有从六根、六尘的练习上面是最直接而不需要任何观想和仪轨的。佛在对比丘出家众的开示上也是从六处开始讲授起,佛不厌其烦地对比丘们介绍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身体,最后归纳到心。

  曾经在宁玛派一位解脱的菩萨对他的法子、很着名的大成就堪布灌顶的时候,这位上师请他去做食子供养。当这位年轻的堪布把食子送到后门的时候,看到密密麻麻的女众堆聚在那边,用各式各样诱惑的姿态与表情想要讨好他,但堪布却彷如没有看到一般,送完食子马上回到自己受灌的法座上。最后灌顶完毕,上师又叫他送一次结行的食子供养到另外一个门。这次他把食子送到另外一个门口的时候,他看到了张牙舞爪、面目狰狞、血盆大口、圆睁的大眼布满血丝、骨瘦如柴、许许多多的罗刹女,横列在大门口等待着这位堪布,没想到堪布却也无丝毫动静地返回坐处。最后灌顶圆满时,他的上师问他:「刚才你看到这麽多有诱惑魅力的空行时,你心裏在想甚麽?」堪布说:「我没有任何想法,因为我的心一直保持在明觉的状态。」上师说:「很好!因为你这样子的一个定境,四方所有一切的空行都会护持你的佛行事业,同时也表示你可以掌控所有的空行。」上师接着又问:「那当你看到那些面目狰狞,想要把你生吞活剥、伤害你的那些夜叉女,你心裏有产生任何惊怖恐惧的想法吗?」堪布就回答上师说:「我一样保持在明觉的状态中,而且我也没有看到任何的女子出现过。」上师就很高兴地说:「那我就放心了,这证明你此后的修行与弘法都不会受到黑暗力量的侵扰与控制。」从这一则故事中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像大修行人有如此的定力,但是最起码也要做到要认识心,并且要让心儘可能保持在很乾淨的状态,不受任何物慾与外境影响到我们观察心的本质。

  一个刚开始学习佛法的修行人,从皈依到行使五戒十善,一直到学习各式各样的观想、持咒、与修持禅定,其实也都没有离开过「用心」。佛教裡头所有一切的佛像、坛城、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的形形色色人种,及各个不同的星球与国家,是没有分别的。有分别的只是我们把它归纳为这是凡夫所居住的处所,那是佛菩萨成就后所处的淨土,其实这也都是妄想。乾淨与污秽、善良与丑恶,归根究底都是我们的妄想化现,也是我们的分别心。但我们不能忘记,修行人只要对世间法有生起任何的一丝烦恼,就必定不能得到解脱。修行人如果对于所修的法门有任何的执取之心,就不是究竟圆满的法,因为它会让你重新进入轮迴的漩涡裡面。所以从这裡我们了解所谓的「善恶非外具,善恶即自心」,明白这个道理,时时刻刻不要忘记观察自己的心,所有一切断除恶念、恶行最重要处就在调整转化自心。

  发心如果是正确,没有忘却菩提心,即便他的身体和言语并不是尽善尽美,但其实他的本心还是正向的,因此修行最简易和最根本的入手处其实就在调心。调心的方法八万四千,可以先从有相入手,就如同观想到最后进入心境合一,这个也是让我们的心练习专注的一个方向。当所依的对境渐趋成熟相应的时候,就要渐渐地不着相,同时在无相中安住自心,最后从空性中去明白心和境其实是一样的,同时也是没有任何的分别。

  总之,在这麽繁忙而又烦扰万千的时代中,甚麽是最精进的修行人?那便是无论顺境和逆境,即便狂喜与悲伤,心始终没有离开过心的位置上。哪怕世界颠倒错乱,心始终不受干扰和影响;哪怕人事全非,六亲乖离,心始终保持在如如不动的境界中;哪怕最亲近的人毅然无警的离开你,哪怕最怨恨的仇敌不断地在你的脑海和眼前浮现,心就彷如处子般不受动摇。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儘量朝这样子的方向去观察自心,去学习安住,这便是这个时代中最简便却又最究竟的解脱心法。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重新恭读《普贤行愿品》时忽有所感而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修心)(五明学佛网: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修心)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50~5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40~4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30~3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20~2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0~1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9) 

 杨曾文教授: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修心要论》 

 荆三隆教授:佛教修心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互动 

 如孝法师:如何修心 

 洪修平教授:什么是息妄修心? 

 仁焕法师:学佛就是修心 

 吴汝钧教授: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五、修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