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孙立建:释“空”


   日期:2009/2/7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所讲的“空”,是大乘佛法三藏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什么叫作“乘”?“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是运载的意思,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乘马、乘车、乘船等,车马都是运载的工具,在佛教中就用来比喻佛法像舟、车一样,济渡众生,能载人由此岸到达彼岸。佛陀所言“空”,其意亦在此。然而,我们在理解“空”的时候,往往把它与“虚无”等同起来。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那么有人就会问,既然“空”不是“虚无”,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关于“空”,其真正的含义只能在各自参悟佛法的时候去体会,而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的体会又都不会相同,从古至今的高僧大德们对“空”的理解都没有达成过一致的意见。所以我们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把“空”的含义表述出来。我们只能把凸显佛陀“空义”并创立大乘空宗的龙树菩萨《中论》中的偈子拿出来供大家参悟:“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历来的高僧大德在谈“空”的时候,也多引用此偈。

  “空”虽然不能说,但是这里还是要从一个角度谈谈对它的认识。佛陀所讲的“空”,其实含有虚空的意思。虚空能够容纳万事万物,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之一切事物无不处于虚空之中。佛之所以特说此一“空”义,就是教我等众生去体“空”。一切诸法,皆由心造。心之所以能造万法,就是因为心本来“空寂”。可是众生愚痴,不悟此理,却于心所造之万法上起执着心、生分别心,贪嗔痴三毒都是由于没有体会到“心性本来空寂”的道理,而住于虚幻不实的万事万物上而产生的,以至陷入无边苦海之中,烦恼不尽。佛特开出这一药方来渡化世人。佛所讲的“空”正是教导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心如虚空,所以应该于万事万物都能够虚受容纳之,并于此不起分别心、不生计较意,不论好坏善恶美丑,都要用一种平等心去对待。对于好善美者,我们要用一大慈之心去诱导之;对于坏恶丑者,我们要用一大悲心感化之。使所有众生,有情类、无情类,都能够受到慈心惠泽,让“众生平等”在我一心之中成为现实。这也就是佛说“空”的一种意思。

  再者,体“空”的同时,也是发生大慈大悲心的过程。因为只有有大慈大悲心者才能做到平等对待一切事物。这与我们平常为人处世时所讲的宽宏大量也有相通的地方。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若空心坐,即落无记空。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域,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佛经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亦可以用这个意思来解释。从境相上说,须弥至大、芥子至小,互不相容;然而二者虽大小迥殊,我心对之不起分别,故我视之平等,皆能于一心中容纳之。所以“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者,并不是对境相而言,而实以“心”来说的。

  这里我们提出“空”的这层含义来,并不是说要每个人都去体“空”。事实上,如果没经过一番佛教的禅定慧功夫的修炼,体“空”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我们虽不一定能做到“空”,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去体会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学会包容、宽宏大量,不要斤斤计较;另外还要有一颗慈善的心去对待你周围的事物。我们平常所说的做人要“虚心”。其实,“虚”也含有“空”的意思。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就是告诉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能够使你的心像虚空一样容纳万事万物,并用慈悲心去感化你周围的人和事物。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到这一点了,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慈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孙立建       )(五明学佛网:孙立建       )  

 傅味琴居士:缘起性空,转染成净(10~19) 

 傅味琴居士:缘起性空,转染成净(1~9)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 

 普献法师:空观浅谈 

 普献法师:空与不空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虚空观 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傅味琴居士:空观、跏趺、观息的作用 

 傅味琴居士:空观开示(50~60) 

 傅味琴居士:空观开示(40~49) 

 傅味琴居士:空观开示(30~39) 

 傅味琴居士:空观开示(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