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灭


   日期:2025/5/24 14: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灭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这一章说明人生充满了烦恼与痛苦,举出了忧愁和恐怖这两种烦恼,是从爱欲而来的,假使人生没有爱欲的话,也无所谓忧愁、恐怖了。

‘佛言’,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说。‘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人因为终日生活在爱欲当中,由于爱欲心重,自私自利,对一切贪恋不舍,于是产生忧愁。因为有了忧愁,就产生种种的恐惧怖畏。

‘若离于爱,何忧何怖’?要是我们能够舍离爱欲、恶念,把爱的罪魁斩断了,哪里还有什么忧愁恐怖呢?

在佛经中,讲到忧愁怖畏的很多很多,我先简单地举出七种忧愁:

(一)身力:我们的身体有没有力量。当我们年轻力壮,身体能够承担的时候,挑一百斤算不了什么;年纪大了,体力差的时候,拿个十斤就感到吃不消了,所以体力不好,会使我们感到忧愁,你相信吗?

在二十四孝里面,其中有一则故事是:汉朝有一个孝子名叫伯愈,他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妈妈对他的管教很严厉,只要他稍微一点不守规矩,就会打他,但他从来不流泪。有一天,他妈妈又拿了拐杖打他,他竟然呜呜地哭了。

妈妈感到很奇怪,说:‘伯愈啊,你怎么这样没有出息,一挨打就哭了。过去我每次打你,你从来没有哭过,今天我只不过轻轻地打了你一下,你居然哭了。’

他说:‘妈妈过去打我,我感觉得痛,现在你打我,不痛了,这表示你老人家体力差了,没有力气打我,使我这个做儿子的感到内心很痛苦!’

这短短的故事,正是说明父母体力差,身体没有力量了,使做儿女的感到忧愁。

(二)寿命:每个人都希望长命百岁,但是我们的寿命毕竟有限的。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能够活到七十岁已经了不得了。不过,现在医学很进步,活到八、九十岁是没有问题的,你看摄影家郎静山教授,活到一百岁,身体还是很强壮的,但那是极少数。当一个人的生命,将要到尽头的时候,能够有把握到西方去当然很好,最怕的是不知所从,不晓得要到什么地方去,才是让我们忧愁的。

(三)疾病:我们身强力壮的时候,往往不会想到健康的宝贵,当我们一旦病了,才知道人生是痛苦的。所以说:‘英雄只怕病来磨。’要是我们和病魔结下了不解之缘,受尽了病魔折磨的苦楚,这日子要挨到什么时候呢?这是使我们感觉到忧虑的事。

(四)罪恶:俗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你千万别以为做了亏心事,人家不会知道,其实,天知道,地知道,佛菩萨也知道的。当我们犯了罪过,时时耽忧,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警察抓去,在内心深处,存在著一种罪恶感,这是很忧愁的。俗语又说:‘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意思就是,如果没有犯罪,心安理得,要是犯了罪过的话,就会感到忧愁了。

(五)殃祸:招了祸害,或者意外,也会使我们耽忧的。俗语说:‘无事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我们看到报纸上的新闻,怎么无缘无故地,飞机从天空掉下来,把人压死了,或者分明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却被车撞死了。还有地震、水灾、火山爆发,种种的自然灾害,究竟什么时候发生?都是常常使我们忧虑的事。

(六)别离:所谓生离死别,是人生八苦之一,也是我们所忧愁的。活著的时候,恩恩爱爱的,一旦分离了,那一天才能够再见面呢?这下子假使大限来时,死了,更不用说了,黄泉路上,还有见面的机会吗?这是人生常常忧虑的事。

(七)死亡:死亡是人生的定律,最后这一关,谁都免不了的。但是,究竟什么时候会死?死了到什么地方去?是大家所忧愁的。

这七种忧虑,是佛经所记载的,另外,佛经中还讲到五种恐怖,给我们感觉到害怕的事。

(一)不活:譬如说刑事犯,要枪毙或者绞刑伏法;或者得了绝症,来日已经不多,那种恐怖真是不得了的。

(二)恶名: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有好的名誉,但是有了臭名,将会遗臭万年,也是让人害怕的。平常我们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一个人最怕的是出了名,一举一动都受到大众的注意。尤其是恶名昭彰,到处受到人家的指责,他难道还会心安吗?而一般人家养猪,长得肥肥胖胖的,很快就要遭受被屠宰的命运了,到了屠宰场,同样的,畜生也会感到害怕的。

(三)大众威德:我们在少数几个人面前,是很大方的,可是,人多的时候就胆怯了。好像一个人在台下,叽叽呱呱地大发伟论,而站在讲台上,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中感到很慌乱,什么原因,就是大众的威德把他压下来。当一个人做错了事,受到舆论的抨击,使他摄服于社会公论的威力之下,有道德心的人,就会感觉到害怕。因此,一个小人见不得君子,就是大众威德的一种恐怖。佛经告诉我们,要有‘见众不畏’的心,看到好多人也不感觉害怕,这大众威德,你要自己能够坚强,把胆量壮起来。

(四)死亡: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当我们临终的时候,是最害怕的,所以,死亡是我们最怕的一件事。

(五)堕恶道:佛经讲,一个人做了任何的坏事,或者做了罪大恶极的事,将来死了,会堕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里面,变牛变马、变成饿鬼,甚至堕入地狱里面去了,痛苦是受不完的,所以,实在是让我们感到害怕的。

以上是佛经里面所讲到的忧虑和恐怖的种类。

儒家孔子也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有智慧的人不会感到迷惑;具有仁慈心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害怕。因为智者、仁者、勇者,他们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胸襟,不再存著爱欲的私心,才能够达到不惑、不忧、不惧。可见消除爱欲,不论是世俗人,或是修学佛道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章题目叫〈我空怖灭〉,说明为什么我们会有种种忧愁苦恼?为什么会生起恐怖的心理呢?这源自于‘我’,什么都以‘我’为中心,什么都是‘我的’,因此,患得患失,没有的时候,我们希望得到它,拥有了以后,又怕丢失掉。人生就因为‘我欲’在作怪,才会有许多的忧愁怖畏,要是没有贪爱、爱欲,就会自由自在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自立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自立法师)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九章 正观敌色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七章 无著得道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六章 天魔娆佛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五章 欲火烧身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狱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一章 名声丧本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