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日期:2025/5/24 2: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佛言:有人患YIN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这一章的主题是讲,断绝色欲的根本,光从形式上、外表、或者生理上下手是不行的,必须从心理上来解决问题。

‘佛言’,佛对我们说。‘有人患YIN不止’,曾经有这么一个不正常的人,他的YIN欲心非常的强盛,就埋怨自己:‘怎么我的业障这样重呢?有什么办法呢?那好了,我还是把我的命根割下来。’因此,‘欲断其阴’,阴,佛经中称为男根、女根,就是生殖器。这个人感觉得自己的YIN欲心太重了,他为了解决问题,想把生殖器割下来,但是这样做,问题解决得了吗?

‘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释迦牟尼佛知道了以后,对他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糊涂,你假使要把你的生殖器割掉,YIN心还没有断,哪里是根本的办法,倒不如把你那冲动的YIN欲心断了,才是从根本去解决问题。’

接著,佛就说了一个譬喻,‘心如功曹’,功曹,是汉朝时代一个官职的名称,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长、总司令之类,发号施令的指挥官。我们的心,就是我们人生的主宰,指挥著我们,好像一个指挥官一样,主使著我们的言行。‘功曹若止’,我们只要把这个指挥官解决了,等于说不要让它发号施令,‘从者都息’,主将要是停止了指挥,随从他的这些人,是服从上级命令的,当然也就不会有所作为了。我们一个人的举止行动,完全是靠意识在指挥,如果意识停止行动,邪念也就跟著停止下来,所以说‘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

‘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你假使这种不正当的、邪恶的YIN欲心不能彻底地制止它,纵然是把生殖器割掉,又有什么用呢?

‘佛为说偈’,释迦牟尼佛接著说了一首偈。偈,是佛教的一种文体,一般都是每句四字、五字、六字或七字,每四句成为一偈,没有押韵的。

‘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我们的欲念从何而来的,为什么会产生YIN欲心呢?‘欲生于汝意’,意,就是意识,唯识学称为第六识,它能够记忆、分别、判断,甚至指挥我们的行为。欲心是从我们的意识生起来的。那末,这个意识又怎么会生起来的,从何而来的呢?‘意以思想生’,意识是从我们的思想引起的,我们胡思乱想,想入非非,这个时候,就生起情欲心来了。我们假如要制止情欲,就是先要把意识这个罪魁抓住了,把想入非非的思想停止下来。

‘二心各寂静’,二心,指意和思想。唯识学把八识──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称为心王,在心理学上,它们是当头头的。至于思想,是唯识学五十一个心所之一。‘二心各寂静’,假使我们的心王(意识)和心所(思想),把胡思乱想、种种不正确的邪念都归于寂静,不要让它再活动,‘非色亦非行’,你在心理上既然对于色欲,男女关系,能够把主脑控制了,那末,在行动上当然也不会越轨了。

‘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释迦牟尼佛特别告诉我们,这首偈是迦叶佛所说的。迦叶佛,中译为饮光佛,是过去七佛中的第六尊佛。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是由迦叶佛授记来成佛的,佛佛道同,对众生的教诫是同样的,释迦牟尼佛就把这首偈引来教导我们。

讲到这里,我再举一个类似的小故事,来说明心理活动是行为的主导。

过去有一位禅师,他收了一个小徒弟,一向都跟著他修学,出去也随在他身边。有一天,他们师徒出远门,途中经过一条小河,这里不见摆渡的,有一座桥,年久失修也坏了,要过河,唯一的办法只有涉水过去,但是在河中,有一个地方水流得很急,也是让人心惊胆怯的。

当禅师和他的徒弟要涉水过河的时候,突然来了个漂亮的小姑娘,看样子也是要过河的,却站在河边楞住了。

禅师看到小姑娘为难的样子,知道她胆小不敢过去,心想:‘不如我助她一臂之力吧!’于是就把她背在身上驮到对岸去了,小沙弥当然也跟著过去了。

但是,从这一天开始,一连几个月小沙弥都是沉默冰冰的,一句话也不讲,好像心事重重似的。

禅师实在忍不住,就问他:‘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整天闷闷不乐的?’

小沙弥说:‘师父常说,我们学佛的人,要远离女色,也不要碰到女人家,就是儒家也说“男女授受不亲”,要规规矩矩的,您怎么可以把女孩子背过河呢?’

啊!原来如此。禅师听后哈哈大笑,很温和地说:

‘哎呀!好徒弟呀!那一天我把小姑娘背过河以后,就放下了,从来也没有想到这回事。真想不到,这几个月来,你居然在心理上都把这个观念背著,真是背得太辛苦了!’

这个故事就是说意识,在心理上的观念,是很重要的,在小沙弥的心中,认为出家人不能碰到女人,何况把她背过河,真是不像话。但是,禅师为了方便助人,才有这样的举动,他根本没有其他的念头。可见,在心理上树立正确的观念,比外表的形式更重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自立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自立法师)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九章 正观敌色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七章 无著得道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六章 天魔娆佛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五章 欲火烧身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狱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一章 名声丧本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