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唐仲容居士:《解深密经》纲要


   日期:2025/8/1 21: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解深密经》纲要

唐仲容
      
佛陀转正*轮 ,三时判教。其二时般若,虽显大乘,然属秘密言教,非真了义,有容有上。而三时之方广,普摄一切乘,开显甚深密义:“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此显了相而转正 法 轮 ,乃无上无容之真了义教。

  《解深密经》乃三时瑜伽之根本经典。因在此经中,首度提出“唯识”一词。《解深密经》在印度的梵本有广略二种:广本十万颂;略本一千五百颂。汉地唯有略本,先后有四译:因此经名“解深密”,梵语三义:相续、骨节相连、深密。是故中文有四个译本:《深密解脱经》、《相续解脱经》、《解节经》、《解深密经》。

  
一、刘宋元嘉年中,求那跋陀罗于东安寺译出《相续解脱经》有一至二卷,相当唐译《解深密经》后二品;一名《第一义五相略集经》(已散失),从经题看,当为唐本《胜义谛相品》的异译。

  二、北魏武帝延昌年间,菩提流支于少林寺译出《深密解脱经》,有五卷,分十一品,为唐本全经的异译。

  三、南朝陈文帝天嘉二年,拘那陀罗于建造寺译出《解节经》,有一卷四品,相当唐译《胜义谛相品》。

  四、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于弘福寺译出《解深密经》,有五卷八品。乃最完善之译本。

  以故后人,多以此唐本为主要。

  

  《解深密经》之五卷八品。如下总结各品纲要

  初序品,明如来所具的功德净土及无量菩萨、大声闻众等。

  二胜义谛相品,明胜义谛相是离名言有无二相、遍一切一味相。

  三心意识相品,明八识体相,建立阿陀那识。

  四一切法相品,依遍计、依它、圆成三自相,明染净一切法相。

  五无自性相品,依三自相立三无性,显真了义。

  六分别瑜伽品,依二十六门广辩唯识止观妙行。

  七地波罗蜜多品,依菩萨十地及佛地以明所应学事,即六度等。

  八如来成所作事品,明如来三身功德等。

  

一、初序品


  序分为序品,详述佛陀所住净土之十八种圆满、佛身二十一种功德、与
  会有具足十三种功德的声闻和具足十大功德的菩萨摩诃萨。

  净土之十八种圆满:显色圆满、形色圆满、分量圆满、方所圆满、因圆满、果圆满、主圆满、辅翼圆满、卷属圆满、任持圆满、事业圆满、摄益圆满、无畏圆满、住处圆满、路圆满、乘圆满、门圆满、依持圆满。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此土乃他受用身所居之净土。这里提到佛身土,在此略述:有法性身土、自受用身土,他受用身土及变化土四种差别。他受用土是平等性智大慈悲力,随于十地菩萨所宜变为净土。人心染,则见此土为杂染污秽;人心净,则见此土庄严美妙。

  
如来之二十一中功德:依“婆伽梵”名总显功德、远离空有二偏之中道、实证离言法性真如、一切平等、修一切障法、不为外道所动、远离缠缚自在解脱、安立之法教微妙难思、于三世圆通无碍、普于一切世界示现、已断诸疑、去除二执修一切善法、通达一切法智、现任何身皆最微妙庄严、方便示现随机度化众菩萨、波罗蜜多最极圆满、与一切佛各有所属平等无间、佛陀之所有身土智境周圆无际、证得果相无有穷极、无极究竟。

  
更显与会者之殊胜。有诸清净漏尽之阿罗汉,有修道位中的大士。更在此处列举了最上首十位菩萨摩诃萨:解甚深义密意、如理请问、法涌、善清净慧、广慧、德本、胜义生、观自在、慈氏、曼殊室利。

  

二、胜义谛相品


  分为四段,为辨胜义谛相。

  第一段由解甚深密意菩萨解答如理请问菩萨所提出的胜义谛无二离言的道理。凡夫不达无二离言,多陷对待,分别执着,是非缠缚;而诸大乘圣者,通达离言无二之胜义谛,远离分别,断除二障,速证法性。

  第二段佛陀正式为法涌菩萨说:胜义谛是圣者内自所证、无相所行、不可言说、绝诸表示、绝诸诤论,不是凡夫众生所能寻思的。因为有所说法,即有分别,即非胜义谛。是故《维摩诘经》云:“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
  第三段佛陀为善清净慧等说胜义谛与诸行相是非一非异的关系。一与异即是对待,落于两边,即不能证清净无相之胜义谛。正如佛陀在第四断为善现等说胜义谛是遍一切一味的平等相、是纯一无相之相。

  

三、心意识相品


  由广慧菩萨请问心意识秘密善巧道理。佛陀在此宣说了唯识之法。依八识三义,立阿陀那识、阿赖耶识及心三名。前五识生,五俱意识同起,依于八识起前六识。五识身生缘现前,五识身转。此心意识秘密善巧相。然而终究无有分别执着,终无一法,无名可得,故为于心意识胜义善巧秘密,若具法住智秘密善巧和胜义秘密善巧,即得名为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

  更在末尾一颂,专显阿赖耶,种现熏生,刹那生灭,无有间阻,转动不停。

  

四、一切法相品


  由德本菩萨请问于诸法相善巧道理。世尊宣说三自相(性):偏计所执相、依他起相、圆成实相。偏计所执相,依名取相而成,一切法假名安立自性差别为体,令诸有情随见、闻、觉、知而起言说为用;依他起相随遍计熏习扰浊,有种种似相杂染,一切法缘生自性为体,以因缘为用;圆成实相,以一切法平等真如为体,通达以证无上菩提为用。远离遍计执着之依他起,清净一味,即乃圆成。

  依他遍计执是一切无相法,遍计所执乃相无性法;了知于此,即识空义。依他起相是杂染相法,圆成实相是清净相法。菩萨如实了知无相法,就能断灭杂染相法,证得清净相法,若不通达,则流转生死;尾颂即显此意。

  

五、无自性相品


  依三自性辨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之三无性。

  胜义生菩萨回顾曾说过蕴、处、界、缘起、食、谛、菩提分等法,后又说诸法皆空无自性,前后相违,请问密意。佛陀答言:一切法皆无自性是依三无性而说。此三无性,依三自性而立。其中,依他起性又名胜义无自性性。而诸有情须于依他圆成除去遍计所执。如来三时说法,因机施教,然而终究法是一乘,种姓有别;遂建立五种姓说。皆以此一乘言教,而起不同理解。

  胜义生菩萨对世尊昔日所说诸法,分别用三自性三无性解释。并且三时判摄,初时阿含有,二时般若空,皆为佛陀隐密不了义说;唯今三时所说方广真了义教,以此扬经之功德。佛陀首为此经命名。

  

六、分别瑜伽品


  为慈氏菩萨以依住、所缘、善求、方便、一异、单双、列类、随信法行、缘法总别、三地、三相、知法义、三慧、智见差别、破执遣相、依空遣相、摄几、因果、昨夜、障、圆满清净、散动、治障、引发威德、涅槃受之二十六门开示瑜伽止观。“唯识”一名首见于此。此大乘止观皆依唯识性相妙义宣讲。即不取之性、不舍之相。此品教义实质,乃无上之中道了义教。

  

七、地波罗密多品


  为观自在菩萨宣说十一地及六波罗蜜。菩萨于修道位,依于十地、修十波罗蜜、断十重障、证十真如。总三十八问答,非常详尽。

  初地极喜:修三施,断异生性障,证遍行真如。

  二地离垢:修三戒,断邪行障,证最胜真如。

  三地发光:修三忍,断暗钝障,证胜流真如。

  四地焰慧:修三精进,断细微烦恼现行障,证无摄受真如。

  五地极难胜:修三静虑,断于二乘般涅槃障,证类无别真如。

  六地现前:修三无分别慧,断粗相现行障,证无染净真如。

  七地远行:修二方便善巧,断细相现行障,证法无别真如。

  八地不动:修二愿,断于无相中做加行障,证不增灭真如。

  九地善慧:修二力,断利他中不欲行障,证智自在所依真如。

  十地法云:修二智,断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证业自在所依真如。

  

八、如来成所作事品


  为文殊菩萨说如来成所作事业。以十五问答,初言法身体相以显化身所依,再言化身行相显其起用所本、更说明三藏内容等等,以分别法身相、化身生起相、言音差别、心生起相、化身有心无心、所行与境界区别、成佛、转  法 轮 、涅槃相、为诸有情作缘之差别、法身与二乘解脱身的不同、如来威德住持有情相、净土与秽土何事易得、何事难得、依教奉持功德,为显三身之不同作用。

  总言,《解深密经》是唯识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纲领性经典。该经将唯识之教理行果统摄其中。是故欲究唯识,必当先学此经,继而深入通达,即非难事。学人当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