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这些经常用到的成语,都来自佛教!


   日期:2018/9/3 12: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成语应用之广泛,令人叹为观止,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佛教,但是说到这些成语,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彻底掘弃佛教文化,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由于水平有限,编辑和解释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大德提出宝贵意见。

  一,安身立命。

  出处:《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何如?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释义:现指生活安定,衣食无忧,精神上有所信仰和追求。

  二,八风不动。

  出处:佛教中常说八风吹不动,八风指的是利益、衰耗、毁谤、荣誉、称赞、讥刺、受苦、受乐这八种境界。佛教认为遇到这八种境界的诱惑时要不为所动,心不被外境所转,这是对一个修行者的基本要求。

  释义: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人立场坚定、不动摇,不为外界压力和诱惑所动。

  三,百尺竿头。

  出处:《景德传灯录》卷十:“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道行虽然高深,但还是需要不断修行提高的。

  释义:比喻做人做事虽然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但也不能满足懈怠,还要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半路出家。

  出处:在佛教中,不是自小出家,而是成年以后才离开家庭,出家受戒的,称为半路出家。

  释义:现在比喻中途改行,开始从事其他工作。

  五,辩才无碍。

  出处:《华严经》:“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没有任何障碍。

  释义:现比喻一个人口才很好,能言善辩。

  六,不二法门。

  出处:《维摩诘经》:“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不二法门。”意思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有差别,只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都会有所成就。

  释义:现在比喻最好的或者别无选择的方法、门径。

  七,不即不离。

  出处:《圆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释义:现指对别人的关系或态度要保持一定距离,既不太亲近,又不太疏远。

  八,不看僧面看佛面。

  出处:据说韦陀菩萨本来站在山门外的,因为他的职责是护法,出家僧人或在家学佛居士,有犯戒犯错的,他看不下去,就举起棍子直接把人打死了。佛陀慈悲,看了不忍,就叫他对面而站,每天就面向着佛看,这叫做“不看僧面,看佛面”。意思放人一马,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释义:现在比喻看在第三者的面子上,帮助或者原谅某一个人。

  九,晨钟暮鼓。

  出处:佛寺中早上撞钟,晚上击鼓,用来报告时间。比丘在讲经布道时,也会撞钟击鼓用来召集大众。

  释义:现多形容寺院寂静清苦的生活,或者指岁月推移,循环不已。

  十,痴心妄想。

  出处:佛教中讲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三种习气:贪、嗔、痴三毒,贪心、痴心、妄想等就叫做痴心妄想了。

  释义:现在形容一个人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者愚蠢荒诞的打算。

  十一,此中三昧。

  出处:佛教中指的是排除一切妄想杂念,心神平静。《智度论》卷七:“善心一处不动,是为三昧。”

  释义:现在引申为对某事深藏的诀窍、奥妙能够感悟理解,谓之曰:“深得个中三昧”。

  十二,打成一片。

  出处:《五灯会元》卷二十:“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意思是各种人事、环境、苦乐本无差别,应该放下执着与分别,平等看待。

  释义:现在表示把不同的部分合为整体,也指思想、感情、生活等融为一体,密切无间。比如经常说某某领导干部下基层,和民众打成一片。

  十三,大彻大悟。

  出处:佛教中指的是明心见性,彻底的觉悟,完全证悟“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真如实相。《观无量寿经》谓:“廓然大悟,得无生忍。”

  释义:现在形容一个人最彻底的觉醒和醒悟。

  十四,大千世界。

  出处:佛教中讲现在世界的一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一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一千倍为大千世界。

  释义:现在指广阔无边,纷乱复杂的世界。

  十五,单刀直入。

  出处:禅宗讲究痛快直接,不必依经论文字,迅速斩断烦恼分别,当下彻悟。《景德传灯录》卷十:“若是作家战将,便须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释义:现在比喻一个人说话办事痛快利索,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十六,当头棒喝。

  出处:禅宗大德接待初来学佛的人,经常一言不发的先用棍棒当头一击,或者大喝一声,要求对方立刻回答问题,借以考验对方对佛教信心的程度以及领悟能力。

  释义:现在比喻用比较强烈的手段和方法,促使人猛然惊醒,或者是给人提出严重警告。

  十七,刀山火海。

  出处:指的是佛教中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其残酷的刑罚或者最凶险的环境。《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炕镬汤地狱;种种受苦;无复休已;何罪所致”。

  释义:现在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

  十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出处:道,指的是佛家修行的功夫。魔,是一切扰乱身心清净、破坏修行的事物。佛家常用这句话警戒修行者要时刻警惕外界带来的各种诱惑。

  释义:现在比喻为正义而奋斗,必定会受到反动势力的巨大压力。也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前进道路上可能有更大的障碍和困难。

  十九,电光石火。

  出处:佛教常用来比喻世间事物生灭变幻,无常迅速。禅宗也经常用“电光石火”比喻机锋敏捷,忽然触发,有所领悟。《五灯元会》卷一:“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

  释义: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突然出现,又瞬间消失。

  二十,顶礼膜拜。

  出处:这是佛教中的两种礼节。顶礼,指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礼。膜拜,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敬礼,承接所礼者双足。佛教中通过顶礼、膜拜等礼节来表示放下自我,一心向道,以求证悟佛法。

  释义:现在比喻对某人特别崇拜,多含贬义。

  二十一,法力无边。

  出处:指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没有穷尽,超出想象。

  释义: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比喻力量、能量极大,不可估量。

  二十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出处:《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里的屠刀,不是真正的刀,而是指恶意、恶言、恶行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颠倒、分别、执着。意思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能成佛!

  释义:现在常用来劝导作恶之人停止作恶,改过向善,重新做人。

  二十三,功德无量。

  出处:《景德传灯录》:“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佛教中讲的修行,持戒、念佛、布施等等皆有功德。功德无量,就是功德很多,无法计算。

  释义:现多用来称赞人的功劳、恩德非常大,或者做了一件对大众非常有益的事情。

  

  二十四,呵佛骂祖。

  出处:这是禅宗接引学人的一种启示方法.《景德传灯录》卷十五:“是子将来有把茅盖头,呵佛骂祖去在。”

  释义: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后比喻没有顾虑,,敢作敢为。

  二十五,哼哈二将。

  出处:哼哈二将,是佛教中守护寺门的两个金刚力士。

  释义:现比喻有权有势者手下的得力干将,含有贬义。

  出自佛教的成语,非常之多,很难统计,今天先为大家分享经常应用的成语五十条,希望大家喜欢!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成语       佛教)(五明学佛网:成语       佛教)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普献法师:佛教徒的财富观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洪启嵩居士:佛教的神通 

 其它: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董良)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其它:论佛教的财富观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附:佛教三字经(全文)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余韵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叙述古德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劝学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