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不思议境界,但当仰信佛言,勿妄测度


   日期:2017/11/2 21: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昨接汝书,不胜慨叹。汝学佛者,何得以自己知见,测佛境界,测之不得,遂生疑惑乎。

  夫证真如者,则三际【1】坐断【2】,十界【3】平沉【4】,有因缘故,亦可于一念现无量劫,于无量劫作一念,念劫圆融,两不混滥。汝谓六十小劫,犹如食顷【5】,五十小劫,只如半日【6】,无此事理。然则经中所有大小互入【7】,念劫互现之说,皆为妄语乎。

  如来初成正觉,现圆满报身相,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华严经,二乘在座,不见不闻。所见之佛,乃老比丘相,所闻之法,乃生灭四谛【8】。故维摩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汝将谓无此事理乎。

  须知时无定法,随人所见不同,佛菩萨境界且置,姑以凡小之境明之。

  周灵王子子晋,学仙,过七日,于缑山【9】出现,已到晋朝。故有诗曰,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几,读平声,近也。从周灵王至晋彼出时,将及一千年耳。)

  又吕纯阳遇钟离权于邯郸逆旅【10】中,钟劝其学仙,吕意欲得富贵后方学,钟与一枕令睡,则梦见由小至大,以至宰相,五十年富贵荣华,世所罕有,子孙满堂,其乐无央,后以一事与上意【11】不合,遂自引退,乃醒。睡时逆旅主人煮黄粱米粥,梦中出入将相【12】,做许多大事,经五十年之久,及醒,黄粱粥尚未煮熟,此不过仙人所现,尚能于一念中作五十年境界事业。

  况佛为天中天【13】,圣中圣,诸大菩萨已证法身之境界乎。故善财入弥勒楼阁,入普贤毛孔,皆于十方世界,行六度万行,经佛刹微尘数劫,汝看此文,又将何以测度乎。

  须知三际无实体,而在凡夫分中,只见凡夫所应见之境,不得以凡夫所见之境,谓佛菩萨亦复如是,了无有异也。

  今为喻明,如镜照数十重山水楼阁,实无远近,而复远近历然。世间色法,尚能如是,况已证唯心自性之心法者乎。

  故曰,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14】。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15】也。

  汝既发心闭关,当恳切至诚礼拜持诵,以求三宝加被,令其业消智朗,障尽福崇。

  凡属不思议境界,但当仰信佛言,勿妄测度。果能恳切至极,自可悉皆明了,亦不须问人也。

  若不在恳切至诚礼拜持诵上致力,终日取非凡夫所能测之境界而妄测之,则与幻人法师【16】同一覆辙【17】,欲不受谤佛谤法谤僧之罪报,何可得乎。祈慧察是幸。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增广卷一

  •复盛机师书

  【注】(如诚法师)

  1【三际】即三世。(一)前际,指过去。(二)后际,指未来。(三)中际,指现在。

  2【坐断】禅林用语。坐,平坐之意。坐断,原意谓“彻底的坐”,引申为拼命做之意。又作坐破。即由坐禅之力以断迷,用以形容坐破差别相,彻底达于平等一如之境地。

  3【十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前六是六凡,后四是四圣。

  4【平沉】沉没;隐没。

  5【食顷】(杂语)一食之顷,谓暂时也。法华经序品曰:‘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

  6见《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安乐行品第十四:“是时释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诸四众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如半日。”

  7【大小互入】谓一可摄多,多亦含一,大可入小,小可容大。

  8【生灭四谛】台宗所立四种四谛之一。此系三藏教之说,主张因缘生灭实有;认为苦、集、道三谛依因缘实有而生灭,灭谛亦可视为实有灭法。亦即指立于实生实灭上四谛。即1.苦谛:苦,逼迫义;有三苦、八苦等。即观色、心等诸法无常逼迫而知生死实苦。2.集谛:即观烦恼惑业,实能招集生死之苦。3.灭谛:即观涅盘理,而将生死诸苦归于寂灭。4.道谛:即观戒、定、慧之道,而断尽惑业,生起正智以证入涅盘为旨趣。

  9【缑(ɡōu)氏山】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 。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者, 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10【逆旅】客舍;旅馆。

  11【上意】君上的心意、意旨。

  12【出入】谓朝廷内外。指出将入相。【出将入相】谓文武双全,出战领兵为将,入阁理事为相。亦泛指官居高位。

  13【天中天】谓诸天中之最胜者。又作天人中尊、天中王。为佛尊号之一。以释尊诞生之后,曾受诸天礼拜,故而有此尊号。

  14《楞严经》卷四:“于一毛端,现宝王剎。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15《新华严经论》卷第一 长者李通玄撰 “无边剎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移于当念。”

  16【幻人法师】与印祖同时代的法师,不信净土,曾讥笑净土法门。太虚大师《太虚大师全书》佛法总学第四章 禅台贤流归净土行谈夺禅超教律之净时说:“至此期,乘禅之衰,转由净土宗承袭其超教律且倚透禅之势而夺禅,而成为仅存孤零的念弥陀名号之势。幻人(印光大师曾与争辩)法师以'昔玄奘携所取经,过河落水,晒河岸石上,被一龟食尽,今只存阿弥陀佛四字'讥之。”

  17【覆辙】翻过车的道路,比喻曾经错误的做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境界)(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境界)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二十一、三个禅的境界——完结篇 

 其它: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谢路军) 

 王雷泉教授: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开悟的境界与悟后保任 

 黄夏年教授:宝峰禅师的境界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楼宇烈教授: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道必然会有境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走出闭关中的境界 

 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