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如何能够早日契入境界?师父上人斩钉截铁的说,一句佛号不拐弯


   日期:2015/8/17 14: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如何能够早日契入境界?师父上人斩钉截铁的说:一句佛号不拐弯!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叁辈往生中共有的条件。尊敬的师父上人在《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註》第一九七集中谈道:发菩提心是真相信有净土、有阿弥陀佛,真正发愿求生净土。真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说的,一心称念就能往生,蕅益大师说得好。不必功夫成片,不需一心不乱,经上讲得很清楚、很白,只要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佛就来接引你。对于这个往生的关键条件,看上去虽然文字并不难理解,但弟子因疑心深重,为烦恼障和所知障所缠缚,实践起来还是有不少盲点的。本次,就克服这些盲点的情况,恭敬报告如下:

  弟子从二OOO年开始听经,到现在十五年了,可是对菩提心的认识还是很模煳。直到今年叁月,弟子蒙佛菩萨无尽的慈悲加佑,向师父上人求教当年老人家曾经问过的问题:「学佛如何能够早日契入境界?」师父上人斩钉截铁的说:「要向海贤老和尚学习,学习他老人家九十二年一句佛号不拐弯,一句佛号,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把我们所有的疑虑全打消了!真的是大道至简!」从此,弟子每天想方设法把心挂在佛号上。因为念佛时间有限,而且家人不喜欢我们念佛,所以只能想佛号。带孩子弹钢琴,就想像每个音都是阿弥陀佛;过马路,交通灯的声音也是阿弥陀佛;走路的时候,每一步都是阿弥陀佛;给孩子洗澡、给家人做饭,也努力想佛,很难。家人不注意的时候,就出声念两句。可是一天算下来,大多数时候还是把佛号忘了,迷惑不觉的时间居多,真的是「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因此求阿弥陀佛帮助,早日念佛成片。

  如此求佛力加持,起到一些作用,但是有如下几个情况,佛号还是抓不住,说话的时候,写稿的时候,强烈的好恶心、对立心生起的时候以及睡着的时候,算下来真正念佛的时间寥寥无几。弟子就常问阿弥陀佛,怎么办?佛菩萨真的是只要有感,就会有应。问得多了,就突然想到,塬因在于自己是为了念佛而念佛,没有真正发起菩提心,没有真正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感到发菩提心有如下两个途径:

  第一、通过学习经教而发心

  菩提心难发的第一个塬因是没有深入经教。佛教导我们依法不依人,可是弟子取相分别,情执深重,不知不觉依人不依法。喜欢听经而不想老老实实学经教。可是,师父上人和方东美老教授示现了天天不离经教。这让我们感到经书不可不读。于是翻查《大经解科註》,看到「凡欲往生净土,要须发菩提心为源。云何?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对此,师父上人解释说:「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大觉,彻底的觉悟,无所不觉,这是无上佛道者。」(《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叁五九集)。也就是说,念念想要成佛的心,是菩提心。对此,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最好的榜样。六祖拜见五祖弘忍老和尚时,五祖问:「欲求何物?」惠能回答说:「远来礼师,惟求作佛。」(我这么远跑来礼拜师父,什么都不求,只求作佛)。这才注意到,塬来心中总有一个错误的念头没有察觉,成佛是师父老人家的事情,我们学学佛,日子过好一点,就行了。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错误,眼看一生即将空过!

  第二、因为惧怕轮迴而发心

  这一生还敢空过吗?弟子从记事开始一直到十六、七岁,经常会做同样的恶梦,总有几十次了,印象特别深刻。梦裡是身处大地狱,天上地下全是火。我和许多人趴在地上,腰部以下都烧焦了,耳边哭声震天,而且这个地方就在我出生的故居旁。因为家裡没有人学佛,所以只当是恶梦,不知道是地狱。及至二O一一年,无意中看到《诸经佛说地狱集要》,惊见《阿含经》所言之大地狱,与梦中所见一模一样,才恍然知道地狱是真的,从此对轮迴生出很大的恐惧。常言道:「轮迴路险」,岂止是路险,简直苦难无边!堕落地狱很容易,一念之差,但是,困在裡面受苦的时间就是天文数字,真的是不知道多少个银河系的成住坏空,才能业满得出。

  由于害怕轮迴,一些看上去很难戒掉的坏习惯,戒了点儿;追求享乐的心,也淡了许多。过年的时候和家人到一艘豪华邮轮上度假,眼见大家都在那裡很开心的享受,自己会觉得很悲哀,若是终究要去轮迴,地狱难出,眼前所拥有的财富、权势、吃喝玩乐,又有什么意思?真的是叁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叁世地狱受报,相对于无量劫的苦难,那短暂的幸福,像是可怕的陷阱。古人从小教导孩童,欲不可纵,傲不可长。这是多么伟大的智慧!

  同时,弟子还感到地狱和我们生活的空间有些是重叠的。人看着可能是一片田野、一条小巷,但它可能就是地狱众生所受苦之地。时时地地念佛,不仅是个人求觉悟,也是让周围不同维次空间的苦难众生减轻痛苦。由此深感这一句佛号就是唯一的真实、唯一的依靠,也是修无畏布施最好的方式。

  过年之后,弟子常常练习十念佛号,等佛来接引。因为佛说十念必生,所以,常常会念到十声的时候,看看佛来了没。这虽然是妄念,但是对初学而言,能帮助摄心。因为家裡人多事杂,只能想佛,不能念佛,所以只在独自一人坐车、坐地铁的时候练习十念。此时,就非常希望看见佛,求佛接引。因为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死的那一刻念头不是佛号,那就又万劫不復的去轮迴了!虽然心生怖畏,但是积习难改,每天检点一下,总是惦记是非人我,工作生活的念头多,想着弥陀极乐的念头少,由此感到生死这桩无比重要的大事,远远没有办好。这样一来,每当念头在佛号上,就特别希望佛来接引。可能是因为想往生,平日遇到的困难就愈来愈多,也愈来愈大了。此时母亲慈悲,就示现老病之苦给我看,我因为心裡常念妈妈,就常念佛。后来,索性自己也病了,做不了工作很心急、也很愧疚,才知道自己身见很重,学佛还远,没有入门。在最困难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讲经的法师,她说:我明天讲经,给妳迴向。果然有效,当日就好了许多。由此深感讲经太重要了,没有法师讲经,到哪裡去觉悟?没有觉悟,怎么离苦?心中对讲经法师们生起无比的讚叹和感恩!这才明白,中国两千年间的和谐太平是讲经教化所致,讲经的法师是国宝。

  第叁、通过一向专念发心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两句经文,互为因果。虽然有上述二途可以帮助发心,但是要真正像六祖那样惟求作佛,还要一向专念。

  一向

  黄念老在《净修捷要报恩谈》中,解释一向为信愿持名(第十五拜),就这一句阿弥陀佛,你真的这么念下去(第十八拜)。师父上人的讲解是:在一生当中,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也就是说,一个方向,一心一意。这就是海贤老和尚说的,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一心一意在佛号上,一心一意为求觉悟,就是力行一向专念。虽然我们很希望一心一意在佛号上,但是实际做起来很不容易。这其中有一个塬因,就是方向不对,一心一意求觉悟的心没有生起来。一直以来,弟子学佛有很多的希求,孩子上个好学校;家裡人不要太反对学佛;婆婆能生欢喜心,一家人能太平过日子;爸爸妈妈能念佛,不再受老病所苦。直到听到谢总父亲临终两小时念佛往生,读到「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才意识到自己塬来没有做到一向。念佛,是一心一意求觉悟,只求自觉觉他,其余一概不求,才是一向。否则就算得偿所愿,还是无关生死,福不能救,又有什么意思?因为求自觉觉他的愿望,佔满了整个身心,就无暇去想善恶好坏了,不思善、不思恶,对立心就淡化了,好坏、顺逆都淡了。

  专念

  一开始,弟子以为专念就是不断在心裡念佛,总能听到佛号。可是这个目标,在家事、工作都很忙碌的情况下特别难做到,念佛很容易中断。在佛力加持下,想到了「一切皆成佛」的经句。念老在註解中说:「此之一句,奇哉!奇哉!粉碎虚空!此正是四十八愿之本体。从此一句流出四十八愿,一一之愿亦只是显此一句。」师父上人说:「太稀奇了,太特殊了,一切皆成佛是平等的,没有高下,没有先后,没有次第,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例外的。什么时候成佛?现在就成佛。只要你心裡是阿弥陀佛,其他的都放下,你就圆满成佛了。你成的是什么佛?你成的是阿弥陀佛,这还得了!所以,奇哉!奇哉!粉碎虚空。为什么你不念阿弥陀佛,你念乱七八糟的东西?毛病就产生在此地。念佛功德还得了?真不得了!所以这一句话,一切皆成佛,统一了全部的佛法。」(《净土大经演义》第二六九集)

  这一段是净宗难学的地方。弟子听了、也看了,还是不懂。后来,大概是佛菩萨慈悲加持。有一天,儿子突然问:妈妈,咱们是不是在极乐世界睡觉?我被他这么一问,哑口无言。再读念老和师父的这段开示,欢喜得不得了。因为儿子说得没有错,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我们就是被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包着,只是自己不知道,像作梦更像喝醉酒的人,把极乐世界看成娑婆世界了,这多冤枉,多可笑!

  师父上人说:极乐世界是法性土,依报正报都是阿弥陀佛,而且法身遍一切处。黄念老在《报恩谈》中说,我们整个的环境和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是法身,也就都是阿弥陀佛。只是我们自己的念头错了,把自己和他人对立开来,有了一个「我」,由此生出时间和空间的幻相。所以,如果不念佛,最对不起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把念头放在别的什么拉拉杂杂的事情上,就把极乐世界的净土变成了娑婆世界的秽土。其实,娑婆世界也不脏,极乐世界还是那样清净,没有改变,只是我们自己煳涂了。有了这个心,读书写字、工作家务、待人接物,真的都是阿弥陀佛,就是还有习气、还有许多过恶需要改正。可是心念变了,所以写稿也好、做饭也好,都觉得是阿弥陀佛。师父上人所言:看一切人事物,就是阿弥陀佛。虽然还没能落实,但是找到落实的途径了。

  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法音普及无边界,所以我们的生活也是处处都有阿弥陀佛在说法,都有法音,只是我们煳涂,误听成了贪瞋痴慢、是非人我。这样在生活中听到的一切言语、遇到的一切处境,弟子就会想,这之中一定有法音,得把法音听出来,不能陷在是非人我之中,不能困在习气情绪之中。因为有了这个念头,就常从境界中看到改过的方向。所以,只要有心,每天也能在生活中处处学到佛陀的教导,虽然还没能像在极乐世界那样,听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相似的情况已经在生活中了。

  专念的表现

  专心念佛的样子是什么?除了看见海贤老和尚之外,生活中专心念佛的样子,因为粗心,总也体会不到。后来,有一个机缘,看见有人给一位幼稚园的小朋友一个计数器,叫他念佛。孩子因为小,就觉得要按下计数器,才算念,所以他就一直用一隻手按计数器,口裡喃喃念佛。上厕所只能用一隻手提裤子,歪了,他也不管,还在那裡按计数器;吃饭了,因为不会用一隻手吃饭,所以就一直念佛,忘了吃饭似的。他妈妈就给他餵饭,他机械的吃。因为一直佛号不停,所以孩子似乎完全不理会饭菜的味道,给什么吃什么,没有分别。过了一会,妈妈说:好了,你吃饱了。孩子就念着佛离开了。弟子看了很受感动,也很惭愧。因为自己虽然念佛,但是对五欲六尘的分别贪着一点都没有少,反而更增加了。吃饭、穿衣、家务、工作都很当真,都很执着,一点没有因为念佛而淡化俗情,身见放不下、边见放不下。比起这个小孩,弟子这个佛算是白念了,与自性不相应、与真实不相应。

  佛号是真的,只是我们的心还陷在分别、执着中出不来,念得有口无心。真的念佛,就能破身见、就能断习气、就能成佛。海贤老和尚说得没有错,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我们没有真落实!

  结语

  师父上人说过: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真正相信身边的一切人事物都是阿弥陀佛,这是看破;不断恭听师父上人的经教,自然能在境缘之中,放下了成见、放下了念头,这就自在了。随着一切的境缘念佛,放下尘情的染着,才是修行。我们对恩师上人的教导,愈实践就愈感到学而后知不足,愈感到惭愧,也愈有爱心,知道要存好心,要平等关爱、恭敬一切人事物了。有了爱敬再实践发菩提心,就有了一些光明了。

  以上是弟子学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实践情况,恩师的教导还远远没有做到,恭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老师和学长们,慈悲赐教,惭愧弟子越溪顶礼敬呈。

  老法师:越溪同学的这份报告,我相信对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启示。为什么?她的这些问题我们都有,她想到了,我们还没想到,听了这个报告,提醒了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发愤?最重要的还是她前面所说的,这地狱苦,真苦。六道轮迴,无量劫以来在这个裡头打滚,头出头没,叁善道是头出来一下,叁恶道我们又下去了,始终没有办法出离,这个苦不堪言。你要真正想到这是奇耻大辱,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出去了,我还在这裡遥遥无期。想到这个地方,你就不能不害怕,这种恐惧推动我们要认真学佛。为什么?佛法真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是我们这一生遇到的法门,无比的稀有,我们跟这些大德都是有宿世的缘分,要不然你怎么会遇到?夏莲老为我们会集大经,我们出生的不前不后,在这裡就遇到了这么好的版本。佛法传到现在,依中国的算法叁千多年了,叁千多年出现这么一个本子,谈何容易。它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现?为什么不早不迟单独在这出现?佛度有缘人,这个时代裡头有一些特别有缘的人,在这一生当中真能超越,真能往生,缘成熟了。这些人我们相信,佛菩萨化身来度有缘人。哪些人有缘?真正相信,真正发愿,真正依教修行,这就是缘足了。念老为我们集註,註解也是会集的,这妙极了,过去没有过这个事情,没有看到过。这看到集註,裡面很少他说话,都是引经据典,古大德的开示,让我们相信这部註解正知正见。莲公会经十年完成,这个经文裡头每一个字,都是塬译本所用的字,没有敢改动一个字。这个太难得了,这是对后人负责任,也是对于世尊真实的尊重,不改一个字,让后人能够生起信心,没有丝毫怀疑,字字句句佛说的,阿弥陀佛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你看多难得。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缘分,不能让它空过了。

  越溪顶礼敬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境界       发菩提心)(五明学佛网:境界       发菩提心)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20~2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1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9) 

 其它:在正信的基础上 发菩提心 学三大尊(吴信如)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二十一、三个禅的境界——完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