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陈宇廷:因为无我,所以慈悲


   日期:2011/11/27 9: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陈宇廷:因为无我,所以慈悲 

    陈宇廷:名门之后,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商学院MBA,曾在麦肯锡任职,三年剃度出家的修行,投身慈善公益。NPP公益伙伴创始人之一、执行长。香港商界环保协会(BEC) 理事,阿拉善生态协会(SEE) 副会长。 

  那天下午刚下过雨,天阴沉沉的,陈宇廷穿着他习惯的蓝色对襟褂子,坐在楼顶的露台上,和我们聊天。十多年的修行,已经让他身上散发出安详平和的气息,你看他的面容,看不出骄矜、自满、刚毅抑或软弱来,他的目光很清澈,笑起来很天真,讲话时不急不缓,娓娓道来,声音恬淡而透明,如同一杯水。 

  人生的意外转折 

  陈宇廷出身名门,按照一般的逻辑,他应该会和许多名门之后一样,上最好的大学,享受最好的教育,最后找一份最好的工作,娶一个漂亮的妻子,其他时间都用来享受生活。在90 年代之前,他确实如此,在一条已然安排好的人生道路上自在滑行。他曾热衷于滑雪、风浪板、网球、高尔夫、并获得跆拳道黑带,还喜欢开飞机,直到有一天,他被一个测试改变了人生。 

  在1990到1991年期间,陈宇廷在哈佛读MBA,这期间他接触到一些心理学著作,书中提到了很多人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去生”。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德州老太太,经常梦到自己是古罗马时代的士兵,帮忙建立一座古墓,建好之后就葬在那里。这个只念过高中的老太太,从来没有离开美国,但她却可以说出许多细节。一位教授觉得很奇怪,借开会的机会专门去老太太说的地方做了考察,结果,真有一座还没有开挖的古墓。过了几年,教授再去打听古墓的情况,古墓已经挖开,里面的细节和老太太说的一模一样。关于这样的事件,书中收集了很多。 

  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陈宇廷,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中还有很多空白:“如果书中所说的是迷信妄言,倒也罢了,如果是真的,那可太严重了,于是我就去研究佛法,希望从中寻找答案”。陈宇廷并不是一个盲目迷信的人,不管是佛教还是其他,他总是喜欢用实证的方式去解决,“相信是没有用的,要感觉到,要知道,要自己体验体过,那才是真的”。 

  他曾遇到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告诫他不要去信仰什么,而要用自己的身心去做实验,去验证那些说法对不对。“做实验之前先要把自己清理干净,清净内心,当时我拿出一个空白笔记本,在左边写国家社会为我做了什么,在右边写我为国家社会做了什么,之后发现,左边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右边却是一片空白。”此时陈宇廷才发现,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照顾自己,为自己服务,而自己什么却什么也没做,那一刻他汗流浃背。 

  慈悲心入世界 

  灵泉寺,四面青山连绵,数里不见一户人家,就是这么一座清修之地,1992 年迎来了一位虔诚的客人。陈宇廷在哈佛MBA 毕业之后,辞去了麦肯锡的工作,只身走入深山,在灵泉寺落发出家。三年的寺院生活虽然清苦,但是僧人间的平等、关爱和快乐感染了陈宇廷,在这里,他抛弃了尘世的烦恼、忧伤、痛苦,从点滴做起,把自我之心逐渐培养成慈悲之心。 

  “慈悲心不是很大的东西,其实就是关心人,就是无我,当自我少一点的时候,慈悲心自然会出来。”最后一年,陈宇廷离开寺庙,遍访了西藏、印度、尼泊尔、青海等地的高僧大德,他们隐忍慈悲,救助众生,不执著于人生苦乐的精神,让陈宇廷对佛教的真谛有了更深的领悟。“他们始终带着一种欣喜。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不管自己多累多忙,任何时候都是那样的自在、欢喜,关心每一个人,而这一切又是发自内心的。” 

  失败的理想小世界 

  学习了很多佛法,不愿再接受供养的陈宇廷,决心到生活中去检验自己所学,这时他为自己立下了一生的志愿—继续修禅,并且致力于服务大众的事业。之后他做了上百个公益项目,募集了上千万的美金,捐到各个需要救助的地方。 

  当时的陈宇廷充满了热情。看到有那多人生活在贫困、疾病、痛苦当中,内心的急迫感促使他在公益这条路上拼命工作。“那时我恨不得拉所有人都来干公益,经常会很烦恼、着急,有时我心里会在问,为什么我在做公益而你们不做,我在捐而你们不捐呢。到后来,有自我夹杂在里面,自在和快乐越来越少,烦恼越来越多,慈悲心就少了,那时我经常需要找时间反省下自己。” 

  2000 年的时候,陈宇廷在广东中山,聚集了大约1000 多的农民工,创建了集学校、企业、家庭一体的理想小世界,早晨大家一起读《论语》《孟子》,然后一起工作,所有人都像一家人那样生活在一起。为了这个理想小世界,陈宇廷倾尽家财,几乎所有的钱都投在这里了,为此他连有银行背景的外公家的房子都变卖了。他希望帮助大陆的农民工,培养他们的尊严、自信和一技之长。大概有一年半的时间,陈宇廷和大家吃住在一起,听他们讲述自己出来打工的经历。“我觉得这里每一个人都很可爱,他们很早就背井离乡,独立生活,用辛勤劳动来供养自己,供养家庭。” 

  然而不幸的是在20 01年的一天,理想小世界被查封了,陈宇廷的实验以失败告终。那时的陈宇廷已经捐掉了3000多万的财产,不名一文,一身落魄,无奈之下回到了台湾,此时他身边只剩下了两箱衣裳。当时台湾所有媒体都在骂他,都觉得他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人。“那时不光我的钱捐光了,央金(陈宇廷太太)的钱也捐光了,我觉得很沮丧,公益的道路似乎走到了尽头,但也正是那个时期对我的帮助很大,让我重新反省自己,进一步修炼慈悲心。” 

  NPP 的慈善之路 

  2006 年10 月底,北京的秋天,最美丽的季节,一场记者发布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麦肯锡、摩托罗拉、永丰余、诺华、奥美等跨国公司的负责人济济一堂。很多不明真相的记者,以为这里将要产生一项巨大的商业计划,而事实也让他们感到吃惊,现场宣告了一项非常罕见的创投模式—由企业出点子,帮助公益团体建立管理能力。这些财大气粗的企业不仅仅捐钱,他们还将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捐出自己的好创意。比如德勤可以教他们财务管理、君合可以提供法律建议、奥美教他们建立品牌,各个企业联手合作,成立了“公益事业伙伴基金会(NPP)”,陈宇廷被推举为执行长。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陈宇廷终于找到一条全新的公益方式,也拓展了他的禅修之路。“慈悲心是一切的快乐之源,这些慈悲心分不同的层次,开始是同情心,之后做久了就会变得自然,一直到最后,你遇到任何人都自然流露出一种慈悲心,而且有智慧帮助身边的人。” 

  注定要相遇的两个人 

  陈宇廷和我们交谈的时候,背景音乐是妻子央金创作的。央金的歌声,清澈得像青藏高原上溶化的冰水,深邃得如同无垠的天空。央金以前只会唱歌,不会作曲,直到结婚后的一天,在台湾的陈宇廷接到了央金的电话: 

  她有天给我打电话,说宇廷哥我会作曲了,然后给我清唱了几句,我当时眼泪就流下来了,我不是一个容易哭的人,但听了之后很感动,我就问她你是怎么作出曲来的,她说我也不知道,就是可以听到音乐了,有时她在山洞或者寺院里的时候,可以连续作出好多来,在她的灵魂世界里,突然又打开了一扇门。 

  经历过一次失败的恋爱之后,陈宇廷曾经发誓今生不娶。而央金拉姆此时正一边唱歌一边经营奇正藏药,但不论演唱还是经商,都不能给央金带来快乐和安宁,她多次想踏入佛门,但上师都说她机缘未到。 

  陈宇廷在广东做理想小世界的时候,大宝法王曾对他说,两个星期后,你会遇到一个人,你会和她结婚。陈宇廷觉得自己每天都遇到很多人,怎会知道谁是自己的新娘?两周后,他们迎来了一批来自西藏的客人,是来观摩学习的,其中大多数已经年过半百,只有一个年轻女子,陈宇廷第一眼看到她,觉得就是她了,那个女子就是央金拉姆。 

  央金最迷茫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梦,她梦到一处官邸,自己沿着红色的地毯走进去,在一座房子跟前,有一张桌子,上面有一个红色的包袱,冥冥中有个声音传来,告诉她,包袱里面是你的汉族嫁妆。她去找佛法上师求解,佛法上师告诉她,再过一周你会遇到一个人,他和你会结下姻缘。七天后,在广东中山,他们邂逅。 

  婚姻与解脱 

  2002年4月28日,(日期是大宝法王定的,主婚人是旦增嘉措活佛,)陈宇廷和央金的婚礼在北京饭店举行,两人的宗教信仰注定了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婚礼。婚礼场面并不奢华,气氛却相当隆重。在婚礼的主礼台后,悬挂着巨大的“解脱”两字,左右各悬挂了弘一大师的书法作品: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礼台上还陈列了四只高大的经幢和唐卡,旁边六位身着法衣的喇嘛分列主礼台两侧。婚礼在法号中开始,大型投影屏幕上播放着新人的剪辑短片,此后新人入场,活佛带领喇嘛们唱起了吉祥祝福文。这样的婚礼场面是绝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和想象的,但对于陈宇廷和央金来说,再没有比这样的婚礼更能代表他们的精神追求的仪式了。 

  很多人结婚是为了拥有一种安全感,寻找依靠和帮助。而他们的结合,正如他们在婚礼上的誓言一样:一起修习功课,一起帮助更多的人。陈宇廷所说的“婚姻是一种解脱”,其实强调的是夫妻间相处的方式。婚姻是两个人在一起近距离地相处,没有什么可以瞒着对方,所以就会有很多矛盾和摩擦,能够克服这些情绪时,婚姻才是解脱,你会看到自我的念头越来越少,慈悲心,快乐越来越多。“结婚的头四年很辛苦,我们的生活背景不同,有许多要磨合的地方。央金以前是在草原上,饭。而我是在一个大宅院里长大的,里面有非常多的军队,厨师就有三个,佣人有七、八个,光是端饭的人就有两个,我记得自己是骑着脚踏车在院子里唱着歌度过童年的。” 

  所以结婚四年来,陈宇廷还在追太太,像在追女朋友一样。两人的关系像情侣,又像师兄妹,在禅修方面他们会相互探讨。他们也有过不开心,吵过架,但是之后探讨的却不是吵架内容,而是这个不开心的念头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会延续,以后该如何做。这对他们两个人的修行很重要,经历了吵架和烦恼,他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内心。所以,两人一路走来经历了人生中的风风雨雨,他们收获的幸福和快乐远远不是物质享受所能给予的。“我到现在还觉得天天都在谈恋爱,不知道为什么,就像小孩每次看到糖果的时候总是很开心,不会产生厌烦。”在陈宇廷眼中,每天都是很新鲜的一天,这种新鲜感用佛教的道理来说就是“活在当下”,每天都在照看着自己的内心,而不必去计划未来一定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样的生活快乐而从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陈宇廷       慈悲)(五明学佛网:陈宇廷       慈悲)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