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避免轻诺寡信严戒好言善辩


   日期:2011/11/26 21: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个人可以不信佛教,但不可以不信因果;因果不是知识,是人生的真理,是行事的准则。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人是自己的园丁,人生要活得幸福、美满、快乐,就要培养善因善缘。有关「善因善缘」,有四点意见:

    感想:相信因果就会不再造作;相信因果就会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相信因果就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了转化不良习性,改变自我。

  第一、避免轻诺寡信:「人无信不立」,做人信用第一,所谓「一诺千金」,别人有求于你,你能做到的当然要答应,做不到的,则要说明原委,千万不能轻易承诺之后却不当一回事。你不守信用,一次、两次,等别人对你失望,甚至对你怀恨,从此不再和你来往,那时再想挽救便嫌迟 了。所以一个人要守信,约会要守时守信,对别人的承诺更要信守不移。信用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条件,千万轻忽不得。
    感想:人要“靠谱儿”,做人如果能够稳稳当当自己会受益,和你一起工作生活的人也会受益。爱面子不是不可以,但是面子不能当饭吃,过度的讲求面子而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很多时候就会好心办了坏事,当然这样不是说能坏成什么样儿,而是会经常事与愿违。能客观冷静地看待很多和自己相关的人与事情,自己在言行中就会把握尺度,尽力办成事情,尽量不让事情复杂化。

  第二、严戒好言善辩:「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受人诽谤尚且不必急于辩解,何 况平日无事,更无须与人争辩。但是有的人偏偏好逞口舌,喜欢辩论,只要一开口,就滔滔不 绝;只要一讲话,就口沫横飞。但是好言善辩的人,往往令人退避三舍。因为善于狡辩,乍听之 下好像有理,但是经常狡辩,常常言过其实,自然别人心里有数,也就对你敬而远之了。所以, 如果你不想做一个不受人欢迎的人,就应该严戒好言善辩。
    感想:很多时候,遇到的问题会包含他人的不理解,甚至诽谤。如果给自己造成这样的结果,当时就立刻与这位当事人对峙,结果不一定就好。对方能这样不尊重事实,肯定情绪在极度不稳定中,你的道理抵不过他的怨恨,这时即使闹起来,也是各执一词,谁也不听对方的解释……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做到沉默不易,但是沉默不是懦弱,而是知道这时候急于处理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如果自己没错,让时间来证明,如果自己有错,及时改错比争论更有必要。等一切都冷静之后,再看是否需要在对方已经完全冷静之后,找一个对方情绪稳定的时机,提及一下那个曾经误会的问题,也许这样能够让对方有空间去吸收你的话语,再冷静地看待一下过去那件事情。当然,一切在于自己的处理方式,不一定有固定模式,最主要的还是客观与冷静。

  第三、待人宽大厚道:胸襟宽大,待人厚道,条条都是大路;心量狭小,对人刻薄,处处都是荆 棘。做人宽大厚道,宽则得人,厚可载物;做人尖酸无情、得理不饶人,容易树敌。所以宽恕别 人,其实就是释放自己。所谓「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益厚」,一个宽大厚道的人,在道业上 能够养深积厚,在人际间能够广结善缘,在事业上更能得道多助,所以厚道才能成事。
    感想:心胸宽大的确需要修为,天生如此的人不多,但是天性中那种狭小的心胸,给我们带来的的确是烦恼不断。所以很多人在很多时候都生活在烦恼中,其实那些事情,如果放在我们的朋友身上或者邻居身上,我们可能会特别巧妙地劝解他人,能特别客观地分析问题,只是这件事情到了自己身上,内心就是过不去这个坎儿,原因是内心的容量不够。如何打开心中的容量呢?佛法中有一个办法,就是磕头拜忏或者诵经、打坐。其他宗教中也有忏悔这门功课。这种修为经历一段时间之后,尤其是把它变成自己每日必做的内容之后,受益的是自己。我们经常看到人家的长寿、开朗、博大……非常羡慕,但是听到人家的所作所为,总是先去评价这个方式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麻烦,总是忘记人家坚持多少年给自己带来多大益处。内心中的怕麻烦等抵触情绪,本身就堵死了让自己也像他人那样修为的道路。当然路有千万条,谁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最主要的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这一点谁做到了,谁就最有发言权,谁就最受益。受益是做出来哦,可不是分析出来哦?

  第四、重视基本礼仪:人和人之间,不要以为「熟不拘礼」,其实所谓礼者,就是要合乎道理, 合于伦理。《三字经》说:「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在家庭中,夫妻有夫妻之道,父母子 女有父母子女之礼,君臣之义更不可废。乃至平日里,邻里之间、朋友之间、长官部下之间,彼 此见面了,一句「你好」、「你早」,甚至点个头、问个讯、合个掌,都是做人应有的基本礼 仪,都能给人一个心意上的尊重,都是人际之间不可少的交流。
   
感想:经过修行,水滴发现每个人都有多重性格,骄傲和自卑并存。当我们对于基础的礼仪不愿意做时,当我们认为太多修行的内容无法完成时,我们本身并没有真正踏上改变自己的道路。水滴现在的问题并不少,只是和自己相比有了一些改变,最主要的方式来源于拜忏和磕头。他能消除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我慢(骄傲),让自己在遇事时能先不被情绪左右(比如感觉伤自尊啦/比如认为这个人就是针对自己啦/比如没有原因就无法控制的发火啦……)还是那句话,当我们没有坚持修行时,太多的分析只是你不为成功找方法的借口。我们在社会上也经常听说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但是修行中为什么就不能也按照这些世间的好方法来运用呢?从小就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用了十几年,每天八个小时以上去学校学习,毕业后也就是从初级开始,在单位担任一份职务而已,如果不行,我们还有再次去充电。而信佛之后,我们这辈子每天用了几小时学习佛法?我们的耕耘达到了上班前自己对于学业的付出程度吗?如果天差地别,我们就不要怀疑佛法不管用,而是我们根本没有小学毕业,哪里会用呢?等我们小学、初中毕业了(学佛的初期阶段),把他学习当成自己的生活了,可能自己就不会有什么怀疑了。对人自然也知道恭敬了。
  爱惜自己的福报,就是珍惜自己的现在;广结人间的善缘,就是丰富自己的未来。当一个人遭遇 逆境、挫折时,只要肯要改变自己的因,并且广结人际之间的善缘,就有美好的未来。
 
    水滴可能解释的有偏颇,但是目的只有一个:什么事情再好,如果你不去做、不去坚持一个好的习惯,一切还是没有变化。生活中那些长寿的老人也是一辈子坚持一种好的习惯,有一颗包容他人的心胸,再加上遗传基因的影响,才能促成长寿的现实。修行亦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轻诺寡信       好言善辩)(五明学佛网:轻诺寡信       好言善辩)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