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别把自己编“筐”里


   日期:2011/10/31 10: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先讲一个笑话。有一家三口人,夫妻俩带着一个女儿,这一天,夫妻俩都在干活,妻子在炕上缝被子,丈夫在院子里编筐。快到中午了,可他们的活儿都还没有干完。于是,妈妈就对女儿说:“乖女儿,今天咱们吃面条,你先去和面,我和你爸等会儿才能忙完。”女儿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她是第一次和面,毫无经验,没一会儿就喊:“妈妈,面和稀了怎么办?”“稀了你就加点儿面。”一会儿女儿又喊:“面又多了怎能办?”“多了就再加点儿水啊。”……这样反复多次。过了一会又听见女儿喊:“妈妈,不能再加啦,盆都满了。”

  妈妈气得冲着女儿就骂:“没见过你这么笨的人,连面都不会和,我要不是把被子和自己的衣服缝在一起,早就亲自动手了。”

  这时,一直在院里编筐的爸爸忍不住了:“两个傻娘们,这点儿事都做不成!”妈妈说:“你还不快去帮忙?”爸爸气急败坏地说:“我这不是把自己编筐里了嘛!”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却很耐人寻味。爸爸编筐,却把自己编在筐里出不来。反省我们每个人,是不是也常常作茧自缚,也把自己编在筐里出不来呢?三界六道,生死轮转无期,到底有多少个有形无形、有相无相的“筐”呢?如何才能出离众多“筐”的束缚,得到解脱自在和究竟安乐呢?

  别把自己编“筐”里。首先让我们睁开火眼金睛,识别一个又一个“筐”。

  “财”是第一大“筐”。在这个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有钱能使鬼推磨,钱财的地位越来越高,多少人为了金钱甘愿受尽痛苦和屈辱,或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或寄人篱下拼死拼活;更有甚者,为了谋取暴力损公肥私,贪污受贿,坑蒙拐骗,甚至走私贩毒,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借用莎士比亚的话说:“金钱啊金钱,你这万能的魔鬼,多少东西因你而改变。白的可以变成黑的,恶的可以变成善的,丑的可以变成美的……”

  实际上,我们若能暂时放下对金钱的贪婪追逐之心,就很容易发现金钱的价值极其有限,绝非万能:金钱能买来地位,却买不来尊严;能买来酒肉虚朋,却买不来真情厚意;能买来良药却买不来健康;能买来书籍,却买不来智慧;能买来一时的快感,却买不来真正的安乐。一旦无常生死到来之际,纵然富可敌国,也只能两手空空告别人寰。到头来“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为了赚钱而造作的种种业会牵引着我们轮转于六道之中,甚至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当中去。正如龙树菩萨所说:“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所以有识之士,无不淡泊物欲,取财适可而止,绝不会自陷钱财之“筐”中,难以自拔。

  “色”是又一大“筐”。正如孔子所云“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在当今这个色欲炽盛的“开放”年代,人们对情色的迷恋更加肆无忌惮。许多人已经不把邪YIN当作一种恶行,他们为了情欲一切都无所谓。在种种灯红酒绿、糜烂腐化的情色环境染污之下,不知有多少人弥足深陷,情难自禁,况且这又是人最容易被吸引、被诱惑的地方。正如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莲池法师所开示的:“杀是苦事,故言惨易;欲是乐事,故言惨难。今为一喻,明明安毒药于恶食中,是杀之惨也;暗暗安毒药于美食中,是欲之惨也。智者思之”。

  实际上,情色之欲宛如罗刹女一般,初看花容月貌,柔情万种,一旦投入其怀中,这些罗刹女便会使出种种伎俩和幻术来蛊惑人心,使人醉生梦死,甘愿充当奴仆,去行一切难为之事,受一切难忍之苦。最后罗刹女露出其残酷无情的本性,将这些被诱惑者一个个吞吃。更可悲的是又有多少人自愿投进罗刹女之“筐”中,耗尽一生,不愿醒悟!

  “名”是一大“筐”。面对镜头,闪光灯和众星捧月般的“尊贵感”,面对“流芳千古,美名远扬”的诱惑,多少人陷入名的“筐”中无法自拔!有一句成语叫做“名缰利锁”,相对于“利”来说,“名”的诱惑更加隐蔽。在世间,稍微品格良善之人往往就能不被“利”所迷惑,但是“名”的枷锁,一些“大贤大智者”都不能幸免。在《竹窗随笔》中记载,曾有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感叹:“唉,这世上没有不好名的人啊!”旁边有人随即奉承:“正如您说的,这世上不好名的只有您老一人啊!”老者听了,顿时心花怒放,全然不知自己已经中了别人的圈套,可见“名”关多么隐秘难破!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纵然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到头来不过是一把黄土而已。只可惜一些人在不知不觉中掉进“名”的深筐中,还自命清高,自以为是,空耗稀有难得的暇满人身,不能了生脱死,真是可叹可怜。

  对于绝大多数女人来说,“情”是最大的一个“筐”。万事莫如情累人,为了追求梦中的白马王子或是“千年等一回”的另一半,多少痴情女茶不思,饭不想,寝不安,为“郎”消得人憔悴。她们死心塌地跌进爱的深渊,可以曲意逢迎,委身屈从,可以任劳任怨,低声下气,乃至沦为爱情的奴隶;即便是相思成疾,香销玉殒,也无怨无悔。金庸有一段话形容得非常精彩:“烈火焚身之苦,未必强得过爱火,欲爱不能之时,哪一刻不是如颠似狂?荆棘遍体之痛,未必痛得过刻骨相思,欲寄难寄之时,哪寸肌肤不如烫似煎?”最毒莫如“情花”,美绝人寰却又毒绝天下,情不动,毒不发,情一动,毒即至。当爱情蒙蔽了双眼,多少女人走向了疯狂,甚至玩世不恭,胡作非为,最终害人害己。

  其实若以慧眼观之,纵然情深似海,百年毕竟成空;即便山盟海誓,到头不过泡影。“爱你一万年”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谎话,倘若沉迷不悟,自陷情网,坠入无涯苦海中,受苦又何止万年?

  对于众多男人来说,“责任”是最大的一个“筐”。在很多人看来,“责任”是一个颇显高尚的字眼,可就是为了这个“负责任”的虚名,多少男人早出晚归,殚精竭虑,广营众务,兢兢造业于世间,乃至积劳成疾,抱憾终生。暇满难得之人身空耗于世间俗务,而不能用于修行办道了生脱死,纵然所造善业无边,到头来也必定堕入轮回之中饱偿痛苦。更有甚者,以“更好更快”完成家庭、社会责任为借口,不顾因果之铁律,铤而走险,乃至偷税漏税,贪赃枉法,造劣贩假等等。一旦无常到来,这些人必然遭受恶报,自食恶果,所谓“所作不失,未作不得,自作自受”。至此方信佛语不虚,但是却悔之晚矣,回天无力。

  “责任”本来无可厚非,但若深陷其“筐”中,悖逆因缘造作种种过失,则所言“责任”即成恶法。责任亦是因缘所生法,本性皆如梦幻泡影,所以不可执着。再而言之,我们若要做个为众生真正“负责任”的大丈夫,当以诸佛菩萨为榜样精进修行,了生脱死,令一切众生圆满究竟解脱,这才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责任。为众生负责,只有引导他们解脱六道轮回之苦,究竟自在安乐,方是“真负责任”;反之,若一味沉溺于世间众务之中,却以“责任”为理由造业无边,牵引众生堕入轮回之中无有出期,则反成最大的“不负责任”。

  进而言之,对于修行人来说,“感觉”是一大“筐”,“光影”是又一大“筐”。正如《金刚经》所说:“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色”即眼根所对,包括明暗等一切光影和现象。“声”即耳根所对,鼻所闻用“香”作代表,舌所尝用“味”作代表,身体所接触的包括冷热等种种感觉,都可用“触”来作代表。“法”包括万事万物,乃至我们的起心动念。佛陀通过这几句话明确告诉我们,修行要无所住,无所执,一切内外境界皆不可执着。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当任何“感觉”或“光影”现起之时,不要随它去,也莫管它,也不必畏惧它,也无需断除它,只是当下安住于法性,一切妄想在现起的当下自然解脱,这就是真正的修行。反之,若执着种种光影和感觉,则是自陷妄想之“筐”中,如《金刚经》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禅定”是一大“筐”。许多修行人喜欢打坐入定的感觉,认为清净无为便是道,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禅定只是修行的一种方便法门,如法而修可以心止一境,无散无乱,但若认禅定的空无清寂之相为真实,则必定不能认识心性的无尽妙用,不能真正明了法性,更不能圆满究竟解脱。当知,禅定若无般若智慧的摄持,则必成外道有漏之法,所以我们决不能错认“定盘星”,自陷禅定之“筐”中。马祖道一当年尤喜坐禅,后遭南岳怀让当头棒喝“坐禅岂能成佛”!遂乃当下醒悟。实际上,真正的“禅”是当下明了法性,“定”是安住法性如如不动,若能如是见修一如,究竟通彻,方能获得圆满究竟的解脱。

  若从究竟意义上说,任何概念都是“筐”,凡所有相皆是“筐”,无相亦是“筐”。任何名言之分别,包括有无、是非、好坏、生灭,乃至得与不得、烦恼与菩提等等的安立皆是标月之指,不可认作实法,一旦着实,则与道相乖,不能究竟。所以禅宗有言:“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言无念、无相,绝非断除一切相,泯灭一切念,而是心性遍用于一切处,却不着于一切处,六根于六尘中无有染污,通用无滞,自在无碍,方是真正与道相应。

  最后,涅槃是最大的一个“筐”。佛陀在入灭之前告诫弟子:“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所言寂灭正是佛之涅槃,而非断灭、死灭或是枯灭。某些人执着于断灭烦恼,于是便灰身灭智,入于“涅槃”。殊不知所入的涅槃,只是一种“偏真”的灭尽状态,不能现起法、报、化三身的无边妙用,不能广度无量有情无情,并不圆满,亦不究竟。佛陀为此开示了圆满究竟的涅槃,离言语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谓为“不可思议”。学人若要明了究竟之涅槃,必在具格具相的传承上师摄受之下,方能当下契入。否则,一旦陷入文字名相、思虑分别之“筐”中,则纵经千万劫,亦是无法明了通彻,有识之士,自当深察。

  别把自己编“筐”里,所说一切筐,即非一切筐,是名一切筐。所言“筐”者,不过是我们因一时无明而现起的种种妄想和执着,既是妄想,本来虚妄了不可得,无需大惊小怪,更无需震恐畏惧,只要当下认识其“显而无自性”的本性,认识其“法性任运游舞”的本性,则当下自在解脱。所谓“梦里超凡入圣,觉后人生和俗,梦觉本来一如,随缘任运游舞”。所以诸佛菩萨在梦醒之后,又反入大梦之中,反入幻化之“筐”中,成办息、增、怀、诛种种利生事业,这正是诸佛菩萨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的悲智愿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作茧自缚       解脱)(五明学佛网:作茧自缚       解脱)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圣轮法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息诸生死门─ 当下解脱说「佛法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开悟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