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素食护生 -->素食文化

 女人是天生素食者


   日期:2011/10/20 10: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女人是天生素食者 因为女人身体更亲近素食

    不少女人知道我食素后,都会问吃素好吗?我说:女人应当吃素呢。我经常给他们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你给猫一把胡萝卜,它肯定会好奇地闻一闻,然后掉转头不感兴趣地走掉,同样,在羊面前放一盘红烧肉,通常它也不为所动,仍然静静地等着你递给它一把清新的草。大自然是充满智慧的,它根据各种动物的身体内部和外部结构、生存方式的不同,对动物的胃口偏好做出了恰当的安排。

    有的女性朋友会很疑惑:我已经吃了这么多年的肉了,也没有出现抵触的感觉,为什么说我更应该选择素食呢?其实人的口味是可以后天养成的,在长久的“食肉生涯”中,你的口味已经被肉食逐渐改造,适应接纳了肉食;关键的是,你的身体内外的生理构造仍然保持着与素食更加亲近的状态。也许你未曾意识到,那么让我们来稍做一个比较:

   根据饮食习惯的不同,哺乳类动物分为食肉、食草和食果三大类。粗略看来,食肉动物是彪悍又充满爆发力的肉食者,而食草和食果动物便是温和无害的素食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答案在于它们的身体外部和内在的不同生理构造。爪子锋利、犬齿粗大都是食肉动物天生的武器,帮助它们更加迅速有力地捕捉猎物、撕咬、吞咽,同时不需要臼齿帮助反复咀嚼,因为肉食是浓缩性食物,吞进胃里直接消化即可;而平坦发达的臼齿和不甚锋利的爪子、蹄子,则是素食动物们的标志,它们摄取的植物类食物富含大量坚韧纤维,需要臼齿来耐心磨碎。

    用这两幅肖像来比对一下我们自己的身体吧:我们的手指具有采撷做工的灵巧,却并不擅长撕抓扯裂的凶悍;人对臼齿十分依赖,而犬牙并不那么重要,乃至有人会为了美观将其磨平甚至拔掉。

    此外,当我还在为是否食素而犹豫的时候,也曾经有位朋友这样告诉我:肉食动物与素食动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是,肉类比较容易消化,而植物纤维的溶解需要花费工夫,通常食肉动物的肠道短粗而结构简单,素食动物的肠道长且结构复杂。例如老虎肠子的长度是体长的4倍左右,兔子的则为20倍左右,人是如何呢?人和食草动物是相似的,肠子相对细长,约为身长的12倍左右。

    如果这些依据仍让你对素食天性有所怀疑,那么我们再来观察一下两种择食者的心理状态。台湾作家朱天心的那本讲述猫之趣事的文集《猎人们》,在文中将猫比做身手矫捷、野性潜藏的猎人,里面有一段她暗自揣测猫儿的心理:“……掌爪下的搐动,哪管他什么动物都同样柔软的咽喉,但不急咬断它……甲壳虫如何支解,飞鸟如何齐齐的只剩飞羽尾羽和脚爪和头……洗脸理毛,将那最后一滴鲜血深深揉进自己的腺体中……,那样精密,那样乐趣无穷,那样探索不尽”。

    肉食动物的“猎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也许还不能确定它们会为鲜血而兴奋,但面对血液是习以为常的。相反,绝大部分人类会本能地避开血腥的场景,很少有人天生是猎手或屠夫,尤其是女人,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角度讲,女性在攻击性、征服欲上都远远低于男人,更遑论肉食类动物。她们更加趋向于一种温和与柔软的生活方式,根据美国某大学的测试,女性从年幼时起就表现出对于竞争性与掠夺性游戏兴趣缺缺。而排斥捕杀和鲜血的肉食者,在大自然的法则里是不合情理的。

    我始终相信,如果一种生物,它的饮食方式与身体内部的生理构造过多地冲突或相悖,身体会本能地表现出“不快乐”,可能会突发疾病地“暴怒”,也会有日积月累、时常寡欢的“长期抑郁”。

    如同我在食素之前长久的身心困扰,食物原本是身体的营养源泉和动力补充,然而当为了工作殚精竭虑、身心俱疲之时,我的饮食似乎只能起到果腹充饥的作用,甚至很多时候还会因为过重的味道和过多的油腻,给身体造成更多的不洁之感与沉沉负荷;而这种疲惫和不振的感觉在食素后便逐渐地减轻、隐退,如同一片水渍在阳光的抚摸下由深至浅,慢慢离去。

    因此,当我们的身体发出难过的呻吟之时,除了怀疑污染、生活压力、天气变化等带来不适的诱因,还应当反思一下饮食结构是否科学合理。正如科学家和博物学家林内所言:“将人体里里外外的生理构造与其他动物比较一下就知道,水果和多汁的蔬菜才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食物。”的确,与人类排斥鲜血淋淋的生肉恰恰相反,人对新鲜漂亮的瓜果蔬菜有着本能的喜好和食欲感,女人更是如此。

   因为女人味加素食心

   如今这个社会,女人走入职场,心中怀抱的理想不比男人逊色。可以说,在众多领域中,男女区别已经越来越淡化。在这片“男女同化”的领域之外,面对整个大自然,男女却是无法“一视同仁”的。我想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即便一个女人的着装再中性或男性化,仍然很容易被识别出是女性。忽略外貌的因素,女人与生俱来的“女人味”是洗不掉的痕迹。

    “女人味”是什么样的呢?不同的时代赋予女人的这层本色和特质也不同,曾经的“女人味”是顺从、矜持;现在则是自信、智慧。除去这些变化因素,自然界给予了永恒不变的女人味:温柔之昧、平和之气、淡雅之灵。

    以我食素这么多年的感受,这层温雅的意蕴正是与素食的内涵精髓不谋而合。

    在我国古代,素食的含义不仅仅是不进肉食这样简单。古汉语中素食有三种含义,第一指蔬食,如《匡谬正俗》中有“案素食,谓但食菜果饵之属,无酒肉也”,《庄子・南华经》中有:“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第二指生吃瓜果。品尝的是它们最本真、最天然时的滋味;第三指无功而食禄。

    从字面上看,素,代表洁白、干净、清淡、本色,意指中国古代素食的精髓重在通过清淡不浓烈的饮食,还给身体和心灵清透洁净之感,相对于“朱门酒肉臭”的奢侈糜烂,淡泊清静的饮食方式更能使人在忙碌繁杂的人世生活中回归自我,获得智慧和平静的心态,如同孔子所言:“饭素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也在其中矣。”素食重在修身养性,通常食素者性情平和,心有大智却不凌厉,视物质的牵绊如过眼云烟,而更加重视心灵的愉悦和幸福。

    可以看出,比起肉食的燥热、粗鲁,素食的纯净、优雅更加与女性的天性相贴近融和。

    根据国际解剖学的最新认定,女性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都比男性敏锐,对人的情绪更加敏感。这也是我认为女性更适应食素的一大原由。

    要知道,健康纯粹的素食是少盐寡油的,也拒绝各种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如果要在这样清淡的饮食中品尝出美味、享受出乐趣,需要敏锐的感觉。素食表面上只是一种饮食选择,实际上还是一种很好的内心修炼,善于素食的人会以此为契机,由净化肠胃及至净化内心,以最自然本真的食物为桥梁,感受自身与大自然之间的血脉相连。可以说,女性由生理带来的敏感力,让她在素食道路上更能有所收获、有所领悟。

    正如素食的词源所代表的含义:素食“vecetarian”的字源来自拉丁文“vecetus”,意思是完整的、新鲜的、生机蓬勃的。对人类而言,素食即意味着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饮食新时代的开始。当我选择素食后,素食为我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健康与心灵的清新氧气。多年后,我还获得了更多的体会,我发现选择素食的女人,不仅仅是改变了繁复的荤食,更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由奢入俭、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女人最闪耀的珍宝是内心的清灵自然,被各种欲望纠缠困扰的女人总是疲惫和干涸的。素食对我来说,如同摒弃了一层由欲望编织而就的华服,回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描绘的内心充满情趣而愉悦的生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女人       素食者)(五明学佛网:女人       素食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善女人传卷下(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善女人传卷上(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善女人传前序(彭际清) 

 永海法师:女人之法 

 永海法师:女人的希望 

 林克智居士:《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九疑 路远难到、女人及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五 

 宏圆法师:《弥陀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 

 女人邪YIN、堕胎和衣着暴露的果报是什么 

 达真堪布:对女人来说,执着男人是最令人畏惧的绳索 

 让女人未来成为富贵美女的神奇妙招 

 净土法门法师:堕​胎的女人和男人都折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