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新闻

 成建华教授:金融危机下,佛教能做些什么?


   日期:2009/1/18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本站特约评论员成建华教授谈:金融危机下,佛教能做些什么?内容如下: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造成成千上万的人失业,工厂倒闭,公司破产,财富化为灰尽。悲观与失落,无助与绝望,导致那些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选择自杀终结自己的一生。这股由金融危机所导致的自杀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杀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严重的道德问题。一般自杀的成因,无外乎源于人生意义的匮乏,源于作为日常生活准则的价值合理性的丧失。从宗教的角度讲,自杀是不可取的,也是严令禁止的。基督教认为生命是上帝赐予的,自杀就是亵渎神灵,所以自杀罪不可赦。佛教也有同样的看法,佛教将自杀界定为“偷罗遮罪”,佛教反对一切神本思想、宿命论以及杀人或自杀升天的邪说,反对任何伤害和威胁生命的不道德行为。佛教认为生命是由父母给予的,自己没有权利结束自己的肉体生命。

  从人性的角度看,佛教认为人是欲望的生命体,贪婪是人的基本特性,利益是驱使人性贪婪的原动力,所以任何制度与规则都避免不了人性的侵蚀。为了满足人的欲望,获取丰厚的财富,人的本能要求他们随顺游戏规则,相信遵循既定的制度,并在制度里力争上游,以获得更丰厚的奖赏。然而当危机来临新一轮洗牌开始的时候,那么就有一些人首当其冲,注定成了这种不健全制度和游戏规则的祭品。所以贪婪使人丧失理智和理性,无有节制的贪婪是驱使人走上绝路的真正原因。他们原本是这套制度的信奉者、鼓吹者和身体力行者,可是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是,此次金融海啸如此凶猛,致使他们苦心经营获得的巨大财富付诸东流,一辈子所建立起来的财富王国顷刻崩塌,希望随之破灭。巨大的失落和生活上的落差,令其无法承受,精神崩溃,死亡成了他们的最后选择。真是呜呼哀哉!

  那么,对于金融危机下的自杀问题,佛教能够为预防和干预自杀做些什么呢?佛教可以利用宗教优势和精神资源对自杀进行必要预防、干预和救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首先佛教要利用自身的宗教资源和弘法利生的义举,倡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那些对生命价值观和生活意义丧失信心的人获得重建价值的合理性。帮助他们重新体验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帮助他们重新寻回生活下去的理由与根据。此外要借助佛教的教义教规,规范人的道德行为,净化人的内心,消除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迷乱、困惑和悲观情绪,教诫珍惜生命、积极进取,自我完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以及家庭关系。其次,佛教可以通过具体的修习方法如禅定等,以帮助人们净化已丧失理性的心灵,正确引导陶冶情操,消除心中的痛苦和烦恼。再其次,佛教要积极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借助宗教的号召力,协同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及民间预防机构,及时预防和干预自杀行为,提高公众对自杀危害社会的认知和防治力度。对一些具有自杀倾向的人和自杀未遂者及时提供精神或心理救助,帮助他们消除精神创伤,化解心理危机,帮助他们恢复生存意志,重建生活信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金融危机       佛教)(五明学佛网:金融危机       佛教)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普献法师:佛教徒的财富观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洪启嵩居士:佛教的神通 

 其它: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董良)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其它:论佛教的财富观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附:佛教三字经(全文)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余韵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叙述古德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劝学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