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由凡入圣的八正道


   日期:2011/9/21 11: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八正道的定义

  “苦”是人生的实相,如何离苦得乐,求得究竟的解脱,是我们学佛的目的所在。佛陀成道之初,为了让众生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特别开示了八条进趣圣人之境的修行方法,称为八正道。 

  “正”,脱离邪非,故名为正;“道”,能通的意思,以能通达涅盘的境地,故名为道。循此八正道,可使众生苦集烦恼永断,证得涅盘的圣贤境界,因此又称为八圣道。八正道如同船筏,可使众生从迷界的此岸渡到悟界的彼岸,因此又称为八道船、八筏。 

  简单的说,八正道是八条通往成佛大道的实践法门,是脱离烦恼痛苦的方法,是佛子正确的修行之道,奉行八正道可以完成学佛的目的。所以,做一个佛教徒,应该要了解八正道的意义。 

二、八正道的内容 

  八正道是佛陀成道时,初转法轮所说;此后,直至涅盘时,又增说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等,共成三十七道品,是四圣谛中“道谛”的内容。八正道与三十七道品,仅是详略之分,其意义并无差别。三十七道品中,以八正道最能代表佛教的实践法门,因此一般以八正道为道谛的内容意义。八正道即: 

  正见:正当的见解。 

  正思:正当的思想。 

  正语:正当的语言。 

  正业:正当的行为。 

  正命:正当的生活。 

  正勤:正当的努力。 

  正念:正当的意念。 

  正定:正当的禅定。 

   (一)正见 

  “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正确的观念。一个观念,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学佛修行就是要修正过去不好的习性,改往修来,所以正确的观念、见解更形重要。在佛教的经典中,对“正见”有诸多的诠释,《胜鬘经》说:非颠倒见,是名正见。《华严经》说:正见牢固,离诸妄见。《大智度论》说:正见是智慧。《法界次第门》说:若修无漏十六行,见四谛分明,是名正见。 

  综合诸经所说,正见就是离诸颠倒邪见的正观;是如实了知世间与出世间因果的智慧;是透过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佛教的教理来观察宇宙万象而获得的正确见解。就广义而言,凡是佛教所认可的道理,都属于正见。 

  因此,学佛的人应该有以下的正见: 

  正见因缘果报:世间万法都是由因缘所生起,因缘和合才有一切现象,现象就是“果”报。果报来自因与缘的结合,有因有缘,必然有果,正如播了种(因),只要条件(缘)俱足,必然会开花结果。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靠各种因缘的和合而成就,因此,种好因好缘,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反之,植下恶因恶缘,必然会有恶的果报。我们能正见因缘果报,才能明因识果,由迷入悟。 

  正见善恶业力:业是造作的意思。也就是指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我们每天的行为造作,汇聚成一股极大的力量,决定一生的幸与不幸。业来自身行、口说、意想,业有善有恶,善恶业力,决定不失,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又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般人常因“好人受苦、坏人享乐”,因而对善恶因果产生怀疑,其实善恶因果不能只看眼前,有时好人受苦、坏人享乐,这是由于个人前世所造的业因而获得今生的果报。我们能够正见善恶业力,才能谨言慎行,免受恶报。 

  正见无常苦空:诸法是由因缘和合所生,没有自主性、独存性,随着缘聚缘散而生灭变异,所以说一切法“无常”。因为“无常”,所以好的有可能会变坏,坏的也有可能会变好,在不断的生灭变化中,我们感受到人生充满了苦苦、坏苦、行苦等各种的苦,故说“苦空无常”。正见“苦空无常”,可以使我们处顺境时,不耽溺乐事;处逆境时,不悲观消极。因为一切都会改变,而无常苦空将带给我们希望,激励我们精进,引领我们超凡入圣。 

  正见佛道永恒:我们常说“人生无常”,虽然人生的实相是“无常苦空”,但是在无常苦空中有一个“常乐我净”的涅盘世界。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成就正等正觉,这个正等正觉就是涅盘,也就是泯除人我关系的对立,超越时空的障碍,而证悟生命永恒无限的境界,那就是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真实自我。我们学佛修行,就是希望求得这样一个美好圆满的涅盘境界。因为人的生命,在时间上只不过是短短数十年岁月,白云苍狗,无非梦境;在空间上也不过是七尺肉身之躯,“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不过几斛”,面对这样有限的生命,如果我们能证悟涅盘,即是突破时空的藩篱,将生命遍布于一切空间,充满于一切时间,可以超越死亡和无常的恐惧,在无限辽阔的时空中生生不息。因此正见佛道永恒,就不会产生拨无因果的断见,进而修善止恶,终而达于涅盘的境地。 

   (二)正思 

  “正思”,又作正志、正思惟、正分别、正觉,或谛念。就是正确的意志、决心、思量、分别。《瑜伽师地论》说:“由正见增上力故,所起的无瞋恚、无害想,是为正思惟。”因此,正思惟也就是不贪欲、不瞋恚、不愚痴,远离邪妄贪欲,作真理智慧的思量分别。 

  贪、瞋、痴三毒,经常羁绊着我们,使我们无法迈向求道的路;贪、瞋、痴三毒,时刻盘据在我们的心灵,染污我们清净的本性。我们想远离这三种毒害,必须以坚韧的力量,长时忆念正法,具足柔软、慈悲、清净、无恚心,使我们的思惟时时和正法相应,三毒才能去除,趋入佛道。 

   (三)正语 

  “正语”,就是善良的口业,也就是十善业中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即远离一切不慎之语、诽谤之语、傲慢之语、辱骂之语、刻薄之语、花言巧语和虚妄不实之语。因此,正语又作正言、谛语。正语必然是合乎道理的话,所以又称顺理语,如佛陀说法皆为真实语、如实语、不异语、不欺诳语,这就是正语。 

  正语的内容有四: 

  真实语:真实不虚,无欺诳的话。 

  慈悲语:慈悲柔和,令人生起信心的话。 

  称赞语:赞叹别人,令人欢喜的话。 

  利行语:帮助别人,有利于人的话。 

   (四)正业 

  正业,又作正行、谛行。指正当的身业。即行为举止正当,身、口、意三业清净,远离杀生、不与取、邪YIN等一切邪妄。也就是十善业中的不杀生、不偷盗、不YIN泆等。但这仅是消极的不做恶业,正业的积极意义应是“护生”、“慈悲”、“布施”等。 

  此外,据《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或于住时,于已追求衣服等事,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广说乃至若解劳睡正知而住,是名正业。”因此,平常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也是正业。譬如适当的睡眠、饮食、运动、休息、工作,不但能增进个人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家庭美满,社会安定的主要因素。 

 (五)正命 

  “正命”,就是正当的经济生活和谋生方式。据《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如法追求衣服、饮食,乃至什物,远离一切起邪命法,是名正命。”正常的经济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部分的罪恶,都是从经济生活的不正常而来。譬如开设赌场、酒家、屠宰场,经营贩卖杀生用的钓鱼具、猎枪等商店,都不是正命。 

  正当的生活应该是 

  合理的经济生活 

  高尚的道德生活 

  和谐的社会生活 

  净化的感情生活 

   (六)正勤 

  “正勤”,又作正精进、正方便、正治、谛法、谛治。就是朝真理的目标勇猛迈进。经云:“在家懒惰、失于俗利;出家懈怠,丧于法宝。”《正法念处经》卷四十三说:懈怠是一切恶道的根本,是生死的种子,世间的一切苦恼都由此而生。欲断生死缚者,应该精进,舍离懈怠。 

  精是不杂,进是不退,也就是努力为善,努力断恶。《大智度论》中以四正勤为精进的目标。四正勤就是: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除。 

   (七)正念 

  “正念”,又作谛意。就是清净的意念,即不生邪念,意念正道。《遗教经》说:“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着铠入阵,则无所畏。”所以学佛的人不要把念头放在人我是非、得失成败、金钱名利、感情欲望之上,应该时时心存正念。 

  正念的内容就是四念处,即: 

  观身不净:一般人常因贪爱自身的美丽、健康,而产生执着妄想,事实上,我们的身体内充满了粪尿、涕唾等秽物,可以说是众秽所集,何来可爱之处?佛陀教我们“观身不净”,是要破除我们对身体的执爱,进而借假修真,以证得永恒不死的法身。 

  观受是苦:世间的种种苦乐感受都是苦,因为人生充满了生老病死各种苦,纵使偶有快乐,却因世间万法变幻无常,迁流不息,快乐也会因时空的变化而消逝,因此说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我们的心念分分秒秒忽而天堂,忽而地狱,时好时坏,时善时恶,时生时灭,如猿猴般,念念无定,所以说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世间万物终会散灭败坏,没有一样东西是有自性,能自主的。懂得“观法无我”,才能从五欲尘劳中,找回自己的真如法性。 

  我们把心时时放在无常、苦、无我之上,对世间的锱铢小利就不会贪恋,而能够勇猛向道。 

   (八)正定 

  “正定”,是以正确的禅定集中意志和精神,而收摄散乱的身心,培养完美的人格。真正的禅定,不在于形式上的打坐,而是在于内心能源的开展。  正当的禅定应该是: 

  健康的禅定:能令身体获得健康。 

  安心的禅定:能令心意专注一境,而得轻安。 

  开悟的禅定:能令思想豁然开通,由迷入悟。 

  见性的禅定:能令佛性开显,寻回真实自我。 

三、八正道的重要 

  《大毘婆娑论》说:“由正见故,起正思惟;由正思惟故,得正语;由正语故,复得正业;由正业故,复得正命;由正命故,发起正勤;由正勤故,便起正念;由正念故,能起正定。”一个人有了正知正见,对于是非、善恶、真伪才能做正确的思惟判断,发诸于身口意才有正确的行为,才能向正确的目标努力精进,长养善念慧命,安住清净无漏的禅定中。所以,八正道是一体的,其中任何一项的实践,必然使其余七项伴随同时圆满成就。八正道中,正见居首。正见就是明慧,是修行的导师,如行路需要眼目,航海需要罗盘一样。正见又像一部照相机,拍照时必须调好光圈、距离、速度,画面才能清晰美丽,洗出来的照片也才不会走了样;学佛的人,必须具备正知正见,才能看清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不致于产生错误或偏执的思想、行为。《杂阿含经》卷廿八说:“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由此可知正见的重要,而八正道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四、八正道的实践 

  佛法不是一种学说,不能单作理论上的了解;尤其八正道完全是日常生活的指导,因此更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实修、体证。譬如,为了信仰佛教,不管遭遇任何委屈、不平、困难、迫害,都不会改变自己对佛教的信仰,这就是正见。平日所思所想,都与佛法真理契合,这就是正思。与人交谈说话都是慈颜爱语,令人生起信心、欢喜、希望,这就是正语。乃至平时所行所做,都合于道德礼义,不会为了一己的私欲而去侵犯、伤害别人,进而主动扶弱济倾,乐善好施,努力行善止恶;遇到各种情况,都能沈着、冷静,运用智慧去判断、解决事情等等,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八正道的方法。 

  八正道包含了信仰和道德的要素,是通往成佛大道的法门,是人类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准则。如果人人都能奉行八正道,必能解脱无明烦恼,获得清净快乐的人生,这就是佛教真正的道德生活。如果人人都能奉行八正道,可以净化自己,推进而净化社会,使大众行正道,成为善的、安乐的、幸福的人生社会!  

  佛陀开示实践的八正道,已具有戒定慧三学的次第增进,如正语、正业、正命,就是戒学;正念、正定,就是定学;正见、正思惟,就是慧学;而以正精进为策励戒定慧三学的完成。八正道为圣者解脱的正轨,要求解脱,必须循着此八正道实践力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八正道       成佛)(五明学佛网:八正道       成佛)  

 唐仲容居士:顿悟成佛的切实依据 

 唐仲容居士:成佛唯一无二的殊胜妙法 

 唐仲容居士:诸佛的心要——顿悟成佛 

 唐仲容居士:试述顿悟成佛义 

 唐仲容居士:在现实中成佛的精要法门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