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随顺世缘直面事


   日期:2011/8/23 1: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随顺世缘直面事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常修行》我们知道了佛教的修行方式,知道了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如何去修行,知道了一切修行的目标和方法。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样的方式去修行的话,我们就能够很好地随顺世缘,就能慢慢做到随顺世缘无挂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境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境界,这些境界是由我们的六根引发出来的,常常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常常称六根为六贼。六根中的意根是引发我们面对境界产生错误判断而引发烦恼的主要根源,那么我们离开这个根源,尽量用不分别思维的方式去面对这些境界的时候,就会减少烦恼的产生。这是我自己的一点点经验。”

自己觉得这个问题很实在,而且很有普遍性,不是现在才有,远在祖师的时代就一再地被提出来。比如四祖道信禅师在开示牛头法融禅师的时候,牛头法融禅师也向四祖道信禅师问过这个问题。当时四祖道信禅师回答了一个非常精辟的偈子:“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何处起?”

这里所说的心,实际上就是我们六根中引起我们思维分别的意根。我们如果离开了思维分别去对待这些境界的时候,我们就成为意根的主人,就不会被外境所左右。如果我们用思维分别的妄想之心去分别的时候,我们就成为意根的奴隶,就不能做自己主人,从而烦恼频起。

这说起来有点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好像不容易做到,勉强做到了往往就被世间的人说成傻瓜了。因为面对境界的时候不去思维分别,去做该做的事情,在世间好像只有傻瓜才这样做。其实,这正是我们凡夫众生“我执”和“法执”体现,是引起二元对立的烦恼根源。所以,佛教正是要我们直面境界不分别地去做,而且要加倍努力去做。因为根本没有二元对立,境界没有好丑之分。

也许这正是大家对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地方,或者说是佛教回避问题乃至所谓“遁入空门”原因。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当你这样去做,并亲身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就是智慧的体现,是真正的智慧之举。因为,我们的烦恼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这个分别妄想而来的。

其实,在世俗中也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说法,可见我们这种用不思维分别,只管努力去做的方式去面对境界,也是符合世间的道理的。而在佛教的终极平等来说是没有二元分别的。所以,不管你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是“勇往直前”,在佛教里面都是正确的面对各种境界的正确方式,其中的关键是我们要离开思维分别,用我们的第一念去做,而且要加倍努力地去做。

所以,六祖在他的《六祖坛经》说:“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以及“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因为第一义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离开了妄想分别的真如之心。

这样的做法也符合《金刚经》所说的无为法,或者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做法。不管遇到任何境界只管努力地去做,不要在乎结果,只要你努力耕耘,结果自然差不了。因为《金刚经》中不是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吗?这是圣人面对境界的办法啊!

很可惜的是自己虽然知道这些道理,可是能做到的实在很有限。但是,因为知道了这个道理,在自己还能记得这个道理的时候,就能做一点是一点,不管他人说什么,再傻也要坚持这样去做。何况现在的自己,正是在这样地傻干中,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快乐。

 

后面敬请关注《随顺世缘要努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