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缘起法及其真实意义


   日期:2011/8/20 10: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缘起法及其真实意义

缘起法是佛法的核心,可以说,一切佛法都是建立在缘起法理论基础之上的。佛陀讲:“了解缘起法,就获得了‘法眼’”。所以对一个修学佛法的人来说,了解缘起法至关重要! 太子游四门,得知生老病死是生命的真相:人类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悲心顿起,开始寻找解脱之办法。一般人认为太子游四门便产生了出家的念头,其实这并不合符逻辑。因为在他出家前,他先后花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寻找答案,但都没有结果。由于这十三年中太子到底是如何生活的、寻求解脱之道的?由于缺少历史资料,无人知道,我个人认为太子肯定不会像当今有些人认为的那样除去吃饭,就是玩。所以这段历史很值得我们研究。最后他才决定离开皇宫,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他先后花了六年时间苦修,寻找答案,最终来到菩提树下,静坐思维宇宙人生的规律,终于在他三十五岁那年的四月初八日明星现时,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而圆证佛果。那么佛陀在菩提树下悟出的宇宙人生的规律是甚么呢?这就是缘起法。

佛陀是因为缘起法而圆证佛果,佛的弟子也是如此。大迦叶在见到佛之前,他的悟证极高,他经佛陀点化,当下便大彻大悟,而成阿罗汉果(饮光)。佛陀中有很多弟子都是如此。

比如,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因其智慧过人,善解佛法,被称为“智慧第一”。舍利弗之归信佛陀,有一段特殊的因缘。一天,舍利弗看到五比丘之一的马胜比丘,正在乞食,他的仪表庄严,神态清秀,行步时从不左顾右盼。舍利弗于是想上前询问,但不忍打扰他,于是就跟在马胜比丘的在后面,一直等他用完斋饭,舍利弗才问:“请问尊者,您的师父是谁?”马胜比丘答:“我的师父是乔达摩,他是大阿罗汉,是正等正觉的佛陀。”舍利弗又问:“他所说的教法是甚么?”这时马胜比丘答:“我跟随他出家不久,所学很少,恐怕不能满你的愿。”舍利弗就说:“就把你所知道的告欣我就可以了。”于是马胜比丘说:

“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马胜比丘所概括的正是佛教的中心思想,缘起法。因此,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听后,马上就生起了信心,一同与马胜比丘去见佛陀,经佛陀点化,很快就证得了阿罗汉果。由此可见,学习、理解缘起法是多么的重要。

缘起法是佛教的特色之一,它是区分佛教与其他宗教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他宗教的教义皆起源于神,一切道德标准由神而制订,凡人只有服从。而佛教则不同,佛教的一切教义并非佛陀的发明,也非佛陀的创造,而是佛陀对宇宙人生规律的认识(觉悟)与发现,这种规律就是缘起法。佛陀进一步告诉我们,不管佛陀是否出现于世,缘起法的理论都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佛陀只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这种规律。

更有趣的是,佛陀明确告诫我们,任何一个人,即使他不是佛的弟子,只要他按照正确的方法去修行,都可以认识这种规律而成佛作主。换句话说,对于佛教来说,解脱不仅仅限于佛教徒,非佛教徒也有可能获得解脱,只要他的方法正确。譬如说,辟支佛,生于无佛世,观落花流水、花开花落而领悟缘生缘灭的道理后,就获得了解脱而成佛作主,称为辟支佛。这说明佛教是包容的宗教、理性的宗教、和平的宗教。

也许正因为如此原因,英国政府在1994年对其教育法进行了修改,国会立法,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学校的中小学生都必须学习两门宗教课程,基督教为必修,另一门宗教由学生自己选择,目前百分之六十以上学校都选择了佛教。英国的华人因此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组织,名叫佛教教育基金会,推动佛教在英国的弘扬。我已帮他们编完第一、二册佛学教科书,现在正在编写第三册。不少教师选佛教时,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佛教的缘起观非常客观科学,佛教是一种智慧型的宗教,对人生有帮助,所以接受一点佛法,对他们子女的成长有帮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缘起法       佛教)(五明学佛网:缘起法       佛教)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普献法师:佛教徒的财富观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洪启嵩居士:佛教的神通 

 其它: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董良)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其它:论佛教的财富观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附:佛教三字经(全文)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余韵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叙述古德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劝学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