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世事无常 假勿当真


   日期:2011/8/10 17: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九九一年邻居开一个小卖店,生活富了,每餐大鱼大肉不断,左邻右舍都很羡慕,说这一家子算没白活,过得多么幸福、快乐。老人听后不以为然地说:“这世上,穷也苦、富也苦,人生在世上就是苦。你们光看人家钱多、吃得好,怎么不见钱来的有多累。吃的好坏算不了享福,香能存留多久?嗓子眼以下都一样。人,不了解真相,只看看得见的香道,却不知看不见的臭道。香道太短,臭道太长、太长啊!”逗得大伙哈哈笑,可谁理解老人话中之意呢?香道喻三善道,臭道喻三恶道,正如佛说,得人身犹如掌上土,失人身犹如大地土。五浊恶世的众生,又有几人真的醒悟呢?

老人又说:“福满祸生,世事无常,有钱无人花,要钱有啥用?”老人一番话,没有一个人明白。直到半年后,该家的五十多岁老太太,突然患痴呆症走失了,虽然派了许多人找,死活仍无音讯,小卖店因无人照看而关闭,大人小孩愁苦不堪,家境从此衰落,往日红红火火幸福欢乐的家园,再也看不见了。此时大家方回味老人的一番话实有所指。邻居一位老爹,向纯印老人询间半年前所说之话为什么会应验?纯印老人说:“我是根据古人讲的乐极生悲、物极必反的道理说的,当时他们家太过火了,顿顿大鱼大肉,弄个电匣子扰得四邻不安,还不是显阔气吗?老辈人说过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财外露还不招祸吗?”这是定理。

她还讲过作人的一些道理:满招损,谦受益;心愈下,道愈高,道愈高,心愈下;谦谦君子,傲慢小人;有德性的人不居人前,不显才华,总是谦恭和蔼,不显山不露水,永远甘做默默无闻的人。

八十年代有电视的人家还很少,纯印三儿媳佟秀琴怕老人寂寞,借款为老人买了一台十二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不知为什么老人喜清净,从来不看电视、不听乐曲,当电视里演皮影戏时,她看了一会儿说:“人的一生就像皮影戏一样,来去匆匆,一会儿一个角色,换来换去,总也摆脱不了操纵你的那个不露面的人。有谁能透过影窗,看到后面的‘真人’呢?唉,世间人迷呀!今日倒头睡,明日不知谁呀!”满屋看电视的大人小孩呆呆望着老人不解其义,但蒙胧中又分明有着什么说不清的感觉……大孙女发问:“奶奶你胡说啥?人怎么能与皮影人相比呢?”“人和皮影人没啥两样,都是假身,每个人在世上也都是充当不同角色在演戏,戏演的愈逼真愈好,但终归都是假的,转来转去也转不过影棚,走不出戏台。人就像走马灯似的,愈转愈迷,愈迷愈转……”

老人一本正经的话,引得满屋人哄堂大笑,从未听说过人血肉之躯的身体是假的,此老人太会说笑话了!很长时间人们一提此话尚笑个不止。

老人的家距铁路医院、中医院较近,人们一提身体有病她总好说:“身病是表,心病是理,身病从心医,打针吃药犹如救火,火熄灭了,还会复燃,根治的方法是心不邪,别贪财,遇事不发怒,少吃荤腥多吃素,饭后走百步……”

老人的话是提醒我们了知病源:病由心邪,贪欲业生,业由烦恼生,烦恼由不明事理、愚昧的无明所生,无明萌发时,心病即成身病。

但根本治,非医药能治,如老人常说的:“大夫治病,治不了命。”一个人的业力,除自己改变心性、自己消自己业力外,佛亦消不了。此即佛法大,大不过业力;业力大,大不过愿力。这就是老人讲的病由心生,还应由心治。如何对治呢?用佛讲的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心若有所愤懑、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皆是烦恼,烦恼皆非正。心不正,必随境妄动,起惑造业,内有(贪嗔痴)三毒,外有恶业之缘,身病则成果报。心若净,一心念佛、拜佛,不染外缘,则心安体泰,此即心净体亦净之理。

心体本来空寂灵明,动即成碍,有知有见、有想有念皆是违净心本源,均为病因,所以念佛之念理应不生,奈众生障深慧浅,自力难成,方以一念伏万念,无奈成为无法之法了。修此法者则为修善之法。一切善法,即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他人得离若,无我利他才有功德,有功德才为正、为净,此即中道也。只要发心真实,慢慢日久天长,必然业消身健,切忌有求之心!纯印老人视众生无始劫的心病难医难治,以大慈悲心来世间弘扬心地法门,以普治众生之心病,此纯印本怀也。

自身有病由心医,身病必以心药治。

心若净时体亦净,体净即是念佛时。

(四)打破烦恼云散月明

纯印老人日常闲谈,从不议论别人是非,在梅河口铁北街住时,邻居婆媳不和,吃饭时,儿媳给公婆盛饭盛菜,一声不语,碗底总是有意撞击桌面,面现厌恶之情。当公婆在老人面前讲儿媳种种不孝的事情时,老人总是沉默不语、不评论其是非,反而相劝说:“往后你们不要自找烦恼,总留心这些小事儿还有个头吗?今后不要留意这些小事,当没看见不就不惹气了?”婆婆说:“大嫂,你说得倒轻快,每顿饭她都摔摔搭搭,就在眼底下,让人怎么忍受得了?又怎么能看不见呢?”老人笑笑说:“正因为你注意,才发现她摔打你,如果在你的心里,将儿子媳妇换一下,当她是你儿子给你们盛饭不就啥事都没有了。今后我们也得开明些,时代不一样了,别老用我们那时候对公婆的礼数,要求现代的年轻人。”说着她伸出双腿指着小脚说:“这就是我们那一代的规矩,好好的脚,都得折断,不折断找不着婆家!”又指着邻居婆婆的脚说:“这是你们这一代的规矩,多自由自在呀,跑、跳随便!要用我们这一代的观念看你们,女人都该没有汉子才是……”说得婆婆哈哈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

有时邻居家儿媳妇向老人诉冤,说公婆总好挑饭挑菜:“不是说饭硬,就说菜咸,一咳嗽就怨菜做咸了,没有见过这样的老人,太难伺候了……”老人则对她说:“你婆婆公公在我面前,总夸你贤惠,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老人的嘴就是好说,说过就拉倒了,老小孩儿小小孩儿嘛,他们的心还是惦念你们哪,那么大岁数了攒钱干啥,还不是为你们。”还讲今比古说出许多孝顺老人感动天地的故事,由于这样两面劝解,不到一年多婆媳终于和好了。

刘家一亲属的姐姐是搞医的,洁净成癖,看不上老公公嫌弃他痰多埋汰,经常借故谩骂,公公无奈常躲在姑娘家。姑娘没说的姑爷却有想法,为此小俩口常口角、生闷气。老人听说后就让其三子将其亲属姐姐接来住些日子,老人有意向儿子、孙女、孙子讲因果循环的报应让她听见:“有一家老少三辈,老老太太受儿媳气,大家吃剩的饭菜给她吃,还专门预备了一个破碗给老老太太用。孙媳是个信佛的人,对婆婆虐待奶婆心生不忍,但又因左右不了婆婆而急得不行。一天盛饭时,饭碗不慎从婆婆手中滑落,孙媳急忙拾起说:‘这是咱家的传家宝,千万不能让它坏了!’婆婆不解地问:‘一个破碗有啥稀罕的?’‘将来婆婆老的时候,我好用这个碗给您盛剩饭哪!’一句话使婆婆大吃一惊,从此她孝敬奶婆了,孙媳则对自己的婆婆也更加孝顺。离地三尺有神灵,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从古至今,善心、恶心,报应不差一分。人都有老的时候,心可不能偏哪。”老人还讲自己所闻的许多因果报应的实例。她的话对这位亲属的姐姐震动极大,回家后让丈夫将公公接回家,当面向公公赔礼认错……

常言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老人为各家解开烦恼的事迹却很多很多:有的是夫妻不和,有的是婆媳不知,有的是公公与儿媳不和还有母女不和的……只要与老人有缘,她都想办法让遮蔽其心灵之云尽皆散去。老人用善巧方便度人,又从不参与议论别人的是非,她心中无是无非,始终是清净的。世间人都好随帮唱影评是非,岂不知论过处便是起心分别,我相未忘,细想他人过非,与我何涉?一个人若起心分别,必生嗔恚,烦恼的种子渗入八识田中,即转成自非,不可不知。一个真的修行人,在是非面前,要学纯印老人,即不离事相(不取于相),心又如如不动。这是修行人的真功夫。

佛光普照十法界,法雨滋润五性根。

意净不随流水转,心闲笑看白云飞。

第七章 调心消业障果报不虚传

纯印老人讲:“好人有福报,恶人有祸殃。人,生下来两肩各站一童子。童子虽无影却通灵遍知,心中生一善念,右肩童子记下,生一恶念左肩童子记下,善恶的帐漏不掉,差不了……”

无始劫的恶因,如断其成熟的缘(次因、条件、手段),则恶的果报不会自生。所以去恶为善是消除业障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果关系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信与不信始然。世人往往因看不到摸不着,而胡作非为,不为重视,果报现前方恐惧不安。老人曾讲史书一故事:“元朝皇帝忽必烈杀业过重,有一次患心病,寸关尺脉全无,奄奄一息,他身旁有一位宰相耶律楚材,是位有修有证的得道高人,他劝忽必烈大赦天下无辜,广开善门……忽必烈点头应允,第二天病势明显转轻,数日即愈。”

老人经常讲“破财免灾”。世人若能舍财物救济人、救灾济贫、解人之危、急人之急、帮人所需是绝对有好报的。“文钱不落虚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人每当放生、济贫哪怕做一点点善事,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感,反之恶行后,心中的恐怖久久不息。所以人在情绪冲动时,或在过喜或过惊或过忧的时候均可诱发心脏停止跳动而突然死亡。如果人长期处在一种不健康的情绪之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患上顽疾或慢性疾病。所以调身先须调心,端正心态稳定情绪是治病的首要条件、是主因。而服药、增加营养只是次因、是助缘。老人讲“凡事不走心”,就是看得开放得下。不执著利与害、荣与辱、得与失、生与死,不执著两边就是“中道”。只有平衡了矛盾对立的关系,万事万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统一和谐。以生死为例,一个人要能正视生死看淡生死,无选择的生,有选择的死,心里不但不惧怕死反以有价值的死为荣,为最高的享受。古代大英雄、现代视死如归的先烈、英模及那些不知名的平凡辈而有不平凡作为的人,他们心中想的是百姓、是战友、是国家人民生命财产、是亿万人的命运。佛门常讲为众生,为佛法,无我相。

生与死是相对的,亦是相同的,是一体两面,同属自然。生随缘而来,死是自然回归,即不是开始,亦不是终结,乃是无休止的生生死死的循环。正如老人说的换衣服罢了。一个人只有明白生与死的本质,才能淡泊利与害、得与失,不为世间浮名浮利所左右,不贪不嗔不痴,保持平常心。“心净体亦净”,这是治病的主因。有此祥和的心情,不仅无生病的因缘,还能转化气质、升华道德、改变命运。这才是人生在世做人处事最为重要的。可叹世人明此理者甚少、甚少。

但切切注意:业障病须念佛消业,净心调理身心,随缘作善,千万不要被大神、大仙、算命、看相的以还阴债、许大愿、求冥界、作“法会”等封建迷信的外法外道所利用。业是自己造的,还须自己消。佛亦无能力消众生之业。只有老实念佛,心不思恶,行不为恶,业障自然渐渐而消。当今魔众无不变化手法,借佛之名,投合人的心理而行骗术,稍一不慎则入魔境,必上当受骗助纣为虐,反以为是功德。末法魔子魔孙多在佛门四众之中,尤以出家二众为甚,慎之、慎之。

学佛人一定要谨记“依法不依人,依意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最稳安的方法即持名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出声、默念均可。只要佛号相继不断,便可止住妄想杂念。即净心、修心养性了,又“暗合道妙,”久而久之“巧入无生”!这是未法修行最殊胜、最恰贴的法门。

看破世间皆空相,首障道心是钱财。

生命就在呼吸间,何必尘缘总挂碍。

净口持斋诵弥陀,当生成就亦消灾。

梵音唤回他方客,不退菩萨可再来。

(一)财来不贪心清如水

伪满时,一次抚宁县闹土匪,纯印与公爹领着孩子们随着全庄人都到山里去了。十几天土匪走后,她回家收拾东西时发现一小匣,里面装有房照、地契,是距本庄八里路的高家岭高林家的。邻居听说都来观看,认为“刘老好”(纯印公爹的绰号)这回可发大财了、真是天降的一笔万贯家财呀!又有房子又有地,一夜就成大户。纯印的公公大名叫刘凤仙,很少有人知道,但提“刘老好”远近皆晓。

纯印与公爹商量,决定给高家送去,她说:“外财不富人,心若偏一点,必惹祸殃……”次日一早,“刘老好”借了一头毛驴,将房照地契送还高家。一跨进高家门,只听屋内大人孩子嚎啕大哭,如哭丧一般。院内院外,还有许多乡亲摇头叹气,一问才知道因丢了房地契,眼看着连个栖身之地都没有了,所以全家人抱头痛哭,如丧考妣。

刘老好向高家主人说明来意,全家人非常感动,高家欲将房地产分一半给他,被刘老好谢绝。老主人被刘老好的高风亮节所感动(其孙犟牛居士亦具此德性,为修古寺院蒙受不白之冤,无怨无悔,不退道心),提出与刘老好叩头,结拜把兄弟,无以为报,商议决定将刘老好三孙女刘桂珍娶来高家,与独生子高林为妻。一贫一富、门不当户不对的刘高两家因此结成了亲家。刘老好与儿媳史纯印不贪外财,主动上门送还地契房照的义举,传遍了乡里,乡亲们无不竖起拇指赞扬刘家的德性。但也有的乡亲叹惜不解,送上门来的大笔财产又不是偷抢的,为啥还要还给人家呢?纯印解释说:“靠外财不发家,亏心亏理早晚是病,心好、心坏总有报。”她对公爹说:“爹,您老人家做对了!救了高家一家的性命,这桩善事可大呀,将来您肯定错不了。”

一九三四年春的一天早晨,刘老好拾粪回来,吃了孙媳潘庆芬专为他包的素馅饺子,坐在炕上数着从不离手的念珠(除儿媳纯印外,谁也不知晓他是念佛),快到中午时,他要了一盆热水洗头、擦身、洗脚,自己在外屋地搭好木床,将房照及二亩薄田的地契交给孙媳,交待了对谁家尚有短欠等事宜……告知家人他要去个好地方了,中午就走。孙媳潘庆芬及三孙女刘桂珍(是时纯印已去关外)一听爷爷要死,拽着老人的手大声哭叫,哭声惊动了邻里,人们一听刘老好一点病没有就要死,而且是自已知道死,无不感到新鲜,都过来探望,见刘老好坐在炕沿上,有说有笑地,看不出一丝有病的样子,还以为老人心情有啥不痛快说说就拉倒了。中午人们都回家吃晌饭去了,他上了早已在外屋地铺好的床,说:“我走后你们打电报给你妈吧(指纯印),她知道我的事儿!”然后头往枕上一躺笑了笑就咽气了……

庄里庄外谁也没听说过这样的死法,都好奇地来吊唁。外庄人也闻讯来看热闹,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刘老好风风光光地安了葬。只是乡亲谁也不知他数念珠是念佛。真是佛法难闻、难遇呀!

世人难明真与伪,不知究竟我是谁。

岁月更替身亦变,谁见皮囊总相随!

(二)善恶之报不差分毫

一九四七年土改时,正赶上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民愤大的地主、恶霸有的被翻身队活活打死,有的被区政府开群众大会斗争后拉出枪毙。当时海龙县有一被称为王三爷的大地主。他们老哥仨,都非常富有,老大、老二欺霸乡里民愤极大,唯有老三,为人善良,家中供奉观音菩萨,长年素斋。他穿的衣服补钉摞补钉与农民没啥两样,吃的也是粗淡茶饭。他上街从不骑马,也不坐车,二、三十里地一天走个来回,一丝没有地主富人的派头。他心地宽厚喜欢布施,佃户没米给米,没柴给柴,秋天凭佃户心愿给租粮,从不计较。若遇到谁家死人了,买不起棺木,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给他家扛活的青年娶媳妇他供给居室及生活所需……方圆十里八村的人无不称赞三东家人好、心好,都恭称他“王三爷”。

土改时王三爷这个绰号,险些要了他的命,区政府就因为群众称他“王三爷”而误认他是个恶霸地主,抓来绑在区政府院内一棵大榆树上,准备次日和其他四名大地主一块儿枪毙。这个消息被曾借过王三爷钱做生意的纯印长子刘进祥听到,回家哭丧着脸向母亲诉说。纯印笑笑说:“你别耽心,王三爷死不了,他善事做的多,心好不会遭横祸的没事儿。”进祥很不信服地说:“还没事!明天中午就要枪毙了!”“吉人自有天佑,王三爷不会死的……”

第二天一早,有三四百农民到区政府请愿,说明真相,许多农民痛哭流涕跪在区政府院内、有的农民用全家性命担保……

中午,牛车拉着即将被处决的大地主直奔九龙口刑场而去,人们看见车上竟还是有王三爷在内。

纯印老人长子闻讯埋怨说:“妈,你说好人有好报,恶人逃不掉,王三爷这么好的人,怎么还被冤枉处死呢?”纯印笑呵呵地说:“你听信儿吧,王三爷是陪绑,死不了,他若死了,老天爷就不长眼了。”她还顺口说一首谚语:“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阎王必有私。”果不出她听料,当场处决了四名大地主(王老大、王老二在内),王三爷系陪绑被当场释放。农民用大车拉着被冻吓昏厥的王三爷路经纯印家门口时,她正在炕上打坐,此时出定招呼躺在炕头生闷气的儿子:“进祥,快出去看看吧,王三爷回来了!”

王三爷享年八十九岁,无疾而终,参加送葬的数百人,无不泪流满面。

孔子解易,在文中说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吉人自有天佑,善恶的报应通三世,有的现世获报,有的来世获报,有的子孙获报,虽有迟速不同,但报应丝毫不爽,这是毫无疑问的。

昙花初放艳浓妆,转瞬凋零落魄乡。

若将昙花比人生,花与人生同一样。

(三)悟者舍珠宝贪心招祸殃

纯印与振先结婚时,其父考虑她为了替父母分担忧愁,伺候久病在床的妹妹耽误了成家的机缘,心中不安。无以报答女儿的孝心,决定在嫁妆中将史家传家宝物“翡翠珍珠花”陪送给她,以作刘家传家之用。此物有鸡蛋大小,用金丝将豆粒大的珍珠编成花朵、绿色的翡翠为叶,作工极精细,玲珑剔透,稍一晃动玲玲盈耳,夜里无灯也透出珠光宝气,实为罕见的宝物。

振先的大女刘桂仙,婚前多次向继母纯印借此珠花,扬言婚后立即送还。纯印考虑丈夫在关外无法商量,但若将此宝丢失,责任非小,可又奈不住大女的纠缠,便答应喜日戴一天,三天回门时送还。

万没想到此女心变,婚后第三天理应回门探望亲人,却以身体有病搪托,为此珠花再未归家。

第三年振先回家探亲,其二女、三女向父亲饶舌,将大姐如何骗取珠花、三年未归的事儿,原原本本告知其父。

振先听后大发雷霆,痛骂大女桂仙心黑、恶毒……纯印从旁劝说:“眼前的财物,全是身外之物,传家宝应该是仁义,不是珠宝,珠宝、财物是惹祸的根苗。千万不要张扬出去,免桂仙女儿遭祸殃……”

“这样的黑心粒,你还袒护她!你纯粹是个没心没肝的窝囊废,人家划个圈儿,你就往里钻,你的心哪去啦?!让狗吃了?”纯印一声不吭。两个女儿见父亲眼睛都气红了,吓得躲到妈妈身后……

振先怒气不息,在邻居家借一头牲口,到十五里地外的冯家索要珠花去了。

可是冯家和桂仙女都一口咬定珠花丢失了,振先指着女儿的鼻子,大骂冯家昧良心、贪珠宝……邻居都来劝解。振先饿着肚子垂头丧气地返回家,一头扎在炕上病倒了。纯印悄声细语劝说:“既然三年没往来了,你本不该去找烦恼,你这样在人家里一吵一闹,一名二声地传出去,冯家将来若有个好歹,你心不亏吗?”振先躺在炕上面色腊黄,咬牙切齿地说“这家人,个个都没有人心,遭雷击才好呢!”

“话可不能这么讲,一个人宁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报怨人家心不好,自己的心就好吗?你要是看开点儿,不去索要,不就没这场病了。”

“你给我滚开!没心的婆娘!要不是你哪有这事儿……”

振先回到关外,余怒末消,一两个月就往冯家捎一封信,痛骂、痛责其忘恩负义……不到一年,一个月黑风紧的夜里,冯家突然闯进三个蒙面大汉,将全家老小捆绑上,指名让他们交出翡翠珠花。并翻箱倒拒搜查,最后将桂仙的老公公打得半死,逼其说出珠花的藏处,三人方扬长而去。

桂仙的公公没几天就死了,桂仙受了惊吓,断了月经,得了干血痨症,没有几年也夭亡了,冯家为此而破产……

纯印闻讯叹惜说:“钱财珠宝没有一样是好东西,它是惹祸的根苗,世间人有多少在钱财上吃亏上当、引来杀身之祸的,至死又有几个人能看明白呢?”

寡欲知足常安乐,看淡钱财得清闲。

奉劝诸君及早悟,莫待无常到床前。

(四)为善无分别小善有大利

纯印老人逢年过节儿孙满堂时,总是谆谆开导儿孙:“善不择大小凡善即为,区区小过,也要及早发现,及早改过。时时能警醒自己毛病的人,才是最受人尊敬的人。”

老人的教诲即古人倡导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今世人常常以自己的意思各行其事,从不考虑后果我行我素。在他们的心里满是“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信条。若使他们为社会公益事业、为疾苦的众生舍出一点点爱心,难之又难。所谓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他们不懂心可造善恶业的道理,不懂利人是利已、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损人不利已。古人云:“积善降之百祥,积不善必有余殃。”纯印老人讲的“善不论大小,凡善即为”。告知世人善而日积,必有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福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作善作恶,果报不遗。明有因果,幽有鬼神,存不得一丝侥幸心理。因果决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佛门讲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同于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此乃作人的基本法则。人人若能遵守,社会心然安宁。圣者的化世言教,决不会因时代的变迁和生活规律的差异而失去意义。圣人者即释迦牟尼佛、孔子、老子……儒释道构成世界独一无二的炎黄子孙为之骄傲、西方学者为之嫉妒的中华灿烂文化。世人若能以圣言量而行之,二十一世纪,我中华民族必更加为世界所瞩目。

道德无亏,是一个人起码的准则,是修行人的根本。什么是道、什么是德呢?严以律已谓之道,厚以待人谓之德。佛门讲自利谓之道,利人谓之德。此处讲的自利利他,非世间人称谓的好处、利益,自己不造十恶业不受恶报为自利,劝一切众生不造十恶业为利他,再将心扩之:自成佛为自利,助他人成佛为利他。佛门所称的利益,是现前得利益,后世也得利益,方称利益,永久得利益,为真利益。

进一步讲,上求佛道谓之道,下化众生谓之德。此即菩萨行,没有道德不能成就菩萨行。道以心之大恒古今、照日月,德则随缘化众、普度十方。纯印老人讲:“一个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严于律已为道,宽以待人为德。人们所尊重、所崇尚的非权利、非财富、非“智慧”,乃道德!有道德者必心地宽厚,善行圆满,远离名利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有善行而无善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此为聪明人的信条,亦是菩萨的精神,我之所行,能令他人得解脱,能续佛法之慧命,能解除他人的疾苦,自己的名利、荣辱、成败、苦乐又算得了什么呢?

弃舍名利非易,看开我法甚难。

如无解脱大智,怎能入圣超凡。

行者欲觅波罗蜜,善解纯印真实义。

体示口传出世法,诸事随缘不过心。

事来则应事过净,无妒无忧无妄心。

慈心布施平等智,小善积聚成佛因。

(五)钱财本是身外物你争我夺总是空

伪满海龙县城有一大买卖“天增当”,东家姓沈。在同一条街上,有一徐姓的布匹行。一天夜里北风呼啸,天增当不知何故着起大火,引烧了半条街,徐家布匹行在火海中也未能幸免。恰巧此时徐家从关内寄来的大批绸缎邮单已到货尚未到,徐家以此要挟沈家(火头)赔偿,两家官司打了三个多月,最后徐家打赢了。沈家赔偿徐家一切损失。两三个月后绸缎货到,徐家因此占了大便宜发了大财。老人的长子进祥回家向母亲学说徐家发财之事,有些眼红地说:“咱家就没这个命!真是没有外财不发家呀,我开这个小杂货铺子干一辈子,也没有人家外财多。”

老人开导他说:“做人还是本份点好,赚多吃干的,赚少喝稀粥,心安理得。那些为钱财,六亲不认(徐沈有亲属关系),你争我夺,都想得。又有几个人知道,谁得了?空争一场。”

进祥不服气地说:“妈,你老尽说糊涂话,徐老三官司打赢了,人家这回家业也大了,街里买卖干大了,还在农村量了地,家业多红火呀!”

老人漫不经心地说:“家业家业,有业无家,你们就知道家,看不见家后边跟的业……”

“怎么看不见业,徐家房子地都有了,产业也大了怎不见业呢?”

老人笑一笑不再言语了。土改时徐老三为此财产险些没叫翻身的农民活活打死,有好几年讨饭为生。相反沈家一把火烧穷了,开一个不起眼儿的杂货铺维持生活,一家人都很平安。真是因祸得福。古人云:“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老人常说:“三穷三富活到老,穷时志不移,富时不奢侈,这才见一个人的德性啊。又有谁能明白,身心万物都是空,谁能得着什么呢?”

世人都看钱财好,怎知钱财惹烦恼。

好友为它变仇敌,夫妻为它伤和好。

家贫安稳和睦处,有财父子断绝交。

无常来临财何用?业报随身枉空劳。

(有财修福慧,何患不得安)

(六)自业自消外因徒劳

家中每逢煮饺子、煮汤圆、煮面条,日常从来不喝水的纯印老人,总是一定要来半碗汤,边喝边说:“这叫原汤化原食,人若明白这个理,就没病。病必须自己医治,大夫治不了,自己的刀才能削自己的把,吃药是助力,借助力化主因。”

老人此理显然是从理体上讲的。因果由自心作,心净体亦净,自己造业,自己受报。老人说的病系业障病,此病任何人替代不了、化解不了,“解玲还须系铃人”。许多人不明此理,不知断恶修善。在生活中自私自利、损人利已、“我行我素”,当果报现前时,又不知所以,到寺庙作法会、还阴债、求神问卜等等,想依外力消自己造作的恶业,结果被“法师”的舌头所迷惑。此种人即佛说的“可怜悯者”。虽然诸佛菩萨有愿力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但若众生执迷不悟,佛菩萨亦奈何不得。纯印老人讲的“原汤化原食”、“自己刀削自己把”就是此理。老人要有缘者,从因上、从心上改变命运。任何人不能抹煞业报、取消业报,欲转业报必须转自己的心性,消除三大障碍: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障系由贪嗔痴等心理引发烦恼产生障碍;业障系由身(行为)、口(言谈)、意(思想)造成的不利于信行佛法的思想与行为;报障系由前二障造作后得的果报(地狱、饿鬼、畜生)。

纯印老人在世间一百多年,以身、口、意三业为有缘众演示了“中庸”的大乘佛法,其正确的幸福观表露无遗。当今人们为忙于捞钱虽无暇顾及此问题,但也自觉不自觉地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可以用二字概之“实惠”。即金钱是一切,实惠比什么都重要,此外全是虚的。这是以物质利益的满足作为人生幸福的唯一标志。诚然,金钱是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人生基本需要的,但若仅把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唯一幸福去追求,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人生有价值者绝非此,从纯印老人的身上就可以看到,有一种心灵的闪光体在闪耀、在律动。再说物欲若横流,便无止境,物质的富有远远不能填补心灵上的空虚。假如一个人只是把物质财富的占有和享受作为追求的目标,那他与畜生的本能需要有何不同?他必将被物欲所驱使、羁绊,永远感受不到真实的自我。财富越多烦恼越盛,利益愈丰包袱愈重,心里欲望也愈膨胀,必然感到活得不自在。这决非幸福。纯印老人以“原汤化原食”之喻,让我们寻找自己的本原,只有真的体验到自身生命的存在、达物我两忘的境界,才是最美满的幸福。人,不明此理,找不到“原汤”的我,单纯追求身外之物,岂不是自己把自己推向深渊。此即“自己刀削自己把”之理,非此,人生本无常回首已百年,岂不是莫大之悲哀。

纯印老人内心没有各种杂念,不受外境干扰,此为真正的清净,是所有的修行人梦寐以求的。老人家的境界,完全听任生命的自然运动,打破了物我的分别、主客的隔限,化解了烦恼云,真实的自我则呈现。这是一种无所求亦无所得的崇高境界。一个人若达此境界时,必然超脱一切事物的羁绊与束缚,恢复到本真的自我。

在当今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时代,纯印老人让我们“原汤化原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拯救陷溺的心灵和病态的社会的一剂良药。纯印老人一生为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和示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常       世事)(五明学佛网:无常       世事)  

 其它:佛陀说无常(张家提) 

 其它:坦然面对人生的无常(张家提)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惟觉法师:无常经 

 魏道儒教授:四《阿含》中的“缘起”和“无常”学说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 

 蔡惠明居士:研习“杂阿含经”论“无常,苦、无我”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当念无常精进用功 

 如瑞法师:若念于无常 诤论自然熄 

 如瑞法师:思惟无常 远离贪著 

 明奘法师:禅意人生——如实的直观生命的无常与无我 

 明奘法师:无常无我——人生就是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