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家庭六步教育


   日期:2011/8/8 13: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家庭六步教育

原 序

  前张总裁雅轩公,在世之时,对于家庭六步教育,异常注意。一日在高级班,听某主任将此题旨,发挥透彻玲珑。总裁欣然喜曰:这六步教育,自王老善人发明后,又经各位主任研究得无微不至。抑此种题,如能实际履行,非仅家庭之幸,诚乃国之光也。惜乎不载之文,岂能家喻户晓?孰能着之成册,印而施之,此种功德,良非浅尠。当时张君峰奇,听总裁之言,大有感动,遂发普众之慈心,愿印施之。遂见予而言曰:先生能著六步教育乎?如能成全此事,则印刷之资,顾自担负。鄙人竟感张君之诚,允思张总裁之愿,于是乎顿忘简陋,冒然许之。遂编辑成册,旬日脱稿,末附四爱浅说。予因思迫回吉,此稿未加审谛,故而延迟。今春又到新京,复出此本,相与头道沟道德讲演社各位主任等详加参阅,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公诸同好。

  然诸君观览此书者,如一念回春,则千祥云集,所获益之处,悉前张总裁与张君峰奇之所赐也。是为序。

                      松江居士张晓阳自序于新京味道斋
 

第一篇 根本教

根本教育

  根本教育,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简言之即先天之根本也。在夫妇未有子女以前,先须求根本之确立。这本立道生的法则,是王老善人发明家庭教育之研究,系对夫妇二人说法的。察夫妇为人伦之始,造万化之端。男主刚正,其性主动,动而为阳;女本柔和,其性主静,静而为阴。故曰阴阳合天地气顺,夫妇和子孙必昌。

  夫妇就是未来子女的父母,也可以称为是子女的根本。当儿胎受孕以前,为父者心性光明行为正大,为母者性情温柔娴良贞静。若孕儿父母先有道德精神的涵养,纯乎善因,于受胎之初,即得先天良好之根本,将来定生贤明俊秀之子。故曰父母性善,子女性亦善;父母性恶,子女性亦恶。好似辣椒结子,其味必辣;酸梨结子,其味必酸。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之自然也。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此因果之定律也。人为高尚之动物,亦未越乎生理因果之外。

  然欲求未来子女体智发展,希望成就超群拔萃之人物,非由先天钟灵之正气根本上结成,是不可能的。自古圣母皆贤女,恶夫生孽儿,所以有孟母才有孟子。至于一母生子其性不同的说法,奈因人有七情六欲的应时感召,加以环境善恶的变迁,就是大不相同的原因。叫他自查有子的年月日时,曾受何等的感触?如处顺境,性情清明,心气和平,生子必善;若遇逆境,性动情迁,心地不平,生的子女,气象亦必不平。善人曾说新家庭夫妇,要天地定位。这话是要男子法天,其性如天之清;女人法地,其性如地之宁。若男子性情乖戾,好使气秉,是谓天不清;女人性情浮躁,恨怨多气,是谓地不宁。男子性中有病,好似栽花伤根;女人性质不良,恰如种谷遇着地雾似的。可知受孕以前,父母性心身的善恶遗传,关系将来子女的性心身之善恶,此乃自然之理。凡家庭间为父母者,对于培根固本岂可轻忽!

  是以根本教育的良否,关于子女之贤愚甚重。各界人士多愿产生佳儿贤女,以遂己愿,希望要达成此念,当由本身作起。先有道德之行,广种善因,固本培元,使孕儿得受良好之根本,定生麟趾之佳儿。夫天地化生万物,各有遗传之根本性,绝无差异,飞潜动植,亦无不各从其本类之各性。是以根本教育为人类生理上重大之问题,可以共同研究,而家喻户晓者也。

妇德根本

  王老善人常说“女子为世界的源头”,又说“要想世界好,必由女子身上作起。”有的说女子为未来国民之母,关乎家庭的繁荣、世运兴衰。各种道理,因为有贤女然后有贤妻良母,有贤妻良母能生贤明子女,家庭有贤明子女,就是国的健全国民,可见妇女的责任重大。

  对这木本水源的根本问题,是应当注意加以研究的,不惟能造家庭幸福,且做未来子女的根本。王老善人提倡“妇德女道”,费尽心血兴办女义学,为的造成贤妻良母,实现“正本清源”、复立人根的愿望,要求妇女立身行道变化气质。曾言媳妇性如水意为根,托满家为己任,比作一家的喜星,这话内含四德。“德言容工”的寓意很深,若是媳妇生性贤淑,或在母家受过良好的教 育,过得门来,定然能担当治内“主妇”的责任:协理家政,助夫成德,事翁姑以色养,处家庭以和乐。对妯娌小姑情感圆融,遵行妇德女道,立孝悌的根本。意主诚敬一团和气,雍雍睦睦;性情如水的柔和,能低矮就下,勤劳工作,随方随圆,合色合味;又能随遇而安,无忧容无愁色,如水之活泼泼的。这样尽道,尽得圆满尽得真了,便算是妇女的至德,达到坤道地宁之目的,也就是根本教育的善因,将来定生贤孝子女,有功于家邦,德莫大焉。例如以水比喻,污池之水,多生泥鳅黑鱼,沧浪之水偏生鲫鱼;如清水江流能产金鳞之鲤,汪洋大海深潜变化蛟龙,便是根本教的铁证。这是专对妇人们立身于根本教 育的简略说法,愿诸明哲,加以参考,尽力发挥,是所切望。

男纲根本

  王老善人常说“我把家人的道明白了,家人都佩服我,我就算齐家”,又说“男子要知女人怎当,女人要知男子怎当”,这话是教女子知三纲,本三从以尽助夫成德;教男子明坤道,本乾道实行纲领之道,是皆求根本向上的用意,和希望将来的贤子女,立后世的人根。

  我想人人心里都想娶贤德之妇,但是其中还有因果的支配,亦不可倖致。有的说是“天作之合”的,有的说是“前生姻缘”的。根据这两句论点,男女的结配,不是偶然的。曹大家说,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若求得淑女作内助,那是一生的庆幸和幸福。如遇性情偏僻之女、刁愚妇人,不顺情理,不遵妇道,作男子的必要定住自己的本位,要用纲领导入正轨,示当然之义理,明夫妇之正谊;若不以乾纲道去领导,那可就失去夫为妻纲的责任了。这三纲里头夫为妻纲的道,就是给男子预备的,可不是让你打三纲,骂三纲,若是管不起,再来个怕三纲,那就太可笑了。

  曾听王老善人说“夫为天妇为地,不以道处夫妇便是违天地”,又说“男子打自己女人还有罪过”。这话越想越对,证明君子之道造端夫妇,不但是尽伦常之道,还希望生男育女,承继祖德,将来光大门庭,倘或加以毒打恶骂的责斥或压制,为妇女的多半心狭意窄,要每日愤恨不休,包屈含怨。这样的气质,于根本教育上有极大的影响。如果时逢其会,在这时候有的孕儿,将来生的子女,恐怕是忤逆的,或者恶劣的。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中寓意是说无好后人,败坏祖德那是大事,不专指无儿女的片面说法。

  所以说为男子的,若明乎三纲之道,这性纲、心纲、身纲之内,还包括有三纲正,三纲领,三纲法,三纲制之要领。最好是能以身作则,外立德善,内行孝悌。夫义妇自顺,感到夫妇好合,如鼓琴瑟,自然夫倡妇随,相敬如宾。这是夫妇道行到圆满的景象。

  所以善人说:“道是阴阳,阴阳就是夫妇,夫妇各正本位就是了。”先立阴阳和合的根本,将来定生贵子,对于祖德才算尽孝,不然是真有罪过。老善人说的话包藏深意,是太对了。

  希望男界们要明天理,明道理,明性理,加以深刻的理解,作到纲德中正天清的地步,立根本教 育的基础,留贤明子孙,万世其昌。此是专为男界们,立身于根本教 育上说的,望高明之士斧正。幸甚!

  根本教 育诗云:

  喜星媳妇得贤良,天性温柔是妙方。

  若欲家庭生贵子,劝君切莫打三纲。


第二篇 胎教

胎教意义

  胎教一节,是于受孕后,儿胎居于母腹,与母体本属一脉,经络相关,气息相通,关系胎儿一生寿夭、体格强弱、智愚贤否,实为重要。但古来注重胎教,从涵养自己性情,讲求自己生理,以固卫生的根本;对于胎儿的健全,完好颖秀,自然福德俱足,确有感应性,所以有研究的必要。

  若研究到恰好处,真能夺数。何谓夺数呢?就是应分生愚的,也能生贤的;应分生个坏的,也能生个好的,这叫夺数。可见天地间事事物物,没有一处不用道的。若心存道德志在圣贤,定生英俊人才;若心存邪欲专好奸贪伪诈,必生败子凶徒。胎教之意义,实教之于母,应由怀孕之母行之。作妇女的关于生儿育女责任甚重,可是能明白胎教的很少。

  经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诚哉斯言!若真明白胎教的妇人,于正气受孕后,必主敬存诚,举止庄重,为子女良好之基础。如物处于模型,亦如成熟种子,播耕于膏腴土内,必达嘉禾丰登之兆;否则土质斥卤,绝难发生好芽,更无收获之望。

  考古圣先贤,如文武周公孔子孟子,若不是母亲深明胎教,也未必达到圣人之域。深望家家妇人当法古之圣母,注重胎教精究深义,以期贵子,则家庭幸甚、国家幸甚!

胎教修养

  当怀胎之始,亟宜栽培心地,涵养性天,克己复礼必戒必慎。是以耳不听恶声、争吵乱音,不闻是非之语,勿听不吉之言,是守“非礼勿听”之义也;目不视恶色,不看邪僻丑陋,勿观杀害凶暴,不见奇形怪状,是守“非礼勿视”之义也;口不出恶言,不道妄语、绮语、两舌,尤不可讲怪力乱神故事,是守“非礼勿言”之义也;行必稳,坐必正,寝不侧,立不跸,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是守“非礼勿动”之义也。动容周旋务求中正,喜怒哀乐宜求中节,洁整衣装,清净屋宇,壁上多悬圣贤哲士之像,案上陈列圣贤传之书,使孕妇观感而生纯洁高尚之思想,则胎儿元因之化合,将来产儿必然聪明俊秀,脑力充分,富于思想;及至成年,定是奇才多能,做国家之栋梁,经邦济世,所谓人定胜天必矣。

  古来留的遗注,妇女带戒指一节,不是一种装饰品,是禁戒的意思:要节欲严戒房事,一切谨慎,如龙养珠一般。言语宜安祥和蔼,存想尤宜正大光明。如昔时孔子之母在尼山祷告后,及至有孕,每日斋戒,不敢起一邪心,生一妄念,一片至诚,要生贵子,担当济世化民的责任,后来果然生孔子;以及颜氏老夫妇称为圣父圣母,证明胎教的效果,可以想见。

  希望孕妇们,在养胎时期,自身亟应保全健康,念念存仁,纯然天理,生感恩报德的思想。性光圆满活泼泼的,要喜气欢悦的样子,精神常得愉快,自然能生中和之气,使胎儿得受氤氲之正气,煦照胎儿之周身。此乃天良之光,如九天太阳一般,常常照耀胎儿,不但能照化小儿之阴质业力,且能照活小儿之天性,是谓真慈母。这是胎教绝神绝妙之良方,留心胎教者,何不试行之?

  妇人们在十月保胎时期,万望莫以气禀性用事,谨戒悲哀,勿生忧恐。若孕妇性情乖张,愤怒无常,阴郁之气,集聚于内,胎儿被不正之气,萦绕于心灵,将来产生子女,不是夭亡,便是多病。儿在胎中就给种上毒气,是谓胎时未得先天之正气。这不明白胎教的妇人,于无形中害其子女,甚可警也。

  论说气禀性不化除之害处很多,兹以孕妇胎儿受病的原因,用四字韵语,稍微发挥之,以供明哲之研究。凡作种种之病,定是五阴性质之害:

阴木不化,怒气冲冲,小儿落草,就得抽风。
阴土死板,又犟又谬,生下小孩,面黄肌瘦。
女性太弱,阴水愚鲁,往往生孩,寒气在腹。
又急又躁,阴火内炎,生孩不育,非黄即疳。
阴金好分,口如刀锉,小儿下生,虚喘咳嗽。
性质不良,家庭不幸,何故夭殇,胎中受病。

  按五行性道理详细推求,孕妇要常发作五阴气质,实是影响胎儿;就是长成之人,也被之五毒“恨怨恼怒烦”所害。人要为一朝之愤,气禀性发作,如同下大雾一般,一切青苗都能雾坏。可想那胎中小儿,比小苗还柔嫩,哪能受了孕妇的心性暴动,发作大脾气呢?如果气质不变化,虽富贵之家多学多识者,敢说亦难求贵子。

  希望妇人们速速觉悟,若认识自身之责任,勿做已往之迷梦,切莫自误而误人,对于家庭和国家有偌大之关系。无论有孕无孕,最好目的,上道德会讲习班,学学妇德女道,及性理伦理,那益处可就太多了。

胎教卫生

  近来文明进化之国,皆都注重胎教,不过多行之于富贵之家,有的妇女受孕后,以为在家不便涵养,往往有入医院的。保育孕妇之医院设备完全,医学博士对于胎产很有充分的研究,孕妇在此十月之期,关于起居有时间的,饮食有节度的,动静有方法的,不许劳逸过度,饥饱不均,或暴喜暴怒,一概禁止之;居室的清洁,饮食的调和,处处都合理化。

  我国旧俗,富有家庭的孕妇,在保育胎儿时期,便不去劳作而又过于安逸;不知运动,则筋骨柔脆,气血不行,体力渐渐变弱,妨碍胎儿的发育,略有伤触便至堕胎。贫苦家庭的孕妇,为谋求生活,只顾一时目前利益计,奔波工作而不惜激烈的劳动,有伤身体影响胎儿。适中的保育胎儿之善法,孕妇宜习小劳为妙,时常行动,不可久坐久卧,亦不可伸手高处取物,要防跌扑。睡眠须要两边换睡,不可尽睡一边,以免小儿形貌偏斜。饮食宜淡泊,不宜肥浓;宜轻清,不宜重浊,宜甘平,不宜辛热。青蔬白饭,富于养分,何必厚味?但妊娠中好犯的偏食毛病,喜吃特别的食物,要想生形容端方之智慧子女,非努力避免不可,如天空飞的鹰雁鸽鸠,水中生的鲇鳝鱼鳖鳅,地上走的驴骡犬马牛,皆当戒食之。食走兽之肉,主小儿橛犟,性不灵敏;食飞禽之肉,主小孩浮躁狂妄,还有大葱大蒜多生浑浊之气,孕妇常用主小儿不聪明,脑发发浑;若吃辣味的,小孩多生胎毒;爱吃酸味的,骨气不壮;如饮冰冷之水,睡太热的火炕,都不相宜。

  对于吸鸦片与饮酒,都与胎元有害甚深,胎儿被麻醉性的影响,将来生育后,也是痴呆的孩儿。关于胎儿自身必要的成分,都是分取母体的养分,孕妇的卫生和健康,与胎儿有密切的关连。所以妊娠中得要充分摄取良好营养,常吸收新鲜空气,多受取日光紫外线,尚加以柔软的运动,是为胎妇最高尚的卫生。

  胎教诗云:

  克念存仁天性开,管教凡骨换圣胎。
  德宏量大真祥瑞,伫看麒麟送子来。

附:产后略说

  以上所说各节,全是保胎事项,至于临产以及产后,还要略进忠告。我国妇女临产时,向多任用旧式产婆(接生婆)以为方便,以节费用,岂知误人性命的很多。这旧式产婆,未受过正当教练,无有真实的研究,对于生产方法,消毒方法,点眼法,口内清洁法,都完全不懂;尤惯于滥施刀剪,手术更不洁,例如割断脐带的事,都用那不洁的器具,是最容易引起抽风病的。还有许多产妇,在产后六七日,便腹痛而死亡的,也都是因为不洁而起的毛病。为保持产妇和小儿的健康,最妥善的要任用新式产婆(助产士),她们受过正当的训练,有理性的研究,和真实的经验;虽然费上几个钱,可保安全无虑。

 

  妇人要至临产时,不必惊慌,要记好这六字真言:“一曰睡;二曰忍痛;三曰慢临盆。”须要自己拿稳主意,要晓得此是人生必然之理,极容易之事,不可胡乱临盆,或有延滞时刻之期;千万不可着急,最上妙方是安睡,不要大惊小怪的生恐吓。孕妇神气一乱,即生危险,横倒之厄,多半因此。所以孕妇多睡神气自安,时刻一到,瓜熟蒂落,这是自然之理,何用着忙?

 

  可是产后,尤忌杀生。什么三日汤饼,满月庆贺,杀生治席,亲朋满座,这些阴命(业力)若是造得太多,那可危险。倘遇福满命浅之儿,还怕给追回去;就让能够生活,也不可从小就使阴命压上他。所以小儿在幼小时,看着有点出息,怎么越大了越不像孩子样了,到处讨人嫌,谁也看不上;或者病歪歪的,赖赖唧唧病不离身,药不离口,这都是大人给造的阴命,赶紧加小心吧。

 

  此段说的产妇临产时,与产后时期都要谨慎,方保得小儿无虞。总而言之,为妇女的,第一要多修阴骘,上天自有加护。
 

 

第三编 襁褓教育

 

襁褓教之浅言

 

  初生至一周岁间,为襁褓时期,是儿萌芽时代,又为人生初步时期,亦谓之哺护时期,时时刻刻须赖母力照拂,亟应施行教育。但此襁褓法,各地不同,亦是风土气候习惯原因。儿于襁褓时一派天真,浑浑噩噩,知识未开,除吃哭拉撒睡五事之外,余情概不懂焉。行此教育,总得母亲看护适当,保全儿之健康、性灵、发育,第一得有益小孩的卫生;第二要收拾得灵便,大人不苦恼;第三于经济上不能耗费,可常久如法抚育,体贴尽致。这是襁褓时期的工作。


 

旧习襁褓之害


  考察我们各处之襁褓,沿习既久之旧法,是用裓布裹包,然后置放谷壳布袋上,枕卧坚硬的枕头上,摇车子等情况,关于生理上多生弊害。小儿生后三五日要用襁褓,先使裓布裹包,再用带掐子把小儿的两手,紧了束缚在胸的两侧,更用条小带把两腿缚住,然后放在谷壳布袋上,小儿便不能动转。这种襁褓法于理顺四肢上,若不深明了解,或者疏忽失意于裹包时,不知顺胳膊,舒展小腿,或带掐子松紧失当,小孩身体受不适当束缚的压制,毕竟成了端肩膀的、下柳肩的、绕圈腿的、拱弓肩的、蹩列腿的,亦有点脚的等等毛病。这裓布裹包儿身,带掐子束缚两手,同时胸部也受束缚,很被压制,日久胸部必渐狭窄,肺扩量极不发达,很容易做成前鸡胸的身样,后罗锅的身形。这给小儿坚硬的枕头睡卧,为的是睡头,把后脑海竟成个扁平形的,取其美观的意思,脑筋实在受害不浅。脑部遭受压迫,发育便不完全,智育亦受到影响,关于理解记忆都不充分,还容易得脑病。这摇睡车的用意,是令小儿入眠的快,岂知小儿被摇车摆荡的昏迷了,渐渐昏昏的睡去,妇女以为是催眠的好法,又便于工作,实际考察,小儿的脑力灵明受了损害,自己还未觉得。

 

 

襁褓教之改善

 

  以上所述几种旧习惯,是我们家庭育儿亟应改善的:按小孩的天然体来论,毋须裹包,不必使带掐子;小儿睡卧要他自由动转,得自然的发育,免去一切弊害,尤能增加健康;婴儿的枕应用柔软的,仰卧、侧卧,常加变换,不压后脑,使发育平均;摇车是亟宜废止的,最好改用四轮推车,在小儿睡眠的时候,尚不可用,推行如何平稳,也难免震荡的。我国风俗襁负在胸际,虽然有适当的处置,还容易生病,大人呼出的碳气被小儿吸收,是不合乎卫生的,不但有害小儿的健康,且误大人的工作,是应有改善的必要。日本妇人襁负在背,再用软被蒙覆儿身,以挡尘沙,免受风侵,遮蔽日光及各种强光,以防损伤小儿目力,小儿不生病苦,大人尤便利操作,实可效法做吾人之模范。无论男女,有健全的身体,方能做伟大的事业,所以体格发展与否,关系人的一生前途和幸福,希望为儿母者,深加研究,求改善之方可也。

 

  襁褓教育诗云:


  儿童残疾有多端,岂是生来琐碎关?
  只要娘儿加检点,丰姿那怕万人看!

 

 

第四篇 乳教

 

小儿哭时哺乳之害

 

  小儿食乳,本系人之天然的性能,但乳哺应有定时,相当次数。最少须要两个小时或三小时,与食一次,又不宜哺之过饱。如若乳勤,则无定数;或给乳太饱,久之必生乳积等病。生后满二十日,夜间可以不给乳,母子均得安睡,胃肠得其休养,小儿自然健壮;若不能办到,稍给些乳亦可,不要因为啼哭,便去哺乳。当知小儿啼哭,正是运动,于生理上无害。若即时哺乳,其弊有二:

 

  乡村妇女,多犯“孩子不哭娘不乳”之通病,实有害于生理。当儿啼哭未止,肺叶张开,聚然哺乳,非呛不可,致生咯呛之病。每呛吐,乳法必由口鼻齐出,可想小儿之鼻孔,被乳汗逆冲之时,苦况难堪可知矣。凡小儿之啼哭,非皆是饿,或裓裹溺湿皮肤受侵难忍,或虱虫蚊蝇,刺激难挨,致儿不得宁睡,所以发啼;如每哭必乳,儿性不知饥饱,乳头入口不懂拒绝,便承顺吮食乳汁,终必停食结聚,久则伤脾。此其弊之一也。

 

  且妇女在劳动时间,气血热度自然增高,闻儿哭声,急奔近孩身。当是时也,气息未平,热度未消,慌忙把乳头塞入儿口给与乳食。略想小儿食此不清乳汁混含气火于内,如久食之,必生疮多病。此其弊之二也。
 

 

小儿仰卧哺乳之害

 

  小儿仰卧哺乳,此法行之既久,习惯成风,详细考之不为适当,且害甚大。以我成年之人证验,凡食管气管均已强健,试令仰卧饮水,或仰卧食物,不但不易下咽,既而强咽亦难入胃。成年之人仰卧食物,尚且难状如此,何况幼小的婴儿喉管脆嫩,嗓力薄弱,仰卧食物,岂能不生弊害?儿身仰卧食乳,倘乳汁丰富,经儿吮食,乘势涌出,流如暴注,儿不知避,势必大呛而特呛,咯呛之苦较大人增加数倍。当被呛之际,儿喉中会压,不易启闭,食管气管必然受伤。经此一呛一吐,凡小儿之顶脑门,及耳鼓眼球,周身血络,大受震动,腹内五脏,亦大受颠簸,立时满面红涨,眼泪流滴,气息作喘,是小儿仰卧食乳之害,敢曰大不利也。

 

气禀不化哺乳之害


  乳妇与乳儿之性情的知愚,体质的强弱,可谓关连一乳,气血相同。勿问乳儿将来如何,但视现在乳妇气度的景象,可知婴儿性情的变化,发育和健康的良否,及当现之疾病。一切情状,实由于妇人气血变化而来的;气血的变化,是性情发动所感召。所以妇人五行性阴浊气质不化,对于乳儿之影响,今特按五行性简略言之,兹述如下:


  阴木性的妇人,乳味微酸。小儿食之,易生慢性的肝胆病,常现抽抽筋、抽风、生耳底青筋暴露等病症,久之小儿性情变为执拗的气度。


  阴水性的妇人,乳味略咸。小儿食之,易生慢性的肾脏病,常现腹痛、小肠疝气、精神痴呆,久之小儿性情变为愚鲁的气态。


  阴金性的妇人,乳味渐辛。小儿食之,易性慢性的肺脏病,常现虚喘、咳嗽、猩红热、麻疹等病,久之小儿性情变为懦弱的态度。


  阴土性的妇人,乳味邪甘。小儿食之,易生慢性的脾胃病,常现消化不良,吐泻等病症,久之小儿性情固执死板的气象。


  阴火性的妇人,乳味似苦。小儿食之,易生慢性的心脏病,常现心跳、惊悸、失眠等病症,久之小儿性情变为浮躁急烈的表现。


  再有尝试考察乳妇乳汁之变化,昨日之乳汁气味与今日之不同,今日乳汁与明日比,其气味又生差异。均一妇人之乳,而生有不同之乳汁,是乳妇心性有所变易之故也。所以乳儿之强弱、愚智与疾病,是皆乳妇之所赐也。深望乳妇详细考查证验之。切切!

心性暴动哺乳之害

  妇人处于家庭之间,如不明礼让,往往因屑琐的事情,致生争端,惹起心性之暴动。同时五毒“恨怨恼怒烦”发作,是时也,性动情迁,气象不平,而身内之气血亦随之变化。曾经试验,同时取二个洁净之空瓶,用一瓶收取一位心平气和的人所呼出的气,盛于瓶内固封;用一瓶收取一位心性暴发的人所呼出的气,盛于瓶内严封,同置放一处,经过三日后,请医生检查。 这心平气和之人的气质,变为清白的水珠,气味是清淡的,并无其他的杂质在内;这心性暴动之人的气质,变为液性的水珠,其色浊而近乎浅蓝绿色,已成腐败气味,且含有素质。由此证明乳妇的心性发生暴动,她身内的气血,决定变为素质的;而妇人之乳汁,是由血化生的,岂能无毒!若与小儿食此含毒的乳汁,是要发生各种急性病的,均不能容治,由病发现日起或三日五日的,定然死去,这是由经验考查得知的。

  敬告乳妇倘若境遇不顺,在盛怒之时,万望莫与小儿乳食,以免灾及孩儿,悔恨无及;待过三日后,心性平复时,再给儿乳食可也。诸君若不相信,请实地去考查试验,或加意研究证明,是所盼望。 
 
乳妇应知应行

  我国人民习俗,对于小儿向多忽视,听其自然,任凭小儿自己生长,因之不健壮或夭折的,实在不少。所以培养小儿的健康,急宜铲除旧弊,从新改善。是以乳教之良否,有关小儿之贤愚强弱,希望乳儿的妇人,当存心研究。要养成乳儿顺从的美德,先审知乳儿啼哭,确无感受痛苦情形便止而不顾,俟其自止,母亲方到近旁,如此久之,则孩儿知啼哭母亦不来,成为习惯,自能静待母到。这便能渐渐养成乳儿顺从的美德。给儿乳食前,乳母端坐,少息五六分钟,俟气息热度平复后,将儿腿顺搭母膝之上,用一臂托儿后脑,兼托儿之上身;用一手掐不雅词不显示,将乳头内困乳挤净,再送入儿口,使儿头上腿下斜倚母怀,缓缓乳之可也。

  乳妇的气血关系小儿健康和幸福,若能化除性中一切阴浊气质,由斯克己复礼,培养心性,实现慈良贞静,欣然喜色,处人处事,情感圆融,随意而安,使心意温柔而常和乐,涵养的气质清和,则血中自然无阴浊气火矣。

  深明乳教者云,血里藏性,性里藏神,性清而血清,血清乳清洁。小儿得食清净之乳,不啻玉液琼浆,将来小儿灵知定然聪明,体质发育自然健康,是皆乳妇涵养之效果也。所以乳妇的天性要纯善而柔和,是最好不过了。望负斯任者安而行之可也。

  哺乳诗云:

  发旺儿童赖乳浆,休将火气血中藏。
  莫道孟婆人间少,一灌迷魂天性伤。

 

第五编 婴儿教育

婴儿教之简略

  小儿初离襁褓,已有简单的智性,稍解人意,虽不能理解母亲的言语,亦能理会母之意向;母的声音形态虽种种不同,因能察知母为喜为怒为真为伪。是母亲对婴儿施教之初步,须循循善诱,教以义方,务要简单明了,庶可导入正轨。婴儿知识初开尚未发达,有很强的摹仿性,但是不能分辨善恶,最易染成不良的习惯。所以对于教言教行的方面,不可忽略,务要养礼让的美德,真诚的习惯,切不可娇生惯养,放纵他任意任性。可是作父母的,都是深爱自己的子女,对于他们的教养,更当关心,不但是关系家庭将来的兴替,因为他是第二代国民,关系国的方面也甚巨。所以这教养的问题,尤其是重要。

  有句俗语“教子婴孩,教媳初来”,这话确实有道理。有位教育家把小孩比作一棵小树,说“这树在生长的时候,一任其便,而不加以扶植,修理标本,这株树是很难望其将来成为栋梁之材的。”对于婴儿的教育,亦正如此。为父母者对于婴儿的教育,最好要有相当的规律,给予小儿良好的印象,教以正当的理智,造成将来有为的青年。

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  

婴儿教之弊害

  道德会讲演比例说:“小孩像座小庙似的,给他装什么像,就叫什么庙。”这也有理性。可是常见给装神的少,装鬼的多。已往习俗的弊病,教给小孩很多不良的故事,不合乎教育,都是近乎习性禀性的:什么抽鼻啦,挤眼啦,摇头啦,挠手啦,咬牙啦,发狠啦,按指斗飞啦等等。这些故事实影响婴儿的性,是弊病之一也。

  每见儿哭,母氏欲止哭声无术,常用恐吓之法:狼来啦,虎来啦,鬼来啦,妖精来啦,各种怪异的诳语,恐有惊破儿之胆识,尤能感受惊悸之症,且与神经、知识、发育大有关碍,是弊病之二也。

  或者有用哄骗之法:孩呀莫哭,娘与你做饼吃,妈与你买饽饽吃。久之儿知受骗,哇的一声,大哭而特哭,你说做饼买饽,儿决不相信。此种诳语,不但对小儿失信,且能导儿说谎。为父母者,何不察之!是弊病之三也。

  给小儿用以上这几种作剧,是最坏的恶习,若不戒除而改善之,与小儿有莫大之影响。还有最劣的习惯,是教小儿学骂人。曾见夫妇闲居无事的时候,拿小儿作为取乐的消遣品,叫小儿骂他爹;他爹也不明白教育,心反喜欢,于是高起兴来,连向就教小儿骂他妈。那小孩才学说话时,就给他装个忤逆的印象,正是不肖之始;若稍渐长,再加溺爱偏疼,这小儿将来虽然不能打爹骂妈,可也能气你个发昏,还想成个好人,是不能的。我们很好的孩子,何不引上正路向上发展,为什么偏向坏里教呢?

  婴儿的心性是洁白的,比如白绫似的,往上染什么色,就成什么色,一经染上了色,就难去掉。所以教之善则善,教之恶则恶:“少年与天性,习惯成自然。”随父母为转移。关于婴儿的体、智、德三育,都要教之以道,育之以德。婴儿接受大人的提示,必要摹仿效法:如若教他见人鞠躬行礼,请安问候,给儿种孝悌之因,礼义的印象;例如将要给儿食物或与饼果,提示说这是你父亲买的,或者祖父母买的,教小儿知感恩,次行礼,然后再吃。教育婴儿须用感化法,勿说怪妄不经之语,勿说欺诳之言;教言教行,学诚学信,尚礼尚让,最好是父母以身作则,使儿效法,养成良善之德行,为立身之大本,有厚望焉。
 

 婴儿教育诗云: 

  常言教子在婴孩,学礼学仁莫学乖。
  装上何神即何庙,就他知识未曾开。


第六编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之重要

  现在的儿童,就是将来国家社会上的中坚份子,所以现代的文明国家,对于儿童教育,都极端的重视。与儿童有密切关系的,当然是家庭,尤其是儿童的父母。教育儿童的观点,应照两个时期:由二三周岁至七八岁,是完全受家庭教育时期;自七八岁至十三四岁,是受学校教育时期。

  一般人往往以为把儿童送入学校,就以为尽了教育责任,其实自儿童之初生以至于成人,儿的父母永久不能卸却其责任的,尤其是于儿童入学校之际,更当注意,还得以家庭教育补救学校缺漏与不及。论到儿童教育已往的积习,也就是“溺爱”与“管束”而已。

    溺爱的任随儿童放纵,管束的无非是打骂相加,何尝是教育?因此诗书门第的儿童多是文绉绉的懦弱,普通人家的儿童,便是打街骂道,养成一些哭闹的坏脾气,而贫苦人家的儿童,便造成了个小流氓小无赖,这种现象,可谓不良之甚,可怕极了!

  一般的父母,对于儿童多不知怎样去教育,而且也不加研究。所云儿童教育者,不过是加以毒打恶骂的责斥,俗语“棍头出孝子,恩养无义儿”,这样不但不易改善儿童的恶习,或竟致使儿童趋于极端无赖也未可知。

儿童体育之向上

  教育儿童,不在贫富贵贱,是要做父母的尽其教育的责任,注意儿童的言行动作。因他尚缺乏自觉之目的,如有错处要切实指教,怎样是对的,怎样是不对的,或是好的,或是不好的,这样自然被你导入正轨向上发展。

  例如遇物件便敲击,便玩弄,便撕破,这是儿童的好动性,也是心身发育天然的表现;要加压制,则他的肉体充盛能力无地发泄,是最易发展为疾病的。儿童的性情多好聚群,一起玩耍,有时便会打骂起来,常常惹起大人们的纷争,要防止与不良的儿童交游,勿近邪僻处所,以免受恶习惯的薰染。古时孟母三迁教子,正为防止恶习。有时不免染成不良的习惯,必得用苦心来矫正。儿童的恶习中,常犯的是骂人和说谎,若不早日矫正过来,对于儿童的将来,实有莫大的影响!

  稍长则每喜户外之射击、舞蹈及高声吵闹、嘻笑、奔走等情事,父母要领导以相当的游戏,作儿童的歌乐。应置儿童的场合,设备教育玩具,引起儿童的兴趣,使儿童的身体得天然的发育,实现出来活泼的精神,踊跃的气概,则其健康必因之而增强,便是儿童的体育向上。

儿童智育之启发

  儿童的知识渐开,脑性很清灵,好奇的心重,幻想力强盛,所以记忆力和注意力,同时并增,故多仿效性:见僧道则摹仿他的行动,遇乞丐又摹仿他的态度,涂唇描须学作老人,闭目执杖装扮瞎子,又或竹马叶舟架桌为楼,此皆幻想好奇的显露。

  又稍长则每喜察问,如见蟋蟀,便问为何展翅有声,想起鸟雀便问是否亦能言语,鱼虾入夜是否睡眠,此皆注意力与记忆力的表现。父母若善于领导,当儿童有问之时,要以正当的答复,因其知识程度以赐教,讲说古人忠孝懿行之故事,或圣贤的事业功绩,随时随地教以各种的学业,和各种的常识:如天时、方向、气候、地理、人情、事务等等,再示以发奋之正道,自强不息的振作,若多才多能努力进步求人格之向上,效古圣先贤志愿,破除儿童的退缩、自欺、依赖的心理,养成来日有独立事功的能力,有发明创作的精神,有经邦济世的才干。当儿童理智尚未发达,于此是非莫辨之时,正好启发他的智力,引他入胜尤为得力,这便是儿童的智育。

儿童德育之培养

  儿童的接受提示性、报施性、积蓄性,都含有德性的成分。如遇儿童跌倒,父母快快称赞:我的好孩子,跌倒总不哭。你看这回跌倒,亦能够自己立起来。儿童受此正面之提示,稍有损伤亦往往不觉痛楚。如儿童见人之物欲要时,急提示曰:非我之物,要之失礼失义,有伤廉耻。儿知廉耻之可贵,即不能要。若与其他儿童相争,则提示曰:我的孩子明礼义好让人。儿晓礼让尊重,随之息争矣。若儿童稍有孝悌礼让之行,父母因事随时称赞,以言词奖励之,这样渐渐的启发,儿童便有倾向道德的观念。有时训导以三纲大义、五常之德,示五伦为人道正轨,遵八德之行,教之仁慈爱物,养成道德之根本。如儿童嬉戏之性,多好残杀生物、折损花木、填穴覆巢、伤胎破卵等,是为儿童悦意之快事,若不加以禁止,任儿施为,终必养成残忍之恶习。幼小施之于物,长大即能施之于人。当其初犯,急警示曰:汝伤天地造物之仁,可速悔罪,并戒勿再犯。

  儿童的报施心根于天性,父母常问儿童曰:你长大怎样孝敬你祖父母呢?儿童听了便神爽气朗的誓必报答亲恩,再示导慎终追远祭祀祖先,继志述事显扬祖德,是为报本的孝义。或问谁与你有好处,都应感恩,将何以报德?

  又常见儿童积集竹竿、木块、纸盒、钱币等物于床上,或箱内,充分的表现积蓄性,可因其性教以自立,兼能重视公私财产,保护公物,养成公德美行,为建设事业之基础,这便是儿童的德育。 


儿童犯过之规戒

  父母关于儿童的礼、智、德三育,既有以上的要点,遇儿童顽皮的,更得有适当的处罚。如儿童击毁器物,搔弄火炉,不得已而稍加体罚,使知警戒。切不可打脑部,致伤神经,终身痼疾。更当注意者,应禁止的事,不论何时均当禁止。又如儿童撒娇哭闹,呵斥既不听从,体罚更惹烦恼,唯有禁食以作警戒;如系女孩,可于次晨把她现穿的衣裳,尽收起来,严加责罚,见她真正悔改再宽恕。但正当责罚时候,凡伯叔姑母等万不可护庇,以免增长儿童的娇惯性。

  儿童稍长,举止动作不规矩,又或咆哮躁急喧哗争论等,若不就初犯时严加惩戒,长大更恐难以管束。又或儿童习为浪费,任意自由出外交游,接近不良的儿童为朋友,当于初犯时加以严禁。但父母训育的事,要在平素以身作则,纵或儿童犯过,不难悔改。若规戒儿童时,不可当着众人面前呵斥与责罚,应知儿童羞恶之心可贵,是要保持他的廉耻。俗云“当面教子”的话,是经权并用的,不是要你在众人面前责斥,是要通过权变因时因事加以训诲。规戒儿童的过犯,要在警惕他错误的时候,并提说他的好处,再指导他的将来,感化儿童自知前非,便发诚心悔罪,这是严慈兼施根本的规戒。

  往往为父母的,不注重儿童羞恶之心,要有过犯,便当着众人面前显规法加以责斥,实在丧失儿童的廉耻;久之儿童便失去羞耻之心,作坏事也不知可耻,受打骂也不知可耻,这不知耻的儿童,虽有良师亦难教化。此失教之罪,不在儿童而在儿童之父母也。 


入学时期的注意点

  养不教是父母之过,儿童若是到了学龄,应速送入学校读书,切不可溺爱误了求学的光阴。当儿童上学的时期,父母应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在学校倾向师长的心重,可谓有命必从,对师长吩咐的注意和信仰,胜过父母的训示,所以对于他们的应用应行应付的一切供给,为父母的要与预置的齐全周备,不要妨碍他们向学的兴趣,务须随时训示要知爱物,经心保管,知物力之维艰,来处不易,切勿浪费与弃失。关于儿童书包的检点,每日应有一次视查,是否整齐清洁,书籍文具等物之增多与减少。如或见少必问此物去向:是给予他人?是弃失了?或换食物?或见多物,究问此物来源:是同学给的,是拾得的,或偷取的,因情形要严加规戒,更警惕之示以好恶,则儿童必知自禁。“一般家庭的父母,以为儿童入了学校,得受师长的教育,对于上学下学的事情,学生的成绩优劣等等,概不过问与查看。大凡儿童入学校后,所犯的毛病都在此一点。”回到家庭来,也要时时督促他们温习功课,最好定出时间来,时间以外,可以任意他们去游戏运动。还不准外出,如有同学的儿童来约会,必查问约会的情形,该儿童是否良善,当然的便许可,否则便严禁之。

  儿童早晨起来的时候,要他学自治的能力,如洗面漱口整洁衣物,为母亲的要加意照看和指导,久则自然。儿童的饮食要有节度,教他每食前要说感恩的话,食毕要说知足的话。每上学时衣装要整齐清洁,体格现出健全的精神。教导行走的仪式,途中见人的礼貌,道路交通的规则,上学下学必向父母敬礼。为父母的无论若何的忙迫,也要应复几句相当的言词。儿童已粗知人情事物,父母要明示教他入学在家的应对进退之礼义。行礼要表示诚敬,说话要慷慨,言词要和蔼,教其处人处事要知合群、爱众、尊长、敬老,或群居或共食当知重礼貌,必要谦恭敬让。每开言,每就座,每起立,都要安祥大方的气度,是皆为人立身之义理,教儿所应习者也。儿童每因反感师长过严的,有苦于功课而自弃的,或被不良儿童诱惑的,所以发现逃学的情形。这虚伪的儿童每日按时离家归家,但是未能上学读书,后被父母察觉三番五次的管束,亦未能改正的很多,究其原因是父母的失教。若父母善于教导,要用提示法,或警惕法,如孟母断机教孟子,孟子自悔,由此发奋终成亚圣;王善人凤老辍耕教国华,国华恐惧,继续入学,现成大名。这是教子的明证。

  有时考试他成绩优劣之后,再示知勤学用功的好处,启发优先之荣誉,落后之可耻,使知前途之远大,后生之可畏,有无可限量的希望和幸福;若无坚诚之恒志,则不得达到圆满的结果。父母关于儿童所注意的事项,对于举止动作、言行、视听、起居、勤勉,一切都应加以范围,要有限制和相当的规律,则儿童自然入于正轨,向前迈进,学业不难成就,人格定然完美,而前途希望是无可限量的。望负斯任者,循循善教之可也。

  儿童教育诗云:

  茫茫陷溺枉心灵,如此娇儿久惯经。
  岂是成人皆善性,总因贤母在家庭。 

博爱

  博爱者统乎志界,乃广益之爱也,即圣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之义,虽然也得由近及远,不可背亲向疏,必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之子吾知爱之;人之子,吾岂不爱与!民胞物与,一体同亲,方为大同这现象。

  方今圣贤大开普渡之门,有教无类,一拜门墙,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曲予成全,托起下愚,同归中道,导之以伦理,调和其性情,挽人世之颓风,补天地之正气。此大圣人一片婆心,所谓博爱者也,吾侪宜效法之。

  博爱诗云:

  博爱俨然圣教隆,普天化育沐春风。
  视人子女皆如己,一体亲仁乐大同。 


慈爱

  慈爱者近乎意界,乃对于子女,道义之爱也。在儿童教育之期,即应培养其根本,化其性情,勿俾其有恶劣之沾染、乖张之特性。小儿如小树般能栽培其根,灌溉以水,则枝叶自荣,而花果亦丰矣。培根者,即“君子上达”,乃奉祖先,孝双亲,作善功德也;溉以水者,即明师,施教育,俾其有正当学识知尽伦常也。所以父称为慈者,因为能正小儿之性,教之以道也;母称为悲者,因为能除小儿之苦,养之以法也。在八种福田之中能孝父为种慈田,能孝母为种悲田。所以人能配三才赞化育,悉慈爱之力,宜深思之。

  慈爱诗云:

  义方教子是仁慈,挈领提纲道莫离。
  要使儿童成大器,先从心上启良知。

疼爱

  疼爱者竟落心界,乃乖情之爱也,即“小人下达”,不以父母为心,竟以儿女为事,不培其根,不作德也;不润以水,不施教也。德不作则根基不牢,教不施则枝叶不茂。欲思子孙扬名显亲,光宗耀祖,不亦难乎!

  慈爱者属阳光,光照万物,故有生发之象,主儿女发达;疼爱者属阴火,火炽万物,故有焦灼之状,主儿女旺。往往见有父母疼爱子女不合中道,在幼稚髫龄,即丰其衣,美其食,娇生惯养,以纵其性,怕儿女受屈,不肯严加教育,以任顽皮,所谓“养不教父之过”也,此等子女,有三种坏处,若非夭殇,定然多病,即令长大,亦不成材。为人父母者,宜猛省之。幸勿疼爱可也。

  疼爱诗云:

  疼爱亲心阴火磨,娇生太过失中和。
  伊谁上达培根本,所以人间逆子多。 


溺爱

  溺爱者堕落身界,乃纵欲之爱也。此等人,视他人子女如草芥,见自己子女如宝珠。溺爱之人,不但不孝双亲,并且不济亲友,一切方便不作,片善不修,除子女及产业外,毫无当其意者,因之对于子女溺爱不明,恰如阴水浸物,决无生旺之气;尤惯小儿骂人打人,爱小窃物,任意损坏玩物,糟贱食品,无长无上礼节全失。俗语云: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头顶着怕吓着,口含着怕化了。在幼小之时,他父母即培之以阴,领之以悖理,及至长大,他再近墨者黑,交些坏友,恶习成性,倒行逆施,殃及四方,累及亲友,不守国法,不近人情,使天地伤心,世人切齿;祖宗为之叹息,后嗣遗有灾殃!此皆糊涂父母,溺爱子女之害,宜儆戒之。

  溺爱诗云:

  溺爱因亲理未明,漫云儿女是生成。
  摧伤正气亏天地,只怪源头水不清。 


附二:胎产要言


  凡妇人怀孕,最宜忌欲。严戒房事,则易生易育,且生子性善聪明,而天花胎毒必轻,无抽风疮毒之患;凡妇人之怀姙,其胎动、小产、难产、血崩、血晕、血迷、交骨不开、气脱神昏,一切难疗之症,此皆由胎前犯房事所致。至临产数日前,误犯房事,为害尤烈,必至殒命。其有怀胎犯房事幸未小产者,生子必性恶而YIN,胎毒最深,其抽风、胎炼、胎黄、胎热、胎寒、赤游丹毒、麻疹、天花,其毒必重。种种恶疾,皆由怀胎犯房事而然。每见壮年夫妇,生子最易,而多不成立者,大都由斯所致。无人道破,悲夫!

  如新产后,误犯房事,必致妇人血崩等种种难医之病,轻者变成痨瘵疾,重者立刻丧命,且能致夫成病。其深戒之!

  总之,胎前十个月,产后一百天,万不可轻易犯房事,倘一犯之,轻者病,重者死,是自己求之者也。然犯者时候不同,致祸轻重有差。见者各宜深信谨守,勿以片刻之欢,关乎夫妇子母之命也。

===================

【大慈大悲的菩萨,他对众生从不苛求。众生好,他发欢喜心,众生有过错,他发慈悲心,以众生之过为己过。】
 
===================
王凤仪先生《家庭六步教育》的理念是-——他总结了人类的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研究的经验积累。

他说:“全球各国都是由男妇两个人集合的,先有男女而后有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等等,这叫五伦。

要想世界好,必有好国民,欲有好国民,必从女童做起,姑娘为未来国民之母,关乎家庭的和乐繁荣,世运的兴衰,欲期世界和平,必须正本清源”等等。

说明父母在教育子女中的责任,父母的举止言行,永远是孩子的老师,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家庭       教育)(五明学佛网:家庭       教育)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如何创造美满的家庭生活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