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再次拜读朱柏庐《劝孝歌》


   日期:2011/8/7 15: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再次拜读朱柏庐《劝孝歌》

 

    明朝朱柏庐的道德与文章为世人所敬仰。他的《治家格言》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朱柏庐还曾写过一首感人至深的《劝孝歌》,流传于江浙一带,其内容是: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胎婴为成 人,十月怀母腹。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儿秽不嫌臭,儿病身甘赎。儿要能步履,聚脂虑颠状。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儿要能饮食,省口姿所欲。劬老辛苦尽,儿年十五六。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这一首《劝孝歌》从孔子著孝经写到父母抚育儿女的艰辛,尤其是母亲付出的辛劳更多。母亲之伟大,令人尊敬,缘与此因。仔细读来催人泪下!整首歌层次清晰,通俗易懂,写尽了母亲养育儿女的无限辛酸,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人自从离开娘胎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他在家庭中与每个人的各种关系,尤其是与父母的关系是其他关系代替不了的。我们每个人与父母的因缘非常特殊,人生在世几十年,转瞬即逝。父母健在的时候,要好好亲近父母,孝顺父母,乖乖地做一个好女儿或者好儿子。珍惜这份亲情!末学的母亲如今不在人世了,当看电视连续剧《中国地》的时候,听到了赵老嘎夫妇的儿女们,一声一声地呼唤“娘”的时刻,当偶尔听到窗外大街上小孩子呼唤“妈妈”你等等我的时候,时常撞击着我的心灵,不自觉地勾起自己与母亲相处的日子。回想起母亲的时候,只能站在母亲的遗像前,默默地瞻视几分钟,或者打开EVD,仔细地看一看当年我儿子给他奶奶录的一段音像资料。或者坐在床上眼睛直勾勾地陷入了沉思之中。因为凡夫没有能力把时间倒转回去,一旦失去,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不会重来了。与母亲相处的情景,只能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地一幕一幕地出现了!儿时每逢过年的时候,娘给我与四弟分别剪了圆圆的两个小平头,很招邻居们的喜爱;我都上小学了,课间还回家吃几口乳汁;外出上学时,母亲头一天夜晚梦见我胸前佩带了一朵大红花,母亲说这是吉祥的预兆;等我们姊妹七个长大了,每逢过年时,无论谁没有在家里过年,母亲都在饭桌上摆放上一只空碗和一双筷子(这种情景就像电视连续剧《中国地》中当赵老嘎的两个儿子都离家出走了,在过年之际,赵老嘎坐在饭桌的旁边,给桌子上的两个空酒杯到上酒,与孩子的娘说,我与两个儿子干一杯似的。父母思念儿女的情怀是一样的)这是给外出的那个子女准备的;等我们各自的成家立业了,每次回家探望父母,看到母亲那灿烂的笑容,我们子女的内心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舒服,因为这是人世间最靓丽、最动人的一道风景线!人世间的许多事情,一旦失去,才觉得珍贵。亲情更是如此,它要比其他事情珍贵十倍,百倍,千倍甚至万倍!因为人生重在经历,当母亲健在的时候,你来不及想,你也永远无法想象出母亲一旦不在了,你依恋母亲,思念母亲,感恩母亲的这种刻骨铭心的、无法取代的、跌宕起伏的、一系列的心里感受!一旦有了这种经历,已经与母亲阴阳相隔了,你再想行孝,尽孝已经与事无补了。古人与今人在情感上是相通的,尤其在孝道上更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这触手可及的情景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耐人寻味,这情景伴随着我们的终生,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感受!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劝孝歌》的结尾这两句话很有分量,众所周知,乌鸦反哺,小羊跪乳。狼子在母亲生育第二胎之时,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要叼着一块肉送回给母亲吃,以报母亲当年养育之恩。它不用通讯设备,也不用交通工具,仅凭自己的体力与本能来完成实现的。狡猾的狐狸即使在千里或者万里之外,一旦死去,它的头要朝向自己的家,怀念曾经养育自己的那个地方(窝)。狼子与狐狸的举动的确令人鲜为人知,但这是事实。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人与动物的一点点区别,就在于理智,就在于有文化,中国人有几千年的孝文化。

 

   《孝经》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在农历七月十五前,末学再次拜读明朝朱柏庐《劝孝歌》,于是写下了这段内心独白。以享天下有缘的儿女们。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朱柏庐       劝孝歌)(五明学佛网:朱柏庐       劝孝歌)  

 劝孝歌 

 劝孝歌两首 

 印超上人:劝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