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


   日期:2011/7/29 17: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净土宗在整个大乘佛教当中,到了末法时代衰败得特别厉害,主要的原因就是修净土的人完全不明白人生的道理。

 

    佛号是一个广大的无量光无量寿,但是问题是,是谁去念这句佛号是很重要。

 

    你是用一念心去念这个佛号,能念的心是主导者。

 

    我们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地方有两种力量,第一个能念的心,第二个所念的佛,谁是主动谁是被动?

 

    当然你的心是主动嘛!佛是被动配合的。

 

    佛陀度化众生是有条件的度化众生,这个地方修净土宗的人,你绝对要认识一个道理:佛陀对我们的救拔是在因缘的情况下救拔,诸法因缘生是整个大乘佛教的共识,你违背了诸法因缘生,那你就不是佛教徒了。

 

    我们看经典上讲到感应道交,“众生心垢净”,然后“菩萨影现中”;“是人终时,心不颠倒”,然后“即得往生阿弥陀佛国土”。佛陀对我们的救拔,是在我们正念分明的情况之下才能够产生救拔的。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句佛号,在一百个人的内心当中,在一千个人念的时候,它产生的效果会不一样。

 

这个就是诸法因缘生,你内心的准备是很重要。

 

我们当然不可能广泛地学习,但是我个人认为修净土宗的人你至少要明白三个道理,你才可以去念这个佛号。

 

    第一个,你要能够了解弥陀,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哪些?

 

    你念这句佛号背后有四十八愿,你四十八愿完全不懂,你很难产生一个强烈的皈依心,念佛最重要就是一心归命通身靠倒,临命终的时候顺从本愿,但问题是你对本愿完全不了解。信心是建立在正见的基础之上才有所谓的信心,所以你对四十八愿完全不熟悉的人,你这个佛号念起来是没有力量的,所以你要了解弥陀。

 

    第二个你要了解净土,念佛不是目的,你是为了求生净土才念佛的,这个不要忘了。

 

    所以念佛是有愿力的,是有目标的,我们不是为了念佛而念佛的,我们是为了求生净土而念佛的。所以你对净土一无所知,你说我来生要去的地方我完全不了解,但是我很想要去,不合乎道理,不可能!

 

    我们不可能对一个陌生的东西产生愿力,不可能!你说我要移民到美国去,我对美国一无所知,不可能有这种事情!所以你要能够了解弥陀,你才能产生一种坚定的愿力,我一定要往生,我一定要厌离娑婆世界,就是明白净土的庄严。

 

    了解弥陀、了解净土,第三个,你要了解你自己。

 

    临命终的时候不是简单的因缘哪,你过去生的业力,你今生的烦恼,到临命终的时候腊月三十算总账,它不会跟你客气的,所以临命终的时候是百感交集的,善恶交攻。

 

    我们造了很多善,但是可也造了很多恶。

 

    你面对你内心的状态,你菩萨怎么“安住”?

 

    你一定要把你的问题调伏了,佛力才会进来的。

 

    没有一个人是在颠倒的情况往生的,没有一个人。

 

    问题不是佛陀要不要救拔你,佛陀是在一个有因缘的情况之下才能够产生救拔的,如果说你不管颠倒也好,你不管正念也好,佛陀一定可以救你,那这样子净土宗变成“他生”,“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就是离开你一念心性之外有一个决定性的力量,它可以控制你的生命,那这个净土宗变成他生的思想喽,他生就是外道、上帝的思想啦!

 

    所以净土宗的感应道交是要建立在“诸法因缘生”的情况之下,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做好正念的准备,佛陀的力量才能够进来。

 

    我必须强调一个观念,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事情,佛力是准备好了,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我们的正念准备好了没有?我们的信愿行三资粮准备好了没有?

 

    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准备,佛陀可以把我们这件事办好,那我们现在就不会再流转了,是不是这个道理?

 

    所以,你除了了解弥陀、了解净土,第三个你要了解自己。

 

    我们不可能广泛学习,经典太多,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如何了解弥陀,建立信心,如何了解净土,建立你的愿力,第三个如何自己,破除你身心的障碍。我个人觉得这三个缺一不可,缺一不可。

 

    那么这就是我们要研究教理的原因。

 

 

   《<楞严经>修学应用》讲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