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同修净土与般若


   日期:2011/7/27 8: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 净土与般若,语别而义无别,净土由有门入,一般人以为净土著相,般若讲空,似相对又似矛盾,实在是相辅相成,正好两门合修,则道业日进。

2、般若与净土同修,关系非常重要。净土是一切法的归宿,任何法门均与净土脱不了关系。研习兴趣专于那一宗尽可由之,而舍弃净土则其所学不过世间学问而已。

3、念佛是生心,离相是无住,心中空空洞洞却能提起一句佛号,正是金刚经所说的应生无所住心。

4、念佛人听到不住一切法,觉得有一点不大合乎心意,因为念佛,心中即有阿弥陀佛,岂不是心亦住在阿弥陀佛吗?须知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其意义是心中干干净净,六字弘名清清楚楚,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不但念佛,无论什么事都应如此。江味农居士教宗般若,行在弥陀,教理圆融;不要执著,执著是往生的障碍。六度代表万行,亦即代表一切法,大乘并未舍一切法,一切法不离般若。学佛善学的即应把力量放在“看破、放下”一语上,华藏世界也是虚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六凡不能住,四圣也不能住,有住即是治产业了,有了家即不自在。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得法之后就马上换个新境界,若是常在一处不动,就是有所住了。

5、在打佛七的时候,偶尔妄念少了一点,以为是得到一心,须辨别清楚。理一心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佛现前心里还是如如不动,心中如如不动的时候见到佛才是真的佛现前。慧远大师一生见到三次净土相现,到临终时才告知徒众。般若讲无相无不相,念佛也讲无相无不相,明白此理,才能身心清净与佛净土相应。江味农居士说:“念佛须念至一心不乱,至此则念而不念,尚何心土染净之可说,无相也。而正当此际,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便现在其前,无不相也。由此可悟念佛义趣与般若毫无异致。

6、修净土不能离开般若。真正能老实念佛,可以不必听经研教,念佛时心里还打妄想就不老实,千万人中难得有两三个老实的。欲想在净土门中有成就,即不能不留心般若。般若即离相,无论着我相、着法相,稍有分别计较,便是住尘生心;心有尘染,那得清净?修行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把一切事看淡,心里不执着,一有分别计较即是烦恼起现行,有烦恼有染污即不是菩提心。千万不要以为净土法门不谈般若,无论什么法门,离开般若就不是佛法。

7、一切染幻皆应空有不著,娑婆是染虚妄,西方是净虚妄,西方极乐世界以及华藏世界均是唯心所现,不是外面来的。知道西方佛全是心中变现出来的,即不著有,而求见佛生西即不著空。非仗他佛之力,自佛不易现前也。

8、对于一切庄严境界不发生爱好之心,才能遍往十方世界佛刹,若有乐著之心即是凡夫。佛法是圆融的,大彻大悟之人决无门户之见,谤禅谤净均属不通之人。学佛人心中一定自在,自在、般若、解脱是三位一体的,不能分家。真学佛的是了生死、成佛道,假学佛的是求名闻利养、求享受,能知此理即可明辨是非。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法师法语       般若)(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法师法语       般若)  

 傅味琴居士:弘法是为了报佛恩(大般若佛学苑-提问解答)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修道须开般若慧 

 其它:《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题释义(王孺童) 

 惟觉法师:六祖坛经般若品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三编《佛典 

 吕澄居士:能断金刚般若经讲要 

 黄夏年教授: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黄念祖居士的净土思 

 魏道儒教授:《大般若经》 导读 

 洪修平教授:般若与禅观 

 洪修平教授:佛教般若思想的传入和魏晋玄学的产生 

 照光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解 2 

 照光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