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菩萨宝鬘论》讲记(十)


   日期:2011/7/12 19: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菩萨宝鬘论》讲记(十)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给大家讲解《菩萨宝鬘论》。这几天,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应该都感觉到了此论对我们的启发和帮助。这部论典非常殊胜,论典里的窍诀是显密一切经典的精华,我们要好好地用它对照自己,这样才会有进步、有变化。
  
  居于安闲幽静处,犹如野兽蔽自尸。  
  如是应当避散乱,无贪无恋而安住。
  
  “居于安闲幽静处”,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依止幽静的地方,把自己隐蔽起来。“犹如野兽蔽自尸”,一些野兽快要死亡的时候,会钻进洞里,或找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等待死亡,不让自己的尸体被其它动物或人发现。这里讲,要远离散乱。不仅身要远离散乱,心也要远离散乱。
  
  佛讲心态,主要讲心要远离散乱。但我们若是没有一定的智慧,没有一定的定力,很难远离散乱。所以我们刚开始学佛修行的时候,要远离这些容易让心散乱的环境或者事情,依止寂静处,心自然就能静下来了。
  
  这些外在的、形式上的东西,都是为了这个心。心若能达到不受外在的影响,有一定智慧与定力的时候,就不需要这些外在的所依和助缘了。但是由于我们现在心没有达到这样了了分明、如如不动的境界,因而需要这些所依和助缘。这样,我们最后才能成就,才能达到目的。
  
  如果一开始,就让我们放下,不执着,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对于一个刚刚学佛修行的人来说,身尽量要避开或者远离这些不清净的环境与恶友,这非常重要。其实远离、逃避不是最究竟的方法,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定力,一定会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所以刚开始时选择远离这些是需要的。
  
  有人认为,自己现在不需要这些助缘,不需要这些形式,直接安住就可以了。确实是这样的,但是你能安住吗?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尽量远离恶缘,远离这些不好的景象,心才能融入、安定下来。
  
  我们成就了,就不需要这些外在的形式,也不需要这些所依的对境与助缘了。这是从自己的方面来讲的。但是那个时候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他人,也需要表法。现在有些大德高僧虽然已经功德圆满了,成就了,但是他们的行为还非常精进,每天诵经、磕头、绕佛、打坐。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佛菩萨利益众生有四种方法,其中一种就是同行、同事——有共同的行为,做同样的事情。即使你成就了也要表法。如果自己不念经,却让别人念;自己不打坐,却让别人打坐,这样也不太合适。若是你不表法,也饶益不了众生。
  
  有的人不了解,这些大德高僧、成就者,是佛菩萨再来,怎么还要学,还要修,还要这么精进呢?其实他们是给众生表法。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刚开始也成家了,后来他了解了轮回的痛苦,知道不能再继续造业了,于是生起了出离心,毅然离家出走,跑到森林里,给自己剃头,出家苦修了六年,最后在菩提树下成道。这都是给我们的示现和表法。
  
  依照大乘经典来说,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密严刹土早就成佛了。他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是为了我们这些众生。很多大德高僧确实是佛菩萨再来,是成就者,但是每天还要受戒、吃素,精进修行,这都是一种表法。其实对他们来说不需要这些,因为他们已经成就了、证悟了,任何时候都不会被染污,怎么做都可以。
  
  但是很多众生还不知道感恩。“我们现在要有感恩心,要报答上师三宝!”嘴上是这样说的,但是并没有真正生起这样的心,对上师三宝都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没有真正明白道理。这些佛菩萨、大德高僧们,来到六道轮回里,来到人间,有时候还要受苦,遭遇很多的不幸与灾难。为自己,他们不需要这些外在的形式;为众生,他们需要这些。
  
  现在有的人觉得:“我现在修得差不多了,快圆满了,不用持戒,不用再修行了。”不懂佛理的人就是这样,以盲引盲。一小部分没有智慧的人,还跟着跑。“他现在的境界肯定很高了,成就肯定很大了,什么都可以做了,可以喝酒吃肉了。”这样想,就有问题了。
  
  如果修行真正到了一定的层次,真正成就了,他不仅要修行,而且会更精进;不仅要持戒,而且会更严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做:第一是为了众生;第二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开心快乐,做起来没有难度。
  
  我们现在要精进修行有难度,是因为还克服不了烦恼,烦恼一上来就身不由己了。若是要我们严格持戒,日日夜夜求解脱,行住坐卧都修行,有难度。但是对那些佛菩萨再来、成就者而言,精进修行,严格持戒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没有什么。所以我觉得,为众生更应该精进修行,表里如一。
  
  我们不要以盲引盲。一说济公喝酒、吃肉,自己也跟着学。我们不是要学济公的行为,而是要学济公的精神。在他的境界中,没有患得患失,没有取舍,没有得失,没有分别,一切都放下了。这也是在给我们表法。我们在内心当中也应该这样,但行为上不能没有分别、取舍。很多大德高僧,包括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都是那么精进,对自己的要求都那么严格。我们是跟济公活佛学,还是跟佛祖学?其实他们都是在给我们表法。
  
  很多大德高僧持戒非常严格,不吃肉,不喝酒,这也是在表法;济公活佛看起来持戒不严格,到处喝酒、吃肉,随便跑,也是在表法。我们若是学他们的精神,都要学;若是学他们的行为,就要有智慧。什么意思呢?就是都要放下,精神上不能走偏,见解上不能有偏见。有些大德高僧严格地守持戒律是对的,济公活佛那样做也是对的,就是不能堕入两边。这两种表现都是我们的榜样,一切随缘而做。针对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众生,应该有不同的表法。
  
  行为上,我们不一定跟济公学,也不一定跟那些持戒清净的人学。这是什么意思?这两种表法,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其实真正为众生的时候,喝酒、吃肉是应该的,不吃肉、不喝酒也是应该的。
  
  佛在世的时候,曾经让舍利子、目犍连去度化王宫里的人,但是都没有成功。后来又派文殊菩萨去,文殊菩萨在王宫里,跟他们一起吃喝玩乐,最后把他们都度化了。只用一种方法,只说一个道理是行不通的。用各种方法,讲各种道理,才能度化不同的众生。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里,有一个是“恒顺众生”。必要的时候,恒顺众生才能度化众生。若是跟他硬碰硬,他犟你也犟,很难度化、感化他们。现在很多家庭矛盾重重,就是这样来的。我们不应该这样。度化众生的时候要是能把他直接接引进来最好;若是不能,就跟他走几步,然后再把他接引进来。只要你自己不糊涂,不跟他走远了就行。“我现在跟他走,是为了把他接引进来。”自己要知道这个念,而且不能忘掉。
  
  佛法里讲的是化解——化解所有的矛盾、冲突与怨恨。十种善业,其中的一个就是化解怨恨。我们作为修行人,与任何人之间的怨恨都要尽量化解,这就是善业。我们不是要跟他一起生烦恼、造恶业,要用善巧的方法,把他接引、度化进来。
  
  佛讲,我们的父母、儿女是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众生。我们对众生要发慈悲心、菩提心,但是要先从自己的家庭做起。寂天菩萨在《入行论》里讲得也很清楚,不是一下子就布施天下所有的众生,若是你的善根、缘分不成熟,发心不到位,刚开始是没有办法布施其他的众生的。
  
  刚开始时,我们应该从父母、儿女做起,然后再扩大到亲朋好友,接着扩大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再扩大到整个世界,最后扩大到整个法界。现在有的人修偏了,一说要度化、饶益天下的父母众生,就不管身边的众生了。“我要度化一切众生,我要利益一切众生!”就开始说大话了。
  
  你连身边这些有缘的众生都不能饶益,还能饶益天下的众生吗?不可能!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尽量化解怨恨,感化众生。人心是肉不是铁,人是可以感化的。你去感化他,他就会支持你,就会跟你学。你现在接触了佛法,懂得了佛法,知道了佛法的利益,他却什么都不知道。这个时候你应该在家里好好地表法,通过自己的变化,让他感觉到佛法真正能够改变人、利益人。人都一样,谁都愿意幸福快乐。这样,你就能慢慢地度化他,就可以把他接引进佛门了。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
  
  表法有各种各样的,方便也有各种各样的。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应该这样做,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这样解决不了更多的问题。佛法就像一个大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你不能总用一种工具做所有的事情。我们现在所学修的佛法里,什么也不缺,什么工具都有。你自己会不会用,才是关键。
  
  遇到不同的问题,应该用不同的工具,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解决。我们有时候也用一些方法,但是却解决不了什么,因为用得不恰当,没有把这些方式和方法全部利用起来。佛法里什么方法都有,主要看你会不会用。
  
  学佛修行的过程中,表法很重要。现在有些人总是装,装自己境界高,装自己有成就,对一些细微的行为不在乎,还觉得对自己来说没什么影响。不可能没影响,这种人最值得怀疑,这种人的修行绝对有问题。因为他没有真正明白佛讲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注意,现在这样的人很多,装大成就者,到处造业。
  
  大家应该保持清醒。我们是要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但不是盲目跟别人跑,也不是跟谁都结缘。有的人觉得:“一切境,一切缘,一切是佛嘛!”然后给这个人磕头,给那个人磕头;跟这个人结缘,跟那个人结缘。这就过分了,又修偏了。有的人觉得自己的境界高。你的境界再高,也高不出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佛祖当初在世的时候,这样做过吗?到处去结缘了吗?没有。这都是有标准的。你学佛修行了,成就了,就什么标准都没有了吗?
  
  空性是空性,缘起是缘起。从自性清净的角度来讲,都是佛,都是平等的;从断证圆满的角度来讲,还是有分别——有些是佛,有些不是佛。佛在经中讲了,密宗里也讲了,所有的色身都是佛身,所有的音声都是咒语,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圆满智慧,这就是密宗的三昧耶。
  
  完全是清净的、平等的,这是从性上、体上,从自性清净的角度讲的。佛有两种,一种是自性清净的佛,另一种是断证圆满的佛。我们现在所依止的是断证圆满的佛,我们追求的是断证圆满的功德,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断证圆满的佛。我们都是自性佛——自性清净的佛,这个没有什么分别,都是平等的,但我们不是断证圆满的佛。断是断烦恼,断疑惑。证是证自性,证佛性,证真理。我们现在的断证还没有圆满。
  
  什么都有标准。你学佛修行了,解脱成佛了,就没有标准了,没有秩序了吗?不可能吧?佛讲的这些道理是真理,是最可靠的。你靠佛法,依止佛法不会错的。佛法里讲的善恶标准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下所做的一切,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恶;在不贪、不嗔恨、不愚痴的状态下所做的一切,包括每个起心动念都是善。所以我们不应该犯糊涂,不应该以盲引盲,不要再造业。就算是造业,也不要拿佛法来造业!有些人总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中,哪有这样的修行,哪有这样的修持方法?大家真的应该注意。若是以佛法来造业,这种恶业和一般的恶业不一样,缘起非常不好,生生世世都会遇到这样的因缘,很危险,很可怕啊!
  
  首先是身体尽量远离散乱,最终目的是让心远离散乱。我们现在连出离心都没有生起来,菩提心就更不用说了。尽量把自己的身口意关闭起来,这样会少造恶业。等你有了出离心,有了菩提心以后,可以随缘,可以出去表法。因为有出离心了,就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了。不贪恋了,就不会陷进去了,就不会染污自相续了。出离心是保护自己的,菩提心是利益他人的。我们是要度化众生,利益众生,如果你有出离心的盔甲,再去利益众生就很安全了。
  
  时时誓愿当坚定,若生懒散懈怠时,
  则应对己作呵斥,诚心忆念自禁戒。
  
  “时时誓愿当坚定”,一般的情况下,不能轻易立下誓言。既然立下了誓言,宁可舍弃生命,也不能舍弃誓言。大德高僧们所立下的誓言,就像刻在石头上的字一样,即使刮风下雨,也不会消失。他们立下誓言的时候,一定会前后、仔细、谨慎地观察思考。你们修行为什么不坚定?就是因为不明理。若是明理了,有坚定的誓言,有坚定的信念了,一切善神护法都会护持你。
  
  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里讲,信念坚定、誓愿坚定的人,不用说人,连天魔外道都怕他,善神护法都不敢不保护他。现在有些人就非常有威力,别人都不敢接近他。我们的上师如意宝就是这样的人,每个弟子都非常怕他,到他老人家面前说话都发抖。在其它地方再有名气,再有德性,再有成就的人,来到上师如意宝面前,也不敢抬头,吓得说不出话来。这就是威力呀!
  
  这个威力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坚定的信念、坚定的誓愿里来的。这种人既然发誓、发愿了,纵遇命难也不会舍弃,不会改变,甚至会用生命来捍卫它。坚定的信念是值得我们用生命来捍卫的。若是你做不到这些,我在这里可以肯定地说,你还是没有信念,没有信仰。用生命来捍卫信仰,这是一个很大的功德和威仪。能够这样做,不用说人,连天人都会保护你。人都会崇拜、信赖、喜欢这种人。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任何时候都要人格稳重、信念坚定。
  
  上师如意宝有两句教言:“在任何时候,既不扰乱他人的心,也不动摇自己的决心。”希望大家都要记住。我们是要恒顺众生,利益众生,帮助众生,但是不能动摇自己的决心,不能舍弃自己的誓言。这两句教言并不矛盾。有的人说:“我是为了恒顺众生,为了帮助他人。”然后舍弃了自己的誓言,动摇了自己的决心。这种人很难有成就。
  
  世间什么人都有,在你生活、工作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缘,但不是都要发誓、发愿去做的。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自己的本分就好了。该发誓的时候一定要发誓,该付出的时候一定要付出。这是要坚定地、持之以恒地做的。有些人心情好了就做,心情不好了就不做;愿意了就做,不愿意了就不做。不应该这样。
  
  “若生懒散懈怠时,则应对己作呵斥。”我们现在经常懈怠、散乱,但是从来没有呵斥过自己,反而还安慰自己,原谅自己。“今天太累了,早点休息吧;今天身体不舒服了,早点休息吧。”我们作为修行人,不应该这样,而应该以正知正念来守护三门。一要懈怠或散乱了,就呵斥自己:“你不是要解脱吗?不是要为众生成佛吗?这样舒舒服服、轻轻松松的,能解脱,能成佛吗?”
  
  佛讲过,自己才是自己的监督者,自己才是自己的怙主。我们应该监督自己,做自己的善知识,支持自己,不依靠别人。“你又散乱了!”然后给自己点惩罚。“今天你又懈怠了,晚上不准睡觉,多念几部经,多修几个小时的法。”我们应该这样。如果晚上懈怠了,早上就要呵斥自己:“昨天晚上你说干了一天的活,很疲惫,就没修除障法,没有禅修,早早就休息了。这样能解脱,能成就吗?应该早点起来!”然后让自己早起几个小时学修。
  
  我们的身体是暂时得到的一个工具,我们要把它利用起来,用它来修善业,不应该用它来造恶业。这个身体是一个不净的口袋,而且很快就会失去,不要太执着它。《入行论》里讲,精进的时候,或者是能利用它弘法利生,让它为众生做事的时候,它是个好东西。这时应该好好地保养它,可以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让它多休息,给它一点奖励。若是它不听话,总去造业,懈怠或散乱的时候,应该狠狠地呵斥它、惩罚它。怎么惩罚呢?也不用别的方法,就是让它多念几部经,多修几个小时的法。就这样去利用这个人身。
  
  “诚心忆念自禁戒”,什么叫“自禁戒”?我们现在正在学佛修行,这里有很多修行的戒律与善恶的标准。我们应该时时发自内心,诚心诚意地忆念这些戒律和标准,用这些来衡量自己。现在很多人都说:“我觉得自己很善良,没做过什么恶事。”这是你自己认为的,你还不懂真正的善恶标准。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学习佛法呢?就是因为不知道善恶的标准。若是知道了,就没有必要学习了。
  
  佛法里有善恶的标准,有做人的标准。你认为的标准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必须用佛法来衡量自己。拿佛法当镜子照自己,才能照出自己的真面目;拿佛法当秤称自己,才能称出自己善恶的重量。之前你自己看不出来,也衡量不出来。我们为什么每天都开示,都讲这些经论?因为我们都需要这些标准,需要这些工具。我们要用这些工具来保护自己,改变自己,这样才能彻底解脱。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菩萨宝鬘论》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菩萨宝鬘论》       达真堪布)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 

 达真堪布:相爱何必要相伤 

 达真堪布:当下的美,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