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三十忠告论》讲记(八)


   日期:2011/7/7 10: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十忠告论》讲记(八)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在这里继续学习龙钦巴大士的《三十忠告论》。前面讲了很多,说的都是我们存在的问题,这些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修,好好对照自己。

  虽无缘分众前施灌顶,加持品等散发于众人,

  诋毁之根失毁密戒因,敦肃直行即是吾忠告。

  “虽无缘分众前施灌顶”,若是相续没有成熟,是没有能力接受灌顶的。这种人就是这里说的没有缘分的人。现在的人都特别重视灌顶,近两年这种情况好多了。以前藏地也是这样,很多人都特别重视灌顶,一听说哪里有灌顶,就都跑去了,也不知道灌顶的真正意义。

  前几年,我遇到了一个居士,他说自己去藏地接受灌顶了,接了一百多个灌顶。问他接受的都是什么灌顶,却连一个也说不出来,也不知道灌顶的含义,就这样盲目地接受灌顶。接受灌顶进入密乘,如同蛇进入竹筒一样,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上——即身成就,一个是下——堕落地狱。不是谁都可以接受灌顶的,也不是谁都可以修这些法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你接受灌顶,进入密乘了,就要受持这些戒律。若是做不到的话,就要下地狱;若是做到了,可以即身成就。机缘成熟,相续成熟的时候才可以接受灌顶,不能盲目地接受灌顶。一听说这里有什么大幻化网灌顶,那里有什么时轮金刚灌顶,都跑去了。既不懂戒律,也不守护戒律。受灌顶就是受密乘戒,最基本的要受持密乘十四根本戒。外密、内密也有不共同的地方,但十四条根本戒是密乘共同的戒律。

  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十四条根本戒,就接受了一百多个灌顶,却不知道是什么灌顶,这样很容易生起邪见。殊胜的密法以及灌顶,本身的功德是无量的,利益是无边的。但是,如果你的相续不成熟,不可能得到这些利益。有时候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会给自己造成不利。为什么呢?因为你接受了这些甚深的法义,接受了这些灌顶,却不受持戒律,对上师不恭敬,对佛法不恭敬,护法也不会容忍你。护法是干什么的?你如理如法地学修了,他们就会护持你,不然就会惩罚你。护法惩罚你是你自找的,因为你犯错误了。就像人犯法了,就要接受法律的惩罚一样。如果你犯戒了,就要接受这种惩罚。

  要想得到灌顶,有好多要求,对坛城的要求,对上师的要求,对弟子的要求,密宗好多续部里讲得一清二楚。不是谁都可以灌顶,也不是谁都可以接受灌顶,这都不是随随便便的。你们不是没有接受过灌顶,但是你们的相续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烦恼依旧,习气依旧!现在修密法的一些人,做的都不太如法,有的都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了。密法是甚深的法义,是一个非常严肃、严格的法门。有些人非常随便,最后身体垮了,家散了,可以说快到家破人亡的地步了。

  也不光是修密法的人,很多学佛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人认为自己皈依佛门,皈依三宝了,然后就不恭敬众生了。把家里以前供的神或仙往外送,伤害众生。佛没说不让你供赞他们,佛说的是不让你皈依他们,供奉和皈依是两回事。皈依的真正意义很多人都没弄明白。

  有的人认为皈依就是磕磕头,供奉供奉,供赞供赞。这不叫皈依,皈依有更深的含义。而供赞是一种礼貌,你恭敬他,供养他,赞颂他,没有什么更深的含义。这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神之间交往的一种方式。

  皈依三宝的人应该恭敬一切众生。皈依法以后不能伤害众生。因为法本身是利益众生的,若是伤害众生了,就违反了佛法的誓言、真理和意义。但是很多人不懂,心里有分别:“我才不供他们呢!”然后就轻视他们、伤害他们。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利。你不能和神比,和神比你是块木头。他们有神通、神变,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也有能力对付你。

  所以说一定要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要搞好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家家都有神,保护家的神;人人都有神,保护人的神。包括树、桥、水、山都有神。神需要人的供赞,人需要神的保护。如果彼此相处不好,他们就会伤害你。有些人学佛,学来学去,最终学得身体不健康,有的学得家庭不和睦,有的学得工作不顺利,有的学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佛法是一种健康的教育。佛法里讲如何使你的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佛法是教你怎样做人,怎样处事的方法。佛法是一种究竟的科学,快乐的活法。若是心不到位,念佛、诵经或修法,都不是修行。有出离心、菩提心、般若空性智慧的摄持,才能变成真正的修行。

  “加持品等散发于众人”,发甘露等加持品,大家都觉得殊胜:“这个上师太慈悲了,给我们发了这么多的甘露丸,给我们喝了这么多甘露水。”但是我们的相续却没有改变。现在的人都是颠倒的,我们现在在讲经说法,在遍洒佛法的甘露,但是并没有太多的人来参加,都没有感受到上师的慈悲,都觉得正常、应该,一点都不觉得稀有,不懂得感恩!

  佛法才是真正的甘露,遍洒这样的甘露才能息灭贪嗔痴等烦恼之火。若是信心不足,修行不到位,吃甘露丸,吃一大袋也没有用;喝甘露水,喝一大桶也没有用。有些人吃了不少甘露丸,也喝了不少甘露水,但是有没有变化?烦恼有没有减少?

  龙钦巴大士在这里讲得一清二楚:“诋毁之根失毁密戒因”。刚开始很积极,到处去接受灌顶,到处去接受这些殊胜的圣物,说是闻解脱、系解脱,功德如何如何,然后用尽人力、财力去求这些东西。也吃了喝了,但是没有成就,没有解脱,烦恼依旧,习气依旧。没过两天家里又出事了,儿子发烧了,或者工作不顺利了,就开始怀疑了。认为都是假的,骗人的,然后就诋毁佛法,诋毁密宗。

  一说接受灌顶有如何的功德,甘露丸有如何的功德,都不顾一切地参加,然后等结果。这都是对法的一种贪着,都是过失。结果不是特别好,而且越来越不好了,就开始怀疑诽谤了,这就造业了。

  当法师,当上师的也是,要遵守戒律,不能到处灌顶,也不能随便发这些圣物,否则会犯十四条根本戒之一——泄露密法。为什么不能泄露密法?就像刚才说的,如果不是有缘的众生,内外机缘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能轻易这样做。这样盲目灌顶、发誓,得不到任何利益,而且还会诽谤佛法,会造业。诽谤佛法已经很可怕了,诽谤密法就更可怕了。

  显宗里讲,两种人不能往生,一种是犯无间罪,另一种是犯舍法罪。舍法就是诽谤佛法。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两个重大的障碍。按显宗来说,通过忏悔也不能彻底清净罪业。佛当时在印度转法轮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公开传密法?因为当时的众生不是密法的根器,若是传了他们会接受不了,会生起邪见,甚至会诽谤。所以佛不敢盲目地传密法,怕伤害众生。

  为什么说是“密法”呢?对无缘的众生来说是秘密,对有缘的众生来说没有秘密。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都没有这个胆量,怕伤害众生,我们这些后学者若是不遵守戒律,盲目地传就是犯戒!这叫泄露密法,失毁密戒因。

  “敦肃直行即是吾忠告。”就是要恭敬密法,要谨慎,要遵守戒律,不能轻易盲目地给众生灌顶,发一些圣物,或者讲这些甚深的法要。一定要按程序,按次第,按规矩来。为什么要这样?这不是为了上师三宝,是为了我们这些众生。要利益众生,就要契机契理。传法就要传相应的法,不能颠倒。不能给小根基的人传高深的法,不能给大根基的人传层次较低的法,这样利益不了众生,反而会伤害众生。

  每个国家都有法律,法律也是为人民制定的。每个教派、宗派都有戒律,戒律也是为众生制定的。要明白这个事实,不能有邪见,“怎么有这么多规矩啊?上师三宝应该以慈悲为怀,为什么不给我们传法呢?”对你保密,不给你传这个法,也是为你好,轻易地传给你对你有伤害。也不是不传给你,是机缘不成熟,没到时候,没有其他的意图。不是上师三宝吝啬,也不是上师三宝不慈悲。佛菩萨、具德的上师只会为众生,不会为别的;他们只有一件事,就是利益众生;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直接或间接地利益众生。

  暂时不给你传这些甚深密法,是对你的一种摄受,一种保护。也是利益你,保护你的相续,不让你的相续毁坏。你的相续现在看起来不错,是一块良田,可以播下很多的种子,这需要精心呵护啊,不能随便。很多人都不理解,有的人认为:“我们修加行已经好多年了,上师怎么还不给我们灌顶,还不给我们传大圆满法呢?”有想法了。上师可以给你灌顶,可以给你传大圆满法,但主要在于你的相续是否成熟。

  修加行是为了什么?为了让你的相续成熟,生起出离心。你的出离心生起来没有?皈依、发心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生起菩提心。你的愿、行菩提心生起了没有?修除障法、曼茶罗、上师瑜伽是为了让你开悟证悟、明心见性。你明心见性了吗?若是没有明心见性,说明你的相续还没有成熟。这样即使修了一百遍加行也没有用。所以,大家要如实修行,要明理。我前一段时间给大家讲过什么叫做佛法,什么叫做修行。这两篇文章早就发到网站上了,但是好多人都没看过。

  如果你要学佛,首先要懂得什么叫做佛法;如果你要修行,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做修行。你知道了这些,然后如理如法地做,这才是有程序,有规矩地学佛修行,这样才能得到利益。我们现在都是盲目地学,盲目地修,很多人到现在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佛法,也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修行,都在盲修瞎炼,这样不可能得到利益,也不可能成就。

  众人之中露体奔跑等,狂妄诸行虽思即禁行。

  世间俗人不起信心因,当依谨慎即是吾忠告。

  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修行人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认为修禅宗了,修密法了,已经达到了那种无取无舍的境界了,像济公一样。现在很多人都学济公,什么也不戒,就像裸体奔跑,裸体奔跑就是不注意形象的意思。那些高深的法里有这样的修行方式,但不是谁都可以随便模仿的。很多人都不懂。

  很多人都有这些不规范的行为,不取舍因果,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什么也不戒,连基本的戒律都没有。我听说很多修禅宗的人当中也有这样的,我遇到过修密法的人当中也有这样的。吃喝嫖赌样样都做,说什么修密法允许吃肉,允许喝酒。修密法就不要守戒了?修密法就没有因果了?

  言行举止都不规范,不受持戒律,所有的戒都犯,什么都做,就是狂妄。妄语、绮语、恶语、离间语,什么都说,心里都是贪嗔痴。身口意三门都被染污了,还能解脱,还能成就吗?那些高深的法里,密宗里讲的这些,不能理解错啊!那些都是有甚深的含义的!不能直接地那样理解或者照做。

  “世间俗人不起信心因”,世间人看到你这样,肯定生不起信心。其实作为修行人,应该注意形象,要让众生对佛法僧三宝生起信心,对自己生起信心,不能让他们起邪见。若是起邪见了,就会毁坏他们的相续。若是你不注意形象,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别人肯定会对你有不好的评价,甚至会对佛法僧三宝有不好的评价。“当依谨慎即是吾忠告”,因此要小心谨慎,要如理如法,按照戒律行事。

  此处为自欲得殊胜位,虽求净行博学及贤善,

  是从高顶堕于低处因,行无松紧即是吾忠告。

  “此处为自欲得殊胜位”,这里讲的是没有修行却装有修行这些人。在群体里,为了能得到一种殊胜的地位,为了别人都能尊敬自己,恭敬自己。“虽求净行”,就像在《自我教言》里讲的,在表面上,在修行的时候显得很清净,很精进,很有修行;独处时,在暗中却什么都做。在大众面前装得有修行,就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扬,或是得到一些暂时的利益。表面上做的很好,背地里就不是这样了;在明处做的很好,在暗处就不是这样了;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很精进,自己独处的时候就懈怠懒惰了。入坐、念佛、诵经的时候,像个雕像一样,不会动,不会说话。一旦他人离开了,没人看到了就全部放开了,往这边躺那边躺,什么形状都有,什么形象也不顾了。不能虚伪,没有必要装!要实实在在,自己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自由自在的多快乐啊!

  他人说你好或说不好,都无所谓!他人说你好,你也不能变得好;他人说你不好,你也不会变得不好。你好或不好与他人没关系。但我们这些人都是为别人活的,都看别人的脸色,都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都特别在乎这些。这样的人是不会自在的,都是装出来的,都是假的,其实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净行博学”,听开示,看书的时候,别人有事来找了,跟别人说几句话都顾不上,只顾听开示,意思是自己要学好多东西,装精进、装有学问。

  “及贤善”,就是装善良,装贤惠。就是装修行人,装有善根,都是给别人看的。我们现在做这些功德善根,也是给别人看的。在大庭广众面前,宣扬功德是毁坏功德的四种原因之一。若是要毁坏自己的功德,就去宣扬好了。其实功德和善根是要保密的,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能宣扬。如果修行真正到位了,或是利益众生的时候,为了让众生生起信心,可以宣扬功德。

  “是从高顶堕于低处因”,这样装,总有一天会露馅的。刚开始很多人都会说这个人有修行,一旦露馅了努力就白费了,一下子就会落到最低处。

  “行无松紧即是吾忠告”,修行人的行为应该是不紧不松,自自然然,慢慢来!人有过失是很正常的,人犯错误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都是凡夫,若是没有毛病不犯错误,就不是凡夫,就是佛或菩萨了。人肯定会有很多过失,也会犯很多过错。犯错不是错,不知道犯错,不改错才是真正的错。修行的过程就是忏悔的过程,忏悔的过程就是认错改错的过程。

  我们从发心直至成就佛果,就是认错改错的过程。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用了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才成道,何况我们了。我们现在遇到密法了,肯定不需要那么长时间;我们现在遇到密法了,就说明我们以前修过密法。我们一定是在很多劫中积累了善根与福德,否则不可能遇到密法,更不可能遇到大圆满法。这就说明我们有很大的善根和福报,所以不会用很漫长的时间,就能成就佛果。但是我们还有很多毛病,都要慢慢改。

  不紧不松,自自然然,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装。如果有必要的情况下,在那些刚学佛的人面前装装也行,这是特殊情况。要不然他一旦发现了你的毛病,跑了怎么办?不学了怎么办?等他真正进来学了,就不用装了。他就知道了这肯定是给他表法的,这样他不但不生邪见还增加了信心。

  在修行的时候适度很重要。以前佛在世时有一位会弹琴的弟子,刚开始跟阿难学坐禅,但始终没有学会,后来就去请教佛祖。佛祖就问他:“你弹琴的时候,妙音是在琴弦松的时候发出来的,还是在紧的时候发出来的?”他说:“都不是,是在琴弦不紧不松的时候发出来。”修行也是如此,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要保持适度。

  我们认错改错也要适度,太懊恼、太自责了不好,太放逸、太不在乎了也不好。发现错误有过程,改正错误也有过程。修行是一个磨炼的过程,慢慢来,最后才能成就。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三十忠告论》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三十忠告论》       达真堪布)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 

 达真堪布:相爱何必要相伤 

 达真堪布:当下的美,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