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快乐的来源(2)


   日期:2011/7/2 10: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所以,快乐的根源是: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乐最重要的条件,西谚云:"健康生快乐,快乐生健康。"试想,你的身体四大不调,卧病在床,或者你的心中三毒炽盛,障门大开,起惑造业,能快乐吗?有人说欢笑能补脑,胜于服食药物;每日笑口常开,身体自然能健康调和。

二、仁慈的心念。有仁慈心肠的人,别人会喜欢接近他,他的仁慈行为会让人永铭于心。古代高僧大德的仁慈,如智严躬处疠坊、高庵看病如己,乃至像智舜割耳救稚、僧群护鸭绝饮,他们悲悯众生疾苦的精神,不但为时人所崇仰尊敬,也为后人立下仁慈爱物的楷模。

三、虔诚的态度。《礼记·大学》说:"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对人虔敬,可以邻里和睦,兴家旺国。宗教信仰上对真理的追求也须真心虔诚,方可体悟佛性真如。

四、纯净的信仰。小孩需要依靠父母,生命才得安全;老人需要依靠拐杖,走路才能安稳;黑夜中需要依靠明灯,行人才能看清方向。信仰如同我们的依靠,纯净的信仰能做人生的导航。生活有了信仰,就有勇气面对困难与压力;家庭有共同信仰,精神理念相同,自然能和谐。孔子曾云"仁者不忧",如果能对人生的穷通得失、成败有无能够不忧不拒,何愁人生不会自在快乐呢?当然,快乐要经过勤劳努力才能获得,没有牺牲奉献的精神与实践,无法体会真正的快乐。

最后提供给大家几点修炼的方法:

第一,不断的教育。一个人能不断地求进步,不断地教育自己,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礼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现在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是人生重要的课题。平时我们可以从生活教育、人格教育以及知识、科技等教育,来提升自我,启发思想。

第二,愿望的实现。有理想,还必须去实践,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有丰硕的收获。只要有愿心,世界无远近;只要肯发心,人间无苦乐。一个人如果能不断地发愿,不断地发心,进而实践自己的愿望,也是一种快乐。

第三,共事的和谐。与人相处共事,能和谐无争,互相尊重,互相包容,这是最美满、最快乐的事。团体的每个分子都很重要,不要妄自菲薄,也不可看轻他人。与人相处,若能抱持你对我错、你大我小的"老二理念",必能和谐共事,发挥出最大的力量与效率。

第四,真理的彻悟。人生在世,能明白真理是非常幸福快乐的。我们信奉佛教,主要即是享受真理的快乐。世俗的娱乐短暂易逝,法乐里的欢喜却深广无限。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释迦牟尼佛未成道时,贵为一国的太子,享受无比的欢乐,得到万民的景仰;但是他不以皇宫的生活为满足,不甘愿做个庸碌的凡夫,于是舍弃一切的荣华富贵、亲族情爱,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最后不仅自己彻悟,也为众生开创正觉幸福的人生。

佛光菜根谭

知足常乐是"天堂",慈悲喜舍是"道场",

服务助人是"福田",欢喜融合是"乐园"。

佛眼看世界

梦里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