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同学共同的问题


   日期:2011/7/1 9: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清净、欢喜、智慧是性德,消除贪嗔痴三障之冥:清净消除贪欲,欢喜消除嗔恚,智慧消除愚痴。我们有幸在这一生中得人身、闻佛法,有没有消除三障?我相信每个学佛的同学都想消除自己的业障,为什么除不掉?我们遵照经典的教诲,佛菩萨的教化,天天在修持,诵经、念佛、拜忏、做好事利益社会大众,消除的业障似乎并不多,甚至可能还增长了业障。为何会使贪嗔痴慢疑增长?因为我们修学的不如法,修学的果德没有现前。果德是什么?就是本经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欢喜是平等,智慧是觉。我们修行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清净、欢喜、智慧没现前,于是对佛法的怀疑愈来愈严重。

这是现在许多学佛同学共同遭遇的问题,修行出了问题,我们不能不深思其原因与解决方法。佛的指导是绝对正确的,戒定慧三学,不能躐等。我们都知道‘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却疏忽了要下功夫在戒律上。这些年我们走过许多地方,见到许多在家同修疏忽了《十善业道经》,没有真正讲究、奉行十善业,所以功夫不得力,业障消不掉;出家的同学疏忽了出家人的根本戒《沙弥律仪》。没有做到沙弥律仪、十善业道,不是佛的出家、在家弟子;换言之,我们今天称佛门弟子是有名无实。

如何补救这一门课,这件事极为重要。从哪里补起?净业三福是修净土最高的指导原则,三福第一条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中国古代的祖师大德教我们用中国传统儒、道扎戒律的根、行门的根,比学小乘还容易。儒家行门的根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世尊在小乘经也是教伦理、道德、因果。我们现在不学小乘,改用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弟子规》只有三百六十句,一句三个字,总共一千零八十个字,内容教导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是戒律的大根大本,中国人从小家教就学习这些内容,扎根深厚,所以他入佛就不困难。《太上感应篇》是讲因果,善有善果,恶有恶报,总共举了一百九十五件善恶报应的例子,对应净业三福中的慈心不杀。以这两科做为修学十善业的基础,十善业道就四平八稳,坚固有为。

今天我们问题就在没学《弟子规》、《感应篇》,所以十善业也就不起作用;如果有《弟子规》、有《感应篇》,十善业就起作用了。即使无法像阿罗汉那样的清净,也比社会一般大众清净许多,清净心的受用在生智慧,少清净心生小智慧,大清净心生大智慧。所以学佛从严持戒律学起,有优良的基础再学菩萨的六波罗蜜——放下贪欲,是布施之德;放下恶行,持戒之德;放下嗔恚,忍辱之德;放下懈怠、懒散,精进之德;放下心浮气躁,禅定之德;放下愚痴,智慧之德。欢喜心现前了,欢喜心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便身心自在,就是离苦得乐,灾难就能化解。这是佛光普照,佛光对我们的加持,真的帮助了我们。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学佛)(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学佛)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