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十方诸佛跟我们的缘,没有阿弥陀佛这个缘来得重


   日期:2011/6/16 20: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问:何不遍缘法界。’比缘一尊佛的净土,那要殊胜得太多了。为什么不遍缘法界?遍缘法界是没错,这个问得很好,没有问错。‘答:有三义,令初机易标心故’。遍缘法界说得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难?诸位想想,心里头有分别、执着,就不能遍缘法界。遍缘法界是什么心?是清净心、平等心,凡夫做不到。实在讲,那是“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的圆教初住菩萨,他才有这个能力,圆初住以下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这是初机人,特别是初学的人,没有断惑带业的这些众生,指出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他容易缘这个境界,这是第一个。单单这么一个理由,可以说缘东方阿閦佛国也没错,何必要缘西方?第二个理由,‘阿弥本愿胜故’。弥陀接引众生的本愿比其它一切诸佛殊胜,也就是说明一切诸佛如来在因地当中发的愿不一样,弥陀四十八愿确实是非常圆满,这是胜过诸佛的。第三个理由,‘佛与此土众生偏有缘故’。我们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环境,都在一个缘。要是没有缘,彼此见面也不认识。所以,都在一个缘上。十方诸佛跟我们的缘,没有阿弥陀佛这个缘来得重,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求生西方净土就特别容易,这是跟阿弥陀佛缘深。

  ‘盖佛度生’,佛度化众生,就是帮助众生,‘生受化’,众生接受佛的教化,‘其间难易浅深总在于缘’。所以世尊在大乘佛经上常说,这个世界从哪里来的?缘生的,因缘生法,这就是佛教对于缘看得非常重。‘缘之所在,恩德弘深,种种教启,能令欢喜信入。’佛与众生是这样的,我们世间人与人也是这样的。这个人跟你特别有缘,你说话他就相信。没有缘,你跟他说真话,他也不相信;甚至缘深的,骗他他也相信。这是缘,有什么法子!都在于缘。因此这个缘,有善缘有恶缘,这倒是我们要非常谨慎的。佛这个缘是善缘,佛法决定是善的,但是末法时期这些佛教徒未必完全都是善的,有很多拿着佛的招牌骗人的,这在我们这个社会,我们常常看到,常常见到。这个事情,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观经上品上生章》里面,善导大师说得很清楚,他老人家引经据典,告诉我们末法这个现象。《无量寿经》上,也讲得很明白。不仅是佛教,基督教说现在这个末法的状况,也说得很好,说得相当正确。耶稣跟释迦牟尼佛,依照西洋人的说法相去五百多年,他们所说的都非常接近,就是我们中国人俗话讲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这个时代。所以,“恩德弘深”,弘是大,过去世这个恩德结得大、结得深,这个缘就深。

  ‘种种教启,能令欢喜信入。’遇到有缘的人,善知识他来教导,很容易生起欢喜心。‘能令触动宿种’,宿是过去生中,宿世的善根种子,这一闻法就触动,善根就发现了。‘能令魔障难遮’,果然依教奉行,这个魔障就障不了,它对你就不起作用。魔障对哪一种人起作用?对于这个心不定的,犹豫不决,对这种人它会产生很大的效果。假如这个人信心坚固,愿力恳切,一个目标,一个方向,魔来了,他不会受它干扰,不会受它扰乱,这就是令魔障难遮,遮是障碍。‘能令体性开发’,体性就是真如本性,开发就是开悟,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这个都是在缘上。

  ‘诸佛本从法身垂迹,固结缘种。’这是从理上说。圆初住以上的菩萨,虽然证得法身,没有圆满,唯独如来证得圆满的法身。法身是万事万物的本体,就是现代哲学里面所说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万有统统是从法身里面变现出来的,我们现前这个身体,以及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没有例外的,都是这个法身理体显现出来的。但是我们凡夫迷了法身,不知道。诸佛如来是圆证法身,他是觉悟,我们迷惑。觉悟的人知道,尽虚空遍法界跟自己是一体的,这叫固结缘种,缘是从这个地方来的。既然尽虚空遍法界跟自己是一体,哪有不照顾的道理!而且照顾之周到也不可思议。要怎样去照顾?还是一个缘字。众生缘成熟,佛菩萨就来照顾他。应以什么身分得度,就现什么样的身分去帮助他;应以什么法门得度,就给他说哪一种法门去帮助他。所以总在于缘。‘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议。’佛菩萨要帮助众生,或者用世间人的身分,像经上讲的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童男、童女;出世间就示现佛身、菩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无论示现哪一种身分,都不可思议。

  ‘尊隆于教乘,举扬于海会。’这是特别说这个净土法门。教乘是经典,“教”是讲十二分教,“乘”是讲三乘佛法,声闻、缘觉、菩萨。在教乘来说,就是在一切经教里面,这一部经是最尊、最隆重的。举扬于海会,“海”是比喻广大。这个真是大到不可思议,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讲经的道场,没有不讲《弥陀经》的,没有不赞叹阿弥陀佛的。海会,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海会。‘沁入于苦海’,苦海是比喻六道众生。唯独这个法门,因为阿弥陀佛、一切诸佛与众生的缘深,所以宣扬这个法门,大家都能够深信不疑,发愿求生,这就是沁入于苦海。‘慈契于寂光’,慈是讲慈悲。诸佛将这个法门介绍给大家,推荐给大家,这是慈悲到了极处,因为这个法门是凡夫成佛的法门。一般大乘经上讲的菩萨成佛,声闻、缘觉不能成佛,人天更没分。这个法门,连恶道众生都是一生成佛;换句话说,从阿鼻地狱到常寂光,它是通的,一下就把你提升到寂光净土圆满的佛果,这才是究竟了义。所以古德赞叹,这是“大乘之大乘,了义之了义”,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万德钦承,群灵拱极。’万德是指的诸佛,十方一切诸佛,钦是敬重的意思,承是承事。换句话说,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没有不佩服的,没有不尊重的。“群灵拱极”,古德有两个解释:一个解释,群灵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极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大家都供奉他、拥戴他,把“极”比喻作阿弥陀佛。诸上善人都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就像众星拱北极这个意思一样。第二个说法,就是说十方无量的菩萨对于阿弥陀佛的尊重。这两个意思都好。

  ‘当知佛种从缘起’,佛种就是成佛的第一个条件,第一个因素。‘缘即法界。一念一切念,一生一切生。一香一华,一声一色,乃至受忏授记,摩顶垂手。十方三世,莫不遍融。故此增上缘因,名法界缘起。此正所谓遍缘法界者也。’遍缘法界,是圆初住以上法身大士才能做得到,为什么?他要具备平等心跟清净心,这才能遍缘。我们净宗理论与下手的方法,实在与这个清净平等暗合;教给你的是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一心念,一心就是清净心,一心就是平等心。一就是一切,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界限,所以一就遍融。“一生一切生”,生到西方净土,实在讲就是生到十方一切剎土。不仅如此,所谓是“一香一华,一声一色”,这就讲无论什么事相,没有一样不是遍融法界的。香华声色是物,“受忏授记,摩顶垂手”这是事,乃至于起心动念,都是十方三世无不遍融。为什么?因为你常住真心,《楞严经》上讲的“常住真心”。我们今天用的是妄心,不但是妄心,我们也没有常住,我们这个心一会想东、一会想西,心猿意马。用念佛的方法达到这个境界,使我们的真心本性时时刻刻现前,这就是“法界缘起”。所以念佛这个方法,决不能小看。一个真正发心念佛的人,老实念佛人,真正发愿求生净土的人,这个人他就是遍缘法界。

  ‘浅位人便可决志专求’,浅位,是烦恼重、业障深的,没有力量靠自己了生死出三界的,那你就应当决心专求往生西方。‘深位人’,是讲他确实有功夫,他能够断烦恼,他能够了生死出三界、证菩提,真有这样的功夫,这是我们一般人讲的圣人,‘亦不必舍西方而别求华藏’。为什么?假如你舍西方求生华藏世界,到了华藏世界见到普贤菩萨,还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不是拐个弯吗?哪有现在这个直截了当!聪明人不绕圈圈的,这是绕圈子,走了些冤枉路。所以教给你,不必舍西方而别求华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