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生活养生前必须先养心


   日期:2011/4/28 7: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生活养生前必须先养心 [摘编]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天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家小编为您精选了一些保健养生知识、健康小窍门,助您更好、更科学地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这里所谓养心,自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而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包括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

人生在历史长河中不会一帆风顺,好事不会让一个人独占。坎坷带来的痛苦未必不是上天赐予的一种特殊财富。感受痛苦,面对痛苦并不难,难的是在接受痛苦的同时,学会欣赏痛苦。做到这一点,在人生道路上就能大彻大悟,就可以面对一切,而且是坦然地面对。

尽管外面刮风下雨,心里平静;外面就是狂风暴雨,心里仍一片祥和。内心不要养个汉奸,跟客观世界的不幸里应外合。狂风暴雨总会过去,明媚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绝不能在逆境中“轻生”、“倒下”,应在逆境中“求存”、“谋生”。

养生方法很多,原理原则只有一个,在佛门里面用轮相来表法,佛家常讲法轮常转,轮是什么?轮是圆,圆有圆心、有圆周,我们这个身是圆周,心就像圆心。养心要静,心是静的;养心要虚,心里面不能有东西。

几个人能懂得?圆的周是要动的,不动,它就没有作用。圆周要动,圆心要静,所以我们养身要动,养心要静,这是养生的原理原则。

人为什么寿命这么短促?他与这个原则完全相反。现代人他身要舒适,它要不动,心里头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跟这个原理统统相违背;心里面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心坏了,心影响身,身才会生病。我们禁不起外面一点风寒的感染,就会得病,什么原因?心里头的毒素太多,今天讲病毒,佛说什么是病毒的根源?贪嗔痴叫三毒烦恼,内有贪嗔痴,外面就很容易受病菌的侵扰,你很容易得病。

佛菩萨、阿罗汉他们为什么不生病?他们把贪嗔痴断了,心里面清净,没有病毒,外面纵然有干扰,他很不容易被感染。除非他示现,那个示现都是教学的作用,都是用来教化众生的,否则的话,他不可能生病,这些地方我们应当要学。

所以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我们就不会得病,心地真诚慈悲就能够解毒。

我们现在的饮食,真是像经上所说的,每天“饮苦食毒”,用什么来把这些毒解开?用慈悲心,慈悲能解毒,清净能不受感染,这讲的养生之道。

养心贵在静心,情绪乃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如果你的心里每天都是快乐的,那就说明你在养心方面确实是个高手。

养心重在养神。佛家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在人之三宝中,精要化为气,气要化为神;神是精气之和,神乃人之灵魂。所以,养心、静心、乐心,最终要归结到养神上来。神凝才能气定,气定才能心静。养神,说到底就是要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而且会成为被众多人羡慕的养心专家。

在修炼的目的及所追求的功效上,由于佛家追求的是解脱自在、超越生死轮回的涅境界,是出世的哲学,所以佛家着重只是参证佛法的一种手段,它的禅那止观等调身调息、调心观想等方法的目的,是制心一处,参究佛理,以求开悟,静定生慧,彻见法性,解脱自在。与儒家一样,佛家除了为检验操作是否无误或检查修炼所达的层次外,并不刻意企求养生功效,但佛教养生去病延年的功效亦很显著。如果功夫高深,还可以开发出许多人体潜能,如所谓的神境通、天眼通、天耳能、地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等“六通”。但在佛家看来,这些都不过是禅修的副产品,其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是脱烦恼,超生死,度众生。若执著养生的功效反而会因执成障,不能破无明证菩提。佛家养生要求的是明心见性,即要求在思想和精神上下功夫。修行的过程是领悟佛法、破除妄念显发自身的佛性的阶段,其最高境界是大彻大悟而成正觉。心要清净,心要空虚,心里头不能有东西,这是大乘佛法教给我们的养生之道,这是最高的养生之道。阿弥陀佛! 

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第四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养生       养心)(五明学佛网:养生       养心)  

 圣轮法师:─师徒吃茶去─ 意境高妙,养生助道的「茶禅」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养生治病谈汤药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 

 郑石岩教授:随缘成长 第二篇 随兴培养心情 

 魏德东教授:养生贵养心,生活即养生 

 道坚法师:佛教养生学 

 超然法师:闲能养心,闲能入道 

 耕云先生:耕云心药录——保健养生篇 

 圣辉法师:茶禅养生 社会和生 

 菩提法师:赵朴初的“养生信” 

 法清法师:四季养生 

 传喜法师:以欢喜供养心护持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