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来自虚空的般若智慧


   日期:2011/4/26 10: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当我们在行布施时,我们一定还有所执着,若无所执着,则一无所有,我们拿什么去布施?

    若不知人无我、法无我,就算我们舍去所有的一切,包括财宝及身体乃至正法,都不名布施,所以者何?因为先取执为己有,后行布施。譬如: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据为己有,然后拿去施舍给别人,能算布施吗?

    心如虚空大道场,无所执着,故能无所取,无所取即是大舍,本来具足布施波罗蜜。

    当我们在持戒时,我们的心必定有所执着,有所执故,随缘生出贪憎痴慢疑等诸病,是故必须有所防范,所以用戒律在旁随侍,深恐贪憎痴慢疑作乱,当我们放下执着时,贪憎痴慢疑即不能起,则无犯自性戒,即是戒无戒相,或曰无戒而戒。

    心如虚空大道场,无所执着,故能无所犯,无所犯即佛戒,本来具足持戒波罗密。

    当我们在忍辱时,我们外围的人、事、物作何感想?难道它们在欺我、凌我、辱我、讥我,要不然我们是在忍什么辱?不是这样的,一定是我们执着、妄想自作的缠缚,放下妄执,心胸自然宽广,就算要忍也无事可忍。自然圆成忍辱波罗密。

    心如虚空大道场,无所执着,本来具足忍辱波罗密。

    当我们想要精进时,必有某些欲求,或许想成佛,或许有某种进取,欲求使我们产生执着,有所执着的精进,将巩固执着,精进反成障碍,不刻意精进,只是尽一己之力,精进与懈怠无所分野,心自然无所执,心无所执故,圆成大精进,惟名称而已,实无精进不精进之分别。

    心如虚空大道场,无所执着,本来具足精进波罗密。

    当我们入禅定时,必有不定(心乱)时,若心无不定时,则不需入禅定,不出不入是真禅定,有出有入非常定。必定心有所执着,才扰乱其心,乃至执着于正法、执着于清净、执着于禅定,皆能令心烦乱,若无所执着,心即无烦乱,心无烦乱即名禅定,惟有名称而已。

    心如虚空大道场,无所执着,本来具足禅定波罗密。

    当我们修习清净智慧时,愚痴亦同时生起,因为不知不觉中我们动用了聪明才智,世聪染污了清净智慧,并以世聪当成智慧,无意间巩固了一切所知,所知即成障碍,因此导致心有了限量,不管如何的聪明,皆在意识心的范畴里。必须尽管得去掉聪明,去掉所知,无所执着,如此并不会失去智慧,反而能使心无所限量,即成无边的心,智慧因此无所滞碍,自然恢复圆满智慧。圆满智慧是名般若。

    心如虚空大道场,无所执着,本来具足智慧波罗密。

    众生本来具足一切功德,只因妄想与执着,不能证得,若经证得,一切都是现成的,众生虽未证得,一切功德亦不失,只是众生法眼不净、慧眼不净、佛眼不净,毫无所见,是故不觉不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虚空       般若)(五明学佛网:虚空       般若)  

 傅味琴居士:弘法是为了报佛恩(大般若佛学苑-提问解答)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虚空观 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三、“三虚空”与“四大解脱”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修道须开般若慧 

 其它:《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题释义(王孺童) 

 惟觉法师:六祖坛经般若品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三编《佛典 

 吕澄居士:能断金刚般若经讲要 

 黄夏年教授: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黄念祖居士的净土思 

 魏道儒教授:《大般若经》 导读 

 洪修平教授:般若与禅观 

 洪修平教授:佛教般若思想的传入和魏晋玄学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