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生不能自高


   日期:2011/4/14 9: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不能自高 [摘编]

 

古语云“人到无求品自高”,就是说,什么样的人才会有高尚的品格?是无所求的人。人果真达到了无欲无求了,其人格便会自动提高。

不论人欲求什么,大体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得到了,满心欢喜;另一种是没得到,满怀沮丧。得到后,新的欲望重又燃烧起来,想求得更多、更好,直到有那么一天,没有得到满足而痛苦万分,难道得到了就不痛苦吗?一样是痛苦的,得到后第一个反应便是怕失去,想尽办法加以保存、保留,可世间的物质没有恒常不变的,总有失去的时候,剩下的还是痛苦,在求的期间,想方设法、百般算计、损人利己、谋益损人,何谈人格的高操?

世间人因执着自身,总是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切圆满,能得到高官、美誉、多财、美貌、聪明多学等等,因而一切作为,都会围绕着这些目标,一旦稍有所得,马上就会生起自高自大傲慢烦恼,不可一世。以傲慢烦恼恶业,这些人无疑会招感恶报。

故事:山上的寺院里有一头驴,每天都在磨房里辛苦拉磨,天长日久,驴渐渐厌倦了这种平淡的生活。它每天都在寻思,要是能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该有多好啊。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有个僧人带着驴下山去驮东西,他兴奋不已。

来到山下,僧人把东西放在驴背上,然后返回寺院。没想到,路上行人看到驴时,都虔诚地跪在两旁,对它顶礼膜拜。

一开始,驴大惑不解,不知道人们为何要对自己叩头跪拜,慌忙躲闪。可一路上都是如此,驴不禁飘飘然起来,原来人们如此崇拜我。当它再看见有人路过时,就会趾高气扬地停在马路中间,心安理得地接受人们的跪拜。

回到寺院里,驴认为自己身份高贵,死活也不肯拉磨了。

僧人无奈,只好放它下山。

驴刚下山,就远远看见一伙人敲锣打鼓迎面而来,心想,一定是人们前来欢迎我,于是大摇大摆地站在马路中间。那是一队迎亲的队伍,却被一头驴拦住了去路,人们愤怒不已,棍棒交加……

驴仓皇逃回到寺里,已经奄奄一息,临死前,它愤愤地告诉僧人:“原来人心险恶啊,第一次下山时,人们对我顶礼膜拜,可是今天他们竟对我狠下毒手。”

僧人叹息一声:“果真是一头蠢驴!那天,人们跪拜的,是你背上驮的佛像啊。”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一辈子不认识自己。

佛法中对“求不得的苦”阐述的可谓苦口婆心。佛法是度人之舟,登岸弃舟;佛法是“扫帚”,打扫自己的凡尘。求与悟是有着本质是区别的,求,一般意义是依赖性的;悟,一般意义是自动性的,佛云“信愿行”,讲的是发正确的成佛大愿,而不是发空愿,当自己的愿力与佛的愿力相吻合时,就获得了成佛的方法,这个方法不是求得的,而是靠自己证悟得来的,佛法只是校正自己的“信”;规范自己的“行”,佛法没有教人什么“秘诀”的东西,只是教人成佛的“操作规程”,执行起来还靠自我的实践,实践的越丰富,执行的越严谨,成佛的路就越笔直、平坦。我们常常去拜佛,不是求佛;我们点灯上香,不是求佛;我们诵经念佛,也不是为了求佛,我们一切的“功课”,目的是净化自己的心灵,纯洁自己的思想,将自己世俗观念中的尘识、意识,通过拜佛、忏悔、诵经念佛等,洗刷的干干净净。然后再装上佛的般若正智,装上佛的意识境界,念念为一切有情众生服务奉献。尤其在现在这个兢争激烈不安的时代,一定要认真努力修行,念佛求生净土,不能等待将来,不能等待明年,明天都不能等,刻不容缓!阿弥陀佛!

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第四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品格       无欲无求)(五明学佛网:品格       无欲无求)  

 方立天教授:普贤的实践品格及其现代价值 

 李利安教授:法显的内在品格及其当代启示 

 刘元春教授:佛教慈善,要坚守纯真的品格! 

 张文良教授:寺院做慈善要保持其宗教品格 

 觉真法师:慈悲喜舍——贵于珍宝的品格 

 向学法师:与时俱进是佛教的特质与品格 

 人到中年后,就显现出受性格和品格影响所致的面貌 

 这种品格,比智慧更重要! 

 一个人能拥有多大福报,必然要有同等高贵品格承载 

 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 

 五德品格缺失,身体就会产生疾病 

 陈大惠:五德品格缺失,身体就会产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