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道得道不得,得道不得道


   日期:2011/4/10 0: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说到修行,通常会让人联想到诵经、坐禅、礼拜等等,总之是有固定的形式。诚然,我们不能否定这是修行。但“修行”二字,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行”乃身、口、意三业之行,我们意业中的贪嗔痴烦恼,使得我们的身、口不断造作杀盗YIN妄诸业。而修行就是对错误的思想、语言和行为进行修正,使之符合道德规范,使之与佛道相应。

《金刚经》以显实相为宗。实相即诸法真实相,证得实相要离相,不住于相。所以《金刚经》以无住生心为要领,表现在修行上,也就没有固定的形式,只是在日常生活的四威仪中修行。因为实相是无相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要通达实相自然不能住于某种相。只有在日常生活处处离相无住,才能与实相相应。

这也就是禅家所讲的“道”在日常生活中。那么,如何从生活中去体会道呢?禅家告诉我们,“平常心是道”。何为平常心?马祖道一说:“道不用修,但莫染污,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染污,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凡圣。”道是现成的东西,只因被妄想执著覆障而不得显现。倘能去除染污之妄心,道就自然能够显现。

南泉禅师也有类似的开示。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拟向怎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道从平常心中证得,不可起心求道。起心者,即为马祖所说的造作之心,是非之心,取舍之心,凡圣之心。凡人有了这许多心,早就与道相违了。所以南泉说“拟向即乖”。另外,道也不属于知与不知的范畴。凡人的知是妄觉,不知又处无记状态,总之与道是不相应的。 平常心即是道!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凡圣!

我当努力为之!

感悟:修行有求道与见道之不同——求道时修行需要遵循形式,见道时修行需要不拘形式。平常心是道但是,做起来很难,希望尽量做到保持平常的心态。

迷执善,则厌憎恶;

迷执好,则厌憎坏;

迷执对,则厌憎错;

迷执自我,则亦执取他人。

因此,随缘受苦。 只要照见万物皆空, 诸苦将以其本然面貌被洞穿。 法超越好坏, 谁要执着好而不满意坏即非法。 让我们的心放下,安住中道。 超越善恶好坏, 则是正法

如何保有一颗平常心?必须不断地摆脱错误,重复正确!对错误的思想、语言和行为进行修正,强化正念、正见的力量,方能趣向平常心。“凡人的知是妄觉,不知又处无记状态,总之与道是不相应的。 ”

既如此,作为凡夫的佛弟子首先应树立正知正念,培养觉性,才能契入道体。“三级教法”就是在层层扫除我们内心的尘垢、消除自我感,以平淡的心做事不生执着,逐渐显露平常心,以达平等心,最后至平静的境界。没有扫除内心尘垢垃圾的过程,贪嗔痴妄想执着占满内心,道如《楞严经》佛曰:"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回归自性是吗?但我实际做不到平常心,在学习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五明学佛网:修行       )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成道纪念日会供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傅味琴居士:2005庆祝释迦佛成道并为海啸受灾众生息灾祈 

 普献法师:诸魔外道 

 傅味琴居士:赞师大乘道功德(2006年能海上师圣诞开示)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成道是成的菩提大道(2006年释迦佛成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