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雪漠:人为什么会迷?


   日期:2011/4/9 23: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众生因为没有认知到本元心,没有认知到空性,反把妄心当成了真心,糊里糊涂认假成真,执幻为实了,颠倒了自己的本性,迷了自己的本性。人常说:“你还迷着呢!”迷的是什么呢?迷的就是本性。

“念念不思善,久恋诸尘缘。” 什么是尘缘?《俗语佛源》中说:佛教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因六尘乃是心的所缘,能染污心性,故称尘缘。如《圆觉经》卷中:“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身相。”

因为迷了本性,不思向善,多近诸恶,久久入迷,贪恋尘缘,心就被红尘花花世界牵走了。眼观妙色,耳听美声,舌尝美味,鼻嗅各种香气,身体喜欢各种妙触,意识也狂乱逐尘了。由迷而贪,因贪更迷,难以自拔。

“纵容贪嗔痴,多行杀盗YIN。”因为贪婪、仇恨,迷者变得更加愚痴。因为愚痴,也更加贪婪,更加仇恨,这便陷入了恶性循环。“多行杀盗YIN。”“杀”是杀业,杀众生。“盗”是强取豪夺。“YIN”是无明的那种YIN荡。“杀盗YIN”代表着种种恶业。

“造诸罪恶业,轮回受诸生。”因为作恶造了一种巨大的业力,才有了轮回。

关于业力,《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中说:“业是造作、行为的意思,此造作、行为的‘余势’对未来的影响,称为业力。业又有善、恶之分,善恶之业有生起苦乐之果的力用,亦是业力的证明。一切苦乐之果皆因业力所致,故通常有‘业力不可思议’之语。”

时下,有人将业力称为“行为的反作用力”,就是当你有了某种行为时,根据作用与反作用力定律,这种行为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力”。有什么样的行为就必然有什么样的反作用力。当你有善的行为时,就会有“善”的反作用力;有恶的行为时,也会有恶的反作用力。这就是业力。

因为多行杀盗YIN和贪嗔痴,恶的业力越来越强,就能像绳子一样把你捆绑起来,你就无法解脱。于是,你就会身不由己地开始堕落。善的业力能把你牵引到天堂,恶的业力会使你堕落到地狱。你心的愚痴造成了种种行为,那种种行为产生的种种业力把你不停地牵来勾去,于是就形成了轮回。

有人也许会问,既然真心是众生本有的觉性本体,那么,众生为什么会迷呢?

《真心直说》就谈到了这个问题:“或曰:真心体用人人具有,何为圣凡不同耶?曰真心圣凡本同,凡夫妄心认物,失自净性为此所隔,所以真心不得现前,但如暗中树影地下流泉,有而不识耳。故经云: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性亦复如是。肇论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此乃真心在缠也。又慈恩云:法身本有诸佛共同,凡夫由妄覆有而不觉,烦恼缠裹得如来藏名。裴公云: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凡夫也,故知真心虽在尘劳不为尘劳所染,如白玉投泥其色不改也。”

虽然本元心人人皆有,但因迷者不识家中珍宝,才有外出乞讨之事。等到他识得家中珍宝,就不会再到他乡去觅宝了。

证得空性之后,便明白各种因果也是归于空性的,但是仍然不做诸恶。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常说,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一个人的行为。行为构成了人的价值。善的行为就有善的价值,恶的行为就有恶的业力。有人也许会说,那我什么也不做,善也不为恶也不做,那样,你就会陷入无记,跟石头没啥两样了。  

既然明白了迷和悟,你就应该创造一种相对不朽的价值。人生的价值被称为功德,是一种岁月毁不了的东西。我们所说的福德,多指物质层面,比如金钱财物等,这些东西是有漏的,很快就消失了。功德就是你自己的行为承载的某种利众精神,是岁月毁不掉的东西。你的行为构成了你的价值,你的价值构建着你的人生大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雪漠       )(五明学佛网:雪漠       )  

 吴言生教授:经典颂古 第一章 公案颂古与本原心性 二、本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5.单调与迷彩 

 徐文明教授:单靠科学能够战胜迷信吗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张秉全居士:迷时法华转,悟时转法华。 

 明一法师:“觉的能力”被迷惑 

 冯学成居士:漫谈《信心铭》 第七讲、在生死海中超越生死迷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李通玄) 

 慧门禅师:来时迷和去时觉 

 仁焕法师:学佛不是迷信 

 仁焕法师:学佛要破除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