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六)菩萨如何进入发心供佛的深入学习次第


   日期:2025/7/1 14: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六)菩萨如何进入发心供佛的深入学习次第

1.菩萨学布施有两种修行路线

菩萨行者因为因地发心不同,而形成两种修行路线:一种是发悲愿心一直以在家身分行菩萨道,一种是发深证心以出家身分行菩萨道(大智度论卷八十一)。而以在家身分行菩萨道,正是初发心时的一种方便,当其经过多生多劫的学佛,觉悟深一层的修行道理时,一定会进一步行大施舍,‘遵佛遗教’,改头换面,转以出家身分,续佛慧命。而当一个菩萨行者获证诸佛一分寂灭法性,能以变化身行菩萨道时,无论示现在家或出家身分行度生之道,皆能随心所欲,应化自如。

而当一位菩萨行者发心以居家身分行菩萨道,又能广行外布施—财施、妻儿施……,及内布施—身命施,便证明他一定在学布施的道路上经过无量劫数的修持,才能做得到如此艰钜的发心。现代佛弟子可谨慎观察身边有无此等不出家又能广行内、外施的‘在家大菩萨’存在!?

而当一个菩萨行者深入发心以出家身分续行菩萨道时,此‘智信’发心出家的出世行为,本来就是一种难舍能舍、难行能行的大布施—外布施,为在家菩萨‘初发心’修持阶段所不及。就因舍财、舍妻、舍子、舍情、舍欲的智信出家之大布施行为难发,更可证明‘一分’生生世世依‘智信出家的僧宝’,是经过多生累劫的力行‘外布施’—出尘心后,才能做到的。因此出家菩萨在舍弃名利之心,广行布施(法施)时,格外受到世人的敬重与赞誉,良有因也!

而且当菩萨初发成佛心,力行布施法门时,一定会获得天上的福乐果报,但是已经深发成佛道心的菩萨行者,不会贪著因布施所获得的天乐之报,纵然生天,也会当下因宿世所发大悲心度众的悲愿所趋使,转生人间,仍然用先行财施,再行法施的方便度生原则行菩萨道。(智度论卷十二)

2.菩萨发心供佛有二种修学次第

前篇谈及菩萨对人类及畜生行外布施及内布施的施舍情形,现在再来了解菩萨如何依布施法门由浅入深的供佛情形。实际上,菩萨供佛的发心,也是由下心布施心生中心布施心,再由中心布施心生上等供佛心,这三种发心辗转增上的修学次第而进入深一层不动身心到十方世界供佛的事实。

(1)供养佛色身

甲、凡夫供佛而成佛的实例

大宝积经卷四十一说明了一则凡夫行者因发心供佛而完成佛果的例子:

过去久远劫前,有一位纺织业者,出生在一尊叫做旁耆罗私佛出世的时候,因为他的住处,离佛不远,所以每日趁著工作回家的路途中,前往佛所,经常发虔诚心,用一缕微线,供养佛陀,并发愿说:愿我以此供佛善根,于末来世,成就佛道,普渡众生。当时佛接受他的供养,并为他祝愿。

于是这位行者经过一千五百个日子,昔日施一缕线供佛。死后因此善根所感,经过十五拘胝劫中,不堕三思道(据圆测的解深密经疏卷六说:‘拘胝有三种传译,或译为十万,或译为百万,或译为千万。)’

又经过一千拘胝劫,重覆投生为转轮圣王,又经过一千拘胝劫,投生为欲界忉利天主帝释,又经过无量劫中逢遇千佛出世,均亲觐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随佛修行,又经过一个阿僧祇劫,成就佛果,佛号善摄受如来。

这是由凡夫初发心时日施一缕微线供佛,而感得的成佛果报。并且招感此成佛果报的重点,在于施者的发心恭敬、广大、深远,故能仅施一楼微线供佛,便能感招在无量劫中,世世持续、增长其供佛、学佛的信愿不断,终至完成佛果。

由此可知,对一个凡夫学佛者来说,亲近、供养诸佛,是在成佛道上,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

乙、我们供养过释迦牟尼佛吗?

进一步来说,一个要能诞生在佛出世的‘菩萨行者’,又能亲见佛颜,发虔敬心、清净心供养佛色身,当然得经过许多劫数的修学佛法,种下发愿未来见佛、闻法、供佛的善根及累积深厚的布施修因,才能遇佛出世,又能亲觐供养。

而现代的佛弟子,如果自认是‘菩萨根器’,过去曾经在释迦牟尼佛出世印度时,生在佛世,发净信心供养过佛陀,因佛的咒愿力所感,至少今世应延绩宿世供佛的广大福德果报,像阿育王一样的获得一国君王的福报,或者生长在上阶层的富贵人家,而且比一般人更能实践学佛、布施、供佛的道理。纵然现在出家,也会比一般佛弟子更有福报。否则就是轻忽了生遇佛世,见佛、供佛的‘机缘难得与发心不易’。纵然生在佛世,随佛出家,也需要有相当大的福德果报,因‘见佛’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殊胜的‘福德因缘’。不要忽视一类阿罗汉没有福德果报,倘若阿罗汉福德薄弱,就不能遇佛出世,了脱生死,不堪受人天供养了。就像现代一般的学佛者不能体会,发愿来世到他方净土世界去见佛,或者在今世得证念佛三昧时便能见佛需要有相当殊胜的宿福果报的道理一样。‘见佛’,是需要有深厚善根的,尤其现在生无佛世,又能在现生中就能于念佛时见佛,不仅要证人念佛三昧,更要见佛善根因缘成熟,蒙受佛力加持才能成就。

不论你今生是不是发愿要到他方净土去见佛,‘供养诸佛’,本来就是在长远的成佛道上,不可缺少的福德资粮。看看自己现在的福德果报,就应当明白,现代大部分的佛弟子于释迦牟尼佛出世在印度时,未能亲觐供养;如果不是‘宿福薄弱’,为何一般佛教徒在离我们最近的一尊佛出世时,都末能发恭敬心、清净心供养佛陀呢?觉悟自己的福德浅薄,就不应该‘妄自尊大’,不重初发心菩萨实际事行的修学次第—应该发愿到他方净土世界去见佛、供佛、闻法、修行,广植佛道福德资粮。倘若不能再一次把握于今世现身中或临命终时见佛的因缘,不是更加证明凡夫众生的宿福浅薄吗?

而且依大宝积经卷十一所载:‘于贤劫中,未来将成佛约九百多尊菩萨,现在皆在十方诸佛世界中,供佛、闻法、修清净梵行。’

放光般若经卷十七亦说:‘若菩萨摩词萨不供养诸佛,则不具足诸功德……不能成佛。’

看看真正名副其实的菩萨行者,都发愿往生净土,正在诸佛世界净修梵行,何况是我们薄地凡夫,而不愿亲近诸佛,深植佛道资粮吗!?

(2)供养佛及佛舍利时所做观想

菩萨行者无论生在佛世,或者生无佛世,于佛涅槃后,一定会因感佛法乳之恩,将佛的舍利建塔供养;并且于供养佛与佛舍利时,运用观想来提升、开阔自己供养诸佛的心量。就在初发心菩萨用虔敬心观想‘一如来法性,即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如来法性,一如来舍利法性,即是十方无边无际一切世界里所有诸佛舍利法性时’,便将其供佛之心从供养现在出世之佛,串联成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及供养十方无边无际的佛舍利,并发大誓愿说:愿于尽未来际,逢遇无量佛出世,皆能亲觐供养、闻法、随佛修行。

初发心菩萨因为在佛出世与佛涅槃后及生无佛世时,以及供养佛色身与供养佛舍利、佛圣像时,皆会作‘见佛、供佛、闻法’等观想,而生生世世在其八识田中‘见佛、供佛’的善种不断,并且如愿而进:见佛,供佛不断,因而累劫以来获得无量福德果报,蒙受广大清净梵福,于无数大劫中,不堕三恶道,又能善用见佛、供佛之福,广做利益人天之事。而此‘见佛、供佛’之事行,亦正是每一个菩萨行者,在成佛道上必经的学习过程及不可缺少的福德资粮。

有一天,当你恍然觉悟出原来经过多种法门进修后,仍然‘我慢依旧,烦恼未伏,生死难了’,尚在初发心菩萨的学习阶段,请回过头来,发心修习菩萨修行次第—老实称念‘弥陀圣号’,求生他方净土世界去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吧!

(3)菩萨供佛的发心如何深入转进?

菩萨行者发心见佛、供佛的过程,也和一般众生学习布施法门的历程一样,由1.自行供养—行财物施2.劝化他人供佛3.赞叹见佛、供佛功德4.欢喜赞叹供佛者5.拔除悭贪根6.发广大心供佛7.证法性,变化无数化身至十方世界供佛8.以法身供佛等八个由浅入深的引进次第,而圆满布施波罗蜜的供佛深广因果显报。(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大乘义章卷十四)

甲、菩萨初发心供佛的情形

因为当一个已经深发成佛道心,捐弃凡夫‘不净施’心态的初发心菩萨,必然因此种下未来无数见佛因缘,适其逢佛出世时,纵然因财力不足,用不贵重的饮食供养佛僧,也会以最真诚的态度,发出慈和心、敬爱心来供养佛陀。

如释迦牟尼佛宿世修行时,曾经于某一世,遇佛出世,投生为大国王,转佛说法,初发成佛愿心,于那一世中,仅仅发至诚心,用少许食物供佛,死后辗转投生为陶师,又遇佛出世,因前世布施因缘所感,继续发虔诚心用澡浴之具与石蜜浆等饮食供养佛陀及比丘僧众,死后又辗转投生为大长者的女儿,仍然遇佛出世,只要听到佛的名号,便会显发欲供养佛陀之心,依旧发恭敬心用油灯供养憍陈若佛……。初发心菩萨供佛的这颗信愿心,就像清泉的溪流一样,源远流长,涓滴不尽……,而累积了像江海之流一样的无边福德果报。

菩萨行者就是因为逢佛出世时,用最真诚的慈敬心,亲自以佳肴美食等物品供养佛僧及佛舍利,回向佛道,而种下与佛果相应的初步布施因缘,奠定了修学布施波罗蜜的坚固根基。进而劝化家属、亲眷、朋友及一切男男女女,启发供佛、闻法之心,赞叹供佛功德及供佛者,因而更加开阔了菩萨见佛、供佛的福德资粮。

现世的学佛者,若是认为自己今生带有浓郁的布施‘习性’,已经在布施的领域上,能够发广大心、长远心、清净心来供养佛僧,就证明‘你必然宿世时,逢遇诸佛出世。拥有一颗虔诚供佛之心,并且生生世世经常获得深广的富贵果报。’相对的,倘若我们这颗吝施之心依然潜藏心底或坚执难舍,或者布施及供僧时,仍然有‘贪借、悔施’的情形,纵然阅读再多经论,或修定精进,依然证明我们只是道道地地的凡夫俗子,连初发心菩萨的‘边’都摸不到。若是不能经常发惭愧心、忏悔心来承认及反省自己的业障深重,任何一个学佛者都将会陷入‘我慢心’深重的表相现前而自己却不自知的可怜境地了!

乙、菩萨发广大心供佛的情形

当一个初发心菩萨经过生逢佛世或者生无佛世,发诚敬心亲自用种种饮食之物供养佛僧及劝化他人供佛的阶段。这种布施的‘习性’,就会‘累世砖增’,逢需便施,越施越多,不但能以各种美好饮食供养佛僧,而且进一步发心用自己最珍贵、稀有、难舍的衣饰、宝物发心供佛。

譬如释迦牟尼佛尚未成佛时,有一世,生逢佛世,投生为某长者的儿子,这位长者子,因为宿世已经累积了无数的供佛心,今世见到佛陀,便发大施舍心,用名贵的衣料做成僧衣,供养大音声佛。佛灭度后,又发大布施心,建筑了九十个佛塔,供养佛的舍利,死后,又辗转投生为某国的大国王,仍然遇佛出世,更发大施舍心,大施财宝供佛,并以贵重的七宝制成宝盖,供养师子佛,死后辗转又投生为大长者,获得大富贵的果报,依旧遇佛出世,仍然发大布施心,用种种的上好房舍及珍贵的七宝供养妙因佛(智度论)。一分烦恼末断的菩萨,能够做到这种发大施舍心,以种种身外之物,毫不吝惜的供养佛僧,就证明他已经成就外布施供佛的坚固发心。

丙、菩萨燃身供佛的意义

(甲)修行到何种程度才能做到燃身供佛?

前篇谈及,当一分菩萨行者经过无量世的布施饮食、财物、妻儿等身外之物,而达到其对六尘的享乐心、贪染心淡薄的程度,进而转向内省—修持裨定,及不断地在禅定中熏发出大慈悲心(见后续梵行精进愿),才能真正稳当地进入‘内布施’—身命施的学习阶段。

相对的,一分菩萨进入以‘身施’供佛的程度,同样要经过外布施—要在无量劫中施舍无尽财物供佛(施舍无尽的贪吝心,获得广大、明净的心量),及劝化他人用财物供佛,当其闻佛说法,觉悟法身修证的道理,并亲证法身后,才能真正做到行身命施供佛的极致—以法身供佛—燃身供佛的程度。

倘若没有深究法义,会误解燃身供佛的意义,是将自己的身体焚烧来供养佛陀!难道佛真的需要我们凡夫将色身燃烧来供养祂吗?

(乙)燃身供佛出自什么经典?

燃身供佛的道理,出自法华经卷六的药王菩萨本事品。如经文说:‘……尔时日月净明德如来(他方世界之佛),为一切众生熹见菩萨(药王菩萨前身)及众菩萨、诸声闻众说法华经,是一切众生熹见菩萨乐行苦行,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满万二十岁已,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得此三昧已,心大欢喜,即作念言:我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即时入是三昧,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词曼陀罗华、细末坚黑栴檀,满虚空中,如云而下,又雨海此岸栅檀之香,此香六铢,价值娑婆世界,以供养佛。作是供养已,从三昧起,而自念言:我虽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即服诸香、栴檀、薰陆、兜楼婆、毕力迦、沉水、胶香,又饮檐卜诸华香油。满千二百岁,香油涂身,于日月净明德佛前,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若以华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天缯、审盖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种种诸物供养,所不能及。假使国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放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诸如来故。作是语已,而各默然,其身火燃千二百岁,过是已后,其身乃尽。一切众生熹见菩萨作如是法供养已,命终之后,复生日月净明德佛净土中……。’

(丙)燃身供佛的重点意义

由以上经文所述,可以归纳成六个重点:

1.一切众生熹见菩萨因闻法华经—而启发苦行之心,即于彼佛在世时,精进经行(修常行三昧),一心追求佛的定慧;经过一万二千年,顿证一切平等法身净心之体(即证无生法忍),而能随己意乐,从体起用,应缘显现一切色身度众,故名证‘现一切色身三昧’。

2.菩萨因感念闻经之力,令其得证‘现一切色身三昧’,故又入三昧,以神通力在虚空中变化种种香华物品供养佛。

3.菩萨再从三昧起,领悟以神通力变化外财供养佛,不如用真身(法身)供佛,才能报答法乳之恩的道理。便在一千二百年间,服食种种香物、香油,复用香油涂身(以此表示在修定之间,长年服食种种用香物煮成的香水,来转化凡夫污秽、不净的色身体质为清净之身,使得生理、心理俱清净)。

4.再用香油涂身(清洁外身),于佛前又用最名贵的布,叫做天宝衣,一层一层地缠裹自己的身体,复用香油浇灌在缠裹天宝衣的色身上,刹那之间,用押通力用,放出(三昧真火),以定火燃烧色身,通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以此表示此菩萨已经破我执、断身见、灭烦恼、证法空、智光开,在定中显发平等慈悲心,才能于一刹那间,用悲智之火,烧尽烦恼色身,当下显现法身真体,而使得悲智光明,偏照无量无边世界。亦以此警惕众生不可因看见菩萨证无生法忍后,能运用神通力变化种种物品供佛而执著「外相’神力变化;应该当即反观‘本心’,照见真空佛性,才能体悟菩萨在无相中现有相供佛的寓意)。

5.诸佛见菩萨以法身供佛—与佛同证法身,故而赞叹说:此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又不离大悲不愿,才能显发与诸佛法身相应的真空观智,燃烧五蕴假相,真正做到以真法供养如来,此为一切布施法中最为尊贵,这是用所有的外布施—财物、国城、佛寺……等供养佛的行为所不能相比的。菩萨用三昧真火燃身达一千二百年之久,色身烧尽后,以此法供养功德所感,又转生彼佛净土中。(以此表示此菩萨经过一千二百年的以三昧真火燃身,而彻底在悲智光明中,照见法身实相究竟之理,与佛同证法身,又与佛的智业相应,故能在命终之后,用意生身,仍然化身在彼佛净土中,继续对彼佛行法供养……。)

(丁)法施最高的价值是什么?

由上可知,菩萨萨若能做到‘以法供养佛’的程度,必须在宿世修行间,经过对众生行外布施、内布施(身命施)、内外施的过程,及对无量诸佛行外布施(财物供养)及内证法(正见心地法门)的程度,因此在多生累劫中,积集相当的福慧资粮,彻见法身真理,并能达到随缘显现一叨色身相度生的证量后,才能真正做到断法执,用智慧之火,燃烧烦恼色身,而在悲智光明照射中,用真空之身供养如来,成就最上第一尊贵的法施波罗蜜。

并且一个菩萨萨行者要能做到真正的对众生说法‘真净法施’的程度,也一定要到获证无生法忍,断我相、破法执的程度,才能彻底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说法的境界(菩萨如何证无生法忍,后续愿中有说明)。凡夫学佛者,往往没有将修证的次第弄清楚,就误以为自己已经见到(法身),已经做到‘真净法施’的程度,实在应该感到惭愧、忏悔了。

(戊)凡夫可不可以燃身供佛?

并且本篇所说燃身供佛的境界,不是现在一般我相、我执深重,不务实修,没有真空观智,又没有大悲愿心的凡夫众生所能用‘凡法烧身’做得到的。千万不可误解燃身供佛的意义,是将自己的色身焚烧来供养佛。如果凡夫俗子有这种举动,绝对是‘自杀行为’,来世堕落恶道,定遭‘杀身’果报,可不慎哉!

(己)菩萨行身命施—以法供佛的因行基础是什么?

净土中必然具备无量获证‘现一切色身三昧’的大菩萨行者,自然能往返十方世界,对无尽诸佛做到‘以法供养佛’—用三昧真火燃烧四大假合的包身,在悲智光明遍照中,用真空之身供养诸佛的最高法施境界。

而一个菩萨行者要能达到‘以身命布施众生’及‘以法供养佛’的上心布施相的境界,在修学布施波罗蜜的因地历程中,亦是要融通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其他五度相辅相成的过程,才能圆满实现,乃至最后实现圆满布施的修证境界。

最后就来分辨菩萨圆满布施的修证境界是个什么样的情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大寂尼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大寂尼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