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圣轮法师:生活在动静中 一切归于自然─谈「动静自如」的人生哲学


   日期:2025/3/22 17: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生活在动静中 一切归于自然─ 谈「动静自如」的人生哲学

我最近对于「动」「静」有一些体悟,写成一首偈子给大家参考:

能动有命,能静有灵;

动时无碍,静时放开;

生活在动静中,一切归于自然。

一个人如果有活动、呼吸和动作,就有生命,就是生命力的显现。人既然身为「动物」就一定要动,动不了就是有病;但若只会动,也只是一种「蠢动」、「好动」的凡夫生命而已,所以还要加上「能静有灵」。也就是说,我们在「动」之后,还要让自己安定、止静,我们的心才会安宁,才会有智慧。一个人光会动作、工作,而没有沉着的心,只不过是一个没有智慧的人,绝对不够灵光的。

「动时无碍」─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工作、活动时,一定要达到心中没有罣碍,所以动中也在修禅,达到心中没有罣碍和烦恼,才能处处圆满,就是在修「动中禅」。

「静时放开」─是说我们在禅修打坐时,一定要放开任何一件心事,譬如今天大家来这里上禅修班,就要放下所有的烦恼罣碍,才有禅修的功德。也就是要放开家务事、恩怨事、烦恼事、得失事、利弊事,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苦恼及轮回之因。

为何人要「守静」和「禅修」?因为一个人若过度地动,身体机能会不堪负荷而生病,灵光就会减少,成为一个病态的「过动儿」,所以「动」后一定要守「静」。「静」才有境界,「动」只是一种方便应用而已,所以「以动为用」、「以静入道」,「静」才能摆开一切烦恼。我们每天都有很多想法、做法和看法,在困扰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沈沦了,就如佛教说「自缚、自绊」,就是拿很多绳子来捆自己,让自己不得自由。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求得「解脱道」,所以不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一定要「抽出半个钟头」来安顿我们的身心,把一切的工作、烦恼、障碍都放下,让「烦死、忙死、气死」的心「活过来」,不要「磨死」那尊「佛」了。此时才能体会到其实自己很无聊,很多纷争、想法、执着及罣碍,都是多余的。

任劳任怨 无执无苦

「生活在动静中,一切归于自然」─人要如何归于自然?只有两句话─「任劳任怨,无执无苦」。所谓「任劳容易,任怨难」,我们常能在做事时「受苦受难」也不在意,但却不能忍受别人「嫌一句、骂一句」,只会想赶快辩解,和别人计较、翻脸。

其实,我们要修「任怨行」,也就是「欢喜做,甘愿受」,无论什么职务,都要欢喜做,并且甘愿承受一切顺逆境。我们既然已经在修行了,就不要和世俗人一样,无法忍受别人的批评或嫌弃;既然已经选择了我们的工作、修行、师父和道场之后,就要「心甘情愿」。

所谓「欢喜受」,就是无论遭遇逆、顺、苦、乐境,都要欢喜接受,让一切归于任运自然,才能解脱自在。我们要「尊重自然,和谐人生」,「自然」就是「和谐」、「互助」、「体谅」、「包容」、「慈悲」及「智慧」的综合体。人家对我们不利、无礼,这也是自然的显现,就如打雷、台风都是逆境,我们仍要逆来顺受,毕竟这都是大自然必然的现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禅修,可以说是修行的根本功夫。若一个人没有禅修、没有往内观,即使坐死、参死都是一个凡夫。所以禅修不只是打坐,是在每一个时刻往内观,不要往外去想、去看,我们要欣然接受一切境遇的「风风雨雨」,这就是一种「超越」,唯有超越才能到达彼岸、解脱生死。

本来无罣碍 放下即自在

无论初学佛者,或学佛多年者,都要时时内观、时时内省,才知道许多心中的烦恼罣碍都是多余的、无意义的。所以在「动」的时候,我们用「智慧来应世接物」;在「静」的时候,放松身形「安住自己的心」。「动的时候无碍,静的时候放开」,所以生活在动静之中,要让一切归于自然,让一切的烦恼、不平,都归于平静,来享受人生、享受自然。

学佛的人,每一刻的心,都要发露出最大的慈悲和爱,来包容整个世界。有如我们口袋里的钱,虽然很脏,我们也不嫌弃,当我们包容了「污秽与错误」,原谅别人,就能显出大用。我们千万不要去排斥别人,即使能让我们满意的人很少─包括我们的父母、妻子、师长及同修,但就像钞票虽然很脏,若没有它们,也会让人走投无路。故《般若心经》说「不垢不净」,亦即是,「包容一切,一切便为我所用;排斥一切,一切不为我所用」,便成为一个贫穷、孤独、无能的人。

「释迦牟尼」的「释迦」译成中文为「能仁」,所以修行人不但要有「能力」,还要运用最大的「仁慈」来待人接物;即使是有能力的人,还要有慈悲的一面。「能力」只是一种「工作的利器」,「仁慈」才是「佛心的精髓」。

我们不要批评佛陀,不要批判经书,不要评断师父们的所作所为,否则只会让你的心起更大的懊恼。而是应该要恭敬、护持三宝,如此才能回归佛陀的怀抱、得到佛法的滋润,身处佛菩萨的加持中。因此,时时念佛、念法、念僧的人心中就会没有障碍,我们要放弃自己的想法,放弃自己的执着,随缘、恒顺,才会没有痛苦,也才能「无执无苦」、「当下解脱」。

今天大家来参加禅修班,学打坐、学调息、学观修,就是要从污浊、烦恼、动乱的生活漩涡中,找出一条生路。我们出了一个「牢笼」,不要再进入另一个「执着」新牢宠,要真正地求解脱。若能不为自己想,事事皆为众生想,如此,你的修行便能一日千里了,祝福大家早证菩提大道,阿弥陀佛!

2000年1017日 开示于台湾佛法山台中圣德禅寺禅修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圣轮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圣轮法师)  

 圣轮法师:心能转境无罣碍 雨中采茶乐开怀─ 「以心转境」 

 圣轮法师:浅释「皈依三宝」的殊胜谛 

 圣轮法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息诸生死门─ 当下解脱说「佛法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圣轮法师:向绿色大地取经 让心灵自由呼吸─「心净则国土净 

 圣轮法师:看透人世间 欢喜生活禅─谈「随缘自在」的欢喜人 

 圣轮法师:直心是道场 当下即是禅─ 浅释「禅」的真义 

 圣轮法师:山光水色尽演清净禅 溪河大地阐示微妙谛─「山河 

 圣轮法师:「积极力行」的人生观 

 圣轮法师:“吃茶去”现代解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圣轮法师:六好生活禅──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