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二


   日期:2025/1/11 22: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二)
  郑振煌 主讲 / 陈淑蓉 整理
  二○○二年七月十日讲于花莲力行禅寺
  缘起无自性
  我们人为什么要了解自性?请注意,自性有不同的意涵。大乘佛教说的自性指的是我们的心性、佛性,其实自性就是指那个不变的性。我们佛性就是不变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我们说生无自性、灭无自性等等,是指的那个现象,生是一个现象,灭是一个现象,生老病死是一个现象,这些现象都是无自性的。
  什么叫做无自性呢?就是说这些现象都是缘起,都是因缘生,因此就是无自性。了解自性有什么好处?我们说缘起,就是指“事”,也就是“本末”的“末”的部分。我们了解自性,是了解原理,也就是了解“本”。我们如果只了解现象而不了解原理,我们会很累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没有真正的智慧、没有了解真理。就好比说:我们看到花开花谢,人会生老病死。每一次都要经过分析,一切万法都是无常,都是生、灭无自性,都是缘起无自性,这样我们会很累的。我们要了解自性,也就是要抓到原理。为什么一切无自性?因为是缘起,大乘称之为佛性、空性、心性、自性。了解原理以后,什么事情都可以用原理来对待。
  比如我们看到云、雨、河水、海水、水沟的水,或是汤或是茶或是咖啡,或是看到冰,看到水蒸气。我们只要了解原理,看到云彩浓厚了、湿气重了就会变成雨。雨落在水沟里就变成水沟的水,落在大海就变成大海的水,落在湖里就变成湖水,把它煮开就是开水,泡茶就变成茶水,煮菜、煮汤就变成汤水。可见,原理抓到了,就识得本质。本质是不变的,但由于不同的因缘,所以才产生了不同的现象。我们了解了原理,就可以不被现象所迷惑。不被现象所迷惑,也就是说我们离开了束缚,得到大自在,这就是了解自性的好处。
  什么是佛性
  大乘佛教度化众生,就是要我们了解佛性、体证佛性遍满宇宙虚空。三千不离一心,一心即是三千。即心即佛,是心是佛,作心作佛。这是禅宗所说。即心即佛,当下此心清净就是佛;不清净,就是凡夫,就是众生,就是地狱、饿鬼。三千法界都不离此心,所以即心即佛。我们说是心是佛,但要怎么修成佛呢?就要作心作佛,在心上去体会佛性,在山河大地里面去体会一切都不离佛性,这就是天台的性具思想。由佛性而呈现宇宙,宇宙与佛性不二。大乘佛教的终极就是体证自性、体证佛性。大圆满的法门就是体证心性。
  我们刚刚在喝茶的时候,有一位师兄问:“大圆满修行的射法,在我们临终死亡明光出现的时候,能够用得上吗?”师父那时候没有回答。我们要怎么在临终时用得上?我们在死亡过程中会有死亡的明光出现,那就是我们的母光明、地光明。当那种光明出现时,如果生前修学过射法,就可以将心射出去,跟死亡明光融合。所谓跟明光融合也就是能所双泯,再也没有二元的相对概念,由相对而进入绝对,进入一如,进入如来。
  什么叫如来
  什么叫如来?如来就是如去,就是从“如”那边来,就是去到“如”那个地方。如来,梵文叫做Tathagata。Tathagata由Tatha和gata或agata二个字组成。gata是“来”的意思,所以agata是“去”(也可以把gata解为“去”,则agata就是“来”)。因此,Tathagata可以当做Tatha││gata或Tatha││agata解,意为“如来”或“如去”。Tatha就是“如”,“如”就是平等不二,“来”和“去”不二。如来就是如其所来,来无自性,去也无自性,如来其实不来不去,所以如来就是如去,如去就是去到“如”那个地方。什么叫做如?用英文来讲就是suchness、thusness,“就是这样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办法用语文、符号来传达,就是这样子。什么叫做就是这样子?随顺因缘,也就是智慧者的随波逐流。什么是随波逐流?就是什么样的因缘产生,你就善尽那个因缘。好像师父说,他会来花莲办力行佛学院,从来就不是他的生涯规画。办力行佛学院只是半个小时内的因缘成就。他来这里开山,也没有那种概念,而是因缘转到哪里,他就利用那个因缘来做善事。诸位朋友,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修行要领。随波逐流,就是在波上借力使力。藉著因缘来善尽因缘、发挥因缘的功能。当我们分析了身是地水火风空所构成,也就能了知我们生理的部分和山河大地、众生毫无差别,如此就可以进入如来的世界,进入平等不二的境界。
  进入平等不二的境界有什么好处?就是让我们体悟到真理,也就是说我们再也不会被现象所迷惑。当我们死的时候,就回归大自然。我来自大自然,将来死了,尸体腐烂或火化了,就回归大自然,那不就是回到我的本来处吗?不就是如去吗?我们是怎么来的?我们是从空性而来的。所谓空性就是诸法因缘生的性,也就是除了自己的因,自己过去世的业力以外,还有父母亲的缘,加上社会世间种种的助缘,才成就了我,这就是如来。当我们体会了缘起,我们就体会如来。因为我们是从如那里来的,所以我们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是如来,男生是如来,女生也是如来,桌子等一切物质也是如来。
  大乘佛教发展到最后,就倡言一切都是如来。难道不是如来吗?这是不是缘起的?这是不是空性?它是从如那边来,将来有一天杯子坏了,人老了、病了、死了,化归为一切空无的时候,就如去了。如来、如去有什么差别呢?我们和佛有什么差别呢?差别只是我们无明。我们不了解我们是如来,我们不了解自性、缘起。换言之,我们没有智慧,我们无明。其实并不是真的有来、有去,而是缘起故来无自性,去无自性。非无因生、非自生、非他生、非自他生;非无因灭、非自因灭、非他因灭、非自他共因灭。一切都是众因缘所生、众因缘所灭。缘起故生无自性、灭无自性;缘起故一切现象无自性,一切现象都在无常变化中。所以,我们就可以随波逐流,我们就可以借力使力,就可以利用一切因缘、一切波来发挥最大的功能。
  随波逐流是自在放松
  你是老师,你就善尽老师的功能;你是学生,就善尽学生的功能;你是家庭主妇,就善尽家庭主妇的功能;你是记者,就善尽记者的功能。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在自己的岗位上,好好去善尽本分,这就是随波逐流。我们如果不随波逐流要和波相对抗,一定会惨遭灭顶。在座的如果会游泳,就会知道游泳最重要的要领就是“随波逐流”,也就是全然放松。那么你就可以在海上睡觉。我们为什么不会游泳?因为我们没有能所双泯。我们会想如果灭顶怎么办?我是我,水是水,没有办法和水打成一片,没有办法放松,所以我无法在水上睡觉、生活。但是善泳者却有这种能耐,全然放松。体会到自性,也就是掌握到那个原理。如果我们掌握到一切无自性,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具足一切三千法界,就可以不被缘起的相所迷惑,就自在了。
  我们不会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迷惑,也不再因某人地位比我高所迷惑,我们分别心就没了,就可以非常的自在了,所以就活在如来、如去、如如之中。透过身的观察、解析,就发现过去我们对身的执著是没有必要的。不如实面对自己的生、老、病、死是没有道理的,一切都是无自性的。生、老、病、死无自性,一切都是空性,一切都是无常。睡久了就会睁开眼睛,活久了必然会死,不然活得不自在,活得没有意思。这就是教我们离开现象的束缚,也就是打破我们的妄念,打破我们的分别心。我们观察有这个身以后,我们要继续观察我们的语。
  最微细心气
  “语”就是声音,因为有声音,所以有语。我们观察“语”,语也是缘起无自性。我们讲话,难道只有嘴巴的功能吗?难道只有语言脑神经的功能吗?难道只有心的指挥功能吗?都不是。它是众多因缘所促成。我们发现,语和身一样,都是很粗的气。我们要发现最微细的气,也就是修密宗或修禅定的人所要去体证的最微细心气。从最微细的心气分支出越来越粗、越来越明显的心和气。越粗的心,就是我们的觉受、思想。粗显的气就变成了地、水、火、风四大,变成种种器官,组合成身体。各位打坐都有经验,就可以发现我们的气。
  气可以分为粗、明显或比较外在的气,显而易见的就是呼吸。所以行者对於呼吸是很重视的,练瑜伽的人,练yoga瑜伽或是yantra瑜伽(动态的瑜伽),也很重视气。为什么呢?因为从气可以了解我们的身、语、意。我们的呼吸顺畅,身体就比较健康,心情也比较好,情绪也比较安详。我们的气不顺,身体也就不健康,情绪会显得很浮躁。当气不顺的时候,讲话就会颠倒。我们讲话要和顺、和蔼,一定要先深呼吸。我们要和人家吵架前,先深呼吸,深呼吸三、五次以后,就会心平气和地说:“您哪!真是讨厌喏!”对方也就不会和你吵架了,他会说:“唉呀!我真的很讨厌,您也很讨厌哦!”气就跟著调和了。当我们心浮气躁,一动我们的语就乱了;我们的呼吸一不顺畅,讲话就是怒气冲天,讲话都很冲。若我们气不顺,我们的身就不顺,语也不顺。再更深入一层去体会,所有的语都是音声,所有的音声,缘起固有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音声的本质也是空性,也是由地水火风空所构成。
  为什么我们要念佛、持咒?念佛、持咒就好像我们在打坐,数息、观呼吸、调息一般,是以调息为媒介,跟身相结合。念佛、持咒时,我们是藉著佛号声、咒语声,进入最微细的本质,来体会空性。是透过音声和本尊、诸佛菩萨相沟通、相应。咒语是一种空性的显发,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都有他的咒语、心咒、种子字、音声或是符号。我们就是透过这个媒介来和本质、原理相应。佛就是我们的原理,就是我们的来源处,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什么是本来面目
  什么叫做本来面目呢?大家和师父参公案、参话头,都可以参到“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我在外面流浪,将近一个月后才进入办公室。一进去就发现有一位未曾谋面的师兄打电话找我,听说他已经找我好久了。好不容易接上电话他就跟我说:“老师,我现在有一件事情想拜托你。”我问他有什么事情。他说:“我的儿子在十九岁那一年,已经见到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我问他:“请问令郎见到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看到什么?”这位师兄就告诉我说:“唉呀!我也不知道他见到什么。我是不是可以带他来给老师勘验一下。”我跟他说:“我没有见过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我没有这样子的修行,不过你可以带令郎来我这边,有空我们交换交换意见。”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呢?你到底是怎么样去见它?一切佛,就是我们的源头,佛菩萨、心性、自性就象征一切宇宙世间山河大地众生的本源处。
  密教透过礼拜、观想、持咒;净土法门透过持名念佛,透过音声,从音声当中和我们的本源处相应,这是有道理的。和它相应,就是能所双泯,也就是和自己的源头、原理相应。当我们体会到原理,就不会被枝末的现象所迷惑,就能够在世间任运自在。所谓任运自在,就是我们在这世间该病就病,该死就死,该老就老,该来就来,该去就去,这就是随波逐流。这个时候是清清楚楚的随波逐流,这个时候是发挥我们自身功能的随波逐流。
  可怕的摇头丸
  我们再观察语,就好像在观察我们的身一般。我们观察身在没有修行以前,我们的身可能都会造恶业。我们的身可能没有好好的去体会,没有好好利用它来修行、来做好事情。很多人,尤其现在的年轻人吃摇头丸、吃迷幻药。据说有百分之三十的年轻人,甚至一半的年轻人都吃过。我刚刚从印尼回来,在印尼有一位学生告诉我:“老师,你不知道,在上你的课之前,我是吃摇头丸的。”这位学生是什么时候上我的课呢?他前年来上我的课,他说:“老师,你知道吗?我从台湾留学回到印尼以后,就开始吃摇头丸。老师,你不知道摇头丸一吃下去多么快乐?”诸位有没有人吃过摇头丸?他说摇头丸吃下去的快乐是没有办法想像的,真的会让人上瘾。他说吃下去,整个人忘我,整个人的头就一直摇一直摇,可以摇一天一夜、两天两夜,整个人沉浸在享受中。可是当摇头丸的药效一过,整个人就会瘫痪掉,就变成忧郁症,没有意志力,精神涣散,对前途一点希望都没有,对未来、对这个世间毫无感觉,觉得这个世间很糟。他吃摇头丸上瘾之后,所赚的钱全部花在上面,但是药效一过,人就陷入极度的忧郁之中,一直消沉下去,只好到医师那里去打针,打镇定剂。
  我问他:“医师有没有劝你不要吃摇头丸,或是说如何矫正你的毛病?”他说:“没有,反正你来打针、吃药,他有钱赚就好了。”他身上永远带著镇定剂,一发作就吃药,真是痛苦极了,人生一点希望都没有。可是,他有福报,很幸运的接触了佛法。我去印尼上了一星期的课,他也很精进日夜上课之外,晚上下课还陪我们到夜市去吃冰、吃榴梿,慢慢了解佛法,亲近道场、亲近师父。时间久了他对我说:“老师您这一次来,我要向您报告,佛法实在太棒了,佛法救了我,否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人生快要报废了。”他听过课以后,现在事业顺利、发达。我问他:“你已经克服摇头丸了吗?”他说:“我已经克服了。因为佛法给我力量,那种法喜才是真正的喜乐。”因此他非常发心,要将他所知道的佛法辅导年轻人,希望年轻人不要再嗑药、吃摇头丸。
  我们再回到主题。分析了身和语之后,我们发现由于不了解真理而误用了身和语,造下恶的身业、语业。恶语业就是种种徒增自己烦恼的恶口、绮语、妄语、两舌等。现在知道语的基本元素也是地、水、火、风、空、识与一切众生、山河大地都是无二。我们只要透过语的修行,就可以达到本源——我们的佛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郑振煌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郑振煌居士)  

 郑振煌居士:菩萨道的修行 

 郑振煌居士:《六祖坛经》对二十一世纪居士佛教的启示 

 郑振煌居士:佛法与情绪管理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郑振煌居士:传道授业解惑 

 郑振煌居士:生活与生命 

 郑振煌居士:体相用三大 

 郑振煌居士:看心不看相——你知道怎么老吗? 

 郑振煌居士:六和敬:佛教三大语系的团结与合作基础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十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九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