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日期:2024/10/23 16: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
闽南佛学

  很久以前就有一个预言流传著,预言《楞严经》在所有佛经中是最後流传到中国的。而当佛法衰微时,它又是最先失传的。这是预言,或是神话,姑且不去管它。但在西风东渐以後,学术界的一股疑古风气,恰与外国人处心积虑来破坏中国文化的意向相呼应。《楞严》与其他几部著名的佛经,如《圆觉经》《大乘起信论》等,便最先受到怀疑。民国初年,有人指出《楞严》是一部伪经不过还只是说它是伪托佛说,对於真理内容,却没有轻议。可是近年有些新时代的佛学研究者竟乾脆认为《楞严》是一种真常唯心论的学说,和印度的一种外道的学理相同。
  讲学论道,一定会有争端,固然人能修养到圆融无碍,无学无诤,是一种很大的解脱,但是为了本经的伟大价值,使人有不能巳於言者。
  说《楞严》是伪经的,近代由梁启超提出,他认为第一:本经译文体裁的美妙,和说理的透辟,都不同於其他佛经,可能是後世禅师们所伪造。而且执笔的房融,是武则天当政时遭贬的宰相。武氏奸佛,曾有伪造《大云经》的事例。房融可能为了阿附其好,所以才奉上翻译的《楞严经》,为的是重邀宠信。此经呈上武氏以後,一值被收藏於内廷,当时民间并未流通,所以说其为伪造的可能性很大。第二:《楞严经》中谈到人天境界,其中述及十种仙,梁氏认为根本就是有意驳斥道教的神仙,因为该经所说的仙道内容,与道教的神仙,非常相像。
  梁氏是当时的权威学者,素为世人所崇敬。他一举此说,随声附和者,大有人在。固然反对此说者也很多,不过都是一鳞半爪的片段意见。民国四十二年《学术》季刊第五卷第一期,载有罗香林先生著的:唐相房融在粤笔受《首楞严经翻译考》一文。列举考证资料很多,态度与论证,也都很平实,足可为这一重学案的辨证资料。我认为梁氏的说法,事实上过於臆测与武断,因为梁氏对佛法的研究,为时较晚,并无深刻的工夫和造诣。试读《谭嗣同全集》里所载的任公对谭公诗词关於佛学的注释便知。本经译者房融,是唐初开国宰相房玄龄族系,房氏族对於佛法,素有研究,玄奘法师回国後的译经事业,唐太宗都交与房玄龄去办理。房融对於佛法的造诣和文学的修养,家学渊源,其所译经文自较他经为优美,乃是很自然的事;倘因此就指斥他为阿谀武氏而伪造《楞严》,未免轻率入人於罪,那是万万不可的。与其说《楞严》辞句太美,有伪造的嫌疑,毋宁说译者太过重於文学修辞,不免有些地方过於古奥。
  依照梁氏第一点来说:我们都知道藏文的佛经,在初唐时代,也是直接由梵文翻译而成,并非取材於内地的中文佛经。藏文佛经里,却有《楞严经》的译本。西藏密宗所传的《大白伞盖咒》,也就是《楞严咒》的一部份。这对於梁氏的第一点怀疑,可以说是很有力的解答。至於说《楞严经》中所说的十种仙,相同於道教的神仙,那是因为梁氏没有研究过印度婆罗门和瑜伽术的修练方法,中国的神仙方士之术,一部分与这两种方法和目的,完全相同。是否是殊途同归,这又是学术上的大问题,不必在此讨论。但是仙人的名称及事实,和罗汉这个名词一样,并不是释迦佛所创立。在佛教之先,印度婆罗门的沙门和瑜伽士们,已经早有阿罗汉或仙人的名称存在。译者就我们传统文化,即以仙人名之,犹如唐人译称佛为大觉金仙一样。绝不可以将一切具有神仙之名实者,都攫为我们文化的特产。这对於梁氏所提出的第二点,也是很有力的驳斥。
  而且就治学方法来说,疑古自必须考据,但是偏重或迷信於考据,则有时会发生很大的错误和过失。考据是一种死的方法,它依赖於或然性的陈年往迹,而又根据变动无常的人心思想去推断。人们自己日常的言行和亲历的事物,因时间空间世事的变迁,还会随时随地走了样,何况要远追昔人的陈迹,以现代观念去判断环境不同的古人呢?人们可以从考据方法中求得某一种智识,但是智慧并不必从考据中得来,它是要靠理论和实验去证得的。如果拼命去钻考据的牛角尖,很可能流於矫枉过正之弊。
  说《楞严经》是真常唯心论的外道理论,这是晚近二三十年中新佛学研究派的论调。持此论者只是在研究佛学,而并非实验修持佛法。他们把佛学当作学术思想来研究,却忽略了有如科学实验的修证精神。而且这些理论,大多是根据日本式的佛学思想路线而来,在日本,真正佛法的精神早己变质。学佛的人为了避重就轻,曲学取巧,竞自舍本逐末,实在是不智之甚。其中有些甚至说禅宗也是根据真常唯心论,同样属於神我外道的见解。实际上,禅宗重在证悟自性,并不是证得神我。这些不值一辩,明眼人自知审择。《楞严》的确说出一个常住真心,但是它也明白解说了那是为的有别於妄心而勉强假设的,随著假设,立刻又提醒点破,只要仔细研究,就可以明白它的真义。举一个扼要的例来说:如本经佛说的偈语:《言妄显诸真,真妄同二妄》。岂不是很明显的证明《楞严》并不是真常唯心论吗?总之,痴慢与疑,也正是佛说为大智慧解脱积重难返的障碍:如果纯粹站在哲学研究立场,自有他的辩证、怀疑,批判的看法。如果站在佛法的立场,就有些不同了。学佛的人若不首先虚心辨别,又不肯力行证验,只是人云亦云,实在是很危险的偏差。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南怀瑾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南怀瑾居士)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三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