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其它:性愿大师对闽南与菲律宾佛教的贡献(陈全忠)


   日期:2024/10/20 20: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性愿大师对闽南与菲律宾佛教的贡献
陈全忠
闽南佛学


  前言
  性愿大师早期在闽南弘扬佛法,建树甚多,与圆瑛,会泉两大法师,同被誉为福建三大高僧。以后又受菲律宾佛教界聘请前往传教,在菲囯首都岷里拉市主持重建和新建了规模宏大的信愿寺和华藏寺,并使之发展成为菲律宾国家的佛教中心,对推动该国佛敎文化事业的进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中菲两国佛教界的友外交往奠定了良好基础。圆寂后,被尊奉力菲律宾佛敎開山祖师。对闽南与菲律宾佛教界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就性愿大师(以下简称大师)在闽南与菲律宾佛教文化的贡献,作一扼要的论述,对了解和研究闷诺与菲律宾佛教史是有帮助的,为此,借鉴有关資科,撰写此文,与冈道们共同研讨,为说明问题,现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一、性愿大师简介
  性愿大师《1889—19612年),现代僧人。俗姓洪,法名古志,字性愿,年逾花甲後,改字乘愿②。别号栖莲,暮年义号安船。福建省南安县华蜂乡人。大师出生于佛化家庭,世业农、家道小康。自约聪颖过人,七岁时,即随其祖母持长斋礼佛,稍长人后,就萌起出家做和尚的念头,经常随父亲登鸿渐山至清水岩寺礼佛,尝于佛前默祷;“愿二宝加披、因缘成熟、出家作沙门,以偿心愿”。1901年,至南安县石廾东庵,依德山(燿青)上人落发为僧。翌年,赴厦门南普陀寺在喜参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得戒后先在南安水头仙迹岩寺,从喜光上人淸修苦行,以后随喜光师至南女小雪峰寺,在该寺住持并化老人座下听讲儒道经史、宗乘法典,甚得佛化老人的器重。
  1909午,大师为求佛法,与转逢和尚等结伴赴江南名刹大立寺参禅学道,听慧明法师演講《妙法连华经》,深受该寺方丈寄禅大和尚所赏识,垂询其身世甚诈,勖其勇猛精进,悍将来肩负如来家业重任。1910年及次年,大师又先後赴南京毗庐寺、苏州㈠太湖圣囚寺听諦闲法师讲解《楞严经》。1913年,寄禅和尚圆寂後,由净心和尚继任大童寺方义,因其与闔地僧众见大;师枯进學法、戒行圆滿,当时净公曾欲亲付法巻,但大师謙让尚未深入法海,不敢承受。直至数年之后;已达领受佛祖心要程度,始于厦门致书净心,求其授记印证,蒙净公付与法巻,列其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世法脉传人。历代人童寺书记、衣钵、知窖、讲堂教师和律學教导等要职。慧明与圆瑛两法师在寺中讲解《法华经》与《楞严经》时,大师推举力副座。
  大师外出参禅學法首尾十载,其間行脚江南、云游吴越,先后拜见禅門宗匠,方丈讲座,有虚云,慈本、融通、来果、青权諸善知识,教下有慧明,谛闲、道阶、月霞、圆瑛、摩尘、净观诸大法师⑥。
  1919年,大师应闽南佛教师人函请回闽丌示。白1919年至1937年之间,先后在厦门南普陀寺、妙释寺和太平岩寺,漳州南山寺,泉州承天寺、开元寺相百原寺(义称铜佛寺),以及永春普济寺和南安大慈林寺等闽南佛教名剎。其间或担任主要执亊,或重兴寺宇,或修建殿宇及其他设施,或讲经說法,或创办佛教教育和佛学研究院,或开坛传戒,或维护佛教寺庙财产等。並于1927年舂,受泉州与厦门缁素委托,与转物、转解两法师联袂赴新加坡,接洽重要公事,先后经过普陀寺与龙山寺,至?月间任务完成后,始与转物法师同回廈,就任南普陀寺监院之职。以后曾一度代理过南普陀寺方丈十,为闽南佛教亊业作出贡献。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大师应旅菲中华佛学研究会特派代表林省余居士的邀请,前往菲律宾首都岷里拉市传教。抵菲后,受到侨胞热烈欢迎,各界争相皈依,初被拥为岷市信愿寺住持。
  继则创办“祇园精舍”道场。为满足闽南佛门弟子求戒的请求,曾一度于1948年回厦门,在南普陀寺开坛传戒。并于厦门太平岩寺创办觉华佛学苑。翌年,返菲后即主持重建信愿寺,越二载重建并扩建信愿寺的工程完成后,又于1952年擘划筹建规模宏大灼华藏寺。并先从闽南聘请如满、觉宅、觉星、善觉五位法师至信愿寺协助法务。1946年又聘请瑞今与善契两法师抵岷市,就任信愿寺主持与监院职务。又于1957年从闽南召其徒孙妙抉法师抵华藏寺任监院,专门负责督建尚未完成的工程。又敦请印顺、妙饮。常悟渚法师莅菲,先后创办了普贤中学与能仁中学等佛教教育事业。
  1958年,大师建议修订信愿寺与华藏寺常住规约,改两寺为合并管理体制,各成为十方丛林道场。并推荐恭请当代佛学泰斗印顺论师为两寺首任上座、总理寺务。1960年,信愿,华藏两寺上座印顺论师任期满后,两寺僧众公推大师继任上座。继续擘划扩建华藏寺的宏伟蓝图,因积劳成疾,治疗无效,子1962年4月11日(旧历三月初七日)圆寂于华藏寺只园楼方丈室。随侍僧众有:瑞今、善契、觉定、妙钦、如满、传贯、广范、妙抉、静音和皈依弟子施性仪、刘梅生等(9)。
  大师圆寂消息一经在无线电台及报纸传播后,全菲各地、远及新加坡、槟城、台湾、香港,及国内江南有关名刹,泉州花桥善举公所,泉州妇人养老院,泉州儿童教养院等单位的吊唁电报如雪片飞来。新加坡佛教团体组成“新加坡各寺院纪念性愿老法师圆寂筹备委员会”,于4月29日(旧历三月二十一日)在普陀寺举行追思大会,僧俗弟子1000多人参加,马来西亚佛教会亦派代表广余法师至新加坡参加追思大会。宿务市佛教念佛堂也举行追荐法会。厦门南普陀寺与鸿山寺及泉州、南安等地的寺庙,也先后举行追荐。岷里拉市各佛教寺院及佛教团体组成“性愿老法师生西茶毗委员会,于4月14日在华藏寺举行追悼会,由中国政府驻菲囯大使段茂!澜先生主祭并致词,对性公一生为敦努力,开山菲岛,备极赞扬。在次日(3月15日)送往生时,车辆数百,人士数千,盛况空前。从遗体火化后灼骨灰中,检出、大小舍利坚固子数十颗。
  大师童年出家,游学三江,亲近明师,禅净兼修,学成后在闽南与菲律宾广施教化,不但其德行学为佛教界所重,而且博古通今,善于现身说法,从哲学到儒学,以及数理、星相、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谈来娓娓动听,启迪了不少菲岛学者,知识分子信佛,更常力一般求知者谆谆开示禅定而达殷若的法要,教以静能养神、静以治病,调和身心,体验超常心理境界,因此有识之士对大师无限景仰与崇拜,一般自信自尊的学者与社会侨领,听后都能破疑网于重重,而口服心服,皈依佛门恭敬三宝。大师以此言传身教方法,奠定了中国大乘佛教在菲国传播的良好基础。而大师对于音韵、法器、书法与佛像的雕刻,皆有甚深的造诣。其书法艺术,得魏碑神韵,昔日觉华佛学苑的学生,都请上人写书帖给她们临摹,尤其是大师的书法引进了无数的青年学佛。其一生自用俭朴,谦卑自持,崇学尚德,有“见贤思齐”之志,私衷每以近代大德印光老法师,虚云老和尚,弘一律师作楷模。
  火师悲愿宏大,正拟续展宏图,弘扬法化,造福人类,讵知世缘告尽,撒手西归,于佛教为一大损失,但所幸者,后继有人,其徒孙妙抉法师,秉承其遗志,在华藏寺内及寺周,续建性愿和尚舍利塔及普同塔、功德堂、藏经阁、钟鼓楼、性愿纪念学校、佛教安养院和佛教施诊所、祖师堂、千人大斋堂等系列工程。这是堪以告慰大师在常寂光中。


  二、对闽南佛教的贡献
  (一)举办传戒绍隆佛种:1947年,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广心和尚,联络诸山长老开会,以二十多年来,省内外各地皆停止传戒。以致各处缁素弟子,求戒无门,为绍隆佛种,故议决致书请大师回厦担任戒会主任,大师以众意虔诚难拒而接受,于次年回厦参与筹备传戒,由大师推举当代宿德虚云和尚任律仪大会主席,圆明讲堂圆瑛大德任说戒,大师任第三座及总筹备主任并代说戒,鼓山盛慧和尚任羯磨。
  七证师为:清念、转尘、道聪、清智、转解、定眉、印顺。广心和尚任主持。戒堂、开堂、引礼诸事爲開元、承大请大师,还礼请天堂寺志恒和尚仟开堂、吕修法师任陪堂。此次受戒者共754名,其中受比丘戒者144名,受比丘尼戒者23名,受优婆塞戒者42名,受优婆夷戒者545名,极一时之盛。
  大师该次在南普陀寺传戒,对闽南佛教来说是极大的贡献,因从该次传戒之后,四十多年来未曾再举办传戒,而目前现存老一辈的弘法人才,多为大师的戒子。于此可见大师对闽南佛教绍隆佛种影响深远。
  (二)创办研宄社和教育事业:人师闽南先后创办过下列佛教教育事业。
  l、南山僧伽小学:创办于1921年,设于漳州南山寺,系大师与转逢及瑞今等法师创办的,招收小沙弥学习文化课及佛教常识、
  2、景贤佛学研究社:创办于1924年。设于厦门南普陀寺,转逢和尚主持事务,杜万空居士任围文教席,广心和尚任社监兼佛学教师,学生数10人。开创飞-闽南佛学研究的先声。
  3、东方伦理研究社:创办于1925年,设于泉州承天寺,研究佛教逻辑学。系将因明学大纲:每日提出一题,由礼员写作研究。并设有佛学、图文等科,学员为在家居士及僧伽。社员学有心得者,有吴列士等。以后曾一度停办。至1930年,大师与弘一律师同在承天寺时,始再复办。
  4、月台僧伽学社:创办于1930年,设于泉州承天寺。系弘一法师与大师同在承天寺时创办的,大师任指导。弘一律师曾驰信申江夏丐尊居士,嘱其将所印的临古帖寄来,俾便学员监摹。 
  5、觉华佛学苑:大师在南普陀寺传戒寸,鉴于受戒女众甚多,认为创办一所女众佛学苑,招收部分女众接受佛学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故在传戒结束后,邀请几位佛门缁素,组织筹办佛学苑董事会,于1949年春季正式成立了“觉华佛学苑”。
  苑址设于厦门太平岩寺。学生30多人,分甲乙两班,所修课程有:佛学、梵呗,国文、历史、地理等科。大师任董事长,独力负担全部经费,学生膳宿费全部由苑方供给。聘请同安陈延香居士为苑长,陈珍珍居士为教务主任,兼敦文史地理,陈延香及柯心治与万德馨三居士教授佛学。因学生大部分为泉州籍,为方便就读计,乃于1950年初秋迁往泉州百原寺继续办学。   
  觉华佛学苑迁至百原寺后,学生数激增至60多人,分甲乙两班四种程度,乙班最低的为启蒙,甲班最高的相当于初中程度,聘请叶青眼、周子秀二位老先生任教,二老历任闽南各中学教师有年,博通经史,兼治梵典,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佛法更是解行兼备。教材由老居士自行选授。1955年,因客观原因而停办。
  综上所述,可知大师对闽南佛教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其是觉华佛学苑培养的人才,在现代闽南与菲律宾佛教界占有一定的地位,她们在弘法度众起着积极的作用,并且产生良好的影响。例如厦门鼓浪屿日光岩寺住持黎华姑,以及往菲岛弘法之海印寺的元敬姑和正义姑,莲花寺的妙宗姑、妙树姑,天然寺的秀琴姑等人,皆是当年觉苑的学生。再者,1987年,海外侨僧集资在泉州市鲤城区创办了泉州女子佛学苑,也是聘请原觉华佛苑教务主任陈珍珍居士为教务主任。陈居士是皈依大师的在家佛弟子。她的办学意愿,也是深受大师思想的影响。于此可见大师对闽南佛教事业所作的贡献及其产生的影响。   
  (三)维护寺产与建造寺宇:大师在闽南弘法时,曾维护寺庙财产,并募捐重建及独资修建和扩建了部分寺宇,现按时间顺序摘要分述如下:
  1、维护南山寺产权:南山寺座落于漳州芗城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全盛时僧伽达150多名,后因住持乏人、寺门冷落,自陈炯明镇漳后,新人新政,有工业学校者,呈请龙溪县政府,借用南山寺为校舍,巳经核准。南山寺僧伽派人向泉厦呼援,经众公推大师领衔交涉,据理力争,且以人事关系,当局乃收回成命。大师交涉胜利后,即住寺三年,其间重整法门,督造天王殿像,庄严殿宇,赎回全部被典卖田园后,即移交广通法师管理。
  2、募建南普陀寺大悲殿:1928年,大师担任南普陀寺监院,是年秋季,大悲殿失火,筹备重建,寺众公推大师为筹备主任,负责对外募捐审宜,而由转应法师负责采购建材,历时两年,开费五万元之巨,落成后比前更为巍峨壮观。
  3,修建百原寺:百原寺座落于泉州市区,左有孔庙、魁星楼,右有百原村池。寺为明末,中书令杨贤锡舍宅所建,有铜佛像30多尊,故俗称铜佛寺。济末住持为清果师,民国以后乏入主管,年久失修,部分倾塌。1933年,大师驻锡承天寺时,与百原寺毗邻,见该寺荒废,即捐钵资,请觉彻法师为监院负贵重修,使古刹重兴@。该寺目前已列为福建省名刹,观为大师的女徒弟妙莲站住持,寺务兴隆。
  4、扩建普济寺;普济寺座落于永眷县蓬莱山麓,为永春县的名胜古迹之一,素有“桃源甲刹”之誉。北宋之世,音净、武功两祖师,皆于此修道证真。明朝文峰祖师自灵源来游,遂住寺广拓寺字,僧众常住100多人,至近代衰退零落。1936年,大师应寺僧之请,莅该寺传教,听众受感化求皈依者数百人,盛况生前。但该寺年久失修,殿字坍塌,大师为保护佛教文物,在离永回厦后数年间,曾为普济寺募捐五万元,建法堂一座,左右功德楼,及祖师所两座,使古刹焕然一新。
  5、新建大慈柞寺:大慈林寺座落于南安县石井杨子山(又名鸿渐山)麓,因山中有唐代名士杨肃读书处,故得名。《泉川府志》曾记载山上有座古水泊庵,后来该庵改称清水岩寺,就是大师童真时祈愿出家之寺。六师受聘赴菲弘法后,考虑到泉州各地佛教庵堂,有不少修持兑行清信女;只懂茹素念佛,不明大乘教理,故发愿在杨子山兴建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以便容纳附近信众集中修持研习。1955年,设于百原寺…觉华佛学苑停办后,即由该佛学苑教务主任陈珍珍居士带领学生至南安杨子山暂住清水岩寺躬耕学佛。1956年,厦门张幼峰居士接大师函催其赴杨子山督建人慈朴寺工程。张层士即邀请南普陀寺妙慧法师同往负责基建事务。先后建成功德楼(又称东媵)!大雄宝殿,及其他配套殿堂楼阁。由于该寺周围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已列为福建省名刹。
  (四)襄理寺务,讲经说法:大师自1901年外出参,至1909年学成之后,即应闽南师友之请回闽服务,先后在厦门南普陀寺,漳州南山寺及泉州承天寺与开元寺等各大名刹襄理寺务,讲经说法,开坛传戒。除维;护南山寺产权及在南普陀寺传戒已寸:上面交代外,兹摘要分述于下。
  1,代理南普寺力丈:1920年,大帅应南普陀寺当家瑞等法师之请,在该寺主讲《大乘起信论》,每日听众六七十人,法缘殊盛,为南普陀寺自清末以来开创讲经新局面。1927年,大师就任该寺监院,翌年,重廷大悲殿(详上),又与转应师在寺之后山探一水源,名其水为“觉心源”,于兜率陀院内筑“阿耨达池”以蓄水,解决了当时寺中用水的困况。1937年,南普陀寺方丈常惺法师期满退任,寺僧选会泉大师力第五任方丈,但会泉大帅因在万石莲寺与虎溪岩寺创办佛学研究礼,无暇顾及。南普陀寺僧众遂请大帅任代理方丈。
  2,受聘任泉川承大寺监院:1926年,承天寺住持转尘和尚赴南洋传教,寺中僧众议请六师任承大寺监院,并请大师讲解《楞严经》,遂公布讲经日期?准备斋粮,安置住宿,俾远方前来者,能专心听讲,力期约七八个月,始告圆满结束。
  1935年,承天寺常任宏仁师倡议为其师云果和尚开冥戒,并建水陆法会,藉报其师恩,寺中转尘和尚及诸执事均表赞同,即公推大师为戒会筹备主任及向外募捐负责人。当年外护得到省主席方声涛与第四区专员黄元秀的支持,方能圆满成功。
  3、出任开元寺代理监院:1926年冬,应泉州开元寺僧之请,至该寺代转物和尚力监院,时有一德国考古学家艾克教授,至泉考察东西塔,绘图照相,街大师鼎力襄助,并合摄影留念。后艾克教授,据考察资料著书,在伦敦出版,向世界介绍中华艺术,并向大师深致敬意。
  又开元寺大殿戒坛年久失修,雨天屋顶漏水,殿内积水难消。当时寺中经济极其困难,大师只得向南普陀寺先为筹措款项修茸。   
  4、在妙释寺宣讲佛经:1934年,大师自春而夏,经常来往漳、泉、厦,襄里寺门事务,而其两年前在金陵刻经处重刻之《圆觉了义经》;运抵厦门后,妙释寺住持善契法师,即礼请六师至该寺宣讲该部佛经,听众极为踊跃⑩。大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使闻法者多能耳聆心悟。 

    三、对菲律宾佛教的贡献
  1936年,旅菲中华佛学会主席吴江流暨诸董事,仰慕大师德学,特派代表专程到厦门,恭请大师赴菲主持信愿寺弘法。当时大师因膺任南普陀寺代理方丈要职,未能成行,至翌年秋季始南渡菲律宾传教。现将大师对菲律宾佛教的贡献,摘要分述于下:   
  (一)住持并重建信愿寺:大师初抵信愿寺住持时,该寺仅为一简陋不堪的小庙,大殿上仅供奉一尊铜制的小型观音菩萨像,护持该寺的仅有十多位在家居士,投有一位出家法师。当时菲律宾佛教界,确是“筚路蓝缕,百废待兴”。大师首先开展弘法工作,奔波于岷里拉与甲万那端之间,由于陈宗泮、蔡金枪的虔诚和大师感召,甲万那端巾华商会15名职员集体皈依,并成立“灵峰精舍”,成为菲岛第·一个念佛组织。又筹资到祖国塑造三宝佛像,并运到寺中安座开光,以供信众瞻仰礼拜。每星期日上午并举行礼诵集会,下午讲经宣传,同时进行各种弘法活动,以广度侨胞皈信三宝。于是信众日多,恳求.皈依三宝礼上人为师者,初只数十人,由于上人道高德隆,法相庄严,言传身教,感化力甚强,所以几年之间,由数十人增!至万人。大师为使信愿寺适应法务发展的·需要,乃增筑后楼功德堂,及两房楼舍,并于1939年从闽南聘请如满,觉定、觉星、真言、妙门、善觉渚法师至菲协弘法。又于1946年,再从闽南聘请端今与善契法师襄理寺务。法事遂蒸蒸日上。1949年,寺被邻火波及,焚毁过半,时大师回厦门南普陀寺传戒,由瑞今法师致电促大师急返寺主持重建事务。二年后,信愿寺重建落成,比前更为巍峨壮观。 
  (二)创办“只园精舍”道场:大师高瞻远瞩,认为如欲巩固华人在;非传教,非另觅适当地点,或扩展;信愿寺范围不可,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攻占菲岛后,另外租赁岷市郊仙亭那区一楼房,创办“只园精舍",订期聚众念佛传教,一时名流学者慕道景从的有王观如.施性统、苏行三、龚念平、吴宗穆、施性仪、刘莲生、何明怀、郭燕儒暨四众弟子等。或朝夕共住,或径来闻法,虽地属郊外瘘僻,但梵呗钟声,法缘殊胜。而一水之隔的巴石河对岸,也有日本驻军,时复来寺顶礼膜拜。‘其后四众弟子来请法者日多,常住大众即请大师于每周登坛开示,由于大师辩才无碍,善巧方便,其问更曾由苏行三、龚念平、吴宗穆、王观如等居士轮,流演讲,一时颇擅胜场。
  闲暇无事,法师辄云,欲弘佛教;必须多建道场,良以信愿寺力地狭所限,无从拓展,乃有筹建华藏寺之议。
  (三)兴建华藏寺:菲岛华侨佛教同人,有鉴于大师在只园精舍倡建规模宏大道场之议,即发起响应大师倡议华藏寺的号召,并由大师定名为;华藏寺之含意,系源自《华严经》之典故,取其华藏世界重重无尽之意。并于1945年在岷市郊之“吗拉汶”购得一占地二万六千平方米的地皮,地价为20万日圆。因机缘尚未成熟,未能即时兴建。迨至1952年,有热心护法100多人数次集会,商讨筹建华藏寺事宜,选举筹备委员20多人,成立了“菲律宾华侨兴建华藏寺委员会”,并公推大师为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发表了《兴建华藏寺缘起》文告,进行募捐资金,并动工兴建,先后完成下列建筑项目:
  1、首先建造正殿:当时襄助大师的得力负责人为蔡金枪、蔡文华,施性统、董光垤、张文彬诸大居士,在兴建中由募集资金仅15万元,不足支出,致部分工程陷于停顿,后几经周折,转向外人借款5万元,分三期摊还。共间得力于施性统与蔡金枪两大护法,继续向各界募捐,方能大功告成。
  大师自1952年3月起,肩负兴建华藏;寺重任后,曾呕心沥血。费尽心机,至1953年9月间,正殿基建始初步完成,殿宇为二层造型,富丽堂皇,巍峨壮观,上奉三世尊佛,下置菩萨罗汉像,妙相庄严。诸佛菩萨罗汉像慨为木质金身,由诸善男信女敬造。至此大师即择吉于次月进寺,并举行斋天敬佛。
  3、建造山门及只园楼;1956年,大师向李汝晋先生与陈温良夫人劝募得一万元,建造了多姿多彩的宏大山门。
  1959年,大师又倡议在左侧空地上,增建一座只园楼,分为四所十六房,以为僧众安居与法会时信众休息之所。并邀请蔡金枪、董光垤、李蔡兰英,陈李贤智、王竹径、姚乃昆为发起赞襄其事,并得诸护法及善信等施舍净财建成,命名曰“只园楼”。以纪念佛陀当日在“祇樹給孤独园”修持休息软化弟,子之圣地,寓意至深。楼房系钢筋水泥空心砖墙壁结构,坚固实用,富丽堂皇。
  1961年,大师计划在大殿之前方开凿双琏池,于殿后建造敬肃亭、溪山亭和法海亭圈绕其间,并以假山花圃,作为点缀风景,辟左右两边门以利便出入,上述规划由大师徒孙妙抉法师督造建筑,1962年旧历二月初一日相继完成。终于把华藏寺建成规模宏大,巍峨壮观的大佛刹。它是大师赴非传教的心血结晶,也是代表中国向南洋传教之一座伟大的里程碑,每年招徕不少外国游客,而旅居菲律宾的佛教徒,更是不远千里而到该寺礼拜二宝,這就使华藏寺成为菲国佛教的中心。
  四、对社会的贡献:六师在弘法中慈悲喜舍,做了不少善亊,兹摘要分述如下:   
  1、创办学校造福社会:大师赴菲后,认识到教会(指外教)学校讨于青年有极大的影响力,故大力提倡佛化敎育,于1947年创办非岛华人佛教学校——  普贤中学。以后又延伸到宿务市开设普贤中学分校。1960乍又在岷市倡办能仁学校。
  这两座学校除增设佛学课程外,其他学科与普通学校无异。这不但可使佛教徒的子女获得接受佛化教育的薰陶环境,而且也可使失学青年增加就学的机会,有助于教育界造就有用的人才服务子社会,而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
  2、补助贫苦儿童就学:大师对贫苦儿童失学,也极关怀,在盟军光复岷市之初期,侨界因受战争影响,失学儿童到处可见。当时中国政府驻菲总领事段茂澜博士,教育部驻菲教育专员吴研因先生,曾倡组织“清寒学生补助金委员会”,并聘请上人为委员。大师以补助贫苦儿童就学事属善举,故亦每年补助甚多。 
  3、救济难民:1945年,盟军光复岷市之初,大师看到有不少人无家可归,立即呼吁诸弟子组织“佛教救灾团”捐资施粮、施药、施衣于各区难民收容所,开岷市各宗教救灾之先声,博得各界之界的好评。
  4、关心祖国社会慈善事业:大师虽身在菲律宾传教,但其心怀祖国慈善事业,常另集净资施于五台广济茅蓬,扬州高曼寺,—苏州灵岩山寺,上海圆明讲堂,宁波天童寺,福州鼓山涌泉寺,泉州开元寺等大道场。又如1948竿,福州遭受百年未有的水灾,大师即广设方便,汇款救济。再如“福建佛教医院”,每年受大师赞助不少资金。
  大师还以闽南敦袍,清修可嘉,曾集寄5000多元,施赠厦门、泉州、南安、惠安、安溪、永春等地各寺院庵堂的常住大众。并曾独资在泉州百原寺创办医药局,广济贫苦病者,还建避雨亭,以方便行人,赈恤泉州妇女养老院和泉州开元慈儿院,使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又赞助泉州花桥善举公所,施药治病、粜米救济饥民并施棺木,惠及生人与亡者。
  5、流通经书净化人心:大师还注意到流通经书,靠文字宣传佛教,劝人止恶行善的宗旨,是有助于净化人心,减少社会犯罪活动的积极意义,故在菲弘法中,大量翻印出版佛教经书及有关宣传作品。先后翻印了弘一大师书写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药师经》、《弥陀经》与《普门品》合刊,《楞华严观自在章》、《佛三身像赞》、《广大发愿颂》、《九华垂迹图赞》、《比丘戒相表记》、《晚晴书简真迹》、《格言别录》,《李息翁临古帖》等达数万册,赠送流通。1954年,大师辄寄各种佛教经书交给厦门张幼峰.层士,嘱其分赠各佛教团体缁素大众,张层士即设“弘愿佛经流通社”于鹭江。“弘愿”两字,为人师亲自监拟。又如“北京佛经流通處”及“上海大藏经会”,缺乏印刷费,大师或独力汇款,或募集巨金,予以赞助。  

    五、结    语
  综上所述,可知大师不但对闽南与菲律宾佛教有极大的贡献,而且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上述大师圆寂后,东南亚及国内江南与闽南的佛教名刹,均先后举行追荐法会,这如果不是大师德誉声名远播的影响,又岂能有如此广泛?正如马来西亚佛教代表广余法师参加追荐会的致词中说大师有;一、能兴建信愿寺与华藏寺,树立菲岛佛教中心,二、能延聘外埠大德法师,入菲传教,启导人心,归向佛法,三;能设办佛教学校,培植青年子弟,为国为教服务,四、能提倡慈善公益事业,发扬佛陀慈悲救之精神。以上引述广余法师评价大师赴菲弘法的业绩,可以说是完全正确的。因如就其中所谓“延聘外埠大德法师入菲传教”一事而论,则可知其由此推动了菲律宾佛教的发展,且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当年大师延聘觉定法师到信愿寺协助法务,后来觉定法师去莲华寺当主持,又如1946年延聘善契法师到信愿寺当监院,后采善契法师到宿务寺去开创规模宏大的佛光寺,再如聘请瑞今法师为信愿寺住持,而瑞今法师又引进了其徒广范法师与剃度了广仁尼师,而广范法师又引进了其徒传芬尼师。这就造成影响到闽南僧尼得以赴菲传宗接代,弘传中国大乘佛教的局面。再就目前菲律宾有相当数量的佛教弘法人才(包括僧尼及带发济信女)来说,其中绝大部分也是由于大师赴菲开山传教引起影响的现状。   
  由上所述情况,还引发了旅菲华侨佛教徒与闽南佛教徒进行友好交往新局面。例如菲律宾莲华寺觉定法师率领“四大名山朝拜团”,与菲律宾信愿寺蔡东南居上率领“朝山团”,分别于1980年和1983年访问厦门南普陀寺四。而闽南的陈珍珍居士与善扬法师,也先后前往菲律宾探访师友。并可预料还必定会由此影响到今后两困佛教徒的世代友好交往。
  又如大师重兴泉州百原寺和永春普济寺,以及在南安新建的大慈林寺,就可作为大师振兴闽南佛教取得成就的例子。且其;中的普济寺,又是大师在菲传教时,曾屡函电恳请弘一律师前注驻锡的寺宇。弘公与大师宿缘深厚,素有交往,因感大师之诚,亍1939年旧历二月二十八日进住普济寺,至翌年旧历十月初九日离寺,计572天,为其入闽土10余年间第一久住之寺。弘公曾于寺中编撰律学,著有《盗戒问答》,《护生通续集题词》、《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华严疏科分》、《药师如来法门一斑》、《修净业宜诵地藏经为助行》等书。远近缁索闻名而登山请法者,不绝于道?近如当地善信,远及国际友人——一加拿大耶苏教徒文牧师娘亦专程登蓬莱山晋寺拜谒弘公。普济寺遂因大师与弘公先后莅寺的因缘而成为闽南佛教的名刹。
  总之,大师对闽南与菲律宾佛教的贡献,成绩足巨大的,项目足多方面的。尤其是大师在南普陀寺传戒,开创了该寺自民国以来举办传戒的先例。又大师在厦门太平岩寺创办“觉华佛学苑”,也是开创了中国佛教女众带发修行者接受佛学教育新局面。而大师赴菲传教作出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引进了中国;法师赴菲传教,谱写了中菲佛教史新篇章。大师的这些丰功伟绩必将载入史册,永远留给后人仰慕。
 

 附:参考书目
  《性愿法师年谱暨纪念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