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惟觉法师:九十七年新春团拜导师开示


   日期:2024/9/20 2: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九十七年新春团拜导师开示
 
 
(一)970330
 
 
「新年新景新希望 春风送暖福满堂
  共祝新春开新运 无上佛果莫思量」
 
  中台禅寺从过去到现在,每年都会举办新春团拜,出家、在家弟子四众和合,一起庆祝新春。在新年的开始,要有新的希望。有了新的希望,才有新的愿景,才不会迷失方向。
 
  昨天晚上是除夕,今天是新春。除夕就是去旧迎新,所以是一个跨年度的活动。一年的开始很重要,有新的愿景、新的希望,才会有新的成就。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年有新的希望、新的计画,就是春。从现在起,就要有一个很好的规画,家庭有家庭计画,公司有公司的计画,国家也有国家的计画,计画这一年要朝哪个方向努力、要做哪些事情?「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世间法做得很好,就是福报、就是佛法。中台禅寺也有新的方向、新的计画,除了遵照往例之外,还有一个新建的大工程──普台高中,预计明年二月完工,九月开始招收学生,这就是第一个新的计画。
 
  第二个新的愿景,是中台佛教文物馆的建设,预计于今年底落成揭幕。藉由佛教文物的展出,使佛法提升,使佛法生活化。古德云:「百尺竿头坐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今年除了这两个新计画之外,还有新精舍的成立。这些规画就是新的愿景、新的希望、新的功德、新的福报,所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人生就是要有新的规画,不是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地过一生。「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当中应该做什么事,也要有计画,而且要提早计画。「一生之计在于勤」,佛法的勤就是精进,世间的勤就是勤劳。所谓「勤能补拙」,无论是勤劳或精进,都能对治懈怠的习气。
 
  今天是一个新的开始,要达到「新年新景新希望」,要从现在开始,给自己一个期许,有好的开始,这一年、这一生就不会虚度。要如何期许自己,才是一个好的开始?儒家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一个努力的方向。「见贤思齐」,见到他人的好处、优点,要向他看齐,不要嫉妒、排斥。「见不贤而内自省」见到别人的习气、毛病,也不要排斥或看不起对方;看到别人懈怠、偷懒,检讨自己有没有懈怠、偷懒?这些都是很实在的。修行就是要在当下,禅宗祖师说要「脚跟点地」,走路要落实,脚跟要点地;脚跟不点地,走路就会跌倒。如果做人不实在,修行就很难有所成就,甚至走错路,起邪见。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最真实的道理。
 
  「新年新景新希望」,无论是道场或是个人的修行,在新年的开始,有新的希望、新的规画、新的工程之外,还要作一个全盘的检讨。好的要保留、发扬光大,坏的要检讨、改进。检讨后,订定一个新的方向。
 
  昨天晚上是除夕,除夕,就是把心当中的垃圾除得干干净净,去除了以后,心当中就焕然一新。《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就是检讨反省。所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想沉淀心当中的垃圾,就要打坐,「不动」就能把心当中的尘劳、妄想、渣滓沉淀下去。如果只是静坐,不知道检讨、对治,沉淀下去的渣滓、垃圾,就不容易化掉。因此,一方面要禅坐,二方面要返照,要觉察、觉照。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要清净,如果三业不清净,就要返照、对治、看破,所以八万四千个法门都是对治法门。
 
  觉察,就是要找出自己的烦恼、无明。佛经里讲「三惑漏尽」,要把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找出来,这些都是心当中的贼人。贼人,即烦恼无明、妄想颠倒。除旧布新,就是要把贼人变成好人。如何感化心当中的贼人?就是用善法将恶法化掉。首先,心要起善念,口要说佛法、讲好话,身体要做善事、做佛事,这就是转化,这是第一步。当善法通通成就了,最后,善法也要放下,所以说:「先以善舍恶,后以舍舍善」,这就是一个次第。
 
 
--------------------------------------------------------------------------------
(二)970406
  万丈高楼从地起,一切都要脚踏实地。地,就是因地,就是心地。如果不从因地上努力,建立完整的人格,要想超凡入圣,是不容易的。所有的佛、菩萨、缘觉、声闻,一切贤圣都是从因地开始修行。有因才有果,不要好高骛远,无论禅、净、密、律,都必须要先建立完整的人格。如修建高楼大厦,地基要先打好。地基就是做人做事;以修行来说,就是持戒清净。持戒有心戒、口戒、身戒。简单来说,只起善念,不起恶念,是心戒;只讲好话,不说坏话,是口戒;只做善事,不做坏事,是身戒。除了消极的不做坏事以外,更要积极地去做善事,就是真正的菩萨行,就是万丈高楼从地起。先要老老实实做人做事,人格完成了,再进一步──无念、无住、无为、无相,这就是第二步。
 
  除了在因地上努力之外,同时,修行的目标也要远大。如果目标在成佛,向佛的方向去努力,即使成不了佛,还可以成菩萨。发了菩萨愿行,菩萨位做不到,最低限度还可以证罗汉果。发了证罗汉果的愿行而做不到,最低限度还可以保持人身。假使连这些愿都没有,只想老老实实做人、保持人格完整就好了,这就是目光短浅。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懈怠,都会原谅自己,如果只想做人,却做不到五戒的要求,人格也建立不起来,最后可能还要堕入三涂恶道。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如果取法乎下,就什么也得不到了。因此,我们的目标要远大。
 
  目标虽然远大,却不能自高、自大,因为自大就会狂妄、就会落空,修行学佛就无法成就。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对自己的努力没有一点信心,每个人都有佛性,不要看轻自己。人人都有佛性,乃至于一切蜎飞蠕动,都有佛性,这就是本具的资粮。每个人都有个自性佛,这个佛能不能住世,要靠自己努力。有了这种信心、知见,就能不卑不亢。
 
  每个人都想做大事、成大功、立大业,都想证无上菩提,这是一个很远大的目标,但是要能从日常生活上开始做起,才能步步光明。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是在人间成佛的,没有一尊佛是在天上成佛的,一切都有因有果。经上说:「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凡事要靠自己努力,无论是世间法、出世间法,都要从因当中来努力,绝不能坐在这里等待。天下没有什么事是侥幸成功的,也没有一件事是靠奇迹来成就的,都是由于过去的努力所成就,这就是正知正见。
 
  禅宗祖师说:「只贵汝知见,不贵汝行履。」知见就是一条大路。知见不正,则南辕北辙,要向南方走,却向北方前进,始终没有办法到达目的地。所以,知见很重要。什么才是正知见?相信人人皆有佛性,并在因地上觉察、觉照,最后就能达到觉悟的境界。这是自己的事,谁也帮不上忙,完全要靠自己努力。
 
  所谓「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明明白白,就是诸位听法这念心。觉性,就是一条路,六祖大师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自性,就是我们本具的觉性。过去起惑造业,现在知道要觉悟,修戒、修定、修慧,面对自己的问题、烦恼,予以检讨、反省、改进、破除。
 
  古德说:「药无贵贱,治病者良」,不要认为最贵的药才是好药,便宜的药就不是好药,只要能治好病的药,就是好药。佛法也是药,我们心当中有种种病,要以佛法来对治。佛法八万四千个法门,都是用来对治我们的烦恼。所谓「法无高下,应机者妙」,能对治自己毛病的法,就是无上法。把所有的毛病除得干干净净,道自然就现前了。
 
  修习种种佛法,诵经、持咒、打坐、参禅……是加功用行,不属于修道,见道之后才是修道。什么是见道?明白、契悟听法这念心,这念清净心、无为心、无染着心、大慈悲心、平等心、真空妙有心、菩提心、涅槃心,就是道。这一念心不打妄想、不起无明,广大无有边际。这些都要靠自己努力,没有从因上努力,等待一千劫、一万劫,仍旧无法成道。
 
  因此,现在正是最好的开始,不要有丝毫的犹豫,不要再等待。如果想要等待来世再修行,就是走了远路。要直下承担,师父说法、诸位听法的这个心,没有妄想,即是由相对达到绝对。想知道修行有没有进步,就是检讨自己心当中的烦恼有没有减少?身口意三业是否清净?对于善法是不是有排斥、懈怠的心?如果对善法有排斥、懈怠的心,就是退步,退失了菩提心。依此反省检讨,就能找出自己的毛病,也能检视自己有没有进步。因此,并不是开悟才是进步,也不是得了神通、感应才是进步,三业清净,烦恼减少,才是真正的进步。
 
  开悟,是指这念心清净了,契悟凡夫心原来就是无上菩提心,相信了这个道理,就是理上开悟了。理上悟了,还要时时刻刻与这个理相应,这就是修。相应,并不是修一个清净心、无为心出来,而是时时刻刻检讨、反省、改过,这念心才能得到真正的清净。
 
 
--------------------------------------------------------------------------------
(三)970413
 
  今天是新的开始,要作全盘的检讨。「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从今种种譬如今日生。」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追也追不回来,不要再去烦恼,从现在开始约束自己、提升自己就好了,发大惭愧心、发精进心。佛经中说:「一念净心成正觉」,一念清净心相应了,就成正觉。我们过去修了数百年、数千年,乃至许多劫,由于过去都是在事上用功,没有在理上契悟,所以不能成正觉。
 
  理,就是无为之理,这念心不想过去、现在、未来,这念心清净了,就是无为法,《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与这一念心相应了,就成正觉,就得解脱。这念清净心什么时候会现前?不是等待而来,而是要靠每个人的检讨力、反省力。有了烦恼,要看破、对治。这就是新年新景,就是新的气象、新的希望。
 
  希望每一位都要福慧双修,除了修福德,还要修智慧。多修善法才有福德,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成就。佛经里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完成一件大善事、大功德非常困难,但在日常生活中行小善就简单多了。在日常生活上积功累德,慢慢累积小善,就成了大善,有了大善才有福报。然而,有了福报,如果思想观念不正确,福报也会为自己带来烦恼。例如,许多人钱财很多,却不知道怎么使用,只知道吃喝玩乐、花天酒地、赞助不正当的事业,造种种恶业。有智慧的人知道钱要用在哪里才是正确,假使知道如何使用,用了以后又不作「用」想,就能超越、且更进一步了。
 
  佛法不离世间法,《金刚经》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这就是佛法。很多人也在修善法,但修善的目的都是为自己,有自己的想法,有我、有人、有众生,所以就成了世间法。我们修善法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普度众生而修,使更多的人重见光明,如此一来,世间法也就变成了佛法。譬如,表面上看,修建学校是世间法,但我们把这个学校办好,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这个世间法就变成了佛法。
 
  所以,同样的事情以不同的认知和观念来做,所得的功德、效果就不一样,这是因为发心不一样。举例来说,布施、供养是大福报、大功德,由于每个人的心境不同,所得的福报、功德也不同。佛经里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华严经》亦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因此,这念心的出发点非常地重要。
 
  例如,持守五戒是做一个好人的准则,能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喝酒,将来的果报就属于人道,就能做一个很有福报、正正当当的人。然而,无论古今中外,世间上的人都非常辛苦,世界就像一个苦海。如果觉得做人太苦了,希望升天,这就是进一步了。升天的标准就是修十善;假如想要升天,却不知道要修十善,天天东找西求,是不可能生天的。必须用十善来净化自己、庄严自己,才可以生到天上。虽然天上寿命很长,但是仍会死亡,不管生到什么天,有生必有死。所以,进一步要修四谛,证罗汉果,修十二因缘,证缘觉果,才能永离生死。如果觉得声闻、缘觉心量太小,就回小向大,修六波罗蜜,就成菩萨了。如果觉得菩萨还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佛道,时间太长,禁不起考验,自己没有这个信心,也无法承担这么远大的愿行,就修顿悟的法门──顿悟自心,直了成佛。
 
  不论是顿悟或是渐修,都不离开诸位听法的这念心。假使不知道在这念心上用功,就是心外求法,走了错路,信仰邪知邪见的邪教,就是南辕北辙。方向弄错了,怎么可能成道?
 
  道,不离开诸位听法的这个觉性,觉性要清净、无染着、慈悲、广大、超越时空,才是道。心不动才是道,无为心才是道,明白这些道理,知见就正确了。知见正确才不会走错路、走远路;否则,知见错误,就像前面有一个悬崖,跑得愈快,就堕落得愈快,这就是知见的重要。
 
  禅宗祖师说:「搬柴运水,无不是神通妙用。」明白这个道理了,穿衣吃饭都在道当中;假使不了解,只知道向外祈求感应,终会一无所成。今天,每一位都有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希望,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就会有所成就,就不会虚度一生。
 
  从历史上来看,修建一个道场并不容易,住持一个道场更不容易。中台禅寺是一个修行弘法、自利利他的菩萨道场,是众缘和合所成就,从过去到现在四众弟子和合,一步一脚印,才能成就这样的规模,是不简单的。中台禅寺有很好的制度,出家众生、老、病、死都依止道场。想修福报,有精舍可以发心;想研究经教,有佛学院可以进修;想在道场发心修菩萨行,有中台禅寺、十方大觉禅寺、灵泉寺等丛林道场;想要闭关,有关房可以静修。
 
  修行是终生的事,不是十天、半个月、一个月的事情,这一生广积福慧资粮,成道自然有份。古德云:「不负初心,成佛有余」,初心,就是刚出家,乃至于在家开始学佛的那一念心。不要辜负刚出家的那一念心,也不要辜负初初来听经闻法、修行的那一念心。那念心对佛法百分之百地肯定,没有一点点的怀疑,这就是初心。所以,每个人都要检讨反省,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初心?要禁得起烦恼的考验、禁得起时间的磨炼。如果现在还有过去的那个道心,就有成道的希望。
 
  所谓「万里途程不离初步」,刚起步的那一步就是初步,即使走了一万里,刚开始起步的那一念心还是要存在。修行学佛也是一样,万里途程不离开初步那一念心。如果忘记了最初的发心,就从今天开始,「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从今种种譬如今日生」,要重新建立新的观念、新的方向,继续努力,将来一定有所成就。
 
  最后,祝福大众身体健康,吉祥平安,新春欢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惟觉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惟觉法师)  

 惟觉法师:惟觉老和尚佛法禅法问答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结劝流通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八觉知 普济众生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七觉悟 五欲过患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六觉知 布施平等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五觉悟 多闻智慧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四觉知 常行精进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三觉知 心无厌足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二觉知 多欲为苦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释人名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释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