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黄夏年教授:抓住历史机遇 构建和谐世界 促进世界和平——关于举行第七次结集的可行性讨论


   日期:2024/6/8 15: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抓住历史机遇 构建和谐世界 促进世界和平——关于举行第七次结集的可行性讨论       

黄夏年

结集本是佛教界举行的会诵经典和堪验佛理,并且带有一定的学术性质的活动,其最重要形式,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对一些涉及到佛教的戒律与理论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或取得共识,或提出见解。结集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针对佛教的大事做一些讨论,作出决议。结集的成果最后形成了文字,留给后人。

从佛教史上的几次结集活动来看,它对推动佛教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一、佛教教团的认识得到了深化。每一次佛教结集活动的内容,都是围绕当时佛教界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而进行的,例如第一次结集,是复诵佛陀的生前教法,这些教法被僧人们整理出来,获得僧团共同认可,佛教界的活动有统一的戒法可依,人们意识到佛教教法的重要性,有力地维护了佛陀的权威。

二、佛教文化得到了保存与创新,佛教理论日益丰富。佛教一直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宗教。佛陀本人在世时就主张要随顺世间,圆寂前遗嘱“要依法不依人”,也就为未来佛教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创造的空间。后世的佛教徒一直遵循佛陀的教导,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佛教的理论宝库日益丰富。结集的成果用文字记述下来,留给后世,起到保存文化的作用,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理论。例如第四次结集留下的重要成果《大毗婆沙论》,代表了当时佛教论学的最高水平。斯里兰卡的僧人完成了巴利藏经的编纂成册,。它们把当时的佛教论学与三藏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峰,也是一次理论的创新活动。

三、佛教力量的一次大检阅和重新整合。参加结集活动的僧人至少数百,多的时候上千,甚至上万。众多的僧人与会,代表了不同的派别与地方势力的意愿,反映了各个地方势力的色彩与各个集团的利益,就此而言,它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对话”的情况。通过参加结集活动,僧团内部进行了沟通,已有的矛盾被摆上了桌面,整合成为必然的结果,每个与会的僧人将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本集团的利益,采取不同的立场,参加不同的集团或派别,如第二次结集之后,统一的僧团分成裂成大众部与上座部二大根本系,佛教的力量重新做了整合,这对后来的佛教发展起到至关的影响。

四、佛教的影响进一步增大。结集是佛教界的大事,所以它被载入史册。由于结集活动的成果显著,推动了佛教各派的发展,也使佛教的影响进一步增大,特别是在有官方背景参与下的佛教结集活动,其影响更是全面的。像南传佛教界举行几次结集活动之后,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热情,也影响到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佛教界。佛教史上第二次结集活动完成之后,上座部与大众部二部实际上就划分出各自的势力范围,分别在各自所在的地区广为传播,最终形成了地域性的佛教文化,渗透到一些地区的民族精神之中。

总之,应该承认,结集对佛教发展所起的正面作用是主要的,超过了因此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结集活动会造成僧团的分裂,产生不同的派别,但是分裂对佛教来说,并不是坏事,因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文化特点,每个僧团都有自己的教会利益和理论需要,结集只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派别和不同集团与势力利益之间的较量与斗争,也是妥协与沟通的需要。与之所产生的派别,实际上是地方文化和地方势力利益的集中代表,说明佛教只有适应当时的民族文化和社会特点,才能够生存,然后才会进一步发展。

距世界佛教史上缅甸佛教界的第六次结集活动之后,又过了50年,我们也从20世纪跨入了21世纪的新时代。现在,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增强、大国地位日显,中国佛教界办大事机会已经来到。根据历史和现实,庚续前贤,发挥祖师遗志,举办佛教史上的第七次结集的活动机缘已经具备。理由如下:

一、以中国大乘佛教为特点的北传佛教一直是世界佛教三大语系中最有实力和最有影响的一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佛教自传入以后,佛教界从来没有举办过有广泛性和全面参与性为特点的世界性佛教大事。20世纪上半叶,太虚大师曾经想把中国佛教推向世界,专门成立了世界佛学苑等组织,但是在国弱民穷的处境下,太虚大师的理想最终也没有能够实现,带着遗憾离开人世。所以,在世界佛教界中,中国佛教至今没有达到一个大国所应起的作用及其所发生的影响。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佛教界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一改唐宋鼎盛期以后佛教一直不前的局面,佛教界可以在新形势下,为世界佛教作出更多的贡献,进而引导世界佛教走进一个新时代。

二、1980年以后,中国政府实行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国策,经济腾飞,国力增强,世界重大事务中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大国的地位已经显示出来,中国在世界格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中国佛教界在这一形势下,能够体现大国佛教的重要性,发挥大国佛教参与世界佛教的作用,是历史大势所趋和走向必然的道路。

三、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已经得到了全面的落实与保护。现在的佛教界,走上了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通过修复寺院,培养人才等活动,佛教正在进入历史上少有的黄金时期。寺院经济充足,人才济济,各种大小佛事活动不断举行,全国佛教徒心情舒畅,真正感受到因国家富强与好的政策而带来的实惠。特别是在国家发展旅游业的影响下,寺院经济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实力,能够拿出钱来承办大事。20余年来,佛教界一直重视办教育,全国有数十所佛学院,培养学僧7000余人,这些人现在已经走上了不同的岗位,充实了各个寺院,正在为我国的佛教发展作出新的成绩。

四、佛教史上的以往各次结集,都没有离开国家的支持,像50年前的第六次结集活动,就是在缅甸政府总理吴努的亲自参与和国家出资的情况下完成的。现在的中国政府对佛教事业非常支持。去年政府曾经协助佛教界在海南召开了两岸四地的佛教论坛,取得了在教内外和国内外的很好反响。今年世界佛教论坛得到了国家宗教局的批准,浙江省政府全力支持会议在杭州召开,保证了会议能够如期举行。佛教史上证明,有政府的支持,对中国佛教界举办大型活动,是最好的保障。

五、中国佛教有悠久的历史,其影响也是世界性的,世界上信仰大乘佛教的有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在越南北部地区和南亚与东南亚等南传佛教国家也有不少大乘佛教徒,这些都是中国佛教的有利条件。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三大语系佛教的国家,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佛教已经打破了各系以往从不交流的局面,现在汉传、藏传和南传三大系交流频繁,团结互助,真正地走到一起,在世界佛教里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形象。

六、历史上中国佛教一直是连结中外宗教与文化交流的纽带,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到过不可泯灭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佛教界对推动中日、中韩以及东南亚等国的民间外交,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当前,在促进两岸交流,祖国统一的大业上,佛教界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举办第七次结集,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外各国的友好关系,特别是增进与毗邻国家与地区的民间交往。

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的佛教更多的是请进来的情况,走出去的时候不多。我们应该改变观念,将我国的佛教推出国门,向世界宣传中国的佛教,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佛教,只有这样,中国佛教才能在世界佛教里拥有更多的发言权。第七次佛教结集活动举行,就是当代中国佛教对世界佛教作出的最大贡献,对中国佛教在世界佛教的地位,必将起到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世界佛教论坛的举办,是中国佛教界做的一次很好的尝试。它的举办成功,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也为未来的中国佛教办大事提供了经验,积累了知识,对今后举办第七次结集活动,提供了范例,也圆了中国佛教前贤的梦想。

总之,根据现在的中国形势与中国佛教界的情况,我认为,举办佛教史上第七次结集活动的时机已经到来,只要我们找到一个好的题目,做出详细的计划,就能将这件有意义的历史大事做成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黄夏年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黄夏年教授)  

 黄夏年教授:佛法本身最有科学精神 

 黄夏年教授:“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守端禅 

 黄夏年教授:禅宗研究一百年 

 黄夏年教授:现代中国佛教界最早的出版物-《觉社丛书》 

 黄夏年教授:惟贤法师与七塔寺 

 黄夏年教授:当前中国大陆佛学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黄夏年教授:佛教和平走进全球化与多元化时代 

 黄夏年教授:七塔寺溥常法师的振兴佛教与佛教教育思想 

 黄夏年教授:天台德韶与天台宗 

 黄夏年教授:太虚大师的与时俱进思想初探 

 黄夏年教授:明州佛教与四明知礼 

 黄夏年教授:百年的唯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