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行中身心出现的四种反应


   日期:2023/10/4 23: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行中身心出现的四种反应

在座的有谁练过气功?(有数人举手、回答)我前几天去了一趟香港,他们那里流行抓鬼!有很多人养小鬼儿。养小鬼的人他做一个很小的木盒子(师父手示意高不足10公分),小鬼儿就住在那个小木盒子里面。对于小鬼儿来讲,那个小木盒子就是金銮宝殿!空间相当大。

养鬼的人通常是到缅甸、泰国把鬼请回来,供在自己家里。民间的那些巫婆神汉,他们养这些小鬼能够帮他们查一些小事,大的事情并不能查到。

一个修行人,你信什么就和什么相应;拜什么,什么就来接引你,以后你就成为谁的子民。你拜佛、信佛就和佛相应,成为佛的子民、佛的眷属;你拜精灵鬼怪,信它们,就成为它们的眷属和子民,临命终时精灵鬼怪就来接引你。为什么我们在皈依的时候都要发愿:皈依佛竞,宁拾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

有些修行人在身体上用功,也就是在修“气”,认为修气就是修行的根本。实际上修行,自古以来都是分四个阶段。不管你是否按这四个阶段去修,你的身心反应都一定要出现这四种现象。也就是说分四个阶段出现。

最初,身体上有一种“气机”的感受,就像是有一股气流在体内有规律地转动。这是最初的反应;当“气”的阶段过了以后,就是“光”的阶段。打坐看到光,或者是睡觉看到光。

第三个阶段,神识可以脱离躯体,人在打坐、睡觉、或者是入定的时候,神识跑掉了;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修心态。心态的解脱才是佛门里面讲的真正的解脱,并不是你的神识能够出去,就是最高的解脱。

在香港讲了五堂课,最后实在不愿意讲了。香港那么多大和尚去讲法,而且世界各地的大师都到香港去讲法。因为香港是非常自由的地方,各个教派在那里都设有联络点。既然那么多灵性的大师在香港讲课、传法,带领这些信众修行,为什么有些人在修炼上一直停留在修身体这个阶段呢?

有时候根本不愿意讲,知道讲了也没有用!可是有时候看到他们迷得那么深,不讲好像又过意不去,但是讲了以后他们也不改,谁也扭转不了这种局面!这可能就是不同的时代流行不同的方式、方法吧。

现在许多佛门弟子,甚至包括我们出家人,还在身体上面修“气”,在这个方面转来转去。“气”的反应,它只是最初的一个阶段,在初禅就已经结束了,就超越了这些“气”的反应了,怎么能够把它当作一个根本的修行方法呢?

我以前讲过很多次,一个修行人你不把自己的身体忘掉,你就不能够“入道”;不把世俗上的功名利禄放弃就无法修道,你也入不了道。何为“境界”?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修行途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或者叫“沿途风光”。在修行途中出现的反应,不外乎身心两方面的反应,如果一个人把身心都空掉了,哪里还会有这些现象出现呢?

今天给大家一个话头回去参:“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时候生起的心是什么心?”大家记住这个话头,回去静坐的时候参一参。为什么古人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一个人达到“无所住”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心态?这个时候是不是还需要生心?还是无所住的时候就有一个心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