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温金玉教授:影落峨眉第一峰 —— 悼一代名尼隆莲法师


   日期:2023/7/31 18: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影落峨眉第一峰——悼一代名尼隆莲法师

温金玉

2006年11月9日6时50分, 原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隆莲法师在四川成都爱道堂安详示寂,享年97岁。隆莲法师1909年出生于四川乐山,1941年在四川成都爱道堂出家,同年腊月八日受具足戒,1942年受聘为四川莲宗尼众部教务长,并自此开始佛教比丘尼教育事业。1984年,出任新中国第一所比丘尼教育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隆莲法师才学蜚声中外,主要着作有《三皈依观初修略法》、《四分比丘尼戒本讲义》、《能海法师弘法业绩述略》、《能海法师年谱》、《佛教道德观》等,曾参与《中国佛教》、《藏汉大辞典》等重要出版物的篇目、辞条的编写工作。本文作者感怀隆莲法师一生对中国佛教做出的贡献,撰文以表悼念之情。

一个冬日的夜晚,四周安静而沉寂。重庆一位法师发来短信告知隆莲法师在成都爱道堂安祥示寂,我只觉得心里沉沉的,一夜无法入睡。

隆莲法师的名字,在初接触佛教的那些日子里,就已听说过。后来从购买的各类佛教书籍里,不断能看到她老人家的信息,尤其是在《法音》杂志上读了她撰写的许多文章与诗词,颇受感染,渐渐地有意识收集一些有关法师的文章和采访记,知道了法师俗姓游,字德纯,名永康,1909年5月2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

隆莲法师从小生长在一个书香盈门的家庭。父游辅国,是毕业于四川通省师范学校(即川大前身)的高材生,曾任四川省教育厅督学,古蔺、名山、靖化县县长及中学教师;祖父游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易曙辉是位举人。游、易二家世代均以教书为业,门下出了不少英杰,着名学者郭沫若先生就曾是隆莲法师外祖父的学生。她生长在这样的诗书世家中,幼承家学,三岁学诵古诗;稍长自学高中数、理及文、史、哲知识;后来报名参加上海商务印书馆函授学校英语专业学习,又从一位美籍牧师的妻子学英语;再跟西藏喇嘛学习藏文。法师工诗习画,古文功底扎实,诗词书法造诣深厚。年轻时曾钻研中医,并挂牌行医,悬壶济世。上世纪30年代还在成都县立女子中学讲授过数学课程。1931年参加四川省举行的高等文官考试,名列第一,轰动一时。1936年于成都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教职,再次参加四川省政府举行的县政人员考试,名列榜首,一时间名声大振,人称“西蜀才女”。后来被委任为四川省政府编译室编译,是省政府中的第一位女文官。1937年依四川佛教会会长昌圆法师受菩萨戒,始潜心学佛。后因不喜官场往来,且受日寇侵华战争困扰,悄然辞职,于1941年7月11日在成都爱道堂披剃出家,拜昌圆大和尚为师,法名“隆莲”。才女出家修道,曾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社会上风传着许多猜测。重庆《新华日报》还以《有这样一个女人》为题,报道了她的出家消息。世人无法理解她为何在春风得意之时,却要抛弃红尘,削发为尼,遁迹空门,在晨钟暮鼓声中苦度岁月。关于她出家的原因,当时众说纷纭。一颗心就是一个世界,尽管世人无法理解,隆莲法师还是解释说:“其实我幼年时就与佛结缘。我的外祖父是家乡佛协会长;外祖母和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她们很爱我。我自幼受祖父母的影响,十三岁即长斋奉佛,潜心佛学。”此外,隆莲法师青年时代到成都教书,寄寓尼庵爱道堂,拜着名高僧能海上师门下学习佛法。课余,还常到书城公园佛学社听海内外大德讲经。据一位与她同龄的老居士回忆说:“年轻的隆莲法师是出于对佛学的真心热爱,把佛学当学问,勤奋刻苦,进入佛教的出世境界,自然无心世俗功名,毅然出家。”

她先后曾追随王恩洋先生、法尊法师、能海上师学习。1956年,调赴中国佛教协会,参加《佛教百科全书》的编撰。1960年,奉调回四川直至圆寂。法师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常委;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佛协秘书长、会长、名誉会长;成都市佛协名誉会长等职。

其实法师的生平经历从书上读来总是概念化的,而真切地感受到她老人家的人格魅力是在1991年。那年3月,当代大陆另一着名比丘尼五台山通愿法师圆寂,我冒雪前往五台山采访其常随弟子如瑞、妙音法师。在她们的讲述中曾多次以极为恭敬的语调与神情提到隆莲法师及其与通愿法师的法谊,并将隆莲法师刚刚传来的一首情意凝重、文采斐然的悼词给我看,其中有“古调重弹,律意谁传,流水高山生暮寒;悲君不起,留君无计,青囊总是埋愁地”的句子,催人泪涌,从中感受到两位老人相濡以沫的情谊,体会到顿失法侣的无奈与孤苦的心境。从那时起,心中就不时升起欲拜见老人的念头。1998年终于圆梦,这也是唯一一次与隆莲法师的一面之缘。

1998年,中国佛教界举办了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年系列纪念活动,山西省佛教界亦准备隆重举行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圣像开光大法会,筹备活动从年初就紧张地展开。初春时节,我陪同山西省佛教协会根通长老赴成都一家佛像铸造厂去验收文殊菩萨圣像的敬造工程。去成都前,我便表达了如有可能想探望隆莲法师的心愿,根通长老说看机缘吧。成都工作告一阶段后,我极力鼓动根通长老去看望隆莲法师,几经联系,得知老人正在住院,我们终于在华西医院的小会客室见到了这位老人。老人已是近90岁的高龄,但思路清晰,言语掷地有声。虽处病中,举止间依然凛凛正气,落落大方,初见之下不禁令人肃然起敬,想像着平日里其不严自威的摄受力。她与根通长老很熟,曾在朝礼五台山时题赠一幅中堂,根通长老甚为珍惜,一直挂在自己僧房客厅正中央。两位老人缓缓地交谈,我静静地倾听,午前柔和的阳光透过纱帘,洒落一地,那一情景至今依然难忘……

根通长老后来对我讲,隆莲法师1958、1959年两次上五台山随能海上师学习,他们都曾见过面。那时,能海上师是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驻锡于清凉桥吉祥律院,主要为僧众讲解《现观庄严论》。能海上师是一个持戒甚严的人,比丘尼一律不得在寺内挂单,隆莲与定静两位尼师就在离寺院三里远的一个小村子里住下来,每天赶来听经、做笔记,甚是辛苦。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隆莲法师还来过两次五台山,一次是来送法尊法师的灵骨,并在广宗寺以青砖建造了法尊法师灵骨塔。后来又因以大理石重修法尊法师灵骨塔再次来到五台山。她曾对根通长老说:“法尊法师翻经功德可比肩唐代玄奘大师。”2001年为纪念法尊法师圆寂20周年,五台山广宗寺举办纪念会,我曾协助举办此次活动,并受广宗寺委托编辑此次活动的文集。后来听人说,隆莲长老得知此次活动以及将启建法尊法师纪念馆的设想后,竟老泪纵横,说举办这样一个活动是正缘,很好,希望吉祥圆满……法师与五台山的因缘很深,曾写有多首五台山的诗词,如《忆江南?重礼五台》:“清凉地,我是再来人。驱尽天魔花更好,销完积雪草还清。剥复见天心。清凉地,步步见文殊。山色溪声传妙谛,祥光瑞蔼露真如。倦羽得归乎?清凉地,双塔树云间。金阁曼荼开秘藏,玉华贝叶耀遗编。后起待群贤。”法师的许多诗词至今为人传诵。

有此因缘,日后更多地关注老人以及她所创办的比丘尼教育事业。2004年我的一位女硕士研究生在选择学位论文题目时就确定为“隆莲法师及其佛教教育思想与实践”,并赴成都进行实地调研,采访了许多老人与法师的学生。后来论文答辩,因资料新颖,选题独特,受到答辩委员会的肯定。

隆莲法师才学蜚声中外,曾被聘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文史馆名誉馆员,四川省诗词学会顾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四川分会理事。还曾获日本佛教传道文化奖。其主要着作有:《三皈依观初修略法》、《四分比丘尼戒本讲义》、《能海法师弘法业绩述略》、《能海法师年谱》、《佛教道德观》等。隆莲法师的一生对佛教贡献良多,我以为主要有二:

一是1984年具体负责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比丘尼教育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在中国佛教比丘尼教育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为复兴中的中国大陆佛教提供了人才资源,这也是赵朴初老人生前再三呼吁的大事。其实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法师刚从成都爱道堂出家第二年即参与创办莲宗女众院,并担任教务主任和讲师,主讲“戒律”和“俱舍论”等佛学课程,从那时起她就有了办一所尼众学院的想法。这一心愿一直到1980年才有了着落。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隆莲法师鉴于当时中国没有一所培养比丘尼的正规学校,郑重提出了创办尼众佛学院的构想,这一倡议得到了赵朴初会长及诸山长老的支持。1983年,经国务院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四川尼众佛学院,赵朴老任名誉院长,隆莲法师任院长。赵朴老还特为四川尼众佛学院题匾。学院于1984年秋季开始招生,法师亲自讲授佛学课程。佛学院的学制为四级十二年(每级各学三年),即初级班(或称培训班,设在爱道堂)、中级班、高级班(又称专修班)、研究生班。由初级班升入中级班或由中级班进入到专修班均要参加考试,择优录取,也可直接报考专修班。考生须是出家尼众,由各地寺庙选派、推荐而来。除极少数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课程,大部分学生修完中级班或专修班后返回原地,担负起传播、交流佛教文化的重任。尼众学院为各地寺庙、佛教组织或佛学院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管理、教学与研究人才。赵朴老曾评价说:“其间为落实宗教政策,于收回川中昭觉寺及重整爱道堂、铁像寺,创立四川尼众佛学院等工作中,历经曲折,深得法师悉力协作,终获圆满成就。迄今古刹重光,钟鼓梵吹,庄严矗立。尼众佛学院亦规模大备,学制完善,道风整肃,学员结业数届,成才甚众,蔚为西南佛教女众着名学府,尤为法师领导培育之功。”

二是恢复传授二部僧戒。1980年,也是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隆莲法师表达了一个愿望,就是想在大陆恢复比丘尼的二部僧戒。所谓“二部僧戒”,是指要受比丘尼具足戒的女众,必须先请十名比丘尼为戒师(至少有十二年戒腊),受“本法尼”戒,然后由尼部十师带领本法尼到比丘僧团里,重请十名比丘为戒师,在比丘、比丘尼各十名的戒坛中,再为她们授比丘尼具足戒。这样的受戒才如法如律,因为这是佛制。1982年春,这一愿望得到通愿法师的襄助,于成都为8位比丘尼传授了二部僧戒。这是“文革”后,我国首次传授二部僧戒。律幢再树,戒月重辉。这对当代中国佛教制度建设意义无量。

隆莲法师的才学、德行深受学界、教界的尊重。1956年周恩来总理访问斯里兰卡。当时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为纪念释迦牟尼涅2500年,发起编撰英文佛教百科全书,吁请各国佛教学者给予支持合作。周恩来总理接受其国总理的托请,允诺承担《佛教百科全书》中国佛教部分的编撰任务,回国后指示中国佛教协会专门设立了编纂委员会,聘请国内着名佛教学者担任撰述工作。隆莲法师是教界唯一入选的女性。此外,她先后参加了四川大学文科研究所主持的《藏汉大辞典》以及《四川省志?宗教卷?佛教篇》、《大百科全书》等的编写工作。至今她所撰写的许多文章,依然是学者参考的必备资料。

因缘不可思议,由笔者主持的中国佛教制度研究中心网站于10月下旬连续登载了隆莲法师的经历与诗词。如今,月冷蒲团,哲人已萎,千秋风范,常住馨香。我们深切祈愿,老人不舍娑婆,乘愿再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温金玉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温金玉教授)  

 温金玉教授: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提纲) 

 温金玉教授:云门家风 

 温金玉教授:天衣义怀禅法略述 

 温金玉教授: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 

 温金玉教授:杨岐宗理 

 温金玉教授:道安与僧制建设 

 温金玉教授:莫将少林辜负——关于文化定位的思考 

 温金玉教授:弘一法师弘律因缘探究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温金玉教授:佛教戒杀护生与生态文明——以吕碧城为中心的考 

 温金玉教授: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 

 温金玉教授:吕碧城与戒杀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