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温金玉教授:慧远大师与白人岩


   日期:2023/7/21 18: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慧远大师与白人岩

温金玉


慧远(334——416年),东晋名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人,即今山西省原平市大芳乡茹岳村人,至今村中仍有楼烦寺。依照慧远传记资料记载,慧远一生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334年至354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时期,慧远主要是四处求学。他早年博综六经,阅读儒道典籍,尤其对《庄》、《老》,颇有心得。这为其日后广行教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时局动荡,慧远萌发隐居之志。从354年至382年是慧远追随道安,辅助弘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慧远偕弟慧持于太行恒山(河北曲阳西北)听道安讲《般若经》,颇有领悟,感叹“儒道九流皆糠秕”,遂与弟俱投道安座下,剃度出家。从此开始了他弘法利生的生涯。从383年至416年是慧远离别道安后独立在庐山东林寺建立弘法道场的阶段。在这—时期,他遁迹庐山,孜孜于道,务在弘法,聚徒讲学,率众行道,创立莲社,观想念佛,组织译经,撰论着述,并与天下名僧及当政者深相结交,为僧团创造了宽松的弘法环境,为天下创建了“道德所居”的模范道场。由此,慧远僧团所居庐山遂成为南方佛教中心,与鸠摩罗什僧团所居长安,南北呼应,中分天下,使中国佛教呈现出新的格局。慧远也成了名重一时、泽被万代的佛门领袖。

纵观慧远一生,其弘法活动的辉煌期主要是在南下庐山之后。晋哀帝兴宁三年(365),他随道安南游樊沔。孝武帝太元三年(378),襄阳被苻秦军队攻陷,道安为秦军所获。慧远带着徒众南行,本拟往广东罗浮山,但到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后,爱匡庐峰林清静,就定居下来。365年,是慧远南北弘法的—个分界线。也就是说从354年出家至365年南下,慧远至少有10年的时间在北方协助道安弘法。其时,道安僧团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山西的晋北、晋东南以及河北一带。传记载慧远24岁时便登坛讲说,颇负盛名。可以设想,在山西、河北的广大区域里,当有多处慧远的演教之地。目前,据笔者实地考察以及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山西代县白人岩就应是这样一处演教道场。 在以往的研究中,因慧远传记里前期资料语焉不详,学界更多地关注慧远大师后期的弘法活动与成就,其实慧远在北方的弘法仍有踪迹可寻。白人岩的再次复建,当是慧远早期弘法活动遗迹的重要发现与资料补充。

白人岩,亦称白仁岩,位于山西代县,与五台山、雁门关相邻。近日,笔者对此地进行考察,发现寺院遗址上尚存有明清古碑十二通,碑文详细记载了白仁岩禅寺创立与沿革的历史。如明正统年间由郡人前大理寺少卿中宪大夫弋谦所撰《白仁岩寺记》碑中说:“代郡西行三十余里则抵茹山,自茹山迳人,又西行五里许而抵崞,亦代之属邑,其上有岩,名曰白仁岩,有寺名曰白仁岩禅寺。实晋浮图氏远公之所肇造也,有故碑可考。”冯钦所撰《重修白仁岩寺记》碑中也说:“乾竺氏因缘之说岂偶然哉,余幼读先曾王殳集有《读书白仁寺》诗云,开户白云,行歌秋色,想见风物之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矣。先王殳亦有《游白仁岩记》,述其山势之雄奇,泉石之秀丽,与夫名葩异卉,珍禽驯兽之往来,又不啻身历其境也,而神异之迹尤多,祷雨辄应,乡人赖之有寺,创于晋远公,葺于明慧微二庵,明都御史弋公谦实志之,且云有故碑可考,而荒烟野蔓中,踪迹灭没矣。”

查阅地方志史料,于此亦多有记载。据乾隆五十年《直隶代州志》卷之一《舆地》载:“白仁岩在州西北三十里,晋释慧远建祠,巨石上有石浮图,峰头有说法台、棋枰石,而定心石则舌吐危崖之上。立者熊经崖下,石井五,浊污者二,其三清冽可鉴。山径盘曲,古柏万株。从山半遥望巅顶,梵宇凌空,红楼朱户缥缈松阴间石壁间。居然仙境。寺后峭壁屏列,摩崖石刻白人崖三大字,字可盈丈,明侍郎万恭书。”

清光绪八年《山西通志》亦记载说,代州“白仁岩寺,在州西北三十里。白仁岩巨石上,晋慧远辟石为室,建楼观、台榭、殿廊、门庑、僧轩,厨库俱备。故碑尚存。”

白仁岩禅寺后来成为代县八景之一的“岩寺晚钟”,本地文人多有题咏。清代冯锡旖有《题白仁岩八景》,如《说法台》诗云:“远公台畔日华明,四望千村陇陌平。闲倚松根扪石笋,古今独尔解无生。”《古南庵》诗云:“晋代开山自远公,胜游至自驻仙翁”。

在白仁岩还有传为慧远所居之庵,在山腹之间,当地百姓称为“慧远洞”。此处有七眼石井,形如北斗七星,看上去七泉平列,如出一源,但泉水不大相同,其中五泉清冽可见,煮水烹茶,清香可口;另两泉浑沌苦涩,不堪饮用。七眼井名曰灵泉,旁建有祠,曰灵泉龙祠,亦称玉龙宫,《代县志》载,每值岁旱,祈祷辄雨,神异也。

本文所列资料并不系统,但以上碑文以及史料至少透露了慧远大师与此地的因缘。白仁岩所居方位,距道安恒山立寺之处不远,距慧远的出生地楼烦寺也仅10公里,在现存楼烦寺的碑文上也有慧远“首创白仁岩寺”的记载。白仁岩道场是否是慧远创立,慧远是否曾在道安门下分座于此地演教说法,这仍需作进一步考证研究,但在这一区域内考察时,我们听到太多有关慧远大师的种种传说,无不感受到慧远对此地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温金玉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温金玉教授)  

 温金玉教授: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提纲) 

 温金玉教授:云门家风 

 温金玉教授:天衣义怀禅法略述 

 温金玉教授: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 

 温金玉教授:杨岐宗理 

 温金玉教授:道安与僧制建设 

 温金玉教授:莫将少林辜负——关于文化定位的思考 

 温金玉教授:弘一法师弘律因缘探究 

 温金玉教授:影落峨眉第一峰 —— 悼一代名尼隆莲法师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温金玉教授:佛教戒杀护生与生态文明——以吕碧城为中心的考 

 温金玉教授: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