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学修三皈依(30~39)


   日期:2023/5/7 15: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修三皈依8-5 (30)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6日

经文: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教育要善巧,教育不当会造成
心理缺陷,不是傲慢就是自卑

提要:
  ·不把孩子教育好,他人生的路多痛苦,批评也莫忘了鼓励
  ·教育要善巧,教育不当会造成心理缺陷,不是傲慢就是自卑
  ·老师以慈为好,福慧双修能成就两足尊,能抑制烦恼是慧,使人开朗是培福
  ·任凭烦恼发展,会有恶劣后果,别怪别人不关心你,先问自己有没有关心
   别人
  ·关心别人时,要对他有所了解,有悲心没有智慧,会搞坏事情

不把孩子教育好,他人生的路多痛苦,
批评也莫忘了鼓励

你们做妈妈的自身缺点太多了,你们做妈妈的不把孩子教育好,他人生的路多痛苦啊,你们要背因果啊。

妈妈的怀抱是孩子最温暖的地方,孩子对妈妈充满了安全感。有时候孩子调皮,不得不骂几句,打打屁股,可是千万不要打他头,打他头也许将来会变老年痴呆症,打屁股没关系。但是孩子哭了,你们不会做妈妈的,一种是“随他去,他哭到后来自己会好的。”还有一种,“你再哭,就不给你吃饭,再哭叫老虎来咬你。”我做爸爸比你们做妈妈还要好,我经常要批评孩子,偶然也打几下,可是他哭了,我就把他抱起来了,鼓励他几句,要这样做呀。

你们做老师、做纠察的,你们帮助同学是应该的,有时候说了几句批评话,你是不是再说两句鼓励话呢,别使学生看见你这个老师害怕。

教育要善巧,教育不当会造成心理缺陷,不是傲慢就是自卑

做老师第二个要诀:要善巧,要适可而止。我有做老师的经验,有的同学犯错误屡教不改,我要训起话来就很厉害的。可等我发现这个同学训得有点傻乎乎傻乎乎,或者看到他内心非常痛苦,到这儿就要转弯了,要给他点鼓励给他点温暖。而那些不会做妈妈的,全在制造孩子的心理缺陷、人格缺陷,使这些孩子将来不是傲慢就是自卑。

老师以慈为好,福慧双修能成就两足尊,
能抑制烦恼是慧,使人开朗是培福

你们现在初当老师,不需要强调慈威双摄,还是以慈为好,在每个同学那里奉献爱心,特别你们当老师当领导的要带头做到。我房门口挂着牌子,“进门微笑”,哪有看见老师不笑的,“万事莫谈”,不要跟我来谈什么事情,因为我在养病。你们同学天天在自恣,是不是再加一条:今天有没有做到互相鼓励啊?

今天有位同学来问我,我告诉他一个秘诀,修行既要培福也要修智慧,要福慧双修,那么你将来成佛就叫两足尊,有个秘诀既能使你培福,又容易开智慧,非常简单就是大家被烦恼控制住了,不肯做,什么秘诀?你跟人说话时要微笑地说。同样一句话,笑嘻嘻说,跟苦恼地说、生气地说以及不生气也不笑地说差别大了。你跟同学总是非常慈悲、微笑地说话,这就表现了你的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充满了烦恼,他怎么能做得到呢?这就在修你的智慧了。而且你把这个笑又送给了人家,使人家也开朗起来,不会掉在烦恼里,这就是培福。人真笨啊!这么样一个容易做的事情偏不做。

从前上海公交车很挤,难免会互相碰到踩到,你只要说“对不起”三个字就没事了,偏偏三个字不肯说,宁愿说三百个字去吵。容易苦恼、容易起烦恼、容易态度不好的人,是不是吃饱了饭,力气没地方用,用在烦恼上了?

任凭烦恼发展,会有恶劣后果,
别怪别人不关心你,先问自己有没有关心别人

每个人得到别人的关心就会欢喜,得不到别人关心就会苦恼,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修菩萨法的,要随时随刻对每个同学关心。可是话要两面讲,对于想得到别人关心的人,得不到别人关心就不高兴,这就是你的烦恼,你本人根本不应该起这种念头,这种思想就是你烦恼的起源。任凭烦恼发展,将来会有恶劣的后果,会把你搞得非常痛苦。你只要想:我该怎么样去关心别人,就可以了。你去关心别人,别人也会关心你啊。别怪别人不关心你,你自己先检查检查你有没有关心人家。

说“要他先关心我,我才肯关心他”,那是世俗上的人,而我们修菩萨法的是先关心人家,人家关心不关心我,我不计较的。所以你们要聪明一点,每时每刻都要抓紧,每个机会都要修好,将来成就就快了。

关心别人时,要对他有所了解,
有悲心没有智慧,会搞坏事情

还有你去关心别人的时候,你要对他有所了解,有悲心没智慧,会搞坏事情。有许多学生对我这个老师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可是他对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种事情差不多每天都有。

只举一件事情,过去有人很热情,一定要给我煮饭。那个时候我正有病,身体很虚,内火上攻,牙齿痛不大好咬,了解我的人都是煮得烂一点。他不是这么动脑筋,他给我煮的菜不是我喜欢吃的,而是他喜欢吃的,(众笑)他不是煮烂,他是把每个菜都是切得碎。真笨啊!你切得小不煮烂也是硬的。(众笑)所以你们要关心人,首先要了解人,别好心办坏事,搞得人家哭笑不得。

为什么我后来得高血压、心脏病,其中一个原因,有一个时期,有人给我煮菜,油太多了,几乎油都变成汤了。我比较宽容,做了就算了,跟她说:“少放一点油。”她说“少放了不好吃。”(众笑)希望大家,一方面要修悲心,一方面要求智慧,关心人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这个人。

今天就跟你们讲这么几句,好吧。(众鼓掌)

学修三皈依9-1 (31)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8日

经文: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我们进佛门一开始是三皈依,将来的成就,
包括我们行菩萨道成佛也是在三皈依里成就

提要:
  ·我们进佛门一开始是三皈依,将来的成就,包括我们行菩萨道成佛也是在
   三皈依里成就
  ·佛弟子不知法,使得佛法一天比一天衰落,再不发菩提心,佛法就要灭了
  ·如果没有戒没有法,佛弟子世俗习气很重,邪知邪见泛滥,佛门就不像佛
   门了,因为外道、魔道、邪道全都进来了
  ·佛陀四十九年的教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而戒定慧就在三皈依里
  ·我们都不希望伟大的佛教灭在我们手里,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修好三皈依,
   我们修到哪里,相关的经论就要学到哪里

 我们进佛门一开始是三皈依,将来的成就,
包括我们行菩萨道成佛也是在三皈依里成就

今天是2010年7月8日,是我们正式学习三皈依的第一天,这次学习大家都很重视,都能明白三皈依的重要性,这很好。我们进佛门一开始是三皈依,将来的成就,包括我们行菩萨道成佛也是在三皈依里成就。

佛弟子不知法,使得佛法一天比一天衰落,
再不发菩提心,佛法就要灭了

可惜的是,这么多年来佛弟子几乎已经不知道三皈依怎么修法。有些皈依了却不学法,就好比到学校领了学生证,却不上课,使得佛法一天比一天衰落,这使我们非常担忧。本来末法一万年,现在还在末法的初期,由于人为的差错,非但没有向上推,反而快速向下滑,似乎快到末法的后期了。我们再不发菩提心,佛法就要灭了,这是我们佛弟子不希望的。

如果没有戒没有法,佛弟子世俗习气很重,
邪知邪见泛滥,佛门就不像佛门了,
因为外道、魔道、邪道全都进来了

我们国家对佛教非常爱护,前几年就提出要重新举起“以戒为师”的旗帜,这几年又提出要提倡讲经说法。如果没有戒没有法,佛弟子世俗习气很重,邪知邪见泛滥,佛门就不像佛门了。即使佛门广开,也起不到好的作用,因为外道、魔道、邪道全都进来,败坏了佛门的清净。所以很多年前人们就说:现在是魔道当世,外道猖獗。

佛陀四十九年的教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而戒定慧就在三皈依里

所以会形成这样局面,跟我们佛弟子没有学好三皈依戒,没有修好三皈依的定,没有圆满三皈依的慧大有关系。佛陀四十九年的教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而戒定慧就在三皈依里。可是这么长的年代,三皈依只剩了一个形式,失去了实质,修行架空了,所以修不起来。能海上师从前说过:到以后的年代,众生已经不知道修行,了生死也成为一种莫名其妙的事。今天这种现象已经出现了。

我们都不希望伟大的佛教灭在我们手里,
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修好三皈依,
我们修到哪里,相关的经论就要学到哪里

我们每位佛弟子都不希望伟大的佛教灭在我们手里,所以这次我们要学六个月的三皈依,这是第一阶段,后面还有几个阶段?我也说不出。因为这次学习,有许多和三皈依有关的经论我们都要学,我们修到哪里,相关的经论就要学到哪里,那个内容是相当广泛,相当丰富。这次学习三皈依,大家热情很高,大家能有这样的觉悟和发心,我也非常高兴。

学修三皈依9-2 (32)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8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不学好三皈依,难免世俗习气、
邪知邪见、名利思想泛滥,修行就架空了

提要:
  ·把佛搞成神,是贬低了佛,我们没有获得像佛那样的觉悟,所以受了无穷
   无尽的苦
  ·恋爱就是颠倒,不切断男女的爱,生死了不脱的
  ·为什么众生愚痴颠倒?因为众生无知得很,起了烦恼,什么都不知道了
  ·佛教不杀生,不赞成为了孝母而去杀生
  ·杀盗YIN妄酒是佛弟子不应该干的,佛度众生就是要给众生智慧来消除众生
   的愚痴
  ·不学好三皈依,难免世俗习气、邪知邪见、名利思想泛滥,修行就架空了
  ·佛弟子违犯三皈依戒,还起什么度众生的作用

 把佛搞成神,是贬低了佛,
我们没有获得像佛那样的觉悟,所以受了无穷无尽的苦

佛是彻底觉悟、智慧圆满的人,现在有些人把佛搞成神,我是非常反感。他以为把佛搞成神是抬高佛,实际上反而贬低了佛,神哪有彻底觉悟、智慧圆满?佛是觉悟者,者就是人,是彻底觉悟、智慧圆满的人。我们呢?还没有获得像佛那样的觉悟,非常愚痴、颠颠倒倒,因此而受了无穷无尽的苦。

恋爱就是颠倒,不切断男女的爱,生死了不脱的

有一幅漫画,画了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头朝下脚朝上,那不是颠倒吗?题目就叫“恋爱就是颠倒”。众生的颠倒很广泛,最最迷惑人的就是男女的爱。如果切不断男女的爱,生死了不脱的。

为什么众生愚痴颠倒?因为众生无知得很,
起了烦恼,什么都不知道了

生死流转非常可怕,即使你还活着,人生路上的痛苦也是无其数。我本来了解得不够,因为给菩提心网站找资料,抽空看看报,越看越可怕。报上报道的只是少数,他不可能把人间的苦全报道完吧。为什么众生愚痴颠倒?众生无知得很,起了烦恼,什么都不知道了。

佛教不杀生,不赞成为了孝母而去杀生

中国传统思想是儒教思想。我从小学起,对孔子都是非常尊重的,我进佛门之后仅仅是不赞成佛教、儒教、道教本是一家。可是我年初在南方一家素食馆,墙上贴的二十四孝,我看了一下大吃一惊,我说:“你们素食馆要贴画就贴护生画集,叫大家吃素不要杀生,多多放生,那多好啊。在二十四孝里,这些孝子非但杀鱼,还活埋自己的儿子呢,二十四孝贴在素食馆不相称嘛。”

杀盗YIN妄酒是佛弟子不应该干的,
佛度众生就是要给众生智慧来消除众生的愚痴

自从看了二十四孝,我才知道儒教跟佛教有着根本上的不同。资料室在网上找到了不少儒教的东西,也有批判儒教的,越看越觉得儒教和我们修行很不对劲,儒教很多做法与佛教背道而弛,这是必然的,因为孔子、老子都是凡夫众生,他们连杀盗YIN妄酒是坏事情,都不知道。学儒教道教的人,他们自己也在搞杀盗YIN妄酒。仁义道德做不到,那就仅仅是一个空中的光环,一方面吸引人,一方面却传播了很多的无知。佛度众生就是要给众生智慧,以智慧来消除众生的愚痴。

不学好三皈依,难免世俗习气、邪知邪见、
名利思想泛滥,修行就架空了

再讲一讲这次学修三皈依的宗旨和目的,凡是进佛门的佛弟子,都要学好三皈依戒。在净土宗寺院的早晚功课里就有三皈依,所以无论修什么法门,都要修好三皈依。如果没有修好三皈依,那就把三皈依架空了,所以形成了末法时期。修行一架空,成就就渺茫了。末法时期佛弟子修行成就的极为稀少,原因就在这里。怎么会架空?原因很多,世俗习气、邪知邪见、名利思想泛滥,修行就架空了。所以我们这一次就要学好三皈依。 ~学好三皈依戒,修好三皈依定,圆满三皈依的慧,以求改变如今佛法衰落的现象,受了三皈依而不持三皈依戒,从而造成以身谤法,不修三皈依定就把三皈依定中的成就架空了,未能得到三皈依圆满的慧,造成自身知见错乱、愚痴颠倒而影响佛门清净。

佛弟子违犯三皈依戒,还起什么度众生的作用

首先“学好三皈依戒”,三皈依就是三条戒。我是不敢违犯三皈依的,经书上有句话:“犯戒地狱苦”,三皈依戒也是戒,怎么能违犯呢?比如说,“永不皈依天魔外道”,有人怎么皈依起天魔外道来了呢?那岂不犯了戒?犯了三皈依戒,还口口声声说:“我是皈依过的,我是三宝弟子。”佛弟子进了佛门这样的无知,还起什么度众生的作用?

学修三皈依9-3 (33)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8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我们要在爱国爱教的基础上,根据佛教
的教义教规来弘扬,一切的混淆,
都不利于我们佛教的生存与发展

提要:
  ·修好三皈依定,才能从觉正净的功德中消除烦恼得到成就
  ·要圆满三皈依的慧,没有慧就是烦恼众生,没有慧就会愚痴颠倒
  ·只有从性空、不盖障、不颠倒中,才能使众生悟到真理
  ·不倒空原有的世俗知见,清净的佛法甘露灌不进去的
  ·被我执法执盖住了,知见颠倒了,佛法的甘露灌得进去吗?
  ·我们要在爱国爱教的基础上,根据佛教的教义教规来弘扬,一切的混淆,
   都不利于我们佛教的生存与发展

 修好三皈依定,
才能从觉正净的功德中消除烦恼得到成就

“修好三皈依定”,一切成就都是在禅定中成就,佛也是在禅定中成佛的。可是修三皈依定,如今已成为一件莫名其妙的事。只有修好三皈依定,你才能从佛宝的觉悟(觉)、法宝的正法(正)以及僧宝的清净(净),这觉正净的功德中消除烦恼得到成就。只会唱唸,或会讲几句口头禅,有什么作用呢?岂不成了挂名的佛弟子。

要圆满三皈依的慧,
没有慧就是烦恼众生,没有慧就会愚痴颠倒

还要“圆满三皈依的慧”,三皈依的内容全是从经典中来的,你不深入经藏,你怎能圆满三皈依的慧呢?没有慧就是烦恼众生,没有慧就会愚痴颠倒。

只有从性空、不盖障、不颠倒中,
才能使众生悟到真理

说到愚痴颠倒,我又想起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跟你们今天听法大有关系。

那一年我在内蒙古讲学,一个学生要给我倒开水。他把茶杯盖子打开,要把茶杯里的凉水倒掉,我说:“不要倒掉,你就给我这么冲开水吧。”他说:“老师,杯子里原来的水不倒掉,我冲不进去。”我说“喔,不倒掉就冲不进去。”他说“是啊。”“那么你去倒吧。”

等到他把凉水倒掉,要冲开水了,我盖子一盖,“你就这样冲吧。”(众笑)他说:“老师,盖子盖上了我怎么冲水?”那么我就把盖子拿掉。

他刚刚要冲开水,我把杯子颠倒一放,“你就这样冲吧。”他说:“杯子颠倒了,我怎么冲开水?”经过我这么一启发,他悟了,据说到第二天他病也就好了。

不倒空原有的世俗知见,
清净的佛法甘露灌不进去的

你们今天都是烦恼病、愚痴病、邪知邪见病、我慢贡高病,脑子里装满了冷水、脏水,你不倒掉原有的世俗知见,清净的佛法甘露就灌不进去,所以修空最最重要。

被我执法执盖住了,知见颠倒了,
佛法的甘露灌得进去吗?

还有,你的思想被我执法执盖住了,听法听得进去吗?你脑子里充满了愚痴颠倒,好比茶杯倒过来了,佛法的甘露灌得进去吗?这三个道理你们要好好想一想:你是为了接受佛陀的教育来听佛法的,你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听。

我们要在爱国爱教的基础上,根据佛教的教义教规来弘扬,
一切的混淆,都不利于我们佛教的生存与发展

所以这一次,我希望能够在佛门里,排除对我们修好三皈依、对我们佛教有影响的知见。我们是爱国爱教的,我们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宗教要根据自己的教义教规来发展自己的宗教。我们要根据佛教的教义教规,一切混淆佛教教义教规的,都对我们修行不利、对我们佛教的生存和发展不利,为了佛教的正法久住,为了保持佛教的圆满和纯洁,为了我们修行的成就,我们不得不排除啊。

可是有些人就是把盖子盖着,不肯把脏水倒掉,或者茶缸颠倒了,佛法的甘露水怎么也灌不进去。我在外地讲三皈依,讲到要排除这些混淆,有两个人就中途退出去了,如果是因为听不进去而离开,这就使我很失望。讲经说法是讲的佛法,你是诚心诚意来听佛法的,怎么听不进去呢?

如果我这个老师讲佛法时,我讲外道也有道理,那么你退出去是对的。讲外道也有道理,应该到外道的场所里讲。我讲佛法,你一时听不进去,你不要马上跑掉了,你再听下去我是不是在根据三皈依戒来讲,是不是摆的事实?事实胜于雄辩嘛!我是为了佛教的正法久住!我是为了你修行将来的成就!你多听听,我讲的对不对啊?

学修三皈依9-4 (34)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8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佛弟子不应该对天魔外道的感情胜过对佛教的感情,否则就很难保持佛教的纯粹性

提要:
  ·佛弟子不应该对天魔外道的感情胜过对佛教的感情,否则就很难保持佛教
   的纯粹性
  ·世间上的学说,有好的一面,也有漏洞的一面,要全面了解,才不会致成
   片面
  ·把不是佛教的东西混淆在佛教里,这就失去了佛教的本来面目,这样的
   修行还有什么希望
  ·过去很多佛弟子,对释迦佛的教导,很多地方都没有依教奉行,三教不能
   混成一家,和谐首先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原则基础上

 佛弟子不应该对天魔外道的感情胜过对佛教的感情,
否则就很难保持佛教的纯粹性

后来我才明白,为什么我讲得对,我摆的是事实,也没有人说我讲错啊,既然没错,为什么有些人还会听不进去呢?因为他们虽然也是佛弟子,但头脑里充满了儒教思想。事实证明,这是由于他们对儒教的感情远胜于对释迦佛的感情,这是感情问题,执著了感情就没有理智了。比如,一个人跟朋友说:“你爸爸经常小偷小摸,这不好啊,你劝劝你爸爸,别偷了。”没说错,全是好话啊,可是儿子就听不进去。所以一个人有了感情的偏向就成了问题,就叫感情问题。

后来讲法完了,大家小组座谈讨论,有些人不讨论佛法,却大谈:儒教也有好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学?儒教有好的地方,你到学儒教的地方听吧。我们是佛教,佛教的教义教规里没有儒教。我不是反对儒教,我是要保持佛教的纯粹性,这是我应该做的啊。

世间上的学说,有好的一面,也有漏洞的一面,
要全面了解,才不会致成片面

既然也有好的一面,可想而知也有不好的一面,那么你去学了儒教好的一面,你来听听我在讲三皈依时讲到不能皈依其他的必要性和指出一些儒教的漏洞,这不是全面了吗?片面是愚痴的,只有全面才正确,为什么一定要保持片面了解,而不求全面的了解呢?

后来我考虑了一下,第二天我就说:我们是讲佛法,不要再多花时间来宣扬儒教了。结果我说话没用,有些人又在学佛法时谈儒教了。

把不是佛教的东西混淆在佛教里,这就失去了佛教的本来面目,
这样的修行还有什么希望

其实在那次之前,我早就有这样的经历。几年前在福鼎,我讲法讲得很累。讲完法回寮房去休息,一个可能是外来挂单的出家人等在楼梯口,对我说:“老师,道教也很好,你为什么不赞成佛弟子学道教呢?你老师可能不懂道教,我讲一点道教的好处给你听听。”我好言相劝,他不接受,我就说了一句:“我是佛教!你不要来跟我讲道教!”他没话说了。把不是佛教的东西混淆在佛教里,这就失去了佛教的本来面目,这样的修行还有什么希望?

过去很多佛弟子,对释迦佛的教导,很多地方都没有依教奉行,
三教不能混成一家,和谐首先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原则基础上

通过这一次学习三皈依,大家觉悟都会提高,佛弟子都要遵守好三皈依戒,不学儒教道教。假如有人想:过去很长的年代里,佛门里总有人说儒教道教可以学,我们就学了。我们是释迦佛弟子,凡是跟释迦佛的主张不同的,就不能掺杂进去。佛法今天这么样衰落,就因为过去很多佛弟子,对释迦佛的教导,很多地方都没有依教奉行。希望从你们这一代开始,都能明白过来,也不再说儒教道教佛教本是一家。明明是三家,我不主张混淆,各管各发展。和谐首先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不在儒教、道教、外国教那里宣扬佛教,希望学儒教道教的也尊重我们,不要在佛门里宣扬儒教、道教。因为佛教的教义教规有原则性的差别,相互交流是毫无意义的。

学修三皈依9-5 (35)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8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犯了三皈依戒,
就会造成以身谤法的罪

提要:
  ·被人砍脑袋,佛法谁来宣扬?恒顺众生是恒顺众生的觉悟,不是恒顺众生
   丑恶的心
  ·犯了三皈依戒,就会造成以身谤法的罪
  ·有人要我们得像企业家那样什么都学,以求发展,最后丢下一句“我什么
   宗教也不信”就离开了
  ·释迦佛的弟子,当然只弘扬释迦佛的法,三教合一,到底是哪一家的弟子

 被人砍脑袋,佛法谁来宣扬?恒顺众生
是恒顺众生的觉悟,不是恒顺众生丑恶的心

“要学好三皈依戒,修好三皈依定,圆满三皈依慧,以求改变如今佛法衰落的现象”,佛法为什么会衰落?就是因为佛弟子三皈依没有学好,没有遵守好,导致佛门一片紊乱。我们讲慈悲忍辱,不等于说伸长了头颈让人家砍脑袋,脑袋砍掉了,佛法谁来弘扬?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有一个叫恒顺众生。我们是恒顺众生善良的心,众生有觉悟,能归向佛道,这个要恒顺;我们不恒顺众生丑恶的心,不恒顺外道魔道,这是有原则的。

犯了三皈依戒,就会造成以身谤法的罪

“受了三皈依而不持三皈依戒,从而造成以身谤法”,要改变如今佛法衰落的现状,我想了一下,还是应该从三皈依开始。凡是皈依三宝的佛弟子,都要遵守好三皈依戒。说“儒教也可以学,道教也很好”,那就等于说:释迦佛不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就把释迦佛贬低了;也是在告诉大家,学了这些东西可以取长补短,弥补佛法的“漏洞”。难道佛法还不太圆满、不太殊胜、不太彻底?要咱们多学一点,知识广博一点,来丰富丰富?那岂不是以你的行动、以你的语言、以你的心态,来把佛法贬低?所以犯了三皈依戒就是在以身谤法,以身谤法的罪很重的。

有人要我们得像企业家那样什么都学,以求发展,
最后丢下一句“我什么宗教也不信”就离开了

我想起前两年杭州有个企业家禅定营,每年要到开化文殊院学两三次。有一次我应邀去杭州,大家正谈得高兴,又进来了一个人,我不认得,可能是熟人介绍的。他讲话我就一声不吭地听着,我讲话却经常被他打断。他大讲佛教要发展,必须要像我们企业家一样,凡是可学的东西,全都学,因为他根本不懂佛教。我就开口了:“佛教是圆满、彻底究竟的,是绝对的真理,那就根本不需要再补充别的东西。”

后来他又打断我,我刚讲两句,他又打断我,我跟他说,“你刚才讲话我没有打断你,我讲话你屡次打断我,你这样很吃亏啊,你这样到东到西会不受人欢迎。”他受不了啦,全身不安,最后实在坐不住了,说了一句话:“我是什么宗教也不信,我看我该走了。”

如果你们学了佛教,再把别的教派道理加到佛教里,就破坏了佛教的圆满。好比在一只月饼里插进去别的东西,或者在月饼旁边再补一块东西,这个月饼就不圆了。圆满了,再增加,那岂不成了画蛇添足?

释迦佛的弟子,当然只弘扬释迦佛的法,
三教合一,到底是哪一家的弟子

我们是释迦佛的弟子,当然我只弘扬释迦佛的法。说:“十方如来的法,你也应该弘扬。”我们是凡夫众生,没有天耳通,不要说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讲法、药师佛在琉璃世界讲法我听不到,就连五台山上空,文殊菩萨每天在给一万位菩萨讲法,我也听不到。我学到的是释迦佛的法,我师父讲出来我听到了,所以我只能弘扬释迦佛的佛法。

那么说:“你弘扬佛法,同时也可以把儒教道教,三教合起来讲。”我不干。如果合在一起,虽然不是四不像,至少也是三不像。好比头戴道冠,身披僧衣,脚踏官鞋,到底算哪一家的弟子啊?(众笑)

佛法僧称三宝,三宝可不能解说成释迦佛、太上老君和孔丘。佛法僧,佛是释迦佛,法是释迦佛讲的正法,僧是释迦佛的弟子,其它一律不能掺入。要保持佛法的纯粹性,我们修行将来才能有成就。

学修三皈依9-6 (36)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8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外道不要挂佛门牌子,
佛门也不要学外道

提要:
  ·不修三皈依定,就把三皈依定中的成就架空了
  ·释迦佛的降魔成道也是入的禅定,所以一切成就都是在禅定里成就的
  ·三皈依不能光是会唸,其中的道理还得请善知识来阐明
  ·外道不要挂佛门牌子,佛门也不要学外道
  ·学了禅定,又学外道,出了偏差,就说不清了
  ·未得到三皈依圆满的慧,会造成自身知见错乱、愚痴颠倒而影响佛门清净
  ·知见紊乱了,就认为只要发心为佛教,什么事都可干,犹如过去受儒教
   影响的孝子,只要孝,不道德的事也可干

不修三皈依定,就把三皈依定中的成就架空了

“不修三皈依定,就把三皈依定中的成就架空了”,没有一个成就不是在定里成就的。连求生极乐世界,也要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定,最稳当是七天一个妄念也不起来。有的法师解说,这个要求是指白天,有的法师解说,连晚上也得算进去。这个要求也够高的了,所以六字宏名,方法是方便,功夫可没有方便。

阿罗汉也是在定中断尽烦恼证阿罗汉果的。禅的解说有好几种,其中一种解说,“烦恼未断能断是名禅”,就是说你持戒持得好,可以断一些烦恼,可有些烦恼光靠戒是断不尽的,你必须在禅定里断。

释迦佛的降魔成道也是入的禅定,
所以一切成就都是在禅定里成就的

成佛也是在禅定里成佛的。而现在的修行人,一会儿说,这个人出魔障了,一会儿说那个人着魔了,就是不肯学禅定。禅定是降魔的,释迦佛降魔成道也是入的禅定,所以一切成就都是在禅定里成就的。

三皈依不能光是会唸,
其中的道理还得请善知识来阐明

“未得到三皈依圆满的慧”,我们今天皈依三宝了,即使你会唸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也只是唸啊,不通过善知识广大的阐明,佛法中广博渊深的道理,你能懂吗?

外道不要挂佛门牌子,佛门也不要学外道

可能你们受了三皈依以后,师父都没有好好跟你们讲讲三皈依吧?即使讲也是讲得很简单。假如你问:“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可以再学道教儒教吗?”师父也许会说“可以学的。”(众笑)从前有个居士林林长,有人问他,“佛弟子可以练香功吗?”他竟然拿着话筒告诉大众:“香功是佛门香功,可以学的。”佛教还有香功?笑话不笑话?

从前我在成都办昭觉寺佛学院的时候,出家人听了法,有了觉悟,就在昭觉寺门口贴张黄榜:本寺是佛教活动场所,凡是气功、舞蹈、唱戏、武术一律不能在佛门里进行,希望你们到外面去活动。

黄榜一贴,清净了好几天。有一天我刚吃完饭,走过大殿门口,看见一个人站在那边练气功。刚好走过来一个小和尚,我说“你是出家人,你说话方便,你跟他们说说:这儿不能练气功。”小和尚说:“老师,我说话没用。”我说:“你先去说,我随后就来。”

我一到,那个人说,“我练的是佛门香功啊。”我说“你说你是佛门香功,请你说一说佛教哪一本经叫《佛说香功经》啊?比如我们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因为有本经叫《佛说阿弥陀佛经》。”他说:“我明白了,那么我到佛门来可以做些什么呢?”“你可以礼佛、烧香、听法、受戒,参加学习讨论。这些都可以。”他说:“谢谢,谢谢。”

学了禅定,又学外道,出了偏差,就说不清了

学了禅定就不准再练气功,因为两者各不相同。气功会出偏差,使很多人受了伤害;而我教了十多年的禅定,没有一个人出偏差。你自搞一套,又修禅定又练气功,出了偏差,精神不正常了,人家要说:“他是学禅定,学得这个样子。”我这个冤枉洗得清吗?!

未得到三皈依圆满的慧,会造成自身
知见错乱、愚痴颠倒而影响佛门清净

“未得到三皈依圆满的慧,会造成自身知见错乱、愚痴颠倒而影响佛门清净”,现在佛门里往往是佛法不讲,外道魔道却在大讲特讲他们的道理,如果你未能得到三皈依圆满的慧,就会造成你自身知见上的紊乱。

常有同学跟我反映:昨天来的小住同学,知见很紊乱,什么乱七八糟思想都有。你们要知道什么叫知见紊乱,可以去查一本书,这本书我年轻时就知道,名气很大,但是我没看过。

十年前,有个老修行跟我说:“老师,你有没有《安士全书》啊?我想看看。”我说我没有。后来我在各地寄来的书里偶然翻到,一看,里边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地母娘娘,乱七八糟什么都有。还说什么你做了这件好事有三十万功德,做了那件好事有五十万功德。(众笑)而这种书竟然佛门里修行人特别喜欢看,这样佛教还搞得好吗?说“老师,我也知道不好,我现在该怎么做?”只学佛法!那就对了嘛。

知见紊乱了,就认为只要发心为佛教,什么事都可干,
犹如过去受儒教影响的孝子,只要孝,不道德的事也可干

“愚痴颠倒而影响佛门清净”,知见紊乱了当然愚痴颠倒喽。 如今佛门为什么不清净、名利挂帅、腐败成风?就因为知见紊乱。他们还有他们的道理,“我也是为了佛教的发展,也是为了把这个庙维持好呀。”好像只要是发心为了佛教,什么事情都可以干,你看知见紊乱到这样。

举个例子,二十四孝里这些孝子过去受儒教影响的观念,用一句话概括:只要我孝,什么事情都可以干。比如有一个妈喜欢吃鲤鱼,这个孝子冬天脱光了衣服躺在冰上,冰融化了,鲤鱼跳出来,他就抓回去,是放生吗?假如放生何必去抓呢?去杀给妈吃的!为了孝妈就去杀生。

还有一个孝子,因为家穷,妈吃不饱,他想的办法,是把自己亲生儿子活埋,叫埋儿孝母,这在二十四孝里很出名的。妈是人,儿子也是人啊,为了孝非但杀鱼,还杀儿子。

我从前听妈说过一个孝子的故事,也不知她从那里听来的,因为那个年代都是受儒教影响。有一个孝子,因为河对岸有个男人,天天半夜里游过河来,跟他妈幽会,幽会懂吗?(众笑)就是搞邪YIN喽。儿子孝妈,就造了一座桥,让这个野男人不要再游水了,来得方便一点。只要孝,什么坏事都可以干,能学吗?

所以为了要保持佛门的清净,除了要排除世俗气、排除名利思想、排除歪风邪气,还要排除儒教道教的影响。今天就讲到这里。(大众热烈鼓掌)(回向)

学修三皈依10-1 (37)

────────────────────────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娑婆世界的佛就是释迦佛,我们都是释迦佛的弟子,所以只有释迦佛才是我们的本师

提要:
  ·南无即皈依,皈依我们根本的师尊─—释迦牟尼佛
  ·十方佛一般以五方佛为代表
  ·佛与佛都是平等的,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与药师佛的东方净土等无差别,
   把佛排队,把净土说成不一样,都是中国佛门里的人搞出来的,将来佛法
   就会灭在这些人手里
  ·娑婆世界的佛就是释迦佛,我们都是释迦佛的弟子,所以只有释迦佛才是
   我们的本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以无上敬意皈依释迦牟尼佛为根本师尊

南无即皈依,皈依我们根本的师尊─—释迦牟尼佛

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每个佛弟子都应该学习的。皈依佛是皈依释迦佛,今天我们就讲“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就是皈依的意思,“本师”,释迦佛是我们根本的师尊,“释迦牟尼”是名字,“佛”是称号。

十方佛一般以五方佛为代表

我们听了法都知道,释迦佛还叫我们皈依十方佛,十方佛很多啊,一般都以五尊佛为代表,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毗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成就佛,称为五方佛。

佛与佛都是平等的,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与药师佛的东方净土等无差别,
把佛排队,把净土说成不一样,都是中国佛门里的人搞出来的,
将来佛法就会灭在这些人手里

东方佛也很多,琉璃世界药师佛也是东方佛。如今一般汉地的佛门里,修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求往生西方净土的居多,西方净土就是极乐净土,东方药师佛的净土就是琉璃净土。

佛跟佛都是平等的,因为成佛都是智慧圆满、彻底觉悟,我们千万不要在诸佛之间分高下,也不要给佛排队,否则就闹笑话了。比如我小时候听外婆说,“明天四月初八是大佛生日。”佛哪有大小?那么其他佛成了小佛了?我外婆不懂佛法,她是根据民间的传说。后来我进了佛门又听人说,“阿弥陀佛第一”,那么哪尊佛是老二、哪尊佛是老三呢?佛还要你来排队?所以赶快把正法弘扬出去,否则佛门被那些不懂法的人搞得真是乱七八糟。

佛都是平等的,净土都是一模一样,极乐净土跟琉璃净土无有差别。有些人搞错了,竟然说是不一样,因为他没看过《药师经》,《药师经》里说得清清楚楚:琉璃净土种种庄严跟极乐世界等无差别。佛都是一样的,佛的净土哪会两样?把法搞错了,就致成了末法时期。所以末法时期是人制造出来的,将来佛法的消灭也是灭在佛弟子手里,当然是那些挂名的、不学正法的佛弟子。

娑婆世界的佛就是释迦佛,我们都是释迦佛的弟子,
所以只有释迦佛才是我们的本师

我们是娑婆世界的众生,娑婆世界的佛就是释迦佛。虽然释迦佛叫我们也皈依十方佛,十方佛我们没见过,那仅仅是理上的皈依,真正具足的皈依还是皈依释迦佛。我们都是释迦佛的弟子,是以释迦佛为本师的。



学修三皈依10-2 (38)

────────────────────────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如今佛弟子竟然对三皈依感到莫名其妙,
所以必须重新学习三皈依

提要:
  ·如今佛弟子竟然对三皈依感到莫名其妙,所以必须重新学习三皈依
  ·常住必须学好三皈依,各地居士也要学好
  ·崇教寺围墙上写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别把释迦佛淡忘了,佛弟子
   都要念佛念法念僧
  ·佛教本无宗派,有位法师说,无宗无派就是什么宗派都在里面了
  ·我们念释迦佛,却被人说成不是念佛的,他们把释迦佛取消了,罪过啊
  ·有的居士在家供佛像,竟然叫释迦佛靠边站,没有释迦佛,哪有你这个
   佛弟子

如今佛弟子竟然对三皈依感到莫名其妙,
所以必须重新学习三皈依

可是长时期以来很多佛弟子,尤其是在家二众,对什么叫皈依,感到莫名其妙。你第一步就没有做好,谈第二步第三步就没多大意思了。比如你走路,第一步方向偏一点,以后就会一直偏下去。好比你把初一当初二,初二当初三,结果一年错完。我看到这种情况,就提出要重新学习三皈依。

常住必须学好三皈依,各地居士也要学好

这几年来,经常有各地的出家人、居士到崇教寺来,一方面他们想来听听法、学学禅定,一方面来看看老师,还有一方面,现在的天气,一年热过一年,而崇教寺是避暑的好地方,我每年都要来崇教寺避暑,像我这样的年龄,一热就要中暑,各地的夏天都太热了,天天刮痧,把皮都刮破了。(众笑)崇教寺的夏天恰恰很凉快,学修禅定正合适,所以每年我都要来教禅定。今年我特别重视学习三皈依,我们常住首先要学好。你们各地的居士来到祟教寺,当然也可以学。

崇教寺围墙上写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别把释迦佛淡忘了,佛弟子都要念佛念法念僧

为什么我们崇教寺围墙上写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我看到很多年来,佛弟子都快把释迦佛淡忘了。释迦佛是我们根本的师父,这么一写,你们进崇教寺就看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看到了,你心里就念了一遍,这就叫念佛。即使你口上不唸,心里也在念。当年释迦佛在人间的时候,每个佛弟子皈依三宝了,都要念佛念法念僧,念就是要念念不忘,念佛念的就是释迦佛。

佛教本无宗派,有位法师说,
无宗无派就是什么宗派都在里面了

后来佛教传到中国来,分了宗派。佛教本来没有宗派的,中国从前有十大宗派,都是中国人自己搞出来的。

我记得十多年前,福鼎佛教协会把我留下来,希望我为福鼎佛教做贡献,所以办了一个佛教文化教育部。有一次海外的法师来参观,他问我:“老师,你是什么宗派?”我说:“我无宗无派。”这位法师就说:“无宗无派,就是什么宗派都在里边了。”这位法师说得对。

我们念释迦佛,却被人说成不是念佛的,
他们把释迦佛取消了,罪过啊

净土宗修持的方法就是念佛,是念西方极乐净土阿弥陀佛。你念阿弥陀佛,也叫念佛,因为阿弥陀佛也是佛,你念药师佛,也叫念佛;你念释迦佛,也叫念佛。可是现在我们念释迦佛,有些人就说我们不是念佛的,难道释迦佛不是佛啊?你把释迦佛取消了?罪过啊!

大雄宝殿的两边,有时候是供的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有时候是供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有时候是供的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每个大殿的正中都是释迦佛,因为他是本师。不是释迦佛最大,是本师啊。

有的居士在家供佛像,竟然叫释迦佛靠边站,
没有释迦佛,哪有你这个佛弟子

可是如今很多人心目中,释迦佛已经靠边站了。很多年前有个居士请我到他家,看看他供的佛像,摆放的位置对不对,我说“你怎么不供释迦佛。”他说:“供的供的,在里边。”我头伸进去看,原来他把释迦佛供在边边上,让释迦佛靠边站了。

三宝的地方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大雄宝殿正中供的都是释迦佛,你家里的佛堂怎么把释迦佛供在边边上呢?就好比叫爸爸靠边站,没有爸爸妈妈,哪有你啊?没有释迦佛,哪有你这个佛弟子啊?当然释迦佛不会生你的气,可你自己背罪过啊。

学修三皈依10-3 (39)

────────────────────────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南无”其义无量,总则谓以清净的
身口意来皈依佛,祈求佛的加持

提要:
  ·有把“那摩”照字音读成“南无”,那就错了,因为释迦佛成佛,恰恰在
   南赡部洲
  ·“南无”其义无量,总则谓以清净的身口意来皈依佛,祈求佛的加持
  ·皈依就是归投依靠,佛弟子必须常随佛学
  ·佛教、儒教、道教应互相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能达到和谐

南无~印度音,能海上师说:“其义无量,谓皈依、崇尚、敬礼、信顺、爱慕、钦仰、不离、求救、赐与等诸义,不能具说。总则清净三门,皈依供养诚求三轮加持无余获得而已。”

有把“那摩”照字音读成“南无”,那就错了,
因为释迦佛成佛,恰恰在南赡部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意思就是“我以无上敬意皈依释迦牟尼佛为根本师尊。”

先讲讲“南无”。“南无”是印度音,不能念“南wu”,“南wu” 的解说:南方没有释迦牟尼佛,(众笑)那不是笑话了?偏偏释迦牟尼佛成佛的地方是南赡部洲。要唸“那摩”。因为当初佛教传到中国来是古时候,古汉语“南无”就读作“那摩”,如今的闽南客家话还保留古时的读音。有的经书上现在就不写“南无”两个字,而照印度音写“那摩。”

再举一个例子,《心经》最后几句,“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真正的音不是“揭谛”,而是“格的格的”,也是出于汉语古音与现代音的差别。现在都传遍了,要改正也很困难,那么就“揭谛揭谛”吧,(众笑)反正一切唯心造,你只要心中有观世音菩萨就好了。

“南无”其义无量,总则谓以清净的
身口意来皈依佛,祈求佛的加持

能海上师说:“其义无量,谓皈依、崇尚、敬礼、信顺、爱慕、钦仰、不离、求救、赐与等诸义”,“南无”有这么多的含义,而且还不止这么多,所以写个“等”字。“不能具说”,这个内涵非常丰富,真正要说全也很困难。

“总则清净三门,皈依供养诚求三轮加持无余获得而已。”这些话我是从能海上师编辑的《戒定慧基本三学》里摘下来的。想起一件事情,从前我讲法,经常听到有人对我有意见,人家就跑来告诉我:“老师,有人说你闲话。他说:傅老师讲的都是能海上师的话,他自己没什么东西的。”在他听起来,好像把老师贬低了,我听起来是好话,所以我非常高兴,讲法的时候想起来就要把这话传布一下。我是跟别人相反,别人听到闲话,就怕传开来,我听到闲话,我帮他传布,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我说:“这句话真好,他给我证明:我讲的法都是根据能海上师讲的,我没有自己参加什么意见,那就靠得住了。” 皈依~归投依靠,佛弟子必须常随佛学,持好皈依戒,修好皈依愿

皈依就是归投依靠,佛弟子必须常随佛学

我们先讲“皈依”,通俗的解说就是“归投依靠”。再说得通俗一点,你皈依佛了,要听佛的话,要跟佛走,这就是皈依的意思。所以“佛弟子必须常随佛学”,佛就是释迦佛,我们是佛弟子,要常随释迦佛,学习佛陀的智慧。“持好皈依戒,修好皈依愿”,既然皈依了,就要遵守皈依戒,还要修好皈依愿。

皈依戒有三条: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佛教、儒教、道教应互相尊重,
只有互相尊重才能达到和谐

现在社会上都在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儒教道教是传统文化,祖国的文化里更多的是佛教的传统文化。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学儒教的《弟子规》、《三字经》,我们不可以到他们那里去反对他们,而应该互相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能达到和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0~1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9) 

 傅味琴居士:佛七谈恭敬 

 傅味琴居士:文殊愿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50~5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40~4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30~3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20~2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0~1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9) 

 傅味琴居士:《普贤行愿品》讲记(20~29) 

 傅味琴居士:《普贤行愿品》讲记(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