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陈星桥居士:先为他人着想


   日期:2023/2/27 12: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先为他人着想
陈星桥 

  一、他人幸福则己幸福
  “先为他人着想”是我们立正佼成会全体会员的共同信念。从人之常情来说,一般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争取自己的幸福的人无可非议”,而“先为他人着想”恰恰是与此相反的一大信条。它是我们所依据的《法华经》的精髓。《法华经·法师品》中说:“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为怜愍众生故,生于人间。”也就是说,即使听闻《法华经》一句经文而起敬意的人,都是于前世侍奉过无数的佛,并获得开悟的人,他们为了拯救苦恼的众生而志愿生于人世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法华经》的信仰者,首先考虑关心他人的幸福是理所当然的。
  此外,即便从现实的一面来看,“先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作为人来说也是最为可贵的高尚精神吧!在所有生物之中,只有人才具有这种精神。
  有的鸟和禽兽在抚育儿女时也能作自我牺牲。例如民间就有“火中鸡,夜中鹤”的故事。山鸡发现野火蔓延,一度吃惊而飞起,但马上又回到巢穴守着雏鸡,为此多被烧死;守护子女的鹤在寒冷的夜晚,总是用翅膀遮盖着孩子,一动不动地忍受着严寒。这些的确令人感动。不过可以这样说,它们只是出于保存种族的本能,对于自己后代以外的同类,就没有这种献身精神。即便是自己的后代,若出了窝,也就跟陌生的同类一样了。
  然而人类对于陌生人,或施以关怀,或竭力帮助,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可以牺牲自己。为何能这样呢?因为人皆具有善良的天性。其证据是,一个人若为他人做了善事,就会产生说不出的快慰,爽适、温暖之情洋溢胸脾。又如从他人处得到美食是很高兴的,但若自己施人以美味,其喜悦程度就要大得多。这样的心情恐怕许多人都经验过。我们希望对周围的人做些贡献,当这种愿望实现时,就会感到生活有意义而获得由衷的喜悦。这是只有人才具有的宝贵的感情。所以我说,“先为他人着想”之心,正是做人的基础。

  二、采取平衡的生活方式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忘失了作为人的高尚之心的人逐渐增多,他们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不惜践踏他人,排挤对手。这种趋向若增强,社会就必然会变得紧张、不和谐,以至争斗不断而陷入黑暗之中。从这个世界的总体构成来看,完全是一个平衡的世界。天体的运行即是这样,地球沿着一定的轨道绕着太阳旋转,月球也有规律地围着地球旋转。地球上的生物也是这样,植物呼吸动物吐出的二氧化碳而生长,动物别呼吸植物吐出的氧气而生存。这种平衡一旦打破,对人类的生存就会构成威胁,这是应予认真研究的问题。从我们的社会来看,目前采取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方式,而无视他人之存在的人多了起来,这是令人遗憾的。正因如此,提倡“先为他人着想”就十分重要,这样的人一多,社会整体的平衡、安定才能实现。
  另外,由于我们平时多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因此特别需要时时注意养成“先为他人着想”的习惯,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和谐、平衡。开创比容山的传教大师曾说过:“忘掉自己,利益他人,即是最大的慈悲。”所谓慈悲乃拔人之苦、与人以乐的意思,养成这种慈悲之心,正是佛教徒所期望的。在谈到怎样才能具有象佛陀那样深深的慈悲心时,传教大师说:“要首先为了别人的幸福而工作。”

  三、敬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
  有的人会认为,象这样地生活会损害自己。然而事实上决不会那样。比如有两人想从自己一方走过架设在河上的独木桥,如果两人在桥上互不相让,那么必然有一人要落入河中,甚至两人都落入河中。可是,如果有一人让对方先过,自己也能安然地渡过河去。这原是十分浅显的事。即从现实来看,为了防止每天都在发生的交通事故,这种谦让之心是绝对必要的。人际关系也是这样,“先为他人着想”的谦让之心能成为使人与人之间的不和和摩擦缓和起来的润滑剂。人人都具有佛性,因此你如果谦让,对方就会表示谢意,而自然产生谦让之心。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样一来,人类社会就会变得和谐、美好。
  在事业方面也是这样。制造商品首先就要为用户着想,提供给用户性能好、寿命长、价格便宜的商品。这也是“先为他人着想”的精神,这样的商品必然好卖。日本之所以在战后短短的40年里成为经济大国,就是因为按着这一原则办事。“先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正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先为他人着想”的思考方法及其实践,看起来是损失一时,而实际上回过来还是为了自己。这就是所谓“你同情别人,将来旁人也会同情你”的共存共荣的秘诀。
  人类无论是谁都有大大小小的烦恼。这些烦恼的解决办法并不容易找到。此时自己的烦恼可暂且不管,先试着为周围人去工作,牢记“先为他人着想”,这样与周围人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人们会说:“将自己的事置之度外而热情助人,真了不起。”威信提高,周围自然伸出援助之手。
  我以为,在大众中越是尽力解除他人的烦恼,期望他人幸福的慈悲心就越强,作为人所具有的善良本性越能得到发挥。约而言之,若致力于他人的幸福,自身也会感到特别的愉快,这是《法华经》的信仰者所能体味的一种美妙的心境。“先为他人着想”这样一种纯朴的心不正是人最可宝贵的吗!
  附注:庭野日敬是日本立正佼成会的会长,世界著名的宗教活动家。
  (译自日刊《佼成》1991。№1作者为庭野日敬 原载《法音》1992年第11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陈星桥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陈星桥居士)  

 陈星桥居士:石家庄佛教胜地记游 

 陈星桥居士:哈尔滨普照寺巡礼 

 陈星桥居士:福建雪峰崇圣寺巡礼 

 陈星桥居士:灵岩山巡礼 

 陈星桥居士:普照寺简介(碑文) 

 陈星桥居士:普照寺缘起(碑文) 

 陈星桥居士: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弘扬佛教文化——“文物天地 

 陈星桥居士:法难形成的原因影响及其启示 

 陈星桥居士: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 

 陈星桥居士:培植柔和之心 

 陈星桥居士:百尺竿头更进步 万刊丛中现峥嵘 

 陈星桥居士:酒·酒祸·酒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