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品题略解—安乐行品第十四


   日期:2022/11/28 10: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安乐行品第十四

释此为三。一依事释,二附文释,三法门释。各有广略。略明依事释者,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故能进于宏经口业之行也。略明附文释者,先附上品文,著如来衣,则法身安。入如来室,故解脱心乐。坐如来座,故般若导,行进。又,附此品文,住忍辱地,故身安。而不卒暴,故心乐。观诸法实相,故行进也。略明法门释者,安名不动。乐名无受。行名无行。不动者,六道众生,二乘涅槃所不能动。既不缘二边,(生死、涅槃。)则法身无动摇。安住不动,如须弥山,名为常住不动法门。上文云,身体及手足,寂然安不动。其心常澹泊,未曾有散乱。即此义也。无受者,不受凡夫之五受(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乃至圆教中五受生见,亦皆不受。有受则有苦,无受则无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无行者,若有所受,即有所行。无受则无所行。不行凡夫行,不行贤圣行,故言无行。而行中道,是故名行也。

次更广事释,夫安乐者,即大涅槃,从果立名也。行者,即涅槃道,从因得名也。若常见外道行于苦行,则因果俱苦。若断见外道,恣情取乐,则因乐果苦。若析法二乘,无常拙度加功苦至,方入涅槃,则因苦果乐。今是如实巧度,故因果俱乐。大经云,定苦行者,谓诸凡夫。苦乐行者,声闻缘觉。定乐行者,谓诸菩萨。今于菩萨中应更分别,三藏菩萨,有教无人。通教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因果俱偏。别教菩萨,因偏果圆。圆教菩萨,因果俱圆。今以俱乐俱圆之妙果妙因,称为安乐行。

次更广附文释,安乐行是涅槃道。涅槃有三义,谓三德秘藏。行有三义,谓止行,观行,慈悲行。止行者,三业柔和,违从(逆顺二境)俱寂。即是体法身行。上文所谓如来衣也。观行者,一实相慧,无分别光,即是体般若行。上文所谓如来座也。慈悲行者,四宏誓愿,广度一切,即是体解脱行。上文所谓如来室也。总此三行为涅槃道。总于三德,为行之境。境称安乐,道称为行。大论云,菩萨从初发心,常观涅槃行道,因时用此三法,(止行观行慈悲行)导三业为行。三业净故,即是净于六根。六根若净,发相似解而得入真。果时名为佛眼佛耳等。因名止行,果名断德。因名观行,果名智德。因名慈悲行,果名恩德。又:因名三业,果名三密。因时慈悲导三业利他,果时名三轮不思议化。如此观时,无复分别。一切法中,悉有安乐性。一切众生,即大涅槃,不可复灭。行于非道,通达佛道,故名安乐行也。此行与涅槃义合。彼经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如来是人,安乐是法。如来是安乐人,安乐是如来法。总而言之,其义不异。

问,此安乐行,有何次第?答,法华圆行,一行无量行。不可思议,何定前后。今一往随文说者,法师品略示宏经,则以益他为本,故先明入室。此品辨恶世宏经,安诸逼恼,故先明著衣。若约行者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乖(违也)寂起相,则应先以般若荡累。是坐如来座。诸法不生而般若生。同体慈悲,愍众故行道,次入如来室。既以慈悲化世,必涉违从,决须安忍。次著如来衣。然说虽次第,行非次第。四安乐行者,一是止观慈悲导身业,二是止观慈悲导口业,三是止观慈悲导意业,四是止观慈悲导誓愿也。此迹门流通第五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张秉全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张秉全居士)  

 张秉全居士: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张秉全居士:理具和事造 

 张秉全居士:生与无生,两冥之道 

 张秉全居士:二谛圆融,说法正印 

 张秉全居士:二谛圆融,说法正印 

 张秉全居士:略论一句弥陀,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张秉全居士:一句弥陀,即凡夫心,成秘密藏。 

 张秉全居士:一真无性,染净从缘。如金铸器,贵贱天渊。 

 张秉全居士:尽信书,不如无书 

 张秉全居士:真念佛人,用不得禅门知识开示 

 张秉全居士:持名念佛,有事持理持 

 张秉全居士:依一实境界起修,速得疾入菩萨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