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道坚法师:一般人认为出家有违孝道,请问你有何看法


   日期:2022/10/16 23: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般人认为出家有违孝道,请问你有何看法

认为出家有违孝道的观念,是儒佛两家伦理思想冲突的结果。在我国,主要是以儒家孝亲观为伦理准则的,它的原始形态是子女要对父母的奉养、尊敬和服从,以较完善为“三纲”、“五常”等一系列的理论出现。“孝”成为人生最高的行为准则。但在中国传统的儒家的人眼里,佛教是不孝的,因为佛教徒要离开家庭,同时又要把头发剃光,违背了儒家的传统道德,既没有孝,又把父母给的身体给毁坏了。儒家认为佛教出家有悖孝道理论根据有很多,这里简略陈述几点以资参考。一、《孟子》卷第七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香火继嗣的观念,而佛教的一部分出家弟子则“童真入道,辞亲出家”,无后无亲,显然是不能被儒家纲常接受的。二、《孝经》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遗训,而佛教的出家制度则“剃除须发,披染色衣”,这真是有点大逆不道。三、儒家的君父相对于臣子来说,有绝对的权威,后者必须无条件服从前者,而佛教的《梵网经》则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于是缺少了主体,破坏了已经有的家庭伦理纲常秩序。五、佛家戒律有明文规定,不得礼拜白衣,白衣即一切在家人,包括贵为天子的君王,承乳哺之恩的父母,这又是与儒家社会的伦理不相合!

但是,佛教不是没有孝道的,明确的说,佛教也是讲孝道的。佛教对于孝道的阐释有很多,如印度佛教经典《长阿含·善生六方礼经》中有佛陀教导弟子的孝亲思想。此经又有巴利文和汉文的两种,巴利文本载子事父母有五条基本的事:一、维持其财产,二、继承其家业,三、确立其谱系,四、繁衍子孙,五、供养和追荐祖先。汉文本也有五条事亲的基本原则:一、勿缺乏供养,二、依其行事,三、勿逆父母,四、听父母之命,五、不断其正业。巴利文和汉文本的阿含经,都说明了佛教也主张要孝敬父母,要“繁衍子孙”,凡是在家的佛教徒,都要维系父子的伦理。中国佛教更是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影响下,非常强调孝道的思想,儒家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中国佛教徒就认为此五常就是佛教的五戒。佛教在中国弘传过程中,还逐渐吸取了儒家的孝亲观,甚至还产生了许多专讲孝道的经文,如《父母恩重难报经讲经文》、《目连缘起》及《庐山远公话》等,这些对中国孝道观的影响至为深远。过去每年旧历七月十五日,是佛教的盂兰盆节(亦名中元节),这个时候是佛教徒敬祀祖先的日子,人们来到庙里,为已经亡去的祖先举行追荐超渡的仪式,表达自己对已故亲人的追思。佛教是讲平等的思想,认为人人平等,众生有情皆可受拜超渡,众生皆为父母,这种博大精深的思想,就是一种孝道思想的体现,因为连微小动物均是父母,应孝而敬之,这不是更为广大的孝道精神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道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道坚法师)  

 道坚法师:为什么佛教采用乞食制度 

 道坚法师:佛教徒不是偶像崇拜者 

 道坚法师:现在中国佛教有哪些社会化教育 

 道坚法师:法堂有什么作用 

 道坚法师:佛陀为什么非常重视讲堂?佛陀时代讲堂化佛教能否 

 道坚法师:发心出家要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 

 道坚法师: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道坚法师:出家人有自己的事业吗 

 道坚法师:出家人可以在社会大学里进修学业吗 

 道坚法师:放生是什么意思 

 道坚法师:佛教福利思想的依据是什么 

 道坚法师:无节制的放生行为全导致更严重的杀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