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冯学成居士:玩陀螺的修行方法


   日期:2021/6/2 16: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玩陀螺的修行方法 

冯学成

  如果修行只有“善”,不算圆满,不只是禅宗,天台宗就把这个道理讲透了:纯善无恶不是菩提。
  以前有一位善知识对弟子说: “菩提是烦恼铸成,如何欲断烦恼?”烦恼的体也就是菩提,诸佛不只是有庄严的一面,你为什么要把烦恼断掉呢?我们经常讲转烦恼为菩提,而不是断烦恼为菩提。真如是如如不变的,若是烦恼可断,真如也就可灭了。
  今天我陪(佛源)老和尚出去,老和尚说: “哎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回头吧。”回头了还是不是你呢?还是你啊!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并没有变。但是你要站稳脚根转过来,一转过来就是修行人了,就怕你不转。关键是转烦恼为菩提,并不是要断。比如,我们今天在这里打坐,一会儿妄想来了,东南西北的念头不停地往外冒,’跟着烦恼也来了,大家试试能不能断?再试试肚子饿的时候打坐,能不能断了想吃饭的念头?转可以,断不行。”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陀螺,一鞭子下去它会转个不停,鞭子抽得越狠,它转得越快,如果没有鞭子抽它,它一下子就倒了。”
  所以对佛法要有完整全面的领会,对烦恼与菩提的关系、世圣与凡人的关系、西方净土与东方秽土的关系,在理论上要学,在修行上要大胆承担。有的人就是不敢于承担,一有妄想就去忏悔,就去烦恼,心里边很难受。有什么难受的?没有烦恼你就是佛,就是菩萨了。人都是有烦恼的,正是因为有烦恼我们才要修行。只有精进地修行,烦恼才会慢慢地淡下去。如果想要一刀两断,除非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不然,你凭什么一刀两断?
  佛教的经典中讲有两种烦恼。一种是见所断烦恼,有些经教里谈到过这样的境界,明心见性可以把我们知见上的烦恼见一刀两断,称之为“见所断烦恼”。在第六识上下功夫,通过对般若的修行,增长自己的智慧,突然破参,就可以达到断“见所断烦恼”的状态。另外一种是“修所断烦恼”。修所断烦恼是什么呢?一个人多生累劫上带来的业力在第七识上是人了根、入了命里的,在“见所断烦恼”调理了以后,要悟后起修,通过长久反复的修行锤炼,慢慢地修,慢慢地转。尽管此处名称为见所断、修所断,但实际烦恼上不是断,而是转。真要是烦恼断了,你也就失去了修行的资粮。大家都知道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如果没有那一滩臭泥,就不会有莲花的香艳。所以说没有烦恼的资粮就不会结出菩提的果。它们是同体的,这边是烦恼,另一边就是菩陧。如果断了烦恼你也就断了菩提慧命。
  转烦恼成菩提是禅宗历代祖师所强调的,所以,“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狸奴白牯”这几旬都是相对面言的。让你看到事物这一面的同时;也让你看到事物的另一日。取这面丢那面,取那面丢这面都不行。我们要敢于证得菩提,要敢于承担。如果资粮不够,就暂时不忙,先精勤地积累一些资粮。善法修行有了基础后,才能提持向上。

摘自《正觉》2007年第6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冯学成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冯学成居士)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后记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二)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一)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三)念头的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二)杀人刀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一)大机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