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任杰居士:《般若经》中的法句


   日期:2021/6/2 12: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般若经》中的法句

任杰

明八事及七十义之差别

颂云:“偏相智道次一切智性”,等是谓略示三智,“以八事正说”,是说于广中略之般若母的主要所诠内容,即是以八事数义决定。问:广中略三般若母的差别如何?答:于广中略三之差别者,若约所诠内容略摄于五蕴,而能诠词句亦略者,即名为略。若义广词句简略,即名为中,词义二种具广者是立为广故。彼广 《般若经》者若就品类分有一百零八句法。

一百零八句法分为两类,一属杂染品者有五十三法,二属《般若经》中清净品者有五十五法。

第一,属杂染品之五十三法谓:五蕴、六根、六境、六识、六触、六受、六界、十二缘起支。

第二,属诸净品之五十五法谓:修行的道为六般若蜜多、见的道为十八空者合为二十四句。瑜伽道为三十七菩提分法合为七句(七菩提分)。奢摩他(止)道有六句 谓: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等至、八解脱、九次第定各为一句。毗婆舍那(观)道三解脱门为一句。 胜功德道有三句谓:六神通、四种三摩地、四陀罗尼门各为一句。就果道有六句谓:十力、四无所为、四碍解、佛身大慈、佛身大悲、十八佛不共法各为一句。就补特伽罗证道有五句谓: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各为一句。三智: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为三句,如是染净法共为一百零八句。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境: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六触:根境识三和合所生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六受:眼触为缘所生受、耳触为缘所生受、鼻触为缘所生受、舌触为缘所生受、身触为缘所生触、意触为缘所生受。

六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

十二缘起: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六波罗蜜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般若。

十八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无散空、本性空、一切法空、自相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

三十七菩提分中:

(一)四念住: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

(二)四正断:未生不善法令不生正断,已生不善法令断正断、未生善法令生正断、已生善法令增长正断。

(三):四神足:欲神足、精进神足、心神足、观神足。

(四)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六)七等觉支:念等觉支、择法等觉支、精进等觉支、喜等觉支、轻安等觉支、定等决支、舍等觉支。

(七)八圣道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四圣谛: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

四静虑:初静虑离生喜乐地、第二静虑定生喜乐地、第三静虑离喜妙乐地、第四静虑舍念清净地。

四无量:慈、悲、喜、舍。

四无色: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八解脱: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定解脱。

九次茅定:四静虑与四无色八种根本定,加上灭受想定。

三解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

六神通:神境智证通、天眼智证通、天耳智证通、他心智证通、宿住随念智证通、漏尽智证通。

四种三摩地:健行三摩地、狮子奋迅三摩地、虚空藏三摩地、无垢三摩地。

四种陀罗尼门:忍陀罗尼、咒陀罗尼、法陀罗尼、义陀罗尼。

十力:处非处智力、业异熟智力、种种胜解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遍趣行智力、染净无障碍智力、宿住随念智力、死生智力、漏尽智力。

四无所畏:说断德无畏、说智德无畏、说障碍法无畏、说对治道无畏。

四无碍解: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词无碍解、辨无碍解。

大慈、大悲:是说以一切相智为体之大慈大悲。

十八不共佛法:六不共行、六不共证、三不共智、三不共业。六不共行谓:身行无失、语无喧杂、念无忘失、意无不定、无种种想、无不观舍。六不共证谓:欲无退失、精进无退失、念无退失、定无退失、慧无退失、解脱无退失。三不共智谓:了知过去法智无障碍转、了知未来法智无障碍转、了知现在法智无障碍转。三不共业谓:四威仪教化众生之身业以智为先随智慧行、说法语业以智为先随智慧行、慈悲意业以智为先随智慧行。

五种证道之补特伽罗:顶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

三智: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此诸名数在《般若经》中处处宣说。若是总说从“色蕴”乃至佛果的“一切相智”的一切法,皆是但有假定客名。若依名数计算,虽不止一百零八句法,但以诸法体类相摄《现观庄严论》的注疏中皆摄为一百零八句法来解释。

实际来说,百零八句法是初学佛法的人所应学习的基本法数,特别是学《现观庄严论》的人更应放在重要位置学习。

断重复过

断重复过有二:依圣者解脱军宗,二依阿 黎狮子贤宗。阿 黎狮子贤所许,于第四品中解说。若如圣者解脱军所许,断重复过有七种:谓于修行,加行,补特伽罗,分别,修道,见道,及于加行道重复过有七种。

一修行:问:在教授处说修行,及说有四种修行,即成为重复,因为修行无有差别,为何再再宣说故?答:无过,因为一是就教授所诠分,二是就彼教授修行的自体,及差别所显故。

二加行:问:一切智加行,与圆加行,二者亦成重复?答:无过,一是就通达彼四补特伽罗我无生而修习,遮止远近加行能令增长,二是就略修三无生故。

三补特伽罗:问:初品中说二十种补特伽罗,第二品中又说“令其隐蔽等”,及由所依“摄为麟喻道”,第四品中说“昔承事诸佛”,又说“是此不退众”,此成重复?答:无过,初在释三宝处是僧宝,二是生道相智所依之补特伽罗,三是独觉道所依之补特伽罗,四是堪能听闻般若母法器的补特伽罗,五是为应当认识不退众的所依补特伽罗故。

四分别:问:初品中说加行道有四种分别,第五品中说见所断分别,及修所断四种分别,这二类有重复过?答:无过,一是显大乘加行道的差别法(特征、特殊),二是显大乘见道之所断,三是显大乘修道之所断处故。如是于对治资粮处说八分别亦不重复,彼是为显对治资粮差别故。

五修道:问:诸品中亦再说修道有重复过?答:道智中说“修道”者,谓就应当生起一切道,显示不作证真实际,不住二边分。第四品中说“修道谓说甚深”,是就不退转相所显示。第五品中说“修道”者,谓显修所断分别的对治分,在教授处名“修道”者,是显示教授所诠内容分,对治资粮正行中说名“修道”者,是显示为了知对治资粮之差别故。

六见道:问:诸品中再再说见道有重复过?答:无过,因为在教授处说“见道”,是就显示教授之所诠内容分。在资粮正行处说“见道”,是显示为了知对治资粮之差别故。第二品中是显示不依二边之“见道”。第三品中是显示胜出声闻地之“见道”。第四品中说“见道中忍智”者,是就“是此不退众”说,谓由十六刹那显示此声闻特别殊胜故。第五品中说“见道”者,是就见所断分别之对治分故。

七加行道:问:诸品中再再说加行道亦有重复过?答:无过,因为初品中是显示大乘“加行道”者,是就具足所缘,行相和因缘三种法分别偏摄持,有上中下三种差别,就六差别法门显示此声缘加行道特别殊胜。第二品说二类四顺抉择分者,谓在声闻道智之道相智处,是就缘的缘色等、行相、空性无差别等之行相,在独觉道智之道相智处,是就缘所缘一切法唯假立名,与假立行相不相违,显示法性行相等,于彼三种显示后后胜于前前,所缘行相不同故。第四品中说“此暖等所缘”等者,谓就所缘有情,及行相心平等门,以所缘不重复。第五品中说加行道者,是明顶加行无重复。此等是圣者解脱军所许,安立于《宝曼论》中。

如何与经结合:问:设若由此《现观庄严论》是摄《般若经》的一切义,何故此中不摄《因缘品》、《极尊问品》、《常啼品》、《法涌品》和《嘱累品》?答:不摄《因缘品》的因由者,谓彼品佛说此《般若经》时,显示眷属集会(法趣)等易于了知,如是由诸所化众生由自己能证解,也不需要宣说彼故。不摄《极尊问品》的因由者,谓彼品是显一乘及一种姓类,彼在《妙吉祥教授经》等中多有宣说,及《中观根本中论》等中作了说明,此中不需要宣说故。这是法友论师所许。不摄《常啼品》及《法涌品》的因由者,谓彼二品是明弟子与善知识的本生传记,彼亦是为未来如是学习显示往事蜜意,易于了知。不需要摄《嘱累品》者,因彼品为了应恭敬般若波罗蜜多,唯是嘱累教典故。

复次,经中有些补特伽罗及本事等不摄的因由者,因彼等容易了知,密意不摄故。于彼后三品易于了知,就蜜意不摄,这在狮子贤作的《庄严光明论》,无畏论师的《八千颂释? 难要月光论》中解说极为明显。《慈氏请问学品》者,在狮子贤作的《二万颂八品释》、静命论师的《二万颂具清净论》、《殊胜心要论》及无畏论师作《月光论》诸论中,安立断除颠倒,结合事业,所以《慈氏问品》不摄于《现观庄严论》。有四品不由《现观庄严论》所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任杰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任杰居士)  

 其它: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任杰居士) 

 任杰居士: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五、爱国爱教与人间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四、住持三宝的重大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三、皈依三宝的建立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二、别观佛法僧三宝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一、观三宝出现世间 

 任杰居士:六十正理论释(任杰 藏译汉) 

 任杰居士: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任杰 藏译汉) 

 任杰居士:回忆我的亲教师观空法师 

 任杰居士:古印度中观论著九种(任杰 藏译汉) 

 任杰居士:初衷如故 译作斐然——记任杰老师生平事迹